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1
作者 陈从 郑艳 +1 位作者 田凤娟 张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2组,每组29例,并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9,P<0.001;t=7.850,P=0.001;t=2.195,P=0.032)。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0%)优于常规护理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P<0.001)。结论针对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进行后入路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脊柱肿瘤 后路切除 围手 综合护理
下载PDF
实施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孙启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应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2年1月—2023年3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MCS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经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及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使用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6个月颈椎病症状严重程度[以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估]、神经功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制定的量表评估]、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CASCS量表中主观症状、症状体征、工作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间盘切除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用于MCSM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短,能有效提高其神经功能,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间盘切除 切除植骨内固定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3
作者 李振宙 曹峥 +2 位作者 赵宏亮 朱加亮 侯树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1,共10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14例(20个节段)胸腰段硬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3.3±12.6岁;2例三节段病变,2例双节段病变,10例单节段病变。硬性致压物分类包括:钙化性椎间盘突出3例、骨赘性椎间盘突出6例、不典型休门氏病合并椎间盘突出3例,椎体后缘离断症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脊髓或马尾神经症状,其中6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手术先采用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减压,继而行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术。观察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变化,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1年时疼痛症状及功能恢复状况。背痛及神经根性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神经学功能评估采用Nurick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胸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更换手术方式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段MRI及CT检查均显示脊髓或马尾神经减压充分,无致压物残留;术后1年随访时,所有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背痛、神经根性疼痛均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术后Nurick评分、mJOA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术后1年较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mJOA平均恢复率72.5%,优7例、良5例、可2例。有2例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未予特殊处理,但随访未见脑脊液漏及假性脊膜膨出发生;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麻醉下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椎体间融合、突出椎间盘切除结合全麻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是治疗位于胸腰段脊髓或马尾神经腹侧的硬性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间融合 间盘切除 间孔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华 王仁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吴奉梁 党礌 韦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颈椎前方椎体(3D椎体组)有9例,采用钛网重建(钛网组)有1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椎体CT值、手术信息(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内植物下沉等随访资料,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椎体CT值、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5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8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2例缺失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资料,两组3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4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2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9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12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椎体高度下沉>3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死亡1例,7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死亡1例,失访1例,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1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24个月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脊索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中,3D打印人工椎体可提供可靠的即刻和中远期的颈椎稳定性,与钛网重建相比,能够减少术后内植物下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切除 3D打印人工 钛网 内植物下沉
下载PDF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刘浩 刘洋 +5 位作者 王贝宇 丁琛 孟阳 王宏 戎鑫 洪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2-601,共10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X-shape-corpectomy and fusion,ACX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行ACX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进行比较。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及1年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测量ACXF组术中前方截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e unit,FSU)活动度及高度、后方减压范围、骨性椎管前后径(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APD)和面积(spinal canal area,SCA)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椎间融合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其中17例行ACXF,29例行ACCF。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CXF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44.71±30.44min、109.41±55.51ml和8.35±1.46d,ACCF组分别为155.17±27.86min、126.90±51.55ml和12.03±3.34d,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ACXF组住院时间显著性少于ACCF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NDI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前颈椎曲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刻、6个月和1年时ACXF组显著性大于ACCF组(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FSU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性降低(P<0.01),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即刻FSU高度较术前显著性增加(P<0.01),ACXF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后方减压范围为11.66±1.31mm,显著性小于ACCF组(16.32±2.00mm)(P<0.001);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APD和SCA均术前显著性增大,ACX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骨性椎管SCA及术后1年时的APD小于同时点ACCF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的融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CXF组内置物下沉的发生率分为别17.65%(3/17)、23.53%(4/17)及23.53%(4/17),均显著性低于同时间点ACCF组(P<0.05)。ACXF组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保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症状消失;无脑脊液漏发生。ACCF组术后出现4例吞咽困难,行康复训练,出院时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3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予以延迟拔管等对症治疗,出院时治愈。结论:ACXF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临床疗效与ACCF一致;且在保证充足减压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降低术后内置物沉降的发生,是治疗合并椎体段狭窄的双节段颈椎病的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颈 前路X形切除融合固定 前路切除融合固定 段狭窄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脊柱重建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铖菡 柴旭斌 +5 位作者 禚汉杰 王彦金 陈勤 朱俊 王寅 周英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2-330,共9页
