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赖庄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09-111,共3页
评价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本院以脑卒中偏瘫为原因收入的100例患者,经随机抽样分设为两个小组,其种常规组50例,研究组例数与其相同。常规组仅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研究... 评价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的积极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本院以脑卒中偏瘫为原因收入的100例患者,经随机抽样分设为两个小组,其种常规组50例,研究组例数与其相同。常规组仅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加行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综合功能评分(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Berg平衡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结果 QOL评分、综合功能、运动功能、平衡状况干预前的评估结果纳入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综合功能、运动功能、平衡状况干预后的评估结果纳入组间对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有积极影响,可显著改善综合功能,提升机体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综合功能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蔡敏克 马玲 +1 位作者 郑跃 王哲伟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11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利用治疗前后患者的FMA-U评分和治疗后患者的上肢Brunnstrom分期情况来评价患者的分离运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MA-U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Brunnstrom Ⅲ期促分离运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Brunnstrom分期
下载PDF
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志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0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医学中心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 目的分析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武汉市汉口医院医学中心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研究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Bobath护理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功能评分和综合功能分布情况。结果研究组各阶段的F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怫1个月:(66.3±21.2)分比(56.3±16.2)分,t=12.928,P=0.033;第3个月:(83.2±17.2)分比(67.5±20.1)分,t=13.223,P=0.028;第6个月:(92.1±14.3)分比(75.5±18.1)分,t=11.716,P=0.032],各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经强制性运动康复护理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综合功能正常和基本正常患者所占比例为65.5%,高于对照组(45.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 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肌电F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章国伟 陈双钱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6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电F波相关参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改...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运动结合毫火针对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肌电F波相关参数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上肢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观察组给予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wo1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上肢)]评分、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肌电F波传导速度及波形特点。结果:治疗前,2组WMFT、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MFT、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WMFT、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肌张力评分和F波传导速度较治疗前降低,F波出现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运动训练结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有助于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改善肌张力和肌电F波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恢复期 上肢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 毫火针 运动功能 肌电F波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上肢瘫痪临床观察
5
作者 刘海朋 朱洪山 +4 位作者 李树强 夏彬 朱宁 吴睿 薛孟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20期1817-1824,共8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上肢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mCIMT治疗,试验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mCIMT治疗...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上肢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mCIMT治疗,试验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mCIMT治疗。在6周的治疗过程中统计2组放弃治疗并退出的患者数,用于评判患者对mCIMT治疗的依从性。治疗结束时对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量表和日常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依从性方面,对照组先后有33%(10/30)的患者退出试验,试验组有10%(3/30)的患者退出试验,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治疗后试验组Fugl-Meyer评分[(53.59±8.40)分]高于对照组[(44.90±7.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8,P=0.001)。治疗后试验组Barthel指数(63.44±5.35)高于对照组(52.7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8,P=0.000)。结论帕罗西汀能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对mCIMT的治疗依从性,且可提高mCIMT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瘫痪 帕罗西汀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朝霞 麦王向 +2 位作者 叶正茂 何海英 高红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广州市海珠区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组(改良CIMT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改良CIMT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改良CIMT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反馈训练治疗。每次训练60 min,2次/d,5 d/周,共持续3周。对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与改良CIMT组比较,WMFT评分、FMA-U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运动反馈训练联合改良强制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运动反馈训练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金华 袁帅 张传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mCIMT,联合组行太乙针灸联合mCIMT。对比两组疗效、肌力与平衡能力、踝背肌电图参数[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功能性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腓肠肌iEMG(52.60±6.37)μV/s低于对照组(47.91±7.26)μV/s,平衡、肌力评分与胫前肌iEMG分别为(35.16±5.72)分、(4.01±0.32)分、(37.62±6.11)μV/s,高于对照组的(29.63±6.14)分、(3.74±0.51)分、(40.51±5.90)μV/s(P<0.05);治疗后联合组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长、步速、步频分别为(0.61±0.13)m、(0.54±0.17)m/s、(76.13±6.39)步/min,高于对照组的(0.54±0.15)m、(0.47±0.12)m/s、(70.16±5.97)步/min,能量消耗指数(0.72±0.21)低于对照组(0.83±0.26),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95.87±27.23)分高于对照组(168.99±24.71)分(P<0.05)。