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丽 刘敏 +2 位作者 李强 姬瑞 周永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是一类异质性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早期无转移肿瘤,多采用内镜下切除治疗,由于多数R-NENs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黏膜下深层组织,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疗效及安全性不尽如人意,因此多种改良EMR(modified EMR,m-EMR)用于治疗R-NENs,本文就m-EMR在R-NEN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NENs有效、规范的内镜下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下载PDF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对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彤云 陆会飞 +2 位作者 胡丕伟 王新强 邱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9期22-25,32,共5页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 目的 比较冷内镜黏膜切除术(cold snare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CS-EMR)与常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最大径<20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colorectal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CLS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内镜下切除治疗CLST患者2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MR组和CS-EMR组,每组各124例。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灶特征、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病灶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MR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MR组,钛夹数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EMR组,术中出血、迟发性出血及迟发性穿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EMR组(P<0.05)。结论 在最大径<20mm CLST治疗中,CS-EMR既保留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又具有与EMR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切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马晓芬 杨小兰 张攸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目的:观察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及手术前后血清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比对照组的86.00%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12h的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术后两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胃泌素17(G-17)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相比高频电切术,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效果更佳,明显改善手术指标、术后12h心理应激情况、预后质量,降低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内镜黏膜切除 高频电切 结肠息肉 预后质量
下载PDF
改良型水辅助结肠镜下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施宏 陈建华 +4 位作者 陈素玉 黄贺 陈敏敏 黄剑云 邵键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839-846,共8页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 背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广泛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但其黏膜下注射可延展病灶,使之难以被圈套器套入.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UEMR)需吸气后以水浸没息肉,有时影响息肉暴露.改良型UEMR将EMR与UEMR优点合二为一,有利于息肉整块切除.目的探讨改良型UEMR提高结直肠息肉整块切除率、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07/2019-06在我院内镜科行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结直肠息肉及同期行UEMR治疗43例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型UEMR治疗的59例研究组共发现76个病灶,UEMR治疗的43例对照组共发现65个病灶.巴黎分型均为(Is、Ⅱ),息肉大小在1 cm<直径<3 cm.手术方式:退镜观察发现息肉后向肠腔内注入温生理盐水,完全浸泡息肉,将息肉置于6点钟方向,黏膜下注射美兰抬起病灶,采用合适的圈套器予以电切除,创面视病灶大小给予钛夹夹闭,切除的标本结晶紫染色后送病理.结果59例研究组的患者均成功完成改良型UEMR,76例息肉中64例息肉<2 cm,均行整块切除;12例息肉2-3 cm有5例整片切除,7例行注水分片粘膜切除术(underwater endoscopic piecemeal muscosal resection,UEPMR).研究组总整块切除率为91%,<2 cm整块切除率为100%,2-3 cm整块切除率为42%.43例对照组的患者也均成功完成UEMR,65例息肉中58例息肉<2 cm,其中49例患者一次性切除,9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氩等离子体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7例息肉大小2-3 cm,有2例整片切除,1例出现息肉残留追加APC治疗,另外5例行UEPMR或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对照组整块切除率为76%,<2 cm整块切除率为84%,2-3 cm整块切除率为14%.改良型UEMR研究组有9例患者术中出现少量渗血,UEMR对照组中13例患者术中出现出血,采用热活检钳烧灼或钛夹钳夹止血.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研究组发现2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均为分片切除术后,对照组UEMR有9例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改良型UEMR使用水中注射液体垫不仅可以清晰暴露息肉大小边界,选择合适的圈套器,达到整块切除.同时液体垫垫高息肉,水中间断性吸引可以使圈套器更完整套住息肉的根部,相对于UEMR,改良型UEMR是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完整切除率高、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改良型注水内镜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息肉
下载PDF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诊治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2
5
