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用传统置管方法、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不能置入PICC,采用便携式血管超声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PICC。结果 183例患者中180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达98.36%,无一例导管异位,每例患者置管后连续观察3个导管留置日,均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展开更多
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疔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疔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由于其穿刺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国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往往很少会考虑到要保护患者的血管,也很少会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和输注液体的性质建立一条最佳的输液通路。展开更多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化疗病人开辟了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PICC导管的携管过程中,维护尤...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为肿瘤化疗病人开辟了安全可靠的输液通道,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在PICC导管的携管过程中,维护尤其重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最佳首次换药时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最佳首次换药时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患者150例,依据其术后首次换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24h;试验组又分为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试验一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48h,试验二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72h。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24h内的切口出血情况、置管后首次换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换药后置管侧上肢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患者中,对照组的切口出血率最高(P<0.05),其次为试验一组(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置管后72h进行首次换药有利于减少切口出血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首次换药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较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穿刺成功率、渗血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在化疗应用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文摘目的对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临床建立静脉通路困难,探讨血管超声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方法。方法选择183例均为上肢无肉眼可视静脉的患者,且使用传统置管方法、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法不能置入PICC,采用便携式血管超声与改良塞丁格技术结合应用于PICC。结果 183例患者中180例置管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达98.36%,无一例导管异位,每例患者置管后连续观察3个导管留置日,均无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文摘经皮肘正中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疔药、控制疼痛、完全胃肠外营养、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和测中心静脉压的患者 。由于其穿刺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在国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治疗开始前,临床医生和护士往往很少会考虑到要保护患者的血管,也很少会根据患者输液时间的长短和输注液体的性质建立一条最佳的输液通路。
文摘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成人患者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的最佳首次换药时间。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患者150例,依据其术后首次换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24h;试验组又分为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试验一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48h,试验二组的首次换药时间为置管后72h。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24h内的切口出血情况、置管后首次换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换药后置管侧上肢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患者中,对照组的切口出血率最高(P<0.05),其次为试验一组(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在首次换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在置管后72h进行首次换药有利于减少切口出血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但首次换药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较小。
文摘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选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穿刺成功率、渗血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堵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下PICC在化疗应用中,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