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DBL法测定稻米中的赖氨酸含量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红梅 刘巧泉 +1 位作者 Joyce W C Ma Samuel S M Sun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DBL法 稻米 改良测定 赖氨酸 含量
下载PDF
双模态改良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用于黄曲霉毒素B 1 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光胤 蔡爱丽 +2 位作者 邓放明 赵倩 石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230,共7页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中的灵敏度不能满足痕量检测需求。该文拟对传统ELISA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比色与热双模态改良型ELISA用于真菌毒素...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中的灵敏度不能满足痕量检测需求。该文拟对传统ELISA进行改进,建立一种比色与热双模态改良型ELISA用于真菌毒素的检测。使用亲和素化的磁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为载体富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生物素化的黄曲霉毒素B 1核酸适配体(aptamer,Apt)制备复合物(MNPs@Apt@HRP)为检测探针。以核酸适配体与抗体组合作为识别元件,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H 2O 2的显色反应和氧化态TMB的光热反应为信号输出,实现了检测黄曲霉毒素B 1的高灵敏及高选择性的比色及热信号的双模态检测,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了2.47×10^(-12 )g/L及3.79×10^(-13) g/L,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部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 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适配体 磁纳米颗粒 比色信号 热信号
下载PDF
改良血浆皮质醇放射免疫测定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鑑 宋丽娟 周晓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功能 放射免疫法 皮质醇 改良血浆皮质醇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对复方硼砂溶液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4
作者 丁惠萍 郑金凤 +1 位作者 程小跃 王尔兵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7期431-431,共1页
提出《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 2版收载的复方硼砂溶液中硼砂、碳酸氢钠两种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值得改进 ,指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计算碳酸氢钠的含量时 ,应减去硼砂所消耗盐酸的量 ;关于硼砂的滴定 ,将中性甘油 2mL改为 8~ 10mL ,则滴定... 提出《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第 2版收载的复方硼砂溶液中硼砂、碳酸氢钠两种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值得改进 ,指出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计算碳酸氢钠的含量时 ,应减去硼砂所消耗盐酸的量 ;关于硼砂的滴定 ,将中性甘油 2mL改为 8~ 10mL ,则滴定终点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硼砂溶液 硼砂 含量测定 碳酸氢钠 改良测定方法
下载PDF
寒地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文东 李修平 +3 位作者 张献国 张云江 郭亚晋 李智媛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衡量指标,为加速水稻品质育种进程,以10份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法、改良的标准测定法以及单粒法3种测定方法分别对精米粒、糙米粒、精米粉和糙米粉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是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衡量指标,为加速水稻品质育种进程,以10份寒地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法、改良的标准测定法以及单粒法3种测定方法分别对精米粒、糙米粒、精米粉和糙米粉进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测定方法适用范围不同,且具有各自的分析特点。单粒法测定结果与改良的标准测定法结果平行可靠,可为水稻直链淀粉含量遗传分析和早期世代选择提供有效的测定方法,根据单粒法对糙米粉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结果重新建立了分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 改良的标准测定 单粒法
下载PDF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弓瑞娟 张鹏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第1期19-20,共2页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对奶牛群体进行遗传改良,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DHI技术在山西的发展状况、实际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推广新技术和科学饲养,改进牛场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奶牛 生产性能 测定改良
下载PDF
一种基于胶体微晶纤维素的改良病毒蚀斑测定法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郎巧利 黄楠 +2 位作者 李莉萍 葛良鹏 杨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94-2002,共9页
胶体微晶纤维素(avicel)是一种由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制成的混合物,可用于病毒蚀斑测定。常用的avicel由FMC公司生产,其MCC和CMC比例相对固定,无法很好地适应所有... 胶体微晶纤维素(avicel)是一种由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和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制成的混合物,可用于病毒蚀斑测定。常用的avicel由FMC公司生产,其MCC和CMC比例相对固定,无法很好地适应所有类型病毒的蚀斑测定实验。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MCC和CMC配制比例对avicel在病毒蚀斑测定作用的影响,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好和稳定性好的改良avicel病毒蚀斑测定法。为了配制不同浓度MCC和CMC的混合物,本研究制备出12种2×avicel覆盖层,测定其总体黏度及底层黏度,评估其与传统覆盖层相比,使用时的操作难易程度。进一步将12种2×avicel覆盖层制备成avicel-DMEM营养覆盖层,测定96孔板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滴度,比较12种avicel覆盖层及传统覆盖层蚀斑大小、清晰度、稳定性及滴度准确性等的差异,筛选出最佳测定方法。结果显示,12种2×avicel覆盖层中,除4.8%MCC+1.4%CMC和4.8%MCC+1.0%CMC外,其余2×avicel覆盖层在实际使用中均比2×CMC覆盖层更容易吸取和配制营养覆盖层。最后,利用avicel病毒蚀斑测定法测定96孔板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滴度,结果显示CMC浓度越高蚀斑越小,其中终浓度为0.6%MCC+0.7%CMC的avicel覆盖层测定蚀斑染色最清晰,准确度与传统覆盖层相似,但操作较传统覆盖层更简便。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实用性好和稳定性好的改良avicel病毒蚀斑测定法,为病毒的病原学、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等相关研究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病毒蚀斑测定 胶体微晶纤维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晶纤维素 羧甲基纤维素
原文传递
A Modified Plate Assay for Rapid Screening of Potassium-Solubilizing Bacteria 被引量:9
8
作者 Mahendra Vikram Singh RAJAWAT Surender SINGH +1 位作者 Satya Prakash TYAGI Anil Kumar SAXE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5期768-773,共6页
The utility of microorganisms for solubilizing the unavailable forms of potassium(K) from soil has led to renewed interest in fabrication of rapid and sensitive plate assays for their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The pres... The utility of microorganisms for solubilizing the unavailable forms of potassium(K) from soil has led to renewed interest in fabrication of rapid and sensitive plate assays for their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The present study developed a modified plate assay and compared it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methods for the isolation and screening of K-solubilizing bacteria. The newly developed plate assay is based on improved visualization of halo zone formation around the colonies on agar plates, through inclusion of an acid-base indicator dye, bromothymol blue(BTB), to modify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Aleksandrov medium. The halo zon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R = 0.939) with K released in liquid medium. The visualization of potential K solubilizers was improved using this method, which would help in detection of weak/non-acid producers based on secre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the medium. Organic acids in plate diffuse radially and form halo zones in response to reaction with the acid-base indicator dye BTB. Furthermore, K solubilization on plates with this method can be observed within 48–72 h, against the incubation time of 4–5 d needed in the earlier method. Therefore, the newly developed protocol for the plate assay was time saving, more sensitive, and beneficial in comparison to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Aleksandrov plate ass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mothymol blue (BTB) Aleksandrov medium halo zone formation indicator dye K solubilizers MICROORGANIS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