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前外侧 改良后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 改良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祥忠 蒋略韬 邓杰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5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后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42例)和后外侧... 目的探讨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后Pilon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42例)和后外侧入路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且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个月,且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低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均高于术后3个月,且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优良率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比较,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可以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 后外侧 内固定 后Pilon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在后踝HaraguchiⅡ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勇 陈国川 +1 位作者 张富宁 赵磊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在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s,PMF)占7%~44%,常合并内外踝骨折或韧带损伤,很少单独出现[1,2].后踝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包括AO、Haraguchi、Mangnus、Bartonícek等,临床常用Haraguchi分型:I型后外侧斜行,... 在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s,PMF)占7%~44%,常合并内外踝骨折或韧带损伤,很少单独出现[1,2].后踝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包括AO、Haraguchi、Mangnus、Bartonícek等,临床常用Haraguchi分型:I型后外侧斜行,Ⅱ型内侧延伸,Ⅲ型小壳即小片剥脱型.后踝骨折因位置较深,手术入路选择要求更高,其最佳入路选择,目前没有达成最终共识[3-5].近年国内外部分学者根据内踝后方胫后动静脉、胫神经、肌腱及跟腱的解剖学关系,并结合后踝HaraguchiⅡ型骨折线向内侧延伸的特点,认为改良后内侧入路(跟腱旁后内侧入路)通过屈踇长肌与胫神经间隙显露后踝,不干扰踝管,术野清晰,容易行后踝骨折复位及固定[6,7].本研究主要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在后踝HaraguchiⅡ型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后踝 改良后内侧入路 损伤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畅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7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选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皆进行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对60例接受...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选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皆进行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对60例接受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全部患者实现了一期愈合,未出现畸形愈合或者不愈合情况,优良率为86.7%。结论将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脱位 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邱元洲 陈王 +1 位作者 魏志勇 李铭雄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3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估改良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科80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检查,其中16例诊断为后Pilon骨折,并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男性6... 目的:评估改良后内侧切口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科80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影像学检查,其中16例诊断为后Pilon骨折,并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且资料完整。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21~65岁,平均41岁。损伤原因包括坠落伤4例,平地扭伤8例,交通伤4例,其中12例伴外踝骨折,所有均合并关节软骨面塌陷。受伤至手术时间3~11d,平均7d,术后定期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所有患者均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无台阶,踝穴正常)。所有患者均正常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10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91~100分,平均95分,其中优12例,良4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改良后内侧切口可完全暴露整个后侧骨折块,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骨折端的复位及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入路 后Pilon骨折 切开复位
下载PDF
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郭常军 李星辰 +2 位作者 杨崇林 李春光 徐向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36-943,共8页
目的探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9例;年龄(47.7±13.1)岁。根据... 目的探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45例,女9例;年龄(47.7±13.1)岁。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2组:仰卧组24例(采用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和俯卧组30例(采用俯卧位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影像学结果(包括骨愈合时间和关节面复位优良率)、踝关节活动范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曼彻斯特牛津足部评分(MOXFQ)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仰卧组和俯卧组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19.4±4.4)、(17.8±4.2)个月。仰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固定率和关节面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0.8±9.9)min、(9.5±2.4)d、(8.4±1.4)周、33.3%(8/24)和95.8%(23/24),俯卧组为(89.9±10.8)min、(9.5±2.5)d、(8.1±1.4)周、53.3%(16/30)和96.6%(29/30),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仰卧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跖屈活动度、VAS及MOXFQ疼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社交能力评分分别为15.0°±2.1°、26.1°±4.2°、(1.0±0.5)分、20.0(0,30.0)分、(16.5±13.2)分、12.5(0,18.8)分,俯卧位组为15.7°±1.6°、27.0°±4.0°、(1.3±0.7)分、12.5(10.0,30.0)分、(19.0±11.5)分、15.6(6.3,25.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仰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3%(2/24),俯卧组为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与俯卧位后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疗效相当,可作为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仰卧位 俯卧位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改良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8
作者 杨冬松 于杨波 +6 位作者 凌建生 陈许冬 张志海 陈鹏 薛营杰 甄相周 陈宏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2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1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后内侧切口起自跟腱跟骨止点近端...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20-12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21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后内侧切口起自跟腱跟骨止点近端内侧1 cm处,纵行向近端延伸约8 cm,显露整个胫骨后方干骺端、后胫腓关节、内踝和外踝的后侧。复位后踝骨折块,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关节面平整后,采用T形钢板或重建钢板完成加压支撑固定。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13.6周。随访期间无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0~90分,平均86.4分;其中优14例,良7例。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0~3分,平均1.4分。结论俯卧位下改良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通过单一切口完成所有后踝骨折块的显露,有利于骨折复位与固定,是后踝骨折手术入路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外踝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经改良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治疗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宇 张晖 +4 位作者 刘熹 李亚星 邓伟 任毅 吴仕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31-16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对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的51例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49岁。根据视觉模拟疼... 目的探讨经改良的后内侧入路联合支撑技术对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治疗的51例关节面塌陷的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19~66岁,平均49岁。根据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结果进行主观评估。末次随访时使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中足评分(AOFAS)量表评估综合恢复情况。术后3 d拍踝关节正侧位、踝穴位X线片,行踝关节三维检查,根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正态分布参数前后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3.7±0.7)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获解剖复位50例,一般复位1例。末次随访时AOFAS量表踝关节功能评估,优4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8.0%。AOFAS踝与后足评分(93.6±2.2)分;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1.1)分,术后(0.3±0.7)分,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31,P=0.000)。末次随访术后患侧活动度背伸为13.3°±3.4°,跖屈为33.5°±4.7°,活动范围为46.9°±6.1°,而健侧则分别为19.8°±2.3°、36.0°±5.7°和55.6°±2.7°,两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32、121.231、113.432,均P<0.05)。结论对于后Pilon骨折,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可直视下复位踝关节面,支撑技术结合小钢板,固定牢固,软组织并发症少,短期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支撑技术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改良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吴世龙 丁真奇 陈长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6-05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5~28)...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自2014-01—2016-05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5~28)个月。手术时间平均86(80~120)min。住院时间平均11(9~15) d。所有切口一期愈合。所有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2~16)周,无骨不愈合及骨折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评分平均91(72~100)分,其中优1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的后内侧和后外侧骨折块均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并可同时处理内踝骨折、关节面的塌陷和压缩,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脱位 后Pilon骨折 改良后内侧入路
