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6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毛靖 袁敬 赵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的改变。方法 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8例 ,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头影侧量分析研究。结果 矫治后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 ,上切牙唇倾 ;下颌髁突后... 目的 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的改变。方法 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8例 ,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头影侧量分析研究。结果 矫治后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 ,上切牙唇倾 ;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 ,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 ,乳牙反牙合改变最明显 ,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 ,骨面型仍属Ⅲ类 ,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 ;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 ,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 ,抑制下颌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改良型bionator 乳牙反HE 替牙反He 头影测量 治疗
原文传递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He颅颌面长宽高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毛靖 胡立桉 谢辉 《口腔正畸学》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早期反He颅颌面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He32人,对治疗前后的牙He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 目的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早期反He颅颌面结构的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He32人,对治疗前后的牙He模型,薛氏位关节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上下颌牙弓宽度无明显改变,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上切牙唇倾。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乳牙反He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He矫治后仍遗留一些骨骼异常,骨面型仍属Ⅲ类。结论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He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抑制下颌生长,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于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bionator矫治 反He颅颌面 颅面结构 口腔正畸学 关节测量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改良与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经括约肌型肛瘘中应用效果的对比观察
3
作者 于德明 陈长亮 +3 位作者 孙红兰 刘慧峰 姜国丹 李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9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对比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改良LIF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行TSAF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 目的对比常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改良LIFT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经括约肌型肛瘘(TSAF)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行TSAF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常规LIFT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改良LIFT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瘢痕面积)差异,评估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肛门功能失禁评分(Wexner)],对比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简体中文版粪失禁生活质量问卷(FIQL)]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与FIQ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Wexner评分均以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结论与常规LIFT术相比,改良LIFT术在TSAF患者中疗效更高,手术时间更短,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括约肌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型左甲状腺素钠相关药疹2例
4
作者 高妍 陶蕾 +1 位作者 张群群 钱芳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417-420,共4页
优甲乐是一种人工合成外源性左甲状腺素,成分类似于甲状腺自然分泌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且可在外周器官中转化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并进一步结合受体,调节甲状腺功能。我院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也无家族遗传... 优甲乐是一种人工合成外源性左甲状腺素,成分类似于甲状腺自然分泌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且可在外周器官中转化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并进一步结合受体,调节甲状腺功能。我院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也无家族遗传史。入院后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常规给予优甲乐预防甲状腺肿复发,且服用同一批次、同一厂家优甲乐。2例患者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性皮疹,经抗过敏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与优甲乐的服用具有时间相关性,考虑为优甲乐的新辅料甘露醇引起。甘露醇静滴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疹和荨麻疹。本研究基于我院2例优甲乐疑似引起药物性皮疹病例,综合分析患者相关指标变化,并结合国内外相近案例回顾分析,探讨药物性皮疹特点及可能机制,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并为该疾病的深入研究、促进优甲乐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新药 左甲状腺素钠片 药疹 药品不良反应 病理机制
下载PDF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括约肌间型及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郝世君 李琳琳 +1 位作者 王宏斌 孙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4-0017,共4页
探讨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72例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中,观察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36例)、切开挂线术(对照组36例)的应用效果。结果... 探讨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72例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中,观察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36例)、切开挂线术(对照组36例)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比出血量,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 对比创面面积,,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接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更短。对比肛门功能Wexne评分(术后),接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的患者更低(P<0.05)。对比肛门功能异常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肛门畸形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复发率,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对比肛管压力指标(术后):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 括约肌间型肛瘘、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手术治疗,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括约肌间肛瘘 经括约肌肛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倪博文 于洋 刘希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 内固定 老年NeerⅢ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分析
