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克耀 《甘肃医药》 2018年第10期891-892,900,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神... 目的:观察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神经松解治疗,观察组实施椎旁肌间隙入路、棘突旁有限显露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手术前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及腰背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9.38±32.73)ml少于对照组(263.97±37.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1.42±0.60)分低于对照组(2.56±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棘突旁有限显露结合治疗损伤小且可降低腰背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 间隙 棘突有限显露 传统后正中 腰背痛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金耀 卢慧 +3 位作者 姜为民 王根林 邹俊 陈洁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6.8岁(19~67岁)。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24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的病人纳入经肌间隙入路组,35例采用经皮入路的病人纳入经皮入路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住院总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以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结果病人获得(16.1±4.2)月(12~28个月)随访。经肌间隙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经皮入路组[(114.00±48.56)min vs.(153.29±52.46)min],住院总时间显著多于经皮入路组[(12.92±4.97)d vs.(10.40±4.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肌间隙入路组的螺钉置入精确度:Ⅰ级128钉,Ⅱ级13钉,Ⅲ级3钉;经皮入路组为:Ⅰ级177钉,Ⅱ级22钉,Ⅲ级1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在手术时间更有优势,后者在住院总时间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治疗 间隙 经皮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
3
作者 刘朋 刘铭玥 +2 位作者 薛博琼 梁兵鑫 胡三保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对脊柱骨折患者伤椎恢复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棘突旁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度、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状况、Cobb′s角、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创伤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14.0±1.3)cm比(11.7±1.2)cm、(15.4±1.7)cm比(12.8±1.3)cm]、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obb′s角均小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术后3 d,观察组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方案中使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和恢复快的特征,且有助于患者伤椎恢复,减少疼痛,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间隙弓根螺钉内固定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李存宽 沈斌 钱华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楔变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与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跨伤椎常规置钉治疗,比较两组基本手术指标、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命质量。结果A组下床活动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IVW均高于术前,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椎体前缘高度、IVW高于B组,Cobb角、ODI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双侧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置钉 内固定 脊柱功能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朱健荣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9期65-68,共4页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 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2015年9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接受随访的85例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组,以后正中入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部肌肉疼痛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1年的胸腰椎功能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发现,行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中,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改善患者胸腰椎功能,减轻腰背肌肉疼痛的严重程度,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优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胸腰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振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5-98,共4页
分析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析经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方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Cobb角纠正率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法可显著提升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干预中采用上述手术入路方法可可有效解决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并且与常规入路模式相比,经椎旁肌间入路的安全性更高,更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是一种科学的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后正中 胸腰骨折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临床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春华 周晓祥 夏志华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24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拟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和营止痛汤。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降低,日本骨科协会主观症状、日常活动、临床体征等项的胸腰椎功能评分,以及骨钙素、碱性磷酸酶、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和营止痛汤辅助用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促进骨代谢和骨生长因子表达,加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营止痛汤 胸腰骨折 间隙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康复治疗 疼痛程度 胸腰功能 预后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韦振兑 郭伟杰 丁柱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0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经椎旁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 目的分析经椎旁Wiltse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内固定术效果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经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分别为(26.64±3.78)分、(15.92±3.52)分、(7.62±1.37)分,低于对照组的(33.58±4.57)分、(20.65±4.33)分、(10.96±2.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1、5.086、6.718,P均<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相比,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的围手术期指标更优,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治疗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后正中 单节段无神经症状胸腰骨折 内固定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椎旁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切除胸腰椎旁肿瘤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李丹 罗冬冬 +3 位作者 赵海林 胡骕 李佩恒 彭彪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切除胸腰椎旁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椎旁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切除的25例胸腰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胸椎椎旁肿瘤9例,腰椎椎旁肿瘤16例。2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为神... 目的探讨椎旁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切除胸腰椎旁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椎旁肌肉间隙入路手术切除的25例胸腰椎旁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胸椎椎旁肿瘤9例,腰椎椎旁肿瘤16例。25例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为神经鞘瘤。手术出血量50~150 ml,平均80 ml;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住院时间6~10 d,平均6.8 d。术后神经根放射性疼痛均缓解,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未出现腰椎术后综合征、蛛网膜下腔-胸膜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48个月,椎体稳定性良好,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椎旁肌肉间隙入路利用自然间隙完成肿瘤切除,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相对少,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旁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间隙 显微手术 梨形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许小青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0期131-133,1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照组(n=39)采用...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对照组(n=39)采用正中入路,观察组(n=39)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与胸腰椎功能及伤椎椎体结构,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7.58±8.46)min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155.42±22.58)mL﹑引流量(76.31±15.24)mL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25±0.6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28.64±2.84)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82.37±5.28)%大于对照组,后凸Cobb角(6.36±1.15)°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时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简单,对机体损伤小,术后疼痛轻且胸腰椎功能与结构恢复好,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 间隙 正中 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1