目的:系统分析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脊柱重建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 目的:系统分析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脊柱重建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系列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8月有关脊柱肿瘤TES中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脊柱重建的文献,研究类型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双臂试验(依据置入物不同分为3D组与钛网组)和单臂试验,采用非随机研究方法学指数(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椎体融合率、内置物沉降率、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E级分别计分1~5分)。使用Stata 14.0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3篇相关文献被纳入,8项研究为临床单臂试验,文献评分为12~13分,均为中等质量研究,总样本量为140例;5项研究为临床双臂试验,文献评分为19~20分,均为高质量研究,3D组的总样本量为115例,钛网组总样本量为1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臂试验示3D组的手术时间(MD=-287.14,95%CI-391.30~-182.99,P=0.00)、术中出血量(MD=-2.87,95%CI-5.11~-0.63,P=0.01)低于钛网组;单臂试验示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95%CI 0.16~0.31),双臂试验示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56,95%CI 0.32~1.00,P=0.05)无显著性差异;单臂试验示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较术前获得约1个等级的改善(MD=1.04,95%CI 0.32~1.76,P=0.03),双臂试验结果示两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无显著性差异(MD=-0.13,95%CI-0.45~0.19,P=0.42);单臂试验示与相邻椎体的融合率为93%(95%CI 0.79~1.00),双臂试验仅1篇文献报告了融合率,故未进行Meta分析;单臂试验示置入物沉降率为4%(95%CI 0.01~0.07),双臂试验示3D组置入物沉降率低于钛网组(RR=0.15,95%CI 0.05~0.45,P=0.001)。结论: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肿瘤TES脊柱重建中应用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相邻椎体融合率高,置入物沉降率低等优势,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好,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3D打印 人工 切除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随访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红云 刘宗惠 +2 位作者 段国升 冯涛 于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且可避免椎体切除过多和脊髓减压不充分,镶嵌植骨和术后颈胸石膏围领外固定能防止植骨块脱出和确保植骨融合。最为适宜2~4个节段的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外科手
下载PDF
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勇 贺学岗 +4 位作者 王永刚 胡旭昌 黄良增 康学文 邢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研究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研究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椎旁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经皮全内镜下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下腰椎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手术节段、术后住院时间等一般参数,术中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指标包括腰痛及下肢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末次随访Macnab满意度评分等手术参数。评估单节段腰椎疾病患者影像学参数:椎间隙高度、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及腰椎融合情况。所有患者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3±8.3)岁,病程平均(28.9±36.6)月。18例中,有16例为腰椎退变性疾病,2例腰椎椎间隙感染;仅1例为双节段融合,融合节段为L_(3)−L_(4)、L_(4)−L_(5),其余17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11例为L_(4)−L_(5),6例为L_(5)−S_(1)。平均手术时间(207.8±31.7)min,平均出血量(25.6±7.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56±2.30)d。术后1周、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月和末次随访的ODI评分也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满意度评价显示优良率为94.4%。17例单节段融合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节段前凸角虽然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腰椎前凸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的腰椎前凸角虽较术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的融合情况显示融合率为88.2%。所有患者有1例术中出现融合器碎裂,1例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融合器后移。结论经皮全内镜辅助下改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结合同一切口下双侧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椎各类疾患中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较好的下腰椎融合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改良后路间融合(mPLIF) 旁肌间隙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探讨
9
作者 牛辉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5期56-57,共2页
目的本文将对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治疗并记录治疗效果,以便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提高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所有严重脊柱后凸畸... 目的本文将对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治疗并记录治疗效果,以便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提高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所有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实施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进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经医学影像检查所有患者在术后后凸平均37度,矫正率达到64%。所有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后随访一年,可见明显的骨性融合征象,且未见任何矫形丢失现象。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疾病,可使患者神经充分进行减压,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且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 切除 重建手
下载PDF
后路全椎体切除并脊柱重建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瑶 解京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827-2829,共3页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的对PVCR的具体手术操作,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的研究也愈发广泛,其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截骨 脊柱畸形
下载PDF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寅强 刑顺民 +1 位作者 方良勤 谭俊铭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探究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第九八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25~51岁,平均37.4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植骨术组和联合组各30例。植骨术组实施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支撑植骨术,联合组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来院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7.3个月。植骨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39.3±37.2)min vs.(182.5±42.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6.5±57.2)mL vs.(327.9±75.8)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5±1.4)d vs.(9.3±2.0)d]和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2±0.9)个月vs.(7.4±1.1)个月]均小于联合组(P<0.05)。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疝、脑脊液漏、植骨块移位和内固定失效,经对症处理或二次手术后均好转,植骨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联合组(P<0.05)。术后3、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SF-36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术联合椎间支撑植骨疗效与前后路联合手术相当,手术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植骨 切除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江民 孙超 +1 位作者 徐希彦 杨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6期1738-1741,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重庆仁济医院诊治的四节段CSM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 目的比较改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重庆仁济医院诊治的四节段CSM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ACCF组(给予改良ACCF治疗,n=31)和ACDF组(给予ACDF治疗,n=37)。