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1
作者 梅海龙 王志烈 +1 位作者 陈登 黄莹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刮除技术在强直髋全髋关节置换髋臼侧重建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荆门市中心医院收治强直髋患者34例(44髋)。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9.2±9.2)岁;强直性脊柱炎强直髋患者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创伤、手术后强直髋患者13例,骨性关节炎强直髋患者5例,感染后强直髋患者1例。对其实施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的蛋壳刮除技术寻找并重建髋臼,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段记录髋关节Harris评分,测量髋臼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坐骨结节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以及重建旋转中心和解剖旋转中心到耻骨联合中线的水平距离。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重建旋转中心与解剖旋转中心有无差异,检验髋臼假体位置安放的准确性。结果术后3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8.03个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血栓、脱位、骨折等并发症。Harris功能评分由术前(36.56±7.31)分提高到术后1年(80.74±4.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为(78.38±8.58)mm和(96.86±9.48)mm,髋关节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及水平距离分别为(77.78±7.63)mm和(98.38±10.62)mm。将髋关节重建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与解剖旋转中心水平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估重建的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改良蛋壳刮除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避免术中磨穿髋臼,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准确找到真臼并原位重建髋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髋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旋转中心 改良蛋壳技术
下载PDF
改良“蛋壳”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缪逸鸣 陈俊 +3 位作者 蒋晓伟 许岳 陆苇 王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19-122,12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PKP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蛋壳...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PKP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改良"蛋壳"技术的PKP治疗方案。术后7 d时,比较2组手术指标、视觉模拟疼痛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Cobb角、椎体前缘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骨水泥灌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VAS、ODI、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渗漏、感染、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及肌力下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蛋壳"技术具有创伤较小、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等优势,可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患者的椎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蛋壳技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阳 刘斌 +7 位作者 戎利民 陈瑞强 董健文 谢沛根 张良明 杨补 舒涛 庞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4年6月,采用初期保留脊柱后部骨性结构、扩大椎弓根截骨窗口的改良"蛋壳"技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19例胸腰段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76... 目的探讨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胸腰段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2014年6月,采用初期保留脊柱后部骨性结构、扩大椎弓根截骨窗口的改良"蛋壳"技术行截骨矫形术治疗19例胸腰段侧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76岁平均37.8岁。病程1~40年,中位病程7年。原发疾病:强直性脊柱炎13例,脊柱结核3例,椎体陈旧性压缩骨折3例。单纯后凸畸形11例侧后凸畸形8例。术前畸形节段局部后凸Cobb角为(64.2±30.1)°,局部侧凸Cobb角为(19.9±12.8)°;侧后凸顶椎节段:T_(10)例,L_1 3例,L_27例,T_(10、11)2例,T_(12)、L_1 4例,T_(12)~L_2 1例,T_(10)~L_1 1例。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E级16例,D级3例。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双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5~610 min,平均343 min;术中出血量900~3 000 mL,平均1 573 mL。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第6天出现脊髓迟发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经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76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后凸Cobb角及侧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JOA评分均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后凸畸形矫正率为34.1%~93.4%,平均62.2%;侧凸畸形矫正率为42.4%~100%,平均68.9%。3例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为D级的患者中2例术后6个月、1例术后48个月恢复至E级。结论改良"蛋壳"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等优势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治胸腰段侧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蛋壳技术 截骨术 侧后凸 脊柱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