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评估皮质静脉充盈的优化与探讨
1
作者 张圣楠 张盼盼 +3 位作者 庞宇菲 张斌 马娜 刘远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P检查并显示病灶侧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侧和对侧的CTP脑灌注指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基于CTA进行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单支静脉不显影为0分,部分显影为1分,完全显影为2分。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下吻合静脉的总分;改良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的上吻合静脉、下吻合静脉和蝶顶窦的总分。通过ROC曲线及AUC分析改良COVES和COVES预测脑灌注不同指标(TTP、CBF、CBV)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改良COVES和COVES对脑灌注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0~79岁,中位年龄58.5岁,男性34例(61.8%)。COVES≤2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3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COVES预测TTP异常的AUC分别为0.845、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改良COVES评估脑皮质引流静脉充盈程度、脑灌注的价值优于CO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静脉充盈缺损 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缺血性卒中 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联合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烨 庄雪明 +4 位作者 虞大为 徐东升 张莉 王忠祥 王诗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联合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评估急性脑梗死(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50例AIS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85例和重度组6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MGB1、N末端B型利钠肽原(...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联合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评估急性脑梗死(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50例AIS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85例和重度组65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HMGB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及MESSS。采用Pearson直线分析评估各项临床指标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1年,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08例和预后不良组4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MESSS对AIS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清HMGB1、NT-proBNP及MESSS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NT-proBNP、MESSS与AIS患者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59、0.702、0.791,P=0.025、0.047、0.031)。随访1年,预后不良组血清HMGB1、MES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MESSS是AIS患者随访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913、2.887,P=0.029、0.03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13.5μg/L联合MESSS≥25.5分预测AIS患者随访1年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P=0.028,敏感度为82.6%,特异度为88.4%。结论血清HMGB1与MESSS联合检测能有效评估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病情,对短期预后结局的预测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不同麻醉深度对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多志 谢海 +3 位作者 刘健 李铁军 任建军 董振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283-1285,128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及术后MMSE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7例,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调整丙泊酚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即BIS-I组(BIS:45-55)和BIS-II组(BIS:55-65)。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抽取静脉血,检测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手术结束血浆皮质醇水平。术前一天记录MMSE评分,并在术后3、7天随访。记录患者手术至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BIS-I组患者术中各时点皮质醇浓度高于BIS-II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拔管后VA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时,BIS值在45~65,患者的术中应激、苏醒、拔管、术后早期疼痛评分以及术后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但BIS值在45~55较55~65的患者术中血浆皮质醇水平较低,可能伴有更好的应激水平的控制,维持BIS值在45-55之间麻醉深度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深度 MMSE评分 电双频谱指数 皮质
下载PDF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4
作者 李又佳 罗宋宝 +6 位作者 丁琼 黄惠琴 黄根林 黄振华 黄燕 陈莹 吴振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生活自理(MRS 0~2分)、良好预后(MRS 0~1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生活自理和良好预后较溶栓前均明显改善(P<0.05)。入院7 d内两组病死率和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死亡/残疾、生活自理、良好预后率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梗死 尿激酶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
下载PDF
脑皮质撞击法致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付浩 孙中磊 +5 位作者 杨小飒 闫海洋 孙圣凯 陈孝储 陈旭义 王志宏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脑皮质撞击法构建不同损伤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以探讨脑皮质撞击仪参数的选取,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即T1模型组、T2模型组、T3模型组、T4模型组、T5模型组(打击深度分别... 目的通过脑皮质撞击法构建不同损伤程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以探讨脑皮质撞击仪参数的选取,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等分为6组:即T1模型组、T2模型组、T3模型组、T4模型组、T5模型组(打击深度分别为1、2、3、4、5 mm)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应用皮质和打击仪,通过设定共同的打击速率(5 m/s)、共同的打击最低点持续时间(200 ms)和不同的打击深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性脑损伤,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术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 NSS)、网屏实验评分和旷场试验评分。结果各TBI模型组的m N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打击深度的增加,评分依次增高,但T1组与T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组、T3组、T4组和T5组的网屏实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旷场试验中,各TBI模型组仅T3组垂直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得分和大便粒数两项指标,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5 m/s为打击速率,200 ms为打击最低点持续时间,打击深度分别为1、3、4 mm可有效构建模拟轻、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损伤 皮质撞击法 动物模型 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SD大鼠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慧敏 《临床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孟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常规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孟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均随访1年以上,比较两组疗效与随访1年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为79.55%(35/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时,观察组复发率为2.27%(1/44),对照组为9.09%(4/4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与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同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残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美国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