原文传递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永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9期91-9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加压螺钉...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15.2±1.3)vs(18.7±2.2)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vs 25.0%),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和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部位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vs 65.0%,90.0%vs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术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丙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以60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通过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骨折伤处恢复情况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方案术野更为清晰,便于医师操作,且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过程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
13
作者 田晋 施向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0177-0179,共3页
分析并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从某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手术的胡娜这种选择了15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5... 分析并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从某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的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手术的胡娜这种选择了15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接受了具体手术的治疗基础之上获得了随访,整体随访时间达到了(14~27)个月。15例患者耗费的手术时间在(81~119)min之间。15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则集中在(8~14)天。15例患者的手术切口在一期达到了愈合的状态,患者骨折也达到了愈合的标准,愈合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集中在(11~15)周之间。结论:针对15例患者使用改良后内侧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后Pilon骨折直接固定的手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了患者内踝骨折、关节面等部位的压缩以及塌陷等问题的处理水平,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入路 踝关节 骨折脱位 后Pilon骨折
下载PDF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志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290-129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 目的观察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实施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asmussen评分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骨折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接骨板改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 胫骨平台 后侧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的实践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亚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改良后内侧倒L型入路的实践效果。方法:对62例实施手术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路方式分为A组(32例,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和B组(30例,采用常规入... 目的:探讨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改良后内侧倒L型入路的实践效果。方法:对62例实施手术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路方式分为A组(32例,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和B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方式进行手术)。对比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结果:A组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高度时间均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2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远高于术前(P<0.05),且A组数据均远高于B组(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手术中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方式能够减轻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并且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改良后内侧倒L型 膝关节屈伸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的实践分析
16
作者 高宗春 蔡佳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0266-0266,共1页
研究探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过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选择84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后外侧入路... 研究探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经过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中选择84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名患者,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后外侧入路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的方法进行治疗,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以及骨折复位效果进行记录,并且对于这些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2人采用后外侧入路方法的患者在治疗后有35人的恢复效果较好,占83.33%;对照组42人采用改良后倒L形入路的患者在治疗后有41人的恢复效果较好,占97.62%,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相关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P<0.05,具有对比意义。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来说,采用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也能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以后的医疗事业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形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手术 效果观察
下载PDF
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光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 目的分析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8例,以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施行常规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术,比较2组康复情况(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及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HSS评分、GQOLI-74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应用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有利于加速康复进程,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内侧倒L形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疗效 手术
下载PDF
改良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国华 杨建 +2 位作者 陆国兵 蔡杰 郝晓剑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3期2014-201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3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在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3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的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3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标准,优22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7.9%。结论改良的后内、外侧弧形手术入路是治疗三踝骨折的理想入路,不仅可以充分显露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处,同时可以兼顾内外踝骨折的整复固定,减少手术切口和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踝损伤 三踝骨折 改良后内侧弧形 改良后外侧弧形
下载PDF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黄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63-0066,共4页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 治疗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经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研究。方法 2017.10至2022.10,将30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纳入其中,以C组(常规胭部“S”形切口入路复位)和G组(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随机分组,各15例。将两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G 组较 C 组功能恢复、生活能力和质量均有所提高,P<0.05;G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 C 组,P<0.05,膝部活动度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临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改良后内侧倒“L”形切口复位方案
下载PDF
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手术
20
作者 陈民 李文庆 +4 位作者 姚海波 李楚炎 张国雷 杨涛 朱小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介绍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4月,采用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21例。后外侧切口位于腓骨远端后缘与跟腱之间中线,... [目的]介绍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4月,采用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21例。后外侧切口位于腓骨远端后缘与跟腱之间中线,在腓骨肌与长屈肌腱之间分离,显露后侧柱;将切口前外侧分离全层筋膜皮瓣向前外侧牵拉,可显露腓骨远端。改良后内侧切口沿胫骨远端内侧后缘,在胫后肌腱与胫骨之间分离,肌腱血管神经束全部向外侧牵拉,显露内侧柱。[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5.2±1.5)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顺利愈合。末次随访VAS评分(1.9±0.2)分;AOFAS踝-后足评分(86.0±1.4)分。影像方面,18例骨折获得解剖复位,3例关节面移位1~2 mm。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 骨折 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