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分别检测颈椎功能状态。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颈椎功能状态、颈椎生理曲度、颈椎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和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改良ACC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165.89±35.42) min、(735.58±159.26) mL,明显高于ACDF组[(131.59±31.22) min、(200.46±62.6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2组VAS、N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Cobb角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3、6、12个月2组VAS、JOA、ND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且骨性融合均为100%。结论改良ACCF和ACDF均能有效减轻四节段CSM患者的疼痛,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生理前凸曲度,提高颈椎功能,并可增加植骨面,提高骨性融合,但ACDF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对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节段脊髓型颈 改良颈前路切除融合 颈前路间盘切除融合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1
13
作者 王岩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雪松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定6 ̄8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42.7°,术后16.4°,末次随访时14.1°。主弯头侧代偿弯由术前16.8°改善至5.8°,主弯尾侧代偿弯由术前25.6°改善至10.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割裂椎体3例。1例术后出现感染,无矫形丢失而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短节段固定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畸形 弓根螺钉 幼儿 内固定 后路切除 短节段经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磊 张军 +5 位作者 许宇达 姜吉宏 周锋 任乾峰 赵昌明 陈磊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6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4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 目的分析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4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B组33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植骨融合情况、手术前后的JOA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A组、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比较,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A组、B组患者的JOA改善率及疗效优良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1.8%)与B组并发症发生率(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均为治疗多节段发生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均可获得良好的初期临床效果,在具体治疗时,宜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特点,选择最优术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切除融合 后路管扩大成形 多节段脊髓型颈 初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切除 脊柱截骨
下载PDF
3D技术打印椎体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8
16
作者 钱文彬 杨欣建 +4 位作者 蓝涛 杨泽雨 张伟彬 夏晓龙 陈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9-11,16,后插2,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3D技术打印椎体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广东紫金蓝塘土猪3只,T12、L1椎体进行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置入3D打印假体,于T11、L2进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术后土猪活... 目的初步探索3D技术打印椎体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广东紫金蓝塘土猪3只,T12、L1椎体进行后路全椎体切除术,置入3D打印假体,于T11、L2进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术后土猪活动度、脊柱影像、双后腿痛觉和肌力。术后4月时处死,观察实体标本情况。结果手术成功,术后猪双后腿活动、痛觉良好。正侧位X片及CT三维重建,实物脊柱3D打印椎体-脊柱复合体观察,提示假体位置、椎间高度、脊椎序列完好。结论 3D技术打印椎体在临床脊柱全椎体切除术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但需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如抗感染、补充血容量、假体型号合适、手术器械齐全等,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切除 脊柱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汪磊 李俊杰 常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85-88,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LIF...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LIF组(51例,PLIF治疗)和PTED组(52例,PTED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ED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IF组,切口大小短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PTED组VAS疼痛评分降低较为明显;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逐渐升高,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PTED组JOA评分升高较为明显,ODI评分降低较为明显;PTED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PLIF组;PTE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LIF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PLIF,PTED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间孔镜间盘切除 后路间融合 功能
下载PDF
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俊杰 袁文 +1 位作者 张竞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固定,分别测定其应变、刚度、扭矩、运动范围等数据。结果:标本C4 ̄C6节段RC组轴向刚度、扭转刚度均高于C组;而其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C组;但两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其术后即刻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保留后壁 切除
下载PDF
单节段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笼植骨融合术后钛笼下沉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萌 朱灏宇 +3 位作者 朱庆三 刘昊川 宋显吉 张伯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 :分析单节段应用钛笼植骨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下沉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统计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间应用钛笼植骨的单节段ACCF的44例患者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3d内和术后3个月复查时所拍摄的颈椎X线平片,根据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与术后3d内融合节段相比高度变化,将患者分为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与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测量并分析两组间撑开角、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17例(38.64%)患者纳入未下沉组(高度丢失≤2mm),27例(61.36%)患者纳入下沉组(高度丢失>2mm)。下沉组与未下沉组之间钛笼倾斜角、钛笼深度、钉板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钛笼倾斜角增加是钛笼下沉的危险因素[95%置信区间(1.065,1.374),P<0.05]。结论:钛笼下沉为ACCF术后常见的现象。钛笼倾斜角为钛笼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该角度>8.6°将增加钛笼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并发症 钛笼下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庄全魁 陈勇 +3 位作者 李杨 吴刚强 艾继超 孟晓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合情况、椎管减压程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36个月,术后1周X线片未见支撑体明显移位,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X线片、CT扫描示椎管通畅无占位,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临近椎体间隙模糊;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CT扫描示18例患者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邻近椎体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例支撑与椎间无连续骨小梁通过,但周围植骨已骨性愈合;1例支撑倾斜(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角度均〈10°);19例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减压彻底,有利于脊髓神经恢复,支撑体植骨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切除 植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