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宗淑 宋秀荣 +3 位作者 孔林芳 刘淑丽 罗占林 于亚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5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因各种原因需中长期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标准三相瓣膜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因各种原因需中长期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标准三相瓣膜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比较两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满意度、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改良下塞丁格技术植入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与标准三相瓣膜PICC导管均能够满足患者输液流量和留置时间需求,并发症少。但由于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具有价格低、性能好、患者满意度更高、不需要拍片定位等优点,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外周静脉中长导管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2
作者 邓成菊 熊永英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1期64-65,共2页
目的分析使用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并分享经验。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并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PICC的患儿252例的资料,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 目的分析使用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效果,并分享经验。方法收集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并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PICC的患儿252例的资料,统计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移位发生情况、置管时间与术中出血情况。结果252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100%(252/252);操作过程中导管移位至颈外静脉、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11例(4.4%),其中经体位、手法等调整后达到目标位置7例(2.8%),一次置管成功率95.2%(240/252);置管时长10~90 min,术中患儿出血量较少或无出血。结论经24G Y型静脉留置针改良置入新生儿PICC导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较高,穿刺后新生儿出血情况较好,有利于减轻新生儿痛苦,降低出血、渗血等发生率,同时利于减轻护理人员穿刺操作时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G Y型留置针 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置管术 新生儿
下载PDF
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祎萍 吴金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及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治疗工具选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外周留置针行...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及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4例颅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治疗工具选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外周留置针行静脉治疗的患者42例,观察组:以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行静脉治疗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静脉穿刺频率、技术服务满意度及静脉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静脉治疗发生并发症频率超过了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技术服务满意度、甘露醇输注时间合格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周中长改良静脉导管在颅脑肿瘤患者静脉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改良静脉导管 颅脑肿瘤 静脉治疗
下载PDF
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帝娣 龙玲 +2 位作者 周小珍 陈秀雄 吴海珠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8期2289-229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对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应用PICC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进行预测评估,评分<3分为低危组,评分≥3分为高危组,每组各60例。低危组和高危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改良Khorana评分结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30例,比较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护理后的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血栓相关症状、非计划拔管率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6、0.043、0.191,P>0.05)。干预后,低危患者中观察1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40、38.502、11.972、16.696,P<0.05)。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的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14.687、11.153,P<0.05)。干预后,高危患者中观察2组WHOQOL-BREF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1、14.745、8.413、12.384,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应用PICC置管化疗期间,可用改良Khorana评分预测导管相关静脉血栓风险,高危患者可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相关症状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Khorana评分 护理干预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
下载PDF
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240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 目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240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护理中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导管留置长度外测量尺进行术前复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风险、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定位准确度、置管安全性、拔管率、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结果观察组整体置管前护理使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置入导管长度预判留置长度,与送入导管后术中使用心电定位技术定位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符合率达到94.2%,同时,减少了术中调管而导致的不良情况发生风险、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拔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准确度、置管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置管前的导管留置长度判断,降低术中调整导管发生率,且外测尺简单易操作,不同能力医务人员的操作能够同质化,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度,提升置管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 超声引导 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 置管安全性
下载PDF
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声 徐阳 +1 位作者 冯静 雷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86-88,共3页
目的探究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Seldinger)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 目的探究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对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Seldinger)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套件进行穿刺,试验组采用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进行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以及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无导针器技术联合生理盐水穿刺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缓解患者疼痛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导针器 生理盐水
下载PDF
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鲁林花 丁美华 +2 位作者 黄丽芳 陈莉萍 孔月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53-55,64,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送管方法 异位
下载PDF
患儿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体会 被引量:9
8
作者 柴颖 王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 目的探讨提高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和静脉输液护士协会(INS)制订的全麻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行上臂PICC置管的护理流程为患儿行上臂PICC置管。结果该护理流程已熟练应用于临床,并已成功完成92例,成功率91.6%,达到国外报道水平。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MST能提高PICC的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全麻 超声 改良塞丁格技术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琳 刘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 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用传统置管方法、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不能置入PICC,采用便携式血管超声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PICC。结果 183例患者中180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达98.36%,无一例导管异位,每例患者置管后连续观察3个导管留置日,均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改良赛丁格技术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5例改良赛丁格引导颈外静脉置入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素萍 顾巧萍 冯国琴 《现代临床护理》 2012年第9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the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引导的颈外静脉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例在本院住院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的晚期...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the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引导的颈外静脉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例在本院住院需长期静脉治疗的静脉置管困难的晚期癌症患者应用改良赛丁格引导颈外静脉置入PICC。结果 5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输液通畅,留置期间无并发症。结论改良赛丁格引导的颈外静脉置入PICC,有效解决了晚期癌症患者因静脉置管困难影响治疗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赛丁格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下载PDF
