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
1
作者 刘小艳 严德萍 +4 位作者 陈建鸣 赵欣 张宇 张策 李建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通过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为脑卒中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模型组,自由饮食。术前禁食过夜,用水合氯醛麻醉(40 mg/100 g,腹腔注... 目的:通过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为脑卒中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模型组,自由饮食。术前禁食过夜,用水合氯醛麻醉(40 mg/100 g,腹腔注射),将大鼠固定于操作台上。沿第一颈椎内斜向上的神经来寻找翼突孔,用尖端细长的电烙铁电凝双侧翼小孔下方的椎动脉,缝合皮肤。颈部正中切口,分离双侧颈总动脉,穿线并缝合皮肤,夜间禁食。次日,用动脉夹夹闭清醒大鼠的双侧颈总动脉15 min,造成短暂前脑缺血。假手术组中除不电凝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大鼠造模成功43只,成功率为66.2%,模型成功后存活40只,存活率为93.0%。尼氏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紧密整齐,结构正常,细胞核圆而规则。缺血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大量锥体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核不规则并固缩深染,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结论: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夹闭法可以制备理想的大鼠脑缺血模型,成功率高,适合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物模型 pulsinelli血管夹闭 大鼠
下载PDF
Pulsinelli四血管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文东 姜洪波 +2 位作者 连晓清 刘晓丽 杜爱林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进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阶段制作,第1阶段:游离双侧颈总动... 目的探讨改进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大鼠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采用3阶段制作,第1阶段:游离双侧颈总动脉,备线,缝合皮肤;第2阶段:沿第1颈椎内斜向上的神经来寻找翼突孔,用尖端磨得细长的电烙铁分2次灼烧双侧椎动脉;第3阶段:24 h后夹闭颈总动脉10 min。假手术组除不凝闭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外,其他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大鼠造模成功27只,造模成功率为67.5%,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存活率为96.3%。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无水肿、变性;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结论采用此改进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提高大鼠Pulsinelli四血管法全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率和动物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pulsinelli血管 全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改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昌铭 孙鸣 +3 位作者 向静 王景周 吉国泰 苏长雨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4、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HCMNCs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比例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HCMNCs治疗对VD大鼠的行为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HCMNCs治疗对脑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pulsinellis血管阻断 颈内动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下载PDF
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七氟醚缺血后处理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4
作者 郝畅 骆岳峰 +1 位作者 宋恺颖 林冰纯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303-13308,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七氟醚缺血后处理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动物被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0.5 MAC组、1.0 MAC组、1.5 MAC组,使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使用Zea-L...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七氟醚缺血后处理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动物被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0.5 MAC组、1.0 MAC组、1.5 MAC组,使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使用Zea-Longa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于再灌注24 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完成后将大鼠(每组8只)以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取脑,测量梗死区域大小。结果: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各组24 h缺损功能评分增加(P = 0.05),与对照组比较,1.0 MAC和1.5 MAC组24 h神经缺损功能评分减轻(P 0.05)。脑梗死面积测量结果1.0 MAC和1.5 MAC七氟烷的后处理明显减少了梗死面积,1.0 MAC组的梗死面积为31.2%,1.5 MAC组为27.6%,远小于对照组的梗死面积45.2%,0.5 MAC组的梗死面积为41.5%,与对照组相比梗死面积差距不大。结论:七氟醚对其缺血后处理的大鼠有一定的脑保护保用,且其保护程度与七氟醚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 缺血后处理 大鼠 脑保护
下载PDF
凝闭双侧椎动脉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耿进霞 张敏 +3 位作者 李文斌 郭莉华 李清君 羡晓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I0003,共7页
目的:观察凝闭双侧椎动脉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之间的不同时间间隔对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影响、以及在凝闭单侧椎动脉的基础上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的脑缺血的特点。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双侧椎... 目的:观察凝闭双侧椎动脉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之间的不同时间间隔对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全脑缺血模型的影响、以及在凝闭单侧椎动脉的基础上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后的脑缺血的特点。方法:8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双侧椎动脉凝闭组、全脑缺血组、单侧椎动脉凝闭+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组。全脑缺血组中,根据凝闭双侧椎动脉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又分为24 h间隔4、8 h间隔和72 h间隔3个亚组。观察大鼠脑缺血过程中的反应包括瞳孔散大、对光反射等情况,脑缺血后恢复翻正反射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动物的一般状况,并应用硫堇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的情况。结果:全脑缺血72 h间隔亚组的大鼠,脑缺血过程中的反应、脑缺血后的一般状况和锥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程度均明显重于全脑缺血24 h间隔亚组及48 h间隔亚组,但24 h间隔亚组与48 h间隔亚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单侧椎动脉凝闭+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组大鼠的凝闭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死亡;而未凝闭侧未见上述相关变化。结论:凝闭双侧椎动脉本身也具有脑缺血预处理样作用,对其后48 h内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所致的严重脑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大鼠椎动脉对脑干及海马的血液供应均存在明显的同侧优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sinelli血管闭塞 脑缺血 脑缺血预处理 大鼠
下载PDF
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学令 尹海林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8-252,共5页
近年来 ,脑缺血模型在许多动物如猴、犬、大鼠、兔、猪等已复制成功 ,各种动物模型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选择适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更好的进行脑缺血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关键词 脑缺血 动物模型 血管闭塞 经眶入路 血管夹闭 医学实验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BDNF、NGF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昌铭 向静 +2 位作者 彭昌鼎 王景周 吉国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大鼠受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大鼠受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又分为2,4,8周三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2只。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3×10^6个BrdU标记细胞于治疗组;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BDNF、NG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4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脑BDNF、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5,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2,4周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原因为通过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和NGF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pulsinellis血管阻断 颈内动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盐酸戊乙奎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及TNF-α、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钢 陈旭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的变化及盐酸戊乙奎醚对其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表达的变化及盐酸戊乙奎醚对其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25),模型组(IR组,n=25),盐酸戊乙奎醚干预组(P组,n=25)。IR组及P组大鼠根据四血管闭塞法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只暴露椎动脉而不烧灼,只暴露颈总动脉而不夹闭。P组在再灌注前立即腹腔注射盐酸戊乙奎醚2 mg/kg,12、24、36 h时再重复腹腔注射1次,剂量同前。依据缺血再灌注3、6、12、24、48 h 5个时间点将各组大鼠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SD大鼠。取完整全脑分离的海马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TNF-α、IL-10的表达情况,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P组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TNF-α、IL-10的表达均升高(P均<0.01)。IR组TNF-α和IL-10表达于再灌注24 h达高峰,48 h开始降低。P组在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TNF-α的表达均比IR组低(P<0.05,P<0.01),IL-10的表达均比IR组高(P<0.05,P<0.01)。与IR组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亚组相比,P组全脑缺血再灌注24 h亚组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受损有所改善。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TNF-α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而减轻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的损害,起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血管闭塞 大鼠 海马CA1区 盐酸戊乙奎醚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