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患侧上肢手部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莫丽华 龙耀斌 罗水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CIMT)应用在偏瘫型脑瘫(HCP)患儿中的效果及对改善患侧上肢手部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HC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CIMT)应用在偏瘫型脑瘫(HCP)患儿中的效果及对改善患侧上肢手部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HCP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7)。对照组采用CIMT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CIMT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状况、腕屈肌、肘屈肌肌张力与功能独立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屈肌、肘屈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评分为(88.47±5.01)分,高于对照组的(80.37±4.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CP患儿实施rTMS联合CIMT治疗,可以改善上肢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肌张力,提高功能独立性,有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瘫 患侧上肢 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制诱导疗法 手部精细运动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玉琼 李晓捷 朱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疗效,以了解两种疗法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2-10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偏瘫儿童30例,并随机分为mCIMT组、HABIT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接受mCIMT、HABIT和常规OT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评定(WeeFI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运动效能测试-患手使用程度(MAL-AOU)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3组儿童UEFT、WeeFIM、PDMS-FM、MAL-A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其中组间比较,mCIMT和HABIT组儿童4项评定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6.75,7.01,23.91,21.17,P<0.01);与mCIMT组对比,HABIT组儿童WeeFIM和MAL-AOU得分明显高于mCIMT组(P<0.01)。结论 mCIMT和HABIT可改善痉挛型偏瘫儿童的患侧上肢精细功能及使用量、双上肢协调能力,提高功能独立性,其中HABIT在患侧使用量和功能独立性方面疗效优于mC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上肢功能 功能独立性
原文传递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45-748,共4页
儿童偏瘫是儿童脑损伤后较常见的一种障碍类型。由于多种原因,偏瘫儿童患侧上肢功能改善比较困难,尤其是患手的功能。近年来提出用于儿童的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本文就目前此方法在偏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
关键词 偏瘫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患侧上肢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欧阳杰安 程少玲 李小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新Bobath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的得分。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简式Fugl-Meyer评分表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更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 上肢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铁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王开欣 胡采红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例)。mCIMT组予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限制健侧上肢康复技术治疗;综合治疗组在mCIMT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mCIMT组,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mCIMT组(P<0.01)。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mCIMT组[91.18%(31/34)vs 70.59%(24/34)](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铁代谢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下载PDF
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联合治疗儿童偏瘫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章波 赵晓冬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联合治疗儿童偏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诊治的偏瘫儿童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一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 目的:探讨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联合治疗儿童偏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康复门诊诊治的偏瘫儿童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一般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两组均持续康复训练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前臂旋后角度、握力,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BSID)、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儿的前臂旋后角度、握力,BSID、FMFM评分及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平面疗法及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联合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上肢肌力、活动范围、精细运动及日常社会活动等,实现预期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偏瘫 平面疗法 强制诱导运动训练 儿童
下载PDF
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金华 袁帅 张传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mCIMT,联合组行太乙针灸联合mCIMT。对比两组疗效、肌力与平衡能力、踝背肌电图参数[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功能性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腓肠肌iEMG(52.60±6.37)μV/s低于对照组(47.91±7.26)μV/s,平衡、肌力评分与胫前肌iEMG分别为(35.16±5.72)分、(4.01±0.32)分、(37.62±6.11)μV/s,高于对照组的(29.63±6.14)分、(3.74±0.51)分、(40.51±5.90)μV/s(P<0.05);治疗后联合组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长、步速、步频分别为(0.61±0.13)m、(0.54±0.17)m/s、(76.13±6.39)步/min,高于对照组的(0.54±0.15)m、(0.47±0.12)m/s、(70.16±5.97)步/min,能量消耗指数(0.72±0.21)低于对照组(0.83±0.26),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95.87±27.23)分高于对照组(168.99±24.71)分(P<0.05)。结论太乙针灸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确切,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力、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针灸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效果
8
作者 黄崧华 凌骏麒 +2 位作者 高天昊 黄仪佳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健侧上肢佩戴约束手套4 h;试验组同时患侧上肢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4 h;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握力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估动作使用量(AOU)和动作完成质量(QO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变化,采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训练前后患/健侧腕背伸肌均方根值(RMS)比。结果治疗后,两组WMFT、ARAT、MAL-QOM、HAMA评分和患/健侧腕背伸肌RMS比均改善(|t|>2.179,P<0.05),试验组WMFT和握力的进步值优于对照组(|t|>2.343,P<0.05);试验组握力、MAL-AOU和HAMD评分均改善(|t|>2.819,P<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mCIMT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腕手矫形器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冯威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索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 目的:探索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定量表(TCT)评分、步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Vs)、肌电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A-LE、BBS、TCT评分分别为(25.02±2.17)分、(42.78±3.11)分、(87.42±5.03)分,高于对照组的(20.49±2.25)分、(36.49±3.52)分、(81.76±5.38)分,步频、步幅、步速分别为(52.19±4.37)次/分、(49.63±5.24)cm、(51.52±4.73)cm/s,高于对照组的(45.43±5.07)次/分、(43.78±5.35)cm、(43.49±5.28)cm/s,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为1.02±0.05,低于对照组的1.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m[(42.73±3.66)cm/s]、Vs[(74.17±5.99)cm/s]水平高于对照组[(37.28±3.15)cm/s、(68.25±5.71)cm/s],RI(0.47±0.11)水平低于对照组(0.5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肌电值分别为(27.18±3.19)μVs、(45.26±4.08)μVs、(50.62±5.71)μVs,高于对照组的(23.26±3.08)μVs、(41.11±3.61)μVs、(41.85±6.23)μVs,MBI评分为(71.46±8.42)分,高于对照组的(64.28±7.