结论太乙针灸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确切,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力、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针灸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杰安 程少玲 李小华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收治的84例老年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n=42)和联合组(n=42),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新Bobath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联合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分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的得分。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简式Fugl-Meyer评分表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新Bobath技术更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 上肢
下载PDF
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障碍的效果
9
作者 黄崧华 凌骏麒 +2 位作者 高天昊 黄仪佳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12,共7页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 目的观察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方法2022年2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试验组(n=16)。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健侧上肢佩戴约束手套4 h;试验组同时患侧上肢佩戴动态腕手矫形器4 h;每周5 d,连续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握力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评估动作使用量(AOU)和动作完成质量(QO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变化,采用表面肌电图观察训练前后患/健侧腕背伸肌均方根值(RMS)比。结果治疗后,两组WMFT、ARAT、MAL-QOM、HAMA评分和患/健侧腕背伸肌RMS比均改善(|t|>2.179,P<0.05),试验组WMFT和握力的进步值优于对照组(|t|>2.343,P<0.05);试验组握力、MAL-AOU和HAMD评分均改善(|t|>2.819,P<0.05)。结论动态腕手矫形器结合mCIMT可以促进偏瘫患者上肢和手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腕手矫形器 上肢 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冯威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索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 目的:探索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能力评定量表(TCT)评分、步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收缩期血流速度(Vs)、肌电值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A-LE、BBS、TCT评分分别为(25.02±2.17)分、(42.78±3.11)分、(87.42±5.03)分,高于对照组的(20.49±2.25)分、(36.49±3.52)分、(81.76±5.38)分,步频、步幅、步速分别为(52.19±4.37)次/分、(49.63±5.24)cm、(51.52±4.73)cm/s,高于对照组的(45.43±5.07)次/分、(43.78±5.35)cm、(43.49±5.28)cm/s,健侧患侧支撑相比值为1.02±0.05,低于对照组的1.17±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m[(42.73±3.66)cm/s]、Vs[(74.17±5.99)cm/s]水平高于对照组[(37.28±3.15)cm/s、(68.25±5.71)cm/s],RI(0.47±0.11)水平低于对照组(0.5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腓肠肌、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肌电值分别为(27.18±3.19)μVs、(45.26±4.08)μVs、(50.62±5.71)μVs,高于对照组的(23.26±3.08)μVs、(41.11±3.61)μVs、(41.85±6.23)μVs,MBI评分为(71.46±8.42)分,高于对照组的(64.28±7.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治疗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能促进患者肌肉力量恢复,减轻运动功能障碍,促进血液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脑电仿生电刺激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盈盈 卢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9期797-800,813,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疗法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活动关节、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等,运... 目的探讨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84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疗法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活动关节、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等,运动疗法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动态平衡能力,采用FMA-L量表评定患者的异常步行运动能力,采用功能步行量表(FAC)评估患者步行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能力,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能力,统计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病变性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能力、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能力、ADL评分、FAC分级0~2级及3~5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21、0.48、0.22、0.09、0.29、0.03、0.06,χ^(2)分别=0.19、0.19,P均>0.05);治疗后运动疗法组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能力评分、前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髋关节伸展、髋关节屈曲能力、ADL评分、FAC分级3~5级比例高于对照组,FAC 0~2级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19、7.35、7.59、6.36、9.57、6.73,χ^(2)分别=4.26、4.26,P均<0.05)。运动疗法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变性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57、6.78,P均<0.05)。结论下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异常步行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 动态平衡能力 异常步行运动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高燕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33-36,41,共5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在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在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治疗结束时(治疗4周时),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4周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及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4周时)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中总体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血脂、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梗死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研究
13
作者 祝珺文 张也 杨名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36-39,共4页
