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Fisher分级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中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照凯 姜长斌 尹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4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Fisher分级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预警作用。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住院的2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资料,对其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改良Fisher分级等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多因素分析,改良Fisher分级[OR2.985(CI2.048~4.352)]和年龄[OR1.027(CI1.002~1.05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改良Fisher分级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能很好地预警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改良fisher分级
下载PDF
侧裂池置管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改良Fisher分级3~4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蒋烽烽 章威 袁坚列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8期1556-1557,共2页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及慢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并发症[1],改良Fisher分级可用于SCVS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的预测,分级越高,发生可能性越大,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有效降低SCVS及慢性脑积水发病率,改善患...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及慢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并发症[1],改良Fisher分级可用于SCVS及慢性脑积水发生的预测,分级越高,发生可能性越大,早期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有效降低SCVS及慢性脑积水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2-3]。笔者回顾研究了侧裂池置管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SA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改良fisher分级 引流治疗 腰大池 侧裂池 疗效观察 置管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泽达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随时间延长直至到达随访终点的结局走势,测算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结局的危险比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术前OMNP程度、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高血压分级为可疑影响因素(P<0.05),术式不是影响术后OMNP完全恢复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改良Fisher分级、术前OMNP程度是影响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 d内的早期手术干预是破裂型后交通动脉瘤所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完全恢复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术同手术夹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对Fisher分级和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评估,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改良fisher 分级
下载PDF
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霍洁 陈必耀 +2 位作者 张初吉 徐玢 冀瑞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7期811-816,共6页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8~7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病例来诊后...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改变及意识障碍程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8~70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病例来诊后即时完成头颅CT检查评估改良Fisher分级,出血当天同时采用GCS进行评估。入院第1、3、5、7、14天均采集心电图及血标本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入院后第1、14天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cTNI、BNP、LVEF计算多次平均值作为分析数据。根据有无脑心综合征分为脑心综合征组及非脑心综合征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261例患者,其中脑心综合征组146例(55.9%),非脑心综合征组115例(44.1%)。脑心综合征组的中位c TNI[3.214(1.125~6.101)ng/mL vs.0.009(0.005~0.015)ng/mL,P=0.014]、中位BNP水平[589.12(426.19~695.42)pg/mL vs.78.47(55.25~102.34)pg/mL,P=0.009]均高于非脑心综合征组。脑心综合征组平均LVEF(42.57%±3.52%vs.53.24%±3.14%,P=0.012)、平均GCS评分[(9.12±2.26)分vs.(12.85±1.58)分,P=0.038]、改良Fisher分级[(2.84±0.72)级vs.(1.75±0.34)级,P=0.045]均低于非脑心综合征组。GCS评分与cTNI水平(r=-0.458,P<0.001)及BNP水平(r=-0.724,P<0.001)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r=0.687,P<0.001)。改良Fisher分级与cTNI水平(r=0.542,P<0.001)及BNP水平(r=0.429,P<0.001)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r=-0.721,P<0.001)。GCS评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心综合征诊断价值的ROC曲线对应的AUC值为0.813(95%CI 0.728~0.898),最佳截断值为0.628(此时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94.6%);改良Fisher分级对应的AUC值为0.820(95%CI 0.730~0.910),最佳截断值为0.542(此时灵敏度为92.1%,特异度为62.2%)。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GCS评分越低,继发脑心综合征可能性越大;改良Fisher分级越高,继发脑心综合征可能性也越大。改良Fisher分级及GCS评分能及时早期预判脑心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fisher分级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心综合征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照凯 姜长斌 +1 位作者 尹琳 鲍海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症状性脑血管痉孪(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与SCVS相关的危险因素,将具有重要l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1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 目的症状性脑血管痉孪(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是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寻找与SCVS相关的危险因素,将具有重要l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11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等17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1例SAH患者中,共出现SCVS患者81例;单因素分析,年龄、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位置、发热情况和脑室内积血7项指标2组间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27,95%CI 1.002~1.053,P〈0.05)和改良Fisher分级(OR=2.985,95%CI2.048~4.352,P〈0.05)进入方程。结论SCVS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38.4%。蛛网膜下腔出血后SCVS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和改良Fisher分级是SCV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改良fisher分级
下载PDF