作者 姜睿 王润森 +3 位作者 程晓雷 王洋 李文选 武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5-97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68例,采用传统入路胸腰椎手术患者36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滑脱症18例,胸腰椎骨折18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68例,采用传统入路胸腰椎手术患者36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滑脱症18例,胸腰椎骨折18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9~72岁;椎旁肌入路手术患者32例,其中腰椎滑脱症16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16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8岁。术中测量T12和L4水平椎旁肌入路间隙距中线距离并观察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比较两种胸腰椎手术入路患者手术效果JOA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有关影像学指标变化(Cobb角和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分离显露关节突和横突非常简便;在胸腰段和下腰椎该间隙距中线的距离不同,男性T12水平为(2.1±0.6)cm,女性平均为(1.9±0.7)cm;男性L4水平为(3.7±1.0)cm,女性为(3.3±0.6)cm。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94.1±13.7)min]、出血量[(91.6±16.9)mL]、切口长度[(7.6±0.8)cm]等方面均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41.8±19.6)min]、出血量[(218.7±32.3)mL]、切口长度[(17.4±2.1)cm]明显减少(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的恢复上结果相近,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从自然肌间隙进入分离显露,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显露简易清晰等优点,可用于大部分后路胸腰椎手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手术 胸腰手术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0
12
作者 刘琦 林志雄 +2 位作者 黎文 白波 钱东阳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单节段、无神经系统损伤、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椎旁组19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17例采用微...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单节段、无神经系统损伤、无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椎旁组19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微创组17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疼痛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4-40个月、平均(24.0±9.6)个月的随访。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旁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2周、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12个月时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比术前明显增加(P〈0.05),后凸Cobb角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前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更具有优势。另外,椎旁肌间隙入路技术的学习曲线较短,更容易为临床医生所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微创经皮
下载PDF
Wiltse肌间隙入路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进展综述
13
作者 陈尚坦 张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5期21-25,共5页
二十世纪60年代,Wiltse等首次提出经腰背部后方的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到达关节突关节和横突,以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将这一手术入路称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Wiltse入路术... 二十世纪60年代,Wiltse等首次提出经腰背部后方的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到达关节突关节和横突,以实现腰椎后外侧的植骨融合,临床上将这一手术入路称为“Wiltse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Wiltse入路术式逐渐得到了医患的广泛认可,并广泛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椎间隙感染以及脊柱肿瘤性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本文就Wiltse肌间隙入路在腰椎手术方面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 间隙 手术 综述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评估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锦 佘青 王新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82-2085,2089,共5页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采集血清并检测肌酶、炎症反应分子、骨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1、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经皮微创组,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微创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更为有效地减轻肌肉损伤及炎症反应,同时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微创经皮 炎症反应 骨代谢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江山 储旭东 +3 位作者 罗岳 钱华钧 沈斌 李存宽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5期78-81,86,共5页
目的探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6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6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n=33)... 目的探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6月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或爆裂骨折患者63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A组(n=33)和传统后正中入路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2 h、3 d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结果A组手术时间(94.6±6.95)min短于B组(144.8±5.49)min;术后引流量(81.2±14.58)mL少于B组(161.9±29.70)mL,术中出血量(169.4±20.45)mL少于B组(246.3±26.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95、18.884、12.886,P<0.05)。术后12 h、术后3 d,A组血清肌酸激酶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JOA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后路手术当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操作相对简便,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对椎旁周围肌肉及关节囊的损伤,有效缓解术后腰背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传统后正中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症 间隙 后正中 有效性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海强 陈广林 +3 位作者 谭颖 李鹏 卢俊范 谭磊 《中医正骨》 201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节段或双节段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通过影像学观察融合率,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日本骨科学会分数和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切口长度5.2~10.0 cm,中位数7.2 cm;手术时间120~220 min,中位数165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中位数300 mL;术后随访12~36个月,中位数23个月,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硬膜撕裂1例,未予修补,术后5 d拔除引流;下肢疼痛1例,给予非甾体类止疼药后缓解;脂肪液化1例,清创后愈合。末次随访显示手术节段均骨性愈合,VAS评分从术前(8.23±1.71)分降至(2.56±1.28)分,JOA评分从术前(11.21±2.88)分增至(22.18±3.02)分,ODI指数从术前(85.4±12.5)%降至(8.7±3.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手术时间不会明显延长,尽量避免正中切口后深筋膜下潜行分离双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管狭窄 间隙 Wiltse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后路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 《颈腰痛杂志》 2012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 目的比较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的疗效。方法 2007-12-2010-12收治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前瞻性地按入院顺序交替归入A组和B组,分别采用传统后入路和椎旁肌间隙入路,收集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腰背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的患椎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腰背痛JOA评分、切口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置钉准确性上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腰背部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腰背部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比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软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腰背痛缓解快等优势,对于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建议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间隙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洪相 马超 +1 位作者 李付彬 魏金栋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9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5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但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按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椎旁肌间隙入路组)(n=30)和B组(传统后正中入路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椎旁肌入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4 h及72 h疼痛感觉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塌陷矫正率、术后1周疼痛感觉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症状不需要行椎管减压手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椎旁肌间隙入路较传统后正中入路操作方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势,减少了对椎旁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 后正中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手术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程学锋 张保权 王换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1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评...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1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观察组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术后评估两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比较两组手术和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腰背疼痛NRS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腰椎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椎弓根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3d两组CK-MB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d两组CK-MB水平均逐渐恢复,且明显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两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腰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对骨折复位效果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 微创手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