在临床中将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从而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8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运动想象疗... 在临床中将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从而观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的80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运动想象疗法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康复训练,而其他3组则是在次基础上增加对应治疗,每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训练。比较治疗前和4周治疗后各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此来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联合组的Fugl-Meyer、Wolf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上是能对其上肢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运动想象疗法 功能重组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张冰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探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从2021.8-2022.12时间段内,挑选符合入组要求的46例,作为本次探究情况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3例。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情... 探析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 从2021.8-2022.12时间段内,挑选符合入组要求的46例,作为本次探究情况的对象。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3例。对比两组干预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情绪情况、运功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未见差异(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情绪情况,神经功能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临床中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干预疗法,通过降低上肢功能障碍,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进而提升其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4 位作者 王悦 徐金山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而mCIMT组给予常规康复以及m CIM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上肢功能Fugl-Meyer (FMA)上肢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分别为(48.77±5.26)分、(40.53±3.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8±6.29)分、(33.46±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患者MBI评分为(71.87±6.07)分,与对照组的(69.36±7.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242.12±67.37) mV、(212.16±50.82) mV、(157.26±21) mV、(118.32±26.31) m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74±28.75) mV、(170.62±34.61) mV、(130.01±36.19) m V、(88.91±22.18)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运动疗法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情 潘世琴 王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 CIMT)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基础上改进而来,用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与康复的方法。它对适用对象有功能和年龄方面的要求,训练方案较CIMT更灵活。训练动作、强度、训练及限制时间与频率构成训练方案的主要内容。m CIMT也被用来与其他康复手段联合使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很多;可采用"行为合同"和"运动日志"等方法保证m CIM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上肢 塑性训练 综述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沈惠 王光旭 王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122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 目的:系统评估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全面收集RCTs临床证据,运用ReMan 5.3.5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进行合并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纳入总样本量476例。meta分析结果:m-CI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FMA:SMD=9.26,I2=99%,P=0.01;ARAT:SMD=8.95,I2=90%,P=0.0001;MAL:SMD=0.98,I2=91.3%,P=0.0007)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亚组分析显示:干预周期“≤2周”(SMD=17.03,I2=92%,P=0.0003)、“2-8周”(SMD=3.65,I2=21%,P=0.01)、“>8周”(SMD=9.68,I2=88%,P=0.005)时m-CIMT对脑卒中患者FMA评分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对病程“≤3个月”(SMD=10.01,I2=88%,P=0.03)、“3-9个月”(SMD=7.27,I2=16%,P=0.0009)的患者FMA评分提高显著优于常规康复;患者病程“>9个月”时两种干预方式对FMA评分提高无显著性差异(SMD=10.48,I2=99%,P=0.12)。结论:m-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m-CIMT相对于常规康复的优越性可能受到患者病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改良和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5
18
作者 刘永平 王文清 +4 位作者 程子辉 高江华 滕晓东 瓮长水 毕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404-40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27例)和强制组(31例)。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强制组每日6 h,每周训练5d,连续2周;改良组在治疗环境中进行,每日2 h,每周3次,其它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进行训练,连续10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TEF和Barthel指数中的10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组内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ST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的灵活性和运动速度。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强制性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运动疗法 手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被引量:29
19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曹锡忠 《中国康复》 2011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L)评价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价行走能力,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ADL。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L、BBS、FAC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能独立步行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强化组更高于对照组(72.9%与54.2%,P<0.05)。结论:配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nstrom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龚泽辉 王义亮 +4 位作者 袁柯 杜富勤 武龙华 李淑勇 郭强 《中国康复》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康复治疗。入院24h内、8周、16周时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 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Brunnstrom分期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2组各59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康复治疗。入院24h内、8周、16周时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结果:治疗8周及16周后,2组Brunnstrom分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除病程≤1个月的患者治疗16周时外,其余患者Brunnstrom分期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短期内更能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提高,优于神经康复治疗技术,能促进病程长久的卒中患者更快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下肢功能 Brunnstrom分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