作者 金燕 龚镭 +6 位作者 唐学军 彭晓斌 谈春晓 王小云 华萍 任元梅 周平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 目的:评价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共有65例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纳入研究,治疗前采用染色放大内镜或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观察病灶黏膜,完成内镜评估和病理诊断证实符合内镜下治疗指证。研究分析 LST 病灶直径、病灶部位、内镜分型和病理结果,统计观察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随访观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65例结肠 LST 肿瘤直径2.0~5.0 cm,平均直径(2.4±1.7)cm,病灶部位直肠28例(43.1%),乙状结肠11例(16.9%),降结肠6例(9.2%),结肠脾曲2例(3.1%),横结肠9例(13.8%),结肠肝曲4例(6.2%),升结肠2例(3.1%),盲肠3例(4.6%)。LST 内镜分型中形态呈颗粒均一型23例(35.4%),结节混合型27例(41.5%),扁平隆起型13例(20.0%),假凹陷型2例(3.1%);LST 病理结果:管状腺瘤12例(18.5%),管状绒毛状腺瘤19例(29.2%),绒毛状腺瘤26例(40.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0.7%),黏膜内癌1例(1.5%)。65例 LST 病灶均应用 Pre-cut-EMR 成功切除,手术时间20~45 min,平均时间(18.0±11.7)min,整块切除率100.0%,完全切除率100.0%,术中即刻出血5例(7.7%),术后7天内迟发出血1例(1.5%),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随访3~6个月,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应用 Pre-cut-EMR 能完全切除直径&gt;2.0 cm 的 LST 病变,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侧向发育肿瘤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江 马秀英 +3 位作者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陈鹏 庞澜 朱勇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1882-188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诊治科收治的35例结肠LS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9例...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Pre-cut-EMR)对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诊治科收治的35例结肠LS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采用ESD及Pre-cut-EMR治疗,术后进行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并发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指标[C反应蛋白(CRP)、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后复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手术完全切除率100.00%,整块切除率1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3个和6个月进行肠镜复查,无肿瘤复发病例。术后24 h观察组CRP、NE、ACTH及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ESD及Pre-cut-EMR均能有效治疗结肠LST,但Pre-cut-EMR能够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且两种术式治疗结肠LST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 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 结肠侧向发育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双平 王桂周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腺瘤性息肉病人26例应用EPMR进行病变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治疗病人中有2例术中创面少量出血外无一例有迟发出血、肠穿孔、局限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1例发现创面残留,予以高频电凝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APC)电灼,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未再发现创面残留及复发现象。术后12个月复查电子肠镜未再发现原有创面复发。术后2年13例复查电子肠镜,有1例在原发病灶位置处出现复发。结论 EPMR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改良的手术方式,在结肠巨大腺瘤内镜下治疗中,是有效的,其并发症少,可操作性强,值得在内镜治疗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分片切除 内镜黏膜切除 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巨大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评价及复发率随访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晓天 单红 +3 位作者 张迪 吴丽颖 朱良松 贾国法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970-973,共4页
目的 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巨大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方法 经术前内镜检查评估及病理证实,符合内镜切除适应证,采用EPMR切除46例直径≥... 目的 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巨大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疗效、安全性及应用价值,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方法 经术前内镜检查评估及病理证实,符合内镜切除适应证,采用EPMR切除46例直径≥30 mm结直肠平坦型病变,均为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术后标本全部行精确的病理学评价.结果 46例结直肠LST患者中,病灶位于直肠38例,占82.6%,完全切除率93.5% (43/46),切除治愈率97.8%(45/46).术后出血发生率为4.3%,均经内镜止血成功,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病理均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0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黏膜内癌6例.全组患者随访3~ 96个月,仅2例复发,复发率4.3%,再次内镜处理获愈.结论 EPMR是治疗巨大结直肠平坦型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切除方法和技巧,可以完全切除病变,减少残留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坦病变 癌前状态 大肠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
下载PDF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治疗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18例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思德 张亚历 +7 位作者 周丹 万田谟 陈村龙 潘德寿 张振书 智发朝 周殿元 姜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REMR)对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选择直径大于3.0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2cm,有内镜治... 目的研究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troflex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REMR)对大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症、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选择直径大于3.0cm,肿瘤下缘距肛缘齿状线小于2cm,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18例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应用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REMR)进行肿瘤切除,术后3~24个月行内镜随访确认有无残留,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证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接受REMR治疗的18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6.4min,其中16例经首次或再次R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肛门功能完好,保肛治愈率为88.9%,术后病理报告浸润癌(SM癌)再追加外科根治手术者1例(5.6%);因病变残留转外科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者1例(5.6%)。