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泳鑫 万文国 吴福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踝关节外侧+内侧入路结合复位固定...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改良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踝关节外侧+内侧入路结合复位固定的方式,改良组则实施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的方式,随访患者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的总有效率(P<0.05);改良组经治疗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常规组66.67%的优良率(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 骨折 临床疗效 节功能
下载PDF
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
2
作者 陈国强 吴晓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3-23,25,共2页
分析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20年2月接收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改良... 分析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20年2月接收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2例。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者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9%较之对照组的81.3%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 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时,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时,可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骨折愈合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效果
下载PDF
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杨伟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11期37-40,共4页
对于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并且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应用于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60例三踝骨折患者,其资料收集时间2019年8月-2022年2月,对上述研究对象通过治疗方案开展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案,研... 对于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并且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应用于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60例三踝骨折患者,其资料收集时间2019年8月-2022年2月,对上述研究对象通过治疗方案开展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为本次重点研究方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手术情况方面(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上述指标研究组均偏低(P0.05)。对患者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两组基本一致(P>0.05)。术后1周、术后4周,研究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偏高(P0.05)。对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偏低(P0.05)。治疗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评估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心理情绪,社会评分,综合评分均偏高(P0.05)。结论:对于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并且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应用于临床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方案的操作时间短,手术操作也降低出血量,术后的切口愈合速度加快,使得患者可以尽早出院,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效果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奇昊 刘胜 池开宇 《医疗装备》 2022年第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7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行改...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7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足踝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比较,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可提高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骨折 功能
下载PDF
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毛洪刚 刘国栋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4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手术方案应用于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n=45)三踝骨折患者予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手术方案应用于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n=45)三踝骨折患者予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n=45)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近期预后及远期预后相关指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术前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及WHOQOL-100量表得分情况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及WHOQOL-100量表评分较之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手术方式治疗三踝骨折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近、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联合应用价值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军辉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三踝骨折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踝... 目的:探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三踝骨折患者65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3个月Baird-Jackson评分系统、WHOQOL-100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具有愈合好、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骨折 骨折愈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性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国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6期84-86,共3页
目的探究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三踝骨折患者,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疗法,观察组为改良... 目的探究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三踝骨折患者,盲选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与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为传统疗法,观察组为改良疗法。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6个月的Baird-Jackson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5.58±2.64)ml少于对照组的(63.54±2.57)ml,手术时间(96.35±2.68)min、住院时间(7.20±0.50)d均短于对照组的(85.55±2.52)min、(8.50±0.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6个月观察组的Baird-Jackson评分分别为(72.37±2.34)、(84.89±2.87)、(92.32±2.67)分,对照组分别为(68.45±2.65)、(76.58±2.74)、(86.37±2.57)分,两组术后1周,3、6个月Baird-Jackson评分高于手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运用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侧复位固定 改良节后外侧 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58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8
作者 曾宪恝 《医疗装备》 2017年第5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的58例三踝骨折患者(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58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外侧... 目的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的58例三踝骨折患者(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58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术式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骨折均达解剖复位,仅4例表现为差,总优良率达9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0%(P<0.05)。同时,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31±2.17)周,短于对照组的(13.40±2.60)周(P<0.05)。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骨折 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 愈合时间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树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49-49,51,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三踝骨折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三踝骨折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复位固定 改良节后外侧 骨折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万明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101-104,共4页
研究三踝骨折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三踝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固定疗法)、观察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各32例,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97.... 研究三踝骨折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三踝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固定疗法)、观察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各32例,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97.9%)高于对照组(78.1%);在治疗后,围术期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表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分析疼痛感2组表示无差异,P>0.05,而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踝关节功能(跖出与背伸度、Baird-Jackson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后,分析并发症率发现观察组(0%)少于对照组(15.6%),P<0.05。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运用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术,效果显著,还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感,可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治疗 治疗效果 并发症率 疼痛评分 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么永生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4期138-141,共4页
目的 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PLA)联合内侧入路(MA)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 目的 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PLA)联合内侧入路(MA)复位固定对三踝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踝关节PLA+MA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改良踝关节PLA+MA复位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手术并发症、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踝关节PLA联合MA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肯定,可加速患者骨折愈合,改善其踝关节功能,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提高其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节活动度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固定 骨折 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外侧 改良内侧 切开复位固定 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疗效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培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 目的:研究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三踝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86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负重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步态、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33%与对照组的9.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46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展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的分析研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疾病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三踝骨折疾病者中,抽取46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登记资料,46例患者均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 目的分析研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疾病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三踝骨折疾病者中,抽取46例纳入到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登记资料,46例患者均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研讨。结果 4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术后三天4例患者足背出现外侧麻木,术后两个月时,患者足背麻木状况消失。术后6个月时接受X线片检查,其结果显示,46例患者患肢均恢复良好,无延迟愈合状况,骨折线模糊。愈合时间为5.5周~12.5周,平均为(7.2±2.2)周。患者治疗效果为,30例恢复优良,10例恢复一般,6例恢复较差,恢复优良率为86.95%(40/46)。结论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疾病可考虑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方式,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密切关注其围术期体征指数和患者状况变化,疗效突出,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陈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60-63,共4页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抽选我院三踝骨折病例共40例,抽调时段2020年4月-2022年4月;所有病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选择常规入路的20例病例为基础组,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抽选我院三踝骨折病例共40例,抽调时段2020年4月-2022年4月;所有病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选择常规入路的20例病例为基础组,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的20例病例为改良组,对比2组手术成效。结果 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得分,改良组高于基础组;骨折愈合及负重下床时长,改良组短于基础组,P<0.05。总有效率,改良组(95.00%)高于基础组(70.00%),P<0.05。并发症(患肢麻木、皮肤坏死、踝关节肿胀等)发生率,改良组(5.00%)低于基础组(30.00%),P<0.05。出院前1d的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改良组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临床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 切开复位固定 骨折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波 高青凤 邓长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4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常规组接受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中,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40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2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常规组接受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90.23±17.23)h、骨折愈合时间(12.25±1.42)周均短于对照组的(107.24±21.26)h、(13.46±1.59)周,术中出血量(46.25±10.82)ml少于对照组的(60.12±13.22)ml,切口愈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常规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分别为(2.51±0.52)、(3.12±0.55)、(3.07±0.28)、(3.14±0.6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7±0.75)、(2.13±0.14)、(2.32±0.37)、(2.41±0.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为(91.1±2.4)分,高于常规组的(82.7±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踝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时,相对于传统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措施,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前内侧联合入路治疗措施所获得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节后外侧 内侧复位固定 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13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兴锐 徐浩 +3 位作者 刘耀辉 蒋元斌 李翰林 方姝晨 《骨科》 CAS 2015年第6期324-326,共3页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常见的骨折,而按骨折的波及部位可分为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最严重的类型,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常需手术治疗以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1]。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切口主要有后外侧入路、后内... 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中较常见的骨折,而按骨折的波及部位可分为单踝、双踝及三踝骨折。其中,三踝骨折是最严重的类型,非手术治疗失败率高,常需手术治疗以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1]。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手术切口主要有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前入路等。但由于后踝骨折位置深,周围解剖结构复杂,通过上述手术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内侧 外侧 节骨折 固定 手术 骨折块复位 下胫腓联合分离 空心钉固定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 被引量:10
20
作者 戴利明 杨东方 刘师良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348-349,353,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1.3±4.6)周。末次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创伤较小,显露清晰,是一种较好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后骨折 节后外侧 切开复位 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