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宗宇 刘非 +3 位作者 崔亮 刘核达 左俊水 李森田 《中医正骨》 2017年第8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45岁,...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0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病程6~60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及距骨倾斜角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踝关节再扭伤,踝关节慢性肿痛均消失,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1.78°±1.59°减小至4.36°±1.73°,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7.94±2.38)分升至(88.39±2.17)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由术前(4.45±1.44)分升至(5.94±1.09)分。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明显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外侧韧带 关节镜检查 软骨损伤 改良bromstrm术
下载PDF
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孙若宾 尚林 许少刚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 探讨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1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采取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 目的 探讨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17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采取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均(40.20±13.75)岁,体质量指数(BMI)30.12~35.10 kg/m^(2),平均(32.27±1.83)kg/m^(2)。比较手术前后足踝结局评分(FAOS)和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等并发症。17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完全随访。FAOS评分由术前(57.10±11.32)分提高到(91.35±1.27)分(P<0.05),FAAM评分由术前(55.76±10.12)分提高到(91.10±0.69)分(P<0.05)。有2例在早期行走时感觉踝关节外侧有紧绷感,8周后症状消除。结论 小切口Internal brace人工韧带联合Brostr?m改良术修复距腓前韧带损伤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腓前韧带损伤 Brostr?m改良 人工韧带
下载PDF
改良M成形切眉术20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盛全 虞守辉 储诚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改良 切眉 成形 m”形切口 梭形切口 后效果 医疗纠纷
下载PDF
改良Müller术治疗年轻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4
作者 史洪涛 申东彦 +1 位作者 邢桃红 谢崇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Müller术式对年轻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美容效果。方法在经典Müller手术基础上加以改良,用简便纹式钳代替特制Müller钩及Müller钳,应用提拉静脉技术寻找下一个切口位置,切口小且少。观察术后美容... 目的探讨改良Müller术式对年轻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美容效果。方法在经典Müller手术基础上加以改良,用简便纹式钳代替特制Müller钩及Müller钳,应用提拉静脉技术寻找下一个切口位置,切口小且少。观察术后美容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68例采用该术式均达美容疗效,仅23例存在轻度皮下淤血,2周后完全消失,随访136例2~24个月,下肢皮肤戳孔完全消失,达到美容效果。结论改良Müller术式不需特殊器具,简单可行,确切达到年轻女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üller 静脉曲张 治疗
下载PDF
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涛 杨宏刚 +1 位作者 张承武 胡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睑退缩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记录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治疗上睑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上睑退缩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记录临床效果、眼睑及眼表指标、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完全矫正42例(71.19%),改善16例(27.12%),无效1例(1.69%),总有效率为98.31%(58/59)。术后,患者睑裂高度、上方巩膜露白均低于术前,上睑覆盖角膜高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患者上睑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基础分泌试验长度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9例上睑退缩患者中,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睑肿胀,患者均无感染、血肿、颞侧巩膜暴露、复发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提上睑肌延长术联合Müller肌切除术在上睑退缩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退缩 改良提上睑肌延长 müller肌切除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
6
作者 包呼和 孙官文 +1 位作者 包呼日查 郭家幸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矫形外科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OFAS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疼痛程度更小,安全高效,且具备微创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 开放手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Ⅰ高固定器
7
作者 李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9期154-154,共1页
临床管道种类繁多,导管固定一直是患者术后护理难点。可长久以来固定方法存在多变多样化,选择太多,反而不知该如何正确选择。运用3M伸缩性胶带采用传统固定方法,Ⅰ型固定法:导管局部受力面积小,易松脱;高举平台法:导管顺应性差,下端易松... 临床管道种类繁多,导管固定一直是患者术后护理难点。可长久以来固定方法存在多变多样化,选择太多,反而不知该如何正确选择。运用3M伸缩性胶带采用传统固定方法,Ⅰ型固定法:导管局部受力面积小,易松脱;高举平台法:导管顺应性差,下端易松脱,而未达到固定效果,均不能满足临床管道固定需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我设计制作了改良Ⅰ高固定器。它是在Ⅰ型固定法和高举平台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此种固定方法不但与皮肤接触面积大,可以取得较为紧密的粘合效果;且引流管管道顺应性佳,下端不易松脱。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制作 3m伸缩性胶带改良Ⅰ高固定器 外科后多种引流管固定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仕明 马超 韩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522-528,共7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3例(33侧),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6~55(30.3±5.7)岁;右侧22例,左侧11例。