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许涛 顾加祥 +5 位作者 刘宏君 张乃臣 张文忠 袁超群 武文杰 王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17~72岁,平均(43.9±26.6)岁。改良组65例,使用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4~76岁,平均(48.2±2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率、植皮成活率,以及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打包组(P<0.05);术后1 d,改良组VAS评分明显小于打包组(P<0.05);改良组的皮下积血/积液率、植皮成活率及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均优于打包组(P<0.05)。结论相较传统打包固定术,改良皮片固定术能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植皮区的瘢痕增生,是一种有效的植皮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肤移植 植皮 改良皮片固定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初升 刘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手术,试验组30例则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手术。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可以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髌骨下极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吕炳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髌骨下极骨折中比较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比较髌骨下极骨折中比较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术,观察组组采用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炎症水平、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HSS评分和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4%vs.5.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在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中优势显著,创伤小,能大范围恢复伸膝装置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带线锚钉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HSS评分 ROM评分
下载PDF
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张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而研究组采用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软组织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和Rasmussen临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能够减少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软组织损伤,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 延期 胫骨平台骨折 软组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睾丸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新生 王光军 郭国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睾丸固定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复位后的睾丸鞘膜切开翻转后直接与切开阴囊肉膜的边缘缝合固定 ,不做间窝。结果 全组 65例 ,其中 43例术后获得随访 1~ 5年 ,效果满意 ,复位后的睾丸发育良好 ,无回缩也无任何并发症... 目的 探讨改良睾丸固定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复位后的睾丸鞘膜切开翻转后直接与切开阴囊肉膜的边缘缝合固定 ,不做间窝。结果 全组 65例 ,其中 43例术后获得随访 1~ 5年 ,效果满意 ,复位后的睾丸发育良好 ,无回缩也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改良后的睾丸固定术 ,更符合生理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睾 改良固定术
下载PDF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壮筋续骨方联合改良内固定术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智 谭显春 +2 位作者 徐利军 王玉川 杜美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比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壮筋续骨方联合改良内固定术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壮筋续骨方联合改良内固定术对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2016年8月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4例)和研究组(5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内固定术联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内固定术联合壮筋续骨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活动度、功能、疼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畸形评分方面,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情绪角色受限、社交功能、躯体角色受限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心理健康、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活力、躯体功能等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患者有11例,研究组患者中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6例,两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骨塌陷患者有4例,研究组患者中骨塌陷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骨塌陷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中骨折不愈合患者有2例,研究组患者中骨折不愈合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改良内固定术联合壮筋续骨方进行治疗,可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壮筋续骨方 股骨头坏死 改良固定 中青年
下载PDF
改良药物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7
作者 郭锐 谷福顺 王爱国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改良药物小夹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骨折老年患者87例,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目的探讨闭合手法复位改良药物小夹板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骨折老年患者87例,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行掌侧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保守复位改良药物小夹板固定术。观察骨折复位前、复位后1周及临床愈合时X线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复位后1周及临床愈合时X线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观察12个月,两组Gartland-Werley评分、腕关节活动度、VAS评分、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保守复位改良药物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可以与手术复位内固定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患者无需住院治疗,操作简便,且避免了手术、麻醉、感染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闭合手法复位 改良药物小夹板固定 切开复位 钢板螺钉内固定 老年人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 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艾小燕 朱奕融 +1 位作者 柯灿灿 余玉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3-618,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MLUC)治疗POP-QⅡ/Ⅲ期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LUC治疗,改良组采用MLU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客观治愈率、临床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术后生活质量及性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01);术后6个月,两组Aa、Ba、D、Ap、Bp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01);常规组术后TVL无明显变化(P>0.05),改良组术后TVL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两组客观治愈率比较(改良组93.33%:常规组90.00%),复发率比较(改良组13.33%:常规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26.67%),(P<0.05);术后6个月,两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均显著改善(P<0.001),改良组术后PFDI-20、UDI-6、POPDI-6、CRADI-8及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是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LUC,改良后的LUC操作更简单,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脾肺固定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明远 吕震 杨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96-697,共2页
关键词 改良脾肺固定加断流 治疗 门静脉高压症 疗效观察
下载PDF
改良张力带钢丝、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钢丝、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4例,其中60例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A组),64例采用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治疗(B组)。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35±9.87)、... 目的比较改良张力带钢丝、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髌骨骨折患者124例,其中60例采用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A组),64例采用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治疗(B组)。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4.35±9.87)、(35.12±7.26)m in,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0.00%、95.31%;两组相比P均<0.01。A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内固定松动移位6例、畸形愈合5例、膝关节僵直7例,B组分别为1、0、2、2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比,采用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康复顺利,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髌骨 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 形状记忆双向张力钩内固定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改良术169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胡海澜 杨进顺 黄文铎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727-728,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透视下进行腰椎椎弓钉内固定改良术的经验及其优缺点。方法 总结2000~2004年我科进行腰椎椎弓钉内固定术169例,术中均使用2mm定位克氏针定位,C臂x-光机透视调整定位针至满意后再用自行设计的空心丝攻准备孔道,共置入... 目的 探讨使用透视下进行腰椎椎弓钉内固定改良术的经验及其优缺点。方法 总结2000~2004年我科进行腰椎椎弓钉内固定术169例,术中均使用2mm定位克氏针定位,C臂x-光机透视调整定位针至满意后再用自行设计的空心丝攻准备孔道,共置入椎弓根螺钉776枚。结果 776枚螺钉中有758枚位置正确,18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成功率为97.6%。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随诊腰椎曲度和固定节段椎体高度维持。没有出现内固定松脱,螺钉断裂等情况。结论 改良的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术中可反复调整人钉的位置及角度、提高钉道的准确性、减轻对椎弓根的破坏、大大提高植入物的稳固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固定改良