并发症:本组18例术中平均出血20ml,最大出血160ml,均无需输血治疗,无穿孔发生,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接近齿状线的超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并可完美保全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反转黏膜切除 低位直肠 侧向发育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岸高 钟旭辉 姜泊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684-685,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在放大内镜下对 6例大肠早期癌进行EMR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病变大小 :最大为 62mm× 82mm ,最小为 10mm× 10mm。病理诊断为...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的价值。方法 应用黏膜染色技术在放大内镜下对 6例大肠早期癌进行EMR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完成。病变大小 :最大为 62mm× 82mm ,最小为 10mm× 10mm。病理诊断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并黏膜内癌 5例 ,凹陷型早期癌 (denovo癌 ) 1例。腺管开口类型 :ⅤA 型 4例 ,Ⅳ型 1例 ,Ⅲs型 1例 ,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治疗 平坦 早期 大肠癌
下载PDF
胃肠道平坦型息肉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彩林 赵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25-126,129,共3页
胃肠道息肉是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引起的局部增生肥厚性病变,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等类型,以腺瘤多见[1].腺瘤性息肉若无有效处理,病情可进展为恶性肿瘤,因此早期胃肠息肉的切除对于降低其发生癌... 胃肠道息肉是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引起的局部增生肥厚性病变,主要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性息肉、腺瘤及家族性息肉病等类型,以腺瘤多见[1].腺瘤性息肉若无有效处理,病情可进展为恶性肿瘤,因此早期胃肠息肉的切除对于降低其发生癌变的风险具有积极作用[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具有创伤小、安全、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治疗胃肠道平坦型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胃肠道息肉 切除后出血 平坦 腺瘤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 家族性息肉病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平坦型病变103例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岗 阳运超 +1 位作者 周丽华 韩盛玺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921-923,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平坦型病变的治疗效果,并讨论其并发症和操作方法。方法103例共114处消化道平坦型病变,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珲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11... 目的回顾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消化道平坦型病变的治疗效果,并讨论其并发症和操作方法。方法103例共114处消化道平坦型病变,以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行黏膜切除治疗,记录其操作方法、并发症、术后病珲类型及随访情况。结果113处病变经EMR或EPMR完整切除,治愈率99.12%。并发症:术中出血7例(6.80%),以APC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1例(0.97%),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无穿孑L发生。术后病理:良性腺瘤73处,黏膜肌层平滑肌瘤5处,乳头状瘤2处,增生性息肉11处,炎性息肉17处,黏膜内癌(m癌)3处,黏膜下层癌(sml癌)2处,同有肌层癌(nap癌)1处。sml癌追加外科肠段切除,手术标本未见肿瘤残存或浸润。mp癌行黏膜下注射后抬举征可疑阳性,术后追加外科肠段切除,可见肠旁淋巴结转移(1/6)。癌变病例随访3~9月,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镜下黏膜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切除大多数消化道平坦型病变。〉10min病变术后应常规作病理检查。采用纯切模式,较大功率有助于保持标本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消化道 平坦病变 病理
下载PDF
大肠息肉治疗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彤 李红灵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在大肠息肉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出患有大肠息肉疾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A组)与高频电切... 目的探讨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在大肠息肉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肠镜检出患有大肠息肉疾病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A组)与高频电切术治疗(B组)两组,每组100例。对比患者耐受性、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2组间Boston评分、插管成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组: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8.7%(151/153);B组:高频电切组患者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8%(147/150),P> 0.05。④UEMR组腹痛评分较高频电切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⑤UEMR组及对照组均无术中、术后穿孔病例,但UEMR组术中出血率2.61%(4/153),电切除组术中出血率7.3%(11/150),P <0.05。UEMR组出现迟发性出血病例为0例,电切除组迟发性出血出现1例。⑥息肉注水浸泡后,无蒂息肉基底部显露更佳、有蒂及亚蒂息肉蒂部暴露充分度良好,益于大肠息肉病情观察和临床治疗。结论注水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治疗大肠息肉可在不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减少患者腹痛,增加患者耐受性,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推广到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息肉 注水 内镜黏膜切除 高频电凝切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艳军 李学良 +6 位作者 林琳 施瑞华 丁静 许迎红 陶桂 陈莉 陈阿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86-1287,共2页