下载PDF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在腮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严春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3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采取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对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2... 目的分析采取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对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恢复情况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通瑞慈医院收治的4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组(24例,传统腮腺切除术治疗)和改良组(24例,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定期随访1个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临床疗效,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2 h应激状态,术后1个月中文版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评分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比,术后1个月改良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与传统组比,改良组患者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2 h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疼痛评分均上升,但改良组上升幅度均小于传统组;与传统组比,术后1个月改良组患者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泪感觉、泪液分泌评分均更高;与传统组比,术后改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与传统组比,研究组患者手术当日引流量更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腮腺切除术,采取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应激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腮腺切除术 腮腺肿瘤 临床疗效 恢复情况 应激状态
下载PDF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适混合比例实验研究
8
作者 刘翔宇 彭海涛 +6 位作者 尹海林 田超 文银亭 贺红林 丁娜 袁怡君 李均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索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适混合比例。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脂肪干细胞并培养,传代至第三代,抽取健康患者静脉血一次性制备A-PRF,以1:6、1:8、1:10、1:12、1:14五种混合比例分别与脂肪干细胞混合。取6周... 目的探索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适混合比例。方法酶消化法分离脂肪干细胞并培养,传代至第三代,抽取健康患者静脉血一次性制备A-PRF,以1:6、1:8、1:10、1:12、1:14五种混合比例分别与脂肪干细胞混合。取6周龄SPF级雌性裸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将A-PRF以体积比1:6、1:8、1:10、1:12、1:14五种混合比例分别与人脂肪颗粒混合后注射至5组裸鼠背部,分别记为1:6、1:8、1:10、1:12、1:14组。于移植后4、8、12周以断颈法处死裸鼠,比较脂肪标本体积及质量变化;HE染色观察脂肪标本的血管密度及分布;分析囊腔/空泡占比、炎症反应程度、间质化纤维程度;免疫组化测定CD31蛋白含量。结果第24小时,5组迁移变化均不明显,在第48小时及72小时1:12组的细胞迁移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8及12周,1:12组的脂肪质量组织体积及质量的保留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1:12组的囊腔/空泡占比、间质化纤维程度均为最低并伴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5组在第4周时炎性反应程度均较严重,在第8及第12周的炎性反应程度均较轻且差异不明显。CD31染色结果显示,1:12组的CD31蛋白含量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促进脂肪移植存活的最适混合比例是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移植 改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炎症反应 存活率
下载PDF
我国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最新进展研究
9
作者 杨丽香 林琳 田丽娟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8期860-868,共9页
目的:总结已公开的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期为后续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并结合药智、丁香园等第三方数据库,检索2020年1... 目的:总结已公开的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期为后续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并结合药智、丁香园等第三方数据库,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的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信息,并采用Excel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临床试验开展情况。结果:自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化学药改良型新药临床试验公示的数量逐年上升,3年时间总计公示了548次。其中,2.2类改良型新药占比最高,超过50%,2.1类改良型新药占比最少。开展的临床试验分期主要以Ⅰ期临床研究为主。结论:化学药改良型新药可借鉴已上市产品的临床开发数据,减免部分临床研究,缩短研发周期,这些是目前新药研发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 改良新药 临床试验 临床优势 已知活性成分
下载PDF
改良56℃热放散法与冷冻复融放散法对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10
作者 尹明秀 欧国进 +2 位作者 陈剑 凤婧 赵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比较改良56℃热放散法和冷冻复融放散法对检测ABO型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的阳性检出率、试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所有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ABO溶血病检测(直接抗人... 目的比较改良56℃热放散法和冷冻复融放散法对检测ABO型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的阳性检出率、试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所有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ABO溶血病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其放散试验时同时进行改良56℃热放散和冷冻复融放散,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放散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非O型的新生儿/脐带血标本256例进行ABO-HDFN检测,其中A型145例,B型109例,AB型2例。改良56℃热放散法的阳性检测率69.92%,冷冻复融放散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4.4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血型、不同凝集强度、不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阳性)情况下的放散结果,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仅游离抗体结果为阳性时,两种方法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放散方法对于ABO-HDFN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各实验室可以结合临床患者的紧急程度以及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耗材配置、工作人员经验和时间成本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 改良56℃热放散 冷冻复融放散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
11
作者 曹正培 何金莲 +2 位作者 余晶 潘燕娟 左玮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04-507,共4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DSA介导... 目的:比较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注射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DSA介导下精准椎间孔药物注射;对照组采用DSA介导下改良硬膜外腔药物灌注。比较两组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药液分布优良率以及安全性的统计学差异;随访并分析术后1h、1周、3个月时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总有效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术后1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h的NDI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NDI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注射与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均较高,椎间孔注射能在早期减轻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而改良硬膜外腔灌注治疗的效果更为缓慢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颈椎病 椎间孔注射 改良硬膜外腔灌注
下载PDF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安红 陈衍斌 谢瑶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外固定松脱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程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松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C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固定时间,降低松动率,减少患者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固定支具 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颌骨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的三维建模和术后咬合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刘楚晴 李阳 +1 位作者 毕绍洋 林阳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 目的根据CT扫描数据,基于4种软件建立光顺的上颌骨三维几何模型,模拟改良Le FortⅠ型截骨术及固定方案,对患者术后咬合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使用Mimics软件初步处理CT图像,建立STL模型。将模型导入Inspire Studio软件中,建立光滑的PolyNURBS几何模型。使用SpaceClaim软件,模拟手术截骨及钛板、钛钉固定方案。使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术后患者咬合情况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仿真结果显示,在磨牙咬合状态下有限元模型的连接关系建立准确无误。在共计6 N的咬合力作用下,钛板最大等效应力为73 MPa。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上颌骨建模和分析方法可获得适用于仿真分析的光滑几何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为各类正颌手术的固定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建模 有限元分析 改良Le FortⅠ截骨术 应力分布
下载PDF
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影响