下载PDF
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妇科盆底重建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海英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妇科盆底重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妇科盆底重建的患者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例,改良组使用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传统组使用传统术式,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妇科盆底重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妇科盆底重建的患者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30例,改良组使用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传统组使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复发率分别为(64.32±14.33)min、(145.43±27.92)ml、(7.01±1.93)h、3.33%,传统组分别为(94.29±18.24)min、(180.01±23.12)ml、(9.72±2.05)h、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96.67%、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妇科盆底重建患者的手术损伤更小,术后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林 王文晔 祖晓水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DHS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用DHS作为内固定材料,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改良的DHS内固定术进行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优良率92.1%。结论:改良DHS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 目的:探讨改良DHS内固定术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用DHS作为内固定材料,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改良的DHS内固定术进行手术。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优良率92.1%。结论:改良DHS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DHS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 骨折 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春林 宋婧 +1 位作者 王元 余进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疗效。方法将60例PO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和对照组(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比较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与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的疗效。方法将60例PO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和对照组(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效果。随访6个月,比较2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费用短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POP-Q分度测量值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个月POP-Q分度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PFDI-20评分较术前降低,PISQ-12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较好,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阴式双侧骶棘韧带固定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 并发症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凯 徐华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0期178-179,共2页
目的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分试验组(n=34)、参照组(n=34)。参照组采用L型切口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 目的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8例,按手术方案分试验组(n=34)、参照组(n=34)。参照组采用L型切口外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采用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手术后2周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参照组,手术后2周踝关节功能高于参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减轻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其踝关节功能及跟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骶棘韧带固定术与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治疗中年女性盆腔脱垂的疗效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敬华 洪莉 蒋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3期2524-2527,共4页
目的比较经阴道改良骶棘韧带固定术与腹腔镜高位宫底韧带悬吊术治疗中年女性盆腔脱垂(POP)的疗效以及术后盆底功能。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47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 目的比较经阴道改良骶棘韧带固定术与腹腔镜高位宫底韧带悬吊术治疗中年女性盆腔脱垂(POP)的疗效以及术后盆底功能。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47例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随机分为改良骶棘韧带固定术(SSLF组,23例)和高位宫骶韧带悬吊术(HUS组,24例)。术前、术后均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估盆腔脱垂程度,记录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自主排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等。随访1年,记录术后并发症;填写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盆底疾病生活质量影响问卷简表(PFIQ-7)调查问卷,了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SSLF组与HUS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主排尿时间、术后疼痛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两组患者的子宫C点位置均较术前抬高,Aa、Ba、Ap、Bp减少,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年SSLF组与HUS组POP-Q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SSLF组、HUS组患者手术后PFDI-20、PFIQ-7问卷评分较术前降低,PISQ-12较术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SL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HU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SSLF与HUS均适用于产后中年女性盆腔脱垂患者,对于宫颈超过5 cm且有性生活要求的患者,建议首选改良SSLF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改良骶棘韧带固定 高位宫骶韧带悬吊
下载PDF
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宋婧 董春林 +1 位作者 王元 余进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3期53-55,6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脱垂和阴道穹隆脱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观察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子宫脱垂和阴道穹隆脱垂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阴道前壁桥式修补术联合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术后随访0.5、1.0、3.0年,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结果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盆腔脏器脱垂性生活质量问卷-12(PISQ-12)、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0.5、1.0、3.0年POP-Q分期结果均较术前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0.5、1.0、3.0年PFDI-20、PFIQ-7均较术前降低,PISQ-12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术后0.5、1.0、3.0年PFDI-20、PFIQ-7均低于对照组,PISQ-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术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显著改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改良阴式骶棘韧带固定 阴道壁桥式修补 子宫脱垂 阴道穹隆脱垂
下载PDF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效果及影响分析
20
作者 胡小桃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7期61-61,63,共2页
探究眼袋整形患者整形时展开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时间为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将其予以设为对照组(选择改良肌皮瓣法)和观察组(选择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 探究眼袋整形患者整形时展开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中抽取60例,抽取时间为介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将其予以设为对照组(选择改良肌皮瓣法)和观察组(选择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各30例患者。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评价予以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所抽取的患者整形后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观察组更具优势,均(P<0.05)。结论:在眼袋整形过程中选择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效果好安全性又高,值得在眼袋整形中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 眼袋整形 效果及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