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探讨
1
作者 李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探究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分别为35例、22例,分别... 目的:探究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术式分别为35例、22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减压节段、术中出血量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程度得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21/22),对照组80.00%(28/35),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92±2.85)分,对照组(3.96±2.28)分,P<0.05.治疗前,2组SF-36评分、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2个指标都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P<0.05).结论: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病,不仅能够取得显著效果,而且能够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椎板悬吊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传统术式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刘懿锋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9期139-142,共4页
目的:比较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0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组101例与钛板组129例。悬吊组进... 目的:比较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30例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悬吊组101例与钛板组129例。悬吊组进行悬吊固定,钛板组进行微型钛板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医疗费用)水平、颈椎活动度(ROM)、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骨保护素(OPG)水平、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悬吊组医疗费用低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ROM均低于术前,但悬吊组高于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出院时OPG水平、出院时RANKL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固定应用于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OPLL患者可提高ROM,降低医疗费用,效果优于微型钛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固定 微型钛固定 活动度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甘璐 李沫 +3 位作者 罗卓荆 张世磊 李新奎 王哲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长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 目的:对比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长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173例颈椎OPL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悬吊固定的患者为A组,共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59.8±8.9岁,病程112.7±4.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0.5±1.0分,术前颈椎活动度(ROM)为40.6°±1.6°,椎管矢状径为15.5±2.5mm,随访时间83.2±8.8个月;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患者为B组,共97例,其中男58例,女39例,年龄61.9±6.0岁,病程113.1±4.1个月,术前JOA评分为11.5±1.9分,颈椎ROM为41.8°±3.6°,椎管矢状径为16.3±3.0mm,随访时间81.2±9.8个月。术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四肢肌力减退、步态不稳、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髓性症状和体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JOA评分,测量颈椎ROM和椎管矢状径,计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颈椎ROM丢失和椎管矢状径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术前JOA评分、颈椎ROM、椎管矢状径和随访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215±20ml,手术时间为1.7±0.6h,平均住院费用为5.6±0.8万元,术后4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8例发生轴性痛,1例再关门;B组术中出血量217±17ml,手术时间为1.8±0.5h,平均住院费用为7.8±1.4万元,术后7例发生C5神经根麻痹,10例发生轴性痛。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性低于B组(P<0.01)。末次随访时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53.23±13.76)%,B组为(54.22±1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ROM丢失8.3°±5.2°,B组为12.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管矢状径改善率为(28.89±4.33)%,B组为(37.74±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和丝线悬吊固定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均可达到满意的长期疗效。钛板固定可以更好地维持椎管矢状径的良好状态;悬吊固定在术后长期颈椎ROM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且住院费用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固定 微型钛
下载PDF
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单开门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江标 杜建业 +3 位作者 赵资坚 吴杰 马志发 邹育才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 目的比较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51例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A组),27例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JOA评分改善率、椎管开门幅度、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变化、轴性症状评分,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A组12~20(14.56±5.67)个月,B组11~23(16.28±4.78)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颈椎椎管开门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曲度指数及颈椎活动度丢失B组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轴性症状评分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与微型钛板固定都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开门法"门轴"固定的有效方法;微型钛板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即刻固定,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开门椎管成形术 微型钛 缝线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锚定法与钛板固定两种方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探讨
5
作者 孙羽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锚定法与钛板固定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锚定组与钛板组,每组32例,对比分... 目的探讨分析在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中使用锚定法与钛板固定法,对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择期行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锚定组与钛板组,每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椎板关闭的预防效果。结果经过术后分析得知,两组患者的切口呈一期愈合,钛板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2.1%,锚定组为40.6%。椎管扩大率、APD与OA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锚定组术后6个月时,椎管扩大率、APD、OA等比术后1周有所减小,钛板组未发生变化;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均给予横断CT扫面,均显示为骨性愈合,未发生椎板关闭患者。结论针对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实施锚定悬吊、钛板固定,均可避免术后椎板关闭,可有效改善脊髓受压,两种固定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钛板固定更有利于维持椎管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门成形术 固定 锚定 关闭
下载PDF
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6
作者 罗瑞文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潜行咬除C_(3~7)及C_(3~7)部分椎板保留棘突结合C_(4~6)全椎板切除及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颈椎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Cobb角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颈椎轴向疼痛,降低Cobb角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切除 多节段脊髓型颈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切除
下载PDF
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海霖 邑晓东 +2 位作者 李宏 王宇 王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080-3084,共5页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 目的:比较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9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悬吊组(n=87,给予传统丝线悬吊治疗)和钛板组(n=82,给予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术后再关门发生率、轴性症状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开门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颈椎疼痛时间明显短于悬吊组,术后再关门发生率低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钛板组高于悬吊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高于术后2个月,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轴性症状评分均高于悬吊组(P<0.05)。与悬吊组相比,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颈椎管矢状径升高(P<0.05);而钛板组术后2个月颈椎管横截面积小于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管横截面积大于悬吊组(P<0.05)。悬吊组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小于术前、术后2个月(P<0.05),钛板组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板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颈椎曲度、开门角度均大于悬吊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比传统丝线悬吊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维持患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并能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钛 开门 椎管扩大成形术 丝线
原文传递
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广章 蒋召芹 刘志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21期3244-3246,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治疗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37例,为改良锚... 目的研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等2种颈后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该院治疗的7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A组37例,为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41例,为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评分)、术后颈椎轴性症状、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等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2组患者的JOA评分分别为(12.8±3.1)分,(12.5±2.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9%,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颈椎活动度方面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椎曲度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症状。改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能有效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而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则能有效改善并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改良锚定法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切除 侧块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