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龚辉 朱东波 +1 位作者 沈从林 邢钱伟 《交通医学》 2011年第5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肩后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伴休克14例,其中合并颅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11例、腹部外伤8例、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7... 目的:探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改良肩后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21例,伴休克14例,其中合并颅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11例、腹部外伤8例、骨盆骨折及四肢骨折7例、锁骨骨折17例、肾脏损伤2例。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采用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改良后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中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快、出血少的优点,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减少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引起的肩部疼痛、僵硬或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入路 肩胛骨骨折 多发伤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召 王业华 +3 位作者 赵德勇 单光磊 王龙 田桦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6期28-29,共2页
目的比较评价后侧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后侧改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全部为单处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后侧三角肌劈开入路47例,经改... 目的比较评价后侧纵行劈开肱三头肌、后侧改良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行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全部为单处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后侧三角肌劈开入路47例,经改良后侧入路35例。结果通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的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价和Knirk评分等,两组患者肘关节的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后侧手术入路行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效果等同于后侧三角肌劈开入路,但是显露范围较后者较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后侧 改良后侧入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多发伤合并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128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开容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第1期2812-2813,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多发伤伴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256例作为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类,每组骨折患者各128例。... 目的分析和探究针对多发伤伴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256例作为本次报告的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类,每组骨折患者各1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应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别明显可见,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伤口愈合不全、肺部感染、坏死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可见,P<0.05。两组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的恢复评分可知,试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更佳,存在不同,P<0.05。结论针对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后侧入路手术,可以降低不良状况的出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 传统外科手术 多发伤伴肩胛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后侧入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愈合
4
作者 赵伟林 林镇荣 +1 位作者 吴盛荣 王恩国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5年中胫骨骨折骨不愈合采用改良切口胫骨后侧入路自体髂骨移植实施手术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能在3个月拆除石膏后弃拐负重行走,疼痛消失,X线片示骨不连已骨性愈合,2例骨延迟...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15年中胫骨骨折骨不愈合采用改良切口胫骨后侧入路自体髂骨移植实施手术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能在3个月拆除石膏后弃拐负重行走,疼痛消失,X线片示骨不连已骨性愈合,2例骨延迟愈合。结论改良后侧入路可以避开原胫前瘢痕及前方感染病灶,是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可值得信赖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不愈合 改良后侧入路
下载PDF
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冯尔宥 林飞太 +2 位作者 林丽琼 肖莉莉 张怡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6期627-628,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4-12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置换50例(53髋)。观察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髋关节置... 目的观察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4-12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行全髋置换50例(53髋)。观察并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12 h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切口长度平均为7.0(6.0~9.0)cm,术中出血量平均150(100~250)ml,手术时间平均45(40~55)min,术后12 h引流量平均100(50~150)ml,住院时间平均2~7 d。术后随访1年,Harris评分平均93分,高于术前平均60分,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无松脱。结论改良后侧入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但应在熟练和严格指征的前提下谨慎开展这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
原文传递
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学忠 卢士学 +2 位作者 王松 汪培涛 丁少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介绍改良后侧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2月,对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俯卧位,行后外侧切口,经肌间隙进入,无需显露神经、血管,直视... [目的]介绍改良后侧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2月,对2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改良后侧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俯卧位,行后外侧切口,经肌间隙进入,无需显露神经、血管,直视下复位骨折端,充分植骨,在比目鱼肌深层将预弯后桡骨远端掌侧T形钢板潜行插入,螺丝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为67~96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13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8%。影像Rasmussen评分为10~18分,评定优14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此改良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显露范围有限,但手术创伤小,且能对后外侧骨折进行直视下复位、植骨和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改良后侧入路 开放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锦伟 鞠昌军 +2 位作者 张钟元 高广凌 冯玲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 目的探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行传统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组行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第2天行患髋正侧位X线摄片,测量髋关节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术后1、3、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髋关节疼痛。术后12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侧别、致伤原因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42.37±4.94)min、(94.83±9.78)mL,常规组分别为(45.53±3.43)min、(107.4±14.60)mL,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2、3.792,P值均<0.05)。术后第2天复查骨盆正侧位X线片,改良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分别为16.47°±1.74°、45.53°±1.57°,常规组分别为16.10°±1.18°、46.13°±1.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组术中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改良组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坐骨神经麻痹(踝背伸无力)1例: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改良组患者术后1、3、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1.80±2.87)、(90.00±2.00)、(96.23±0.82)分,高于常规组的(79.40±1.96)、(87.67±1.67)、(93.67±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4、4.908、9.771,P值均<0.01)。术后1、3、12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组术后12个月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93.43±0.89)、(77.83±0.91)分,高于常规组的(91.43±1.40)、(74.90±1.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61、8.837,P值均<0.05),其余项目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常规后侧入路相比,采用保留肌-关节囊组织瓣的改良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GardenⅣ型股骨颈骨折,在准确置入假体的情况下,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改良后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改良的后侧入路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治疗19例肱骨干下1/3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庆梁 宋勇 +3 位作者 古芳连 肖鹏 刘琨 魏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侧入路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后侧入路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19例。结果本组19例,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个月,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 目的探讨改良的后侧入路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后侧入路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19例。结果本组19例,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个月,优16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7%。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改良的后侧入路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愈合好﹑恢复快,是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侧 肱骨下1/3骨折 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登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计算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膝关节...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计算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4.10±1.56)、(15.78±1.42)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6.77±1.63)、(20.26±1.87)d,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屈曲、伸膝评分为(82.05±4.82)、(81.21±1.7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88±3.91)、(79.77±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应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手术 效果
下载PDF
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与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冰川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8期1174-1175,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以及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113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 目的:观察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以及改良Gibson后侧入路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对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期间113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依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及观察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Gibson后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12、18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改良Watson-Jones微创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不会对关节的周围肌肉造成损伤,术后恢复快,可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Watson-Jones 微创 改良Gibson后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雄 左杨斌 +4 位作者 李平生 谢志敏 林国兵 沈锋 尹宗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4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6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继发性腘窝囊肿。关节镜下探查髌上囊、髌股关节、膝关节腔及侧间沟,处理膝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6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的29例继发性腘窝囊肿。关节镜下探查髌上囊、髌股关节、膝关节腔及侧间沟,处理膝关节腔内原发病灶,向后进入后侧关节囊,触压内后侧软组织选好内后侧改良切口,找到并扩大裂隙样结构以建立双向通道机制,于囊内切除囊壁。结果本组术中所见与术前MRI诊断吻合,发现并处理膝关节内的原发病变。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3~12)个月。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瘢痕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Rauschning-Lindgren分级:0级27例,Ⅰ级1例,Ⅲ级1例。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改良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继发性腘窝囊肿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明显降低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腘窝囊肿 关节镜 改良后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