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建龙 郑辉 +4 位作者 成重玉 黄俊杰 江晖 邓春雷 李海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91-93,9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踝关节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踝关节骨折按Lauge-Hansen分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行传统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入路相结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行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术后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踝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足踝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结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 改良后外侧“l”型入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倪博文 于洋 刘希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肩关节外侧 内固定 老年NeerⅢ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改良扩大外侧L形切口入路联合Allgower-Donati缝合方法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欣宇 罗雪平 +1 位作者 杨帆 陈小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95-397,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良扩大外侧L形切口入路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Allgower-Donati缝合方法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9年3月-202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74例77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改良扩大外侧L形... 目的 探讨改良扩大外侧L形切口入路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Allgower-Donati缝合方法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19年3月-2022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74例77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改良扩大外侧L形入路骨折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Allgower-Donati缝合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74例77足均获得10~22个月随访,平均13.5个月,依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38足,良33足,可6足,优良率92.2%。结论 改良扩大跟骨外侧L形入路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Allgower-Donati缝合方法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可靠方法,可充分显露骨折端,便于复位固定,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愈合和功能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锁定内固定 跟骨外侧l
下载PDF
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伟世 李智 尚建红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 目的:探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2月兰州手足外科医院收治的65例跟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采用外侧L型入路手术,观察组33例行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手术期指标、足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Gissane角、B?hler角高于手术前,跟骨内翻角、跟骨宽度低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小切口与外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均能促进足踝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作为微创术式,带来的手术创伤更小、失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Ⅱ SandersⅢ 跗骨窦小切口 外侧l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骨折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少伟 郑玉堂 徐新如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1~49岁,采用侧卧位改良Frosch入路,后外侧骨折块采用支撑钢板或由后向前螺钉固定,前外侧采用常规胫骨平台外侧锁定钢板固定。X线测量术后即刻及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d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即刻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76°~86°、6°~10°,术后12个月分别为79°~88°、6°~10°。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伸0°~5°,屈曲106°~137°。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为74~94分,优8例,良3例。结论:经改良Frosch入路在累及后外侧柱的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单一切口完成2个部位骨折显露固定,避免采用联合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术中应熟悉掌握腘窝结构,注意保护腓总神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外侧 改良Frosch
下载PDF
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程浩 凌泽喜 +4 位作者 镇万源 刘奎 晏敏 范海平 童飞飞 《骨科》 CAS 2024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我院诊治的21例闭合性后Pilon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2.8岁(范围28~55岁);左踝9例,右踝12例;KlammerⅡ型12例... 目的探讨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我院诊治的21例闭合性后Pilon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2.8岁(范围28~55岁);左踝9例,右踝12例;KlammerⅡ型12例,Ⅲ型9例。病人均采用俯卧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well-Charnley标准评定,观察和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6±3.5)个月,手术时间为(125.4±15.8)min(110~165 min),术中出血量为(110.7±46.2)m L(50~180 m L),骨折愈合时间为(13.8±2.1)周(11~18周)。末次随访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优17例,可4例。踝关节结构正常,对位对线正常。2例术后出现足底麻木感,考虑胫神经牵拉刺激反应,口服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术后3个月症状逐渐消失。2例出现长屈肌轻度挛缩,其余病人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1.5分(85~98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结论后Pilon骨折采用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改良后内侧入路能够充分显露后踝内外侧及内踝骨折并复位,可直视下处理塌陷的关节面及Die-punch骨块,软组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骨折 外侧 改良后内侧 临床疗效 软组织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7
作者 陈武林 阮成群 李光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 目的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髋臼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Kocher-langenbeck 腹直肌外侧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林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7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改良前外侧手术入路,对照组33例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足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合并症 腓骨骨折 改良外侧 后外侧联合前内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10
作者 杜玉杰 程仲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目的探究经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STA)与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ELA)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患肢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太仓市港区医院收治的8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A组(41例,行ELA治疗)、B组(42例,行STA治疗)。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Maryland足部评分均升高,跟骨长度延长,Bolher角、Gissane角均增大(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B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STA与ELA均可提高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改善影像学指标,但与ELA相比,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应用STA治疗,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分 跟骨骨折 跗骨窦 外侧l 钢板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
11
作者 杨康骅 朱道信 +1 位作者 罗志环 肖诗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593,共4页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改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移位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 内侧
下载PDF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13
作者 任冬 李伟 +2 位作者 杨正刚 刘忠鑫 黄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4~24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技术 经腓骨后外侧 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周国辉 曾荇 吴方前 《当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入路治疗,研究组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功能、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胫骨远端L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恢复踝关节功能,明显提升患者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远端骨折 l形钢板内固定 外侧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后外侧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才盛 郑德攀 张国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 高龄 侧卧位改良后外侧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7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 后内侧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杨国平 王枝芝 +3 位作者 肖军 钱锐 毕声荣 邵启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
20
作者 赵奎 张梅刃 +2 位作者 曾啸 郭江龙 胡健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联合变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 目的探讨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联合变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83岁,平均(39.55±23.08)岁;左侧4例,右侧7例;按Dubberley分型,ⅠA型3例,ⅡA型5例,ⅢA型3例;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Ⅳ型10例。术后随访通过X线片或者CT评估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创伤性肘关节炎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10±7.81)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45±2.98)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4.50±6.85)分,优9例,良2例。1例出现轻度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Broberg-Merrey肘关节炎分级为1级,肘关节僵硬为轻度,无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小头坏死、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可清楚显示肱骨小头,无损伤重要神经血管风险,便于从前向后垂直骨折线置入螺钉,适用于治疗未累及肱骨小头后髁的Dubberley A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肘关节前外侧 肱骨小头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Mayo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