病程12~48(25.6±14.2)个月。受伤原因:扭伤28例,车祸伤5例。所有患者进行全关节镜下的改良Broström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踝关节活动情况,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检查踝关节稳定情况及步态。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评价踝关节功能。对比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2个月VAS、AOFAS、KAF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80(50.3±12.6)min。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肌腱损伤等并发症。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0(25.0±10.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均无置入物排斥反应或线结反应;踝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良好;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未出现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均恢复正常步态。术后12个月依据AOFA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7例、良6例;依据KAFS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例。术后1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6.02±1.93)分降低到(1.33±0.16)分,AOFAS评分由术前(61.75±13.08)分提高到(92.37±4.15)分,KAFS评分由术前(64.46±10.81)分提高到(93.19±5.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65,-13.303,-12.346,P值均<0.05)。结论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手术创伤小,是一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侧韧带 外科手 关节镜 改良Broström
原文传递
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是否需要切除腓骨小体
9
作者 黄若昆 黄雯洁 +5 位作者 雷波 刘丰 肖凯 潘昊 谢鸣 王俊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中切除腓骨小体与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LA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腓骨小... 目的探讨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CLAI)中切除腓骨小体与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CLAI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腓骨小体分为腓骨小体组(33例)和无腓骨小体组(43例)。腓骨小体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8.4±8.6)岁。无腓骨小体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27.8±7.4)岁。腓骨小体组切除腓骨小体。所有患者均采用锚钉缝合改良Broström手术治疗CLA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72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4.5±3.4)分提高至(95.7±2.1)分,非腓骨小体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56.2±2.7)分提高至(95.2±2.4)分;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8)分降至(1.6±1.4)分,非腓骨小体组VAS评分由术前(5.7±1.6)分降至(1.7±1.2)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有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改良Broström术联合腓骨小体切除术与无腓骨小体患者的韧带修复术相比,具有相似的疗效,建议在有腓骨小体的CLAI患者中切除腓骨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扭伤和劳损 改良Broström 腓骨小体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丽军 曹瑞红 +7 位作者 陈冬 刘川 伍罕 王丹丹 杨红梅 张亚楠 景玮祎 黄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8期868-871,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6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的46例因训练伤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06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的46例因训练伤导致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1(12~65)个月。1例术中腓浅神经损伤,术后1年完全恢复;2例术后残留部分不稳,但未再手术治疗。随访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石膏并发症。术后1年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满意39例,一般5例,不满意2例。主要不满意为运动强度大时外踝前方轻度疼痛,分析其原因为线结反应引起;术后6个月内部分患者内翻、跖屈略降低,术后1年时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未定期复查,末次随访评分与术前相当,满意度差,且疼痛评分较术前加重。结论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疗效良好,患者接受度高,可有效恢复踝外侧稳定性,降低韧带重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踝撕脱骨折 踝关节不稳 踝扭伤 关节镜 改良Broström
原文传递
韧带重建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25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宗宇 刘非 +4 位作者 崔亮 刘核达 左俊水 李森田 孙佩宇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60-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改良Bromstr?m术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踝1... 目的:探讨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采用改良Bromstr?m术解剖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右踝16例,左踝9例;平均年龄30.5岁(16~45岁);平均病史14个月(6个月~5年)。分别于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AOFAS评分^([1])和Tegner评分^([2])进行评估,拍摄应力位X线片并记录距骨倾斜角。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检查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3.5个月(11~20个月)。术后未出现反复扭伤现象,踝关节慢性肿痛症状消失,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均恢复日常工作和运动。术后随访时行应力位X线片提示距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变小,末次随访时平均角度为4.5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87.50±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egner评分明显改善,平均分为(5.9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Bromstr?m术联合骨软骨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骨软骨损伤 改良bromström 骨软骨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