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世龙 赵冬 +4 位作者 许晖 朱立仓 刘祺 何学君 王业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1期685-6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a 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世界神经外科...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a 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DCI的关系。结果 74例中,65例入院后检测血脂,20例出现DCI,45例未出现DCI,a SAH后DCI的发生率为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及改良Fisher分级是a SAH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检测a SAH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对患者进行改良Fisher分级对DCI的诊断治疗均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脑缺血 血脂 改良fisher分级
下载PDF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的疗效研究
7
作者 刘君鹏 程琼 +1 位作者 李云飞 汪银洲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157-163,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改良Fisher评分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在福建省立医院行介入栓塞术的125例SAH患者,将患者以轻度出血(改良Fisher评分0~1分)... 目的对比研究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对不同改良Fisher评分分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在福建省立医院行介入栓塞术的125例SAH患者,将患者以轻度出血(改良Fisher评分0~1分)和中重度出血(改良Fisher评分2~4分)两个级别分级后,对这两级患者按照是否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分为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组(A组)及常规治疗组(B组)。分别对比不同级别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梗死、脑积水、死亡率、头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90d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ore,mRS)。结果改良Fisher评分2~4分的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A组的脑血管痉挛、继发性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及术后90d mRS均较B组低,A组头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isher评分0~1分的SAH患者介入栓塞术后,A组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B组低、头痛持续时间较B组短(P<0.05),继发性脑梗死、脑积水、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90d mR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改良Fisher评分2~4分(OR=3.314,95%CI:1.011~10.867;P=0.048)和术前Hunt–Hess评分Ⅲ~Ⅳ级(OR=11.366,95%CI:3.013~41.957;P<0.050)是临床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AH介入栓塞术后对改良Fisher评分为2~4分的患者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可快速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 介入栓塞术 改良fisher评分分级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致更高出血程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王铮 丁飞 +4 位作者 汪新宇 王强 谢满意 华磊 李中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PCoAA)破裂后导致更高出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PCoAA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CT表现,采用改良Fisher分级法将其分为高mFS组(69例)和低mFS组(93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脉瘤...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PCoAA)破裂后导致更高出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PCoAA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CT表现,采用改良Fisher分级法将其分为高mFS组(69例)和低mFS组(93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动脉瘤形态学特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造成PCoAA破裂后更高出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入院时舒张压、入院时血清镁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史、动脉粥样硬化、入院时收缩压、动脉瘤大小、瘤顶指向、瘤颈宽度、瘤高/瘤颈、动脉瘤形态(有无子囊)、是否合并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555,95%CI1.204~5.423,P=0.015)和入院时血清镁含量(OR=0.070,95%CI0.016~0.301,P<0.001)与PCoAA破裂后出现高改良Fisher分级存在显著独立相关性。结论PCoAA患者的年龄及入院时血清镁含量与其动脉瘤破裂后出现高改良Fisher分级密切相关,需要临床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改良fisher分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 novel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method integrating LCGMM with modified LFDA 被引量:4
9
作者 任世锦 宋执环 +1 位作者 杨茂云 任建国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970-1980,共11页
Complex processes often work with multiple operation regions, it is critical to develop effective monitoring approach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is work, a discriminant local consistency Gaussi... Complex processes often work with multiple operation regions, it is critical to develop effective monitoring approach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chemical processes. In this work, a discriminant local consistency Gaussian mixture model(DLCGMM) for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is proposed for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by integrating LCGMM with modified loca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MLFDA). Different from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FDA) that aims to discover the global optimal discriminant directions, MLFDA is capable of uncovering multimodality and local structure of the data by exploiting the posterior probabilities of observations within clusters calculated from the results of LCGMM. This may enable MLFDA to capture more meaningful discriminant information hidden in the high-dimensional multimode observations comparing to FDA. Contrary to most existing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approaches, DLCGMM performs LCGMM and MFLDA iteratively, and the optimal subspaces with multi-Gaussianity and the optimal discriminant projection vectors ar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in the framework of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learning. Furthermore, monitoring statistics are established on each cluster that represents a specific operation condition and two global Bayesian inference-based fault monitoring indexes are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with all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all clusters.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evaluated through UCI datasets, a simulated multimode model and the Tennessee Eastman benchmark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mode process monitoring Discriminant local consistