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1期4212-4213,共2页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 源性头痛
下载PDF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苗春宁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7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颈椎旁神经阻滞治... 目的:分析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状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直视模拟量表VAS评分、显存疼痛强度指数(PPI)、疼痛评估指数(PRI)及ROM评分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实施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疗效显著,有效治疗患者头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头痛 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阻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毅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851-851,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的可行性,观察本法配合牵引术等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人共134例,应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法配合颈部牵引术等治疗。结果经一两个疗程治疗后104例痊愈,25例明显好转,仅5例需行手术治疗。结论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的可行性,观察本法配合牵引术等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人共134例,应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法配合颈部牵引术等治疗。结果经一两个疗程治疗后104例痊愈,25例明显好转,仅5例需行手术治疗。结论改良法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性高的特点,尤适合于疼痛门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阻滞 间隙压力 牵引术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甘贤斌 郭景华 +2 位作者 罗毅卿 江崛 陈青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以颈椎牵引进行治...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以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组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周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1~4周两组每周的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McGil疼痛问卷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更佳,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 注射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临床症状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及对患者疼痛、颈部血流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海慧 王素匣 陈尧华 《陕西中医》 2020年第9期1307-1310,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 目的:探讨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使用C形臂X线机引导确定进针位置,将混合药液(利多卡因、曲安奈德)推入即可。治疗后需要进行常规观察30 min,吸氧2 h。2次/周,4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针治疗;穴位主要有天柱、风池、完骨等。属于虚证者使用捻转补法,实证者使用捻转泻法,1次/d,4次为1个疗程。对患者治疗4周后进行观察,了解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颈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OM评分、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生频率、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ROM评分分别为(1.16±0.33)分、(1.85±0.26)分,NRS评分分别为(3.26±2.10)分、(4.85±3.22)分,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22±2.28)h、(6.59±7.44)h,头痛发生频率分别为(3.01±1.84)次/周、(2.30±1.87)次/周,PI分别为(0.31±0.55)、(0.74±0.87),RI(0.44±0.03)、(0.61±0.47),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m(31.85±4.55)cm/s高于对照组(26.35±5.44)cm/s(P<0.05)。结论:温针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效果较好,减少了患者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 神经阻滞 源性头痛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椎旁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6
作者 高嵩 田文华 +1 位作者 周卫民 刘立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年龄20~56岁,体重47~78kg,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2%罗哌卡因。A组以T1横突为定位标志行颈椎椎旁+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分别用神经阻滞液4ml和10ml,再行颈浅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6ml。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15ml和6ml。记录椎旁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15min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C5、C6、T2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4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C7、C8、T1神经阻滞完善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神经支配区域阻滞完善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7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浅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改良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彦青 林莹 戴双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神经阻滞治疗 改良 肋间神经阻滞 剧烈疼痛 管内治疗 老年人群
下载PDF
颈椎旁神经阻滞复合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军 佘丽娟 +2 位作者 王颖 李隽 徐新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 颈源性头痛是以颈椎退行性病变和颈椎软组织病变引起的一类头痛,近年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收效甚微。单纯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已经应用多年,对发病时间短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发病时间长、伴随着严重颈部软组织病变的患者,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性头痛 临床观察 针刀松解治疗 神经阻滞 退行性病变 软组织病变 复合 神经阻滞治疗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有生 王素伟 +1 位作者 赖晓敏 王建钧 《现代医院》 2010年第3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椎旁神经阻滞+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3~14个月的随访和对疗效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颈性眩晕...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颈性眩晕患者分成椎旁神经阻滞+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椎旁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3~14个月的随访和对疗效的研究,发现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椎旁神经阻滞+常规治疗组疗效好。椎旁神经阻滞+常规治疗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常规治疗对照组。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眩晕 神经阻滞
下载PDF
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钟立军 丁晓虹 +2 位作者 王育庆 廖军锋 段俊峰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38例病程半年以上的颈型颈椎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单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痊愈率、好转...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38例病程半年以上的颈型颈椎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以龙氏正骨手法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对照组单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相同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痊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痊愈率、总有效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率达39.74%,总有效率达96.79%,优于对照组。结论联用椎旁神经阻滞术可提高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氏正骨手法 神经阻滞
下载PDF
改良颈浅神经丛阻滞法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小京 常业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66-666,共1页
关键词 改良神经阻滞 手术 麻醉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注射臭氧治疗颈性眩晕10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余倩 贺纯静 《贵州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315-316,共2页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综合征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与颈性眩晕有关的主要是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目前临床常采用颈部牵引、理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但疗效...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源性因素引起的一组以头晕或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该综合征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与颈性眩晕有关的主要是交感型颈椎病和椎动脉型。目前临床常采用颈部牵引、理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但疗效不甚满意。我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联合椎旁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阻滞 性眩晕 疗效观察 注射 臭氧治疗 交感型 主要表现 动脉型
下载PDF
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桑清文 严相默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每周一进行颈部硬膜外阻滞,周三、周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愈 10 例,占 33%;显效 12例,占 40... [目的]观察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 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每周一进行颈部硬膜外阻滞,周三、周五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治愈 10 例,占 33%;显效 12例,占 40%;好转 6例,占 20%;无效 2例,占 7%;治疗前后转颈试验阳性率有显著 性差异.[结论]颈部硬膜外阻滞配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但应由操作熟练 医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 硬膜外阻滞 星状神经阻滞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伟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4期151-152,共2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3例,其中A组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B组行颈椎(颈4)椎旁注射治疗,注射用药均为1%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生理盐水1...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3例,其中A组行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B组行颈椎(颈4)椎旁注射治疗,注射用药均为1%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生理盐水10 ml,1次/周,连续治疗3~5次,比较两组病例治疗1个月后呃逆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缓解情况相似,B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结论:由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膈神经阻滞常不易成功,颈交感神经阻滞与颈椎椎旁注射由于有明显体形标志作参考,较膈神经阻滞安全易行,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均能有效缓解顽固性呃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阻滞 注射 顽固性 呃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腰骶干联合胸12椎旁神经阻滞行髋关节置换术1例报道
16
作者 周慧燕 贺茹依 +2 位作者 孙焕焕 鲁旭 应海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积极的外科治疗通常可以改善预后。然而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全身麻醉对此类患者全身系统影响较大,而椎管内麻醉由于术前抗凝、神经压迫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实施存有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积极的外科治疗通常可以改善预后。然而老年患者术前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全身麻醉对此类患者全身系统影响较大,而椎管内麻醉由于术前抗凝、神经压迫和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实施存有风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腰骶丛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从而阻滞术侧肢体,具有十分显著的麻醉效果,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1]。本例患者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腰骶干、胸12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神经阻滞 退行性病变 管内麻醉 神经压迫 骨折 腰骶干 预后良好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中陆 戎宽 +2 位作者 蔡萍 匡昱林 匡建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颈椎牵引,治疗组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予颈椎牵引,治疗组予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评分、Mc Gill疼痛指数评分,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44/50),对照组为58.0%(2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不同时点症状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2组治疗2、3、4周比较,治疗组症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c Gill疼痛指数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c Gill疼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4%(2/50),对照组为2%(1/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注射液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清风痛宁 注射 神经根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改良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柳琼 赵平岗 +4 位作者 周萍 毛春梅 王仕宽 关守丽 陈海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7期4040-4041,共2页
选择60例行肩锁部骨折手术患者,无明显麻醉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施行改良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两组手术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麻醉并发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 选择60例行肩锁部骨折手术患者,无明显麻醉手术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施行改良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A组)和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组)。两组手术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麻醉并发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改良肌间沟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锁部骨折手术,定位准确,顺左手食指指甲进针,以指甲为引导穿刺,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肩锁骨折手术 麻醉醉果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惠 俞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2-522,共1页
例1男性,67岁。主诉顽固性失眠48年.每天睡眠时间约3h,多梦,醒后常需1-2h才能入睡.且睡眠浅,仅能维持1-2h,易醒。醒后头脑昏沉,耳鸣,后枕部头皮发紧,精神差,有时胸闷,遇事易强迫回忆,面色晦暗。查血氧饱和度95%,心率56... 例1男性,67岁。主诉顽固性失眠48年.每天睡眠时间约3h,多梦,醒后常需1-2h才能入睡.且睡眠浅,仅能维持1-2h,易醒。醒后头脑昏沉,耳鸣,后枕部头皮发紧,精神差,有时胸闷,遇事易强迫回忆,面色晦暗。查血氧饱和度95%,心率56次/分,血压130/9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星状神经阻滞 双侧第二神经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与左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胸椎旁阻滞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坤 于珊珊 +2 位作者 孟杰 马强 马跃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047-1049,1053,共4页
目的比较胸椎旁阻滞(TPVB)和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单侧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女性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 目的比较胸椎旁阻滞(TPVB)和胸神经阻滞(PecSⅡ)对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接受单侧改良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MRM)并具有完整随访记录的女性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胸神经阻滞(PecSII)镇痛患者(观察组)100例,接受胸椎旁椎体阻滞(TPVB)镇痛患者(对照组)100例。比较2组镇痛持续时间和总镇痛需求,数字评分休息时(NRS-R)和运动时(NRS-M)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4 h吗啡用量吗啡抢救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NRS-R的2 h、4 h、6 h、10 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NRS-M的2 h、4 h、6 h、10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MRM的患者中,0.25%左旋布比卡因和4 mg地塞米松在PecSⅡ阻滞中提供较TPVB更长的镇痛持续时间,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左旋布比卡因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 阻滞 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