14
作者 陈欣梅 杨慧茹 +4 位作者 常鹏环 胡朋 林捷 何汶偿 陈向穗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退出。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口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鳖甲灸循经... 目的:分析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将7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退出。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口崩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的痛经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和同期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疗程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66.67%(2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式鳖甲灸循经推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痛经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口服布洛芬口崩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鳖甲灸 循经推熨 寒凝血瘀 原发性痛经
下载PDF
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行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经验总结
15
作者 杨根荣 胡宝利 韦海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43-234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实施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创新性和优势,总结此改良术式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接受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2例病例资料。结... 目的探讨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实施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术的创新性和优势,总结此改良术式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接受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应用切割闭合器打开部分左侧膈肌,联合左侧胸腔辅助操作孔完成下纵膈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209.0±38.3)min,下纵膈淋巴结清扫数(7.1±2.7)枚,食管切除长度(7.7±0.8)cm,术中出血(168.2±83.1)mL,术后住院时间(11.6±1.8)d。结论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安全可行,此术式下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消化道重建的难度显著降低,保证足够的食管切缘长度,适合在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腹食管裂孔入路 SiewertⅡ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Orvil管形吻合 经验
下载PDF
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刘秀 尤汉生 吴祥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 目的探究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在周围性面神经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神经相关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36条目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面部表情操+超短波联合甲钴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调节神经相关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面部表情操 超短波 甲钴胺 周围性面神经炎 面神经功能
下载PDF
改良型冷疗仪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度的护理效果分析
17
作者 伍向阳 丁晓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48-0151,共4页
探讨改良型冷疗仪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减轻肿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改良型冷疗仪冷疗护理)、B组(常规护理)各37例,比较疼痛、肿胀度、皮肤状态、依从性与满... 探讨改良型冷疗仪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减轻肿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7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改良型冷疗仪冷疗护理)、B组(常规护理)各37例,比较疼痛、肿胀度、皮肤状态、依从性与满意度。结果 疼痛程度比较,A组干预后较轻,A组VAS(2.16 ± 0.47)分、B组(4.01 ± 0.66)分(P<0.05);肿胀度比较,A组干预后显著消肿,A组轻度肿胀率86.49 %、B组70.27 %(P<0.05);皮肤状态比较,A组皮纹率81.08 %、张力性水疱率8.11 %,B组皮纹率51.35 %、张力性水疱率27.03 %(P<0.05);依从性比较,A组比较依从,A组为97.30 %、B组为86.49 %(P<0.05);满意度比较,A组比较满意,A组为100.00 %、B组为91.89 %(P<0.05)。结论 采用改良型冷疗仪可有效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疼痛,促进患肢消肿,改善皮肤状态,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改良冷疗仪 骨折护理 肿痛
下载PDF
微电解-UASB-改良型两级A/O-序批沉淀工艺处理医药废水
18
作者 张金彪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4,共5页
山东某医药化工厂综合废水包含浓污水、清污水和生活污水,且浓污水具有高COD和高NH3-N的特点,需对其进行分质预处理后再将其处理至达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水体的水质标准。首先采用微电解对浓污水进行预处理,之后将预处理后的浓污水与清污... 山东某医药化工厂综合废水包含浓污水、清污水和生活污水,且浓污水具有高COD和高NH3-N的特点,需对其进行分质预处理后再将其处理至达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水体的水质标准。首先采用微电解对浓污水进行预处理,之后将预处理后的浓污水与清污水及除悬浮物后的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UASB-改良型两级A/O-序批沉淀组合工艺进行后续处理。工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工艺对综合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高。处理后出水COD、NH3-N、TN分别降至200、3、20 mg/L以下,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水体的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废水 UASB 改良两级A/O 序批沉淀
下载PDF
改良型护理裤对留置尿管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19
作者 蔡燕华 李铮 黄燕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56-160,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型护理裤对留置尿管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福州市第八医院需要进行导尿及留置导尿的124例卧床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院内统一普通病员... 目的评估改良型护理裤对留置尿管卧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12月福州市第八医院需要进行导尿及留置导尿的124例卧床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院内统一普通病员裤,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留置导尿管患者专用护理裤。比较两组的舒适度情况、配合度情况,对比两组尿管固定不良事件(尿管折叠、尿管污染、尿液外渗、牵拉脱管)及皮肤、黏膜受压情况(尿道黏膜红肿、大腿处压迹)。结果观察组穿戴改良护理裤1周后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戴改良护理裤1周后护理配合度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尿管期间尿管固定不良事件和皮肤、黏膜受压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导尿及留置导尿期间的卧床患者,应用改良型护理裤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临床护理操作的配合度,同时有利于减少导尿及留置导尿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导尿及留置导尿期间的卧床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适宜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护理裤 卧床患者 舒适度 配合度
下载PDF
肩锁韧带联合改良双TightRope 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对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马胜东 杨晓茂 +1 位作者 李治国 王雅康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研究肩锁韧带联合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对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雅安市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0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目的:研究肩锁韧带联合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对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雅安市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0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观察组采用肩锁韧带联合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模式下组间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MS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CM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结合应用,能提升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及临床疗效,患者术后引流量更少,疼痛程度更低,治疗综合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 关节 改良双TightRope袢钢板重建喙锁韧带 RockwoodⅢ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