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应灵妹 《护理与康复》 2010年第9期795-796,共2页
总结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体会。52例患者均经肘关节上贵要静脉置管,50例置管成功,2例送管失败,置管成功率96.15%;发生导管异位1例、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1例。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B超 改良塞丁格技术
下载PDF
PICC导管和中长线导管在晚期肿瘤营养支持患者中应用比较观察
12
作者 冯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04-0107,共4页
探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中长线导管(MC)在营养支持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肿瘤晚期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分别予以PICC干预与MC干预,并用PICC组与MC组表示。对两组导管留置的有效性、安... 探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中长线导管(MC)在营养支持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肿瘤晚期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分别予以PICC干预与MC干预,并用PICC组与MC组表示。对两组导管留置的有效性、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MC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平均耗时、导管留置舒适度评分均高于PICC组(P<0.05);MC组置管36h导管维修次数、相关医疗费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PICC组(P<0.05)。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营养支持过程中MC干预效果优于PICC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晚期肿瘤 营养支持 中长线导管
下载PDF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输液预防外周静脉治疗并发症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红霞 刘枫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年第33期142-142,共1页
目的评估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输液预防外周静脉治疗并发症的观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时段内施行外周静脉输液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1:1比例纳入甲组(n=27)、乙组(n=27)。即甲组采用外周留置针导管进行输液,乙组采... 目的评估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输液预防外周静脉治疗并发症的观察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时段内施行外周静脉输液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1:1比例纳入甲组(n=27)、乙组(n=27)。即甲组采用外周留置针导管进行输液,乙组采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输液,对比患者外周静脉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甲组外周静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62%,乙组为7.4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果于外周静脉输液患者中,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输液操作技术,可预防或减少外周静脉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外周静脉输液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中的应用
14
作者 裴维英 何明霞 陈建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25期134-135,共2页
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疔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 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疔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由于其穿刺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国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往往很少会考虑到要保护患者的血管,也很少会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和输注液体的性质建立一条最佳的输液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外周中心静脉 导管置入
下载PDF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保护袖套的改良
15
作者 伍庆 李惠玉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4期1098-1098,共1页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化疗病人开辟了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PICC导管的携管过程中,维护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化疗病人开辟了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PICC导管的携管过程中,维护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 袖套 保护 肿瘤化疗病人 PICC导管 穿刺成功率 输液通道
下载PDF
9号头皮针应用于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淑芬 虞爱霞 陈晓红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51-652,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胃肠外营养以及肿瘤化疗等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非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的开展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为了满足患者静脉输液的要求,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为中长期静脉输液、胃肠外营养以及肿瘤化疗等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非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的开展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为了满足患者静脉输液的要求,尤其在基层医院使用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赛丁格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1],把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20G套管针进行穿刺,更加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而且经济实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9号头皮针 超声引导 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 长期静脉输液 穿刺成功率 胃肠外营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成人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首次换药时间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玉君 李小林 +1 位作者 方玉翠 程怀东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最佳首次换药时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最佳首次换药时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患者150例,依据其术后首次换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24h;试验组又分为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试验一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48h,试验二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72h。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24h内的切口出血情况、置管后首次换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换药后置管侧上肢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患者中,对照组的切口出血率最高(P<0.05),其次为试验一组(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置管后72h进行首次换药有利于减少切口出血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首次换药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改良赛丁格技术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 换药时间
下载PDF
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桂琼 李美琼 +1 位作者 梁淑明 曾莹 《现代临床护理》 2016年第6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穿刺成功率、渗血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在化疗应用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塞丁格技术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化疗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改良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姝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2X期300-30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改良后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51例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导管采用改良的"C"型固定方法,同时选50例采用传统"S"型固定方法固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 目的: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改良后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51例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导管采用改良的"C"型固定方法,同时选50例采用传统"S"型固定方法固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堵管、脱管、导管断裂、移位、置管处感染、导管压迫皮肤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采用"C"型改良固定方法固定效果良好,可避免导管断裂、移位、脱管、堵管现象,减少了置管处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固定方法 改良 效果
下载PDF
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感染科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翠兰 朱寒贫 +1 位作者 杨桂兰 王晓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11月于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59)。在静脉... 目的探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在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11月于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59)。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对照组患者采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渗出、堵塞和导管滑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结论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能有效提升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升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三向瓣膜式中长导管 安全型留置针 静脉输液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