关键词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内镜黏膜切除 治疗效果 LST 生长特点 内镜诊断 染色内镜 隆起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大肠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刘思德 陈烨 +15 位作者 白杨 潘新颜 李娜 李明松 陈学清 赖卓胜 白岚 智发朝 潘德寿 万田谟 周丹 张亚历 张振书 肖冰 周殿元 姜泊 《中国消化内镜》 2007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平坦型大肠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适应证、并发症和操作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有内镜治疗适应证的546例共602处平坦型大肠肿瘤,应用注射法或透明帽辅助法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共切除602个病变,术后定期内镜随访6~73个月,以评价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分析切除标本的病理组织学结果。结果602处病变中588处病变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变完整清除,治愈率为97.7%,术后病理报浸润癌(SM2癌)再追加外科手术者8例(1.3%),因严重并发症(迟发性大出血)转外科手术者2例(0.3%),因病变残留转行外科手术者4例(0.7%)。并发症:术中出血17例(3.1%),均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3例,其中2例(0.4%)内镜下止血失败转外科开腹手术。术后局限性腹膜炎4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上皮内高级别瘤变)48例,黏膜下浸润癌10例,类癌37例,良性腺瘤440例,良性间质瘤6例,增生性息肉38例,锯齿状腺瘤10例,B细胞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其它3例。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内镜治疗手段,对大多数平坦型大肠肿瘤能达到完全切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平坦大肠肿瘤 大肠腺瘤 侧向发育肿瘤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切除标本取材方法改良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丹 何度 王啓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470-470,473,共2页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日益成为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3]。精准的病理报告是ES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追加治疗。制作出质量良好的组织切片是病理诊断的第一步。但是,组织切片质量常不甚良好,影响病理报...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D)日益成为消化道早期癌治疗的首选方法[1-3]。精准的病理报告是ES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追加治疗。制作出质量良好的组织切片是病理诊断的第一步。但是,组织切片质量常不甚良好,影响病理报告的准确性。本研究选用24例ESD标本,采用布包法与直接包埋法进行对比实验,以观察两种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ESD) 病理诊断 改良
下载PDF
改良黏膜切除技术在广基息肉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程进 樊锦河 +1 位作者 许夕蓉 王亚民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5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在胃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EMR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和EMR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改良EMR组与EMR组相似,明显低于ESD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EMR组与ESD组相似,明显少于EMR组。结论:改良EMR技术是介于ESD和EMR之间的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镜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黏膜切除 广基息肉
下载PDF
消化道广基腺瘤型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宪武 杨宏伟 +3 位作者 李红玉 赵树巧 刘春 张晓博 《循证护理》 2017年第6期697-699,共3页
消化道息肉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等类型,部分息肉(如广基腺瘤型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及时发现病变并行内镜活检及切除,对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对于广基腺瘤型... 消化道息肉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分为增生性息肉、腺瘤型息肉等类型,部分息肉(如广基腺瘤型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及时发现病变并行内镜活检及切除,对降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对于广基腺瘤型息肉很难完整切除病灶,并且发生穿孔及出血的并发症较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应用于胃肠广基腺瘤型息肉切除治疗,通过黏膜注射针行病变黏膜下注射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广基腺瘤息肉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燕凤 柳娟 黄雪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6期539-540,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本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的51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完善的患者准备和手术室准备,术中注意配合好隆起病灶和圈住病灶两个非常关键的...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体会。方法在本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手术治疗的51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进行完善的患者准备和手术室准备,术中注意配合好隆起病灶和圈住病灶两个非常关键的手术操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均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结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手术护理工作,要根据患者身心和病情状态,以及手术操作特点,进行相应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 护理 大肠侧向发育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洁云 王建红 田晓锋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的58处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随访6~24个月,评价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4处病灶一次性完全切除,4处...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的效果。方法:对42例患者的58处结直肠平坦型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随访6~24个月,评价切除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4处病灶一次性完全切除,4处病灶分片完全切除。术中3例创面少量渗血,予以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电凝止血。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5天发生延迟出血,均予以金属钛夹夹闭止血,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42例患者术后1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实现6~24个月随访,未发现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EMR治疗结直肠平坦型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平坦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