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能促进患者肌肉力量恢复,减轻运动功能障碍,促进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脑电仿生电刺激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疗效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辛东玫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开展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韶关市武江区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 目的分析偏瘫型脑瘫患儿开展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韶关市武江区粤北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8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1%)(P<0.05)。治疗4周后,2组腕屈肌、肘屈肌改良Ashworth分级(grassland improvement caodi goiliang,MAS)得分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腕屈肌、肘屈肌MAS得分较常规组更低(P<0.05)。治疗4周后,2组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2(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PDMS-2,PDMS-2FM)得分以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88,GMFM-88)得分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DMS-2FM得分以及GMFM-88得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儿FMA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偏瘫型脑瘫患儿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够降低患儿肌张力,提升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 偏瘫型脑瘫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在婴幼儿痉挛型偏瘫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蔚 郭海滨 黄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0-13,共4页
探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training, HABIT)在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 2021年 3月常州市儿童医... 探讨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nd-arm bimanual intensivetraining, HABIT)在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 2021年 3月常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月-3岁痉挛型偏瘫患儿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mCIMT)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治疗结果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精细运动量表(PDMS-FM)分别评估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发育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FMFM评分及PDMS-F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MFM量表中上肢关节活动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及PDMS-FM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婴幼儿期痉挛型偏瘫进行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改良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干预中的应用
12
作者 苏利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92-0195,共4页
探讨改良式强制性运动疗法与新的Bobath技术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上肢功能。方法 对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强制性锻炼方法及新保必思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弗-梅耶尔评分分... 探讨改良式强制性运动疗法与新的Bobath技术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的上肢功能。方法 对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3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式强制性锻炼方法及新保必思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弗-梅耶尔评分分法及巴瑟尔生活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抑郁、焦虑、抑郁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Fugl-Meyer(Fugl-Meyer)、Barthel(Barthel)评分(89.67±3.26)、Barthel(74.56±7.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能力方面,实验组的平均(75.30±8.2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8.83±7.74),P<0.05,具有显著性。结论 将改进的强迫运动疗法与新Bobath技术相结合,用于中风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能在短期内明显提高其运动、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偏瘫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小燕 刘春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09,共7页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 手功能受损是脑瘫患儿主要的功能障碍,患儿通常会倾向于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使用健侧活动,从而导致“习得性废用”现象[1-2].为了解决这一现象,Taub等[3]提出了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其治疗原则包括三个方面: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患儿使用患侧肢体;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即重复性训练(repetitive task practice,RTP);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即适应性训练(adaptive task practice,ATP)或塑形技术(shaping);其中集中、强化训练患肢是治疗方案中最主要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脑性瘫痪患儿 上肢功能 系统 改良 强化训练 治疗方案 习得性废用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马海霞 李晓曦 +2 位作者 桑琳 李红英 杨亚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功能 偏瘫
下载PDF
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6
15
作者 刘永平 王文清 +4 位作者 程子辉 高江华 滕晓东 瓮长水 毕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运动疗法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针刺配合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金华 张惠佳 +4 位作者 王益梅 颜华 郭春光 胡继红 周平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4-86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儿使用患侧上肢减少、甚至不使用,形成“习得性废用”,从而影响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患儿 上肢功能 针刺配合 偏瘫 中枢性运动障碍 发育缺陷 患侧上肢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沈惠 王光旭 王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122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量476例。meta分析结果:m-CI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SMD=9.26,I2=99%,P=0.01;ARAT:SMD=8.95,I2=90%,P=0.0001;MAL:SMD=0.98,I2=91.3%,P=0.0007)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亚组分析显示:干预周期“≤2周”(SMD=17.03,I2=92%,P=0.0003)、“2-8周”(SMD=3.65,I2=21%,P=0.01)、“>8周”(SMD=9.68,I2=88%,P=0.005)时m-CIMT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对病程“≤3个月”(SMD=10.01,I2=88%,P=0.03)、“3-9个月”(SMD=7.27,I2=16%,P=0.0009)的患者FMA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患者病程“>9个月”时两种干预方式对FMA评分提高无显著性差异(SMD=10.48,I2=99%,P=0.12)。结论: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相对于常规康复的优越性可能受到患者病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情 潘世琴 王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CIMT也被用来与其他康复手段联合使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很多;可采用"行为合同"和"运动日志"等方法保证m CIM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上肢 塑性训练 综述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贺 柴文刚 +1 位作者 徐国兴 李贞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任务-导向性作业疗法(OT)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疗效,探讨改良CIMT是否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方法:将9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其中10例患者脱落,共收集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组患者采用CIMT,对照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为主的OT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1d后和治疗结束后30d随访评估2组患者的Wolf运动功能(WMF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21d后组内比较,2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21d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FMA评分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30d,治疗组患者WMFT评分和BI评分较治疗21d后升高(P<0.05),FMA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改良CIMT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疗效明显优于任务-导向性OT,适用于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偏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姜艳 王应良 石秀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 目的探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颅脑外伤偏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有目的作业治疗。治疗组使用连手棉袖套限制健侧上肢。疗程12周。在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分级与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患肢及手功能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偏瘫 强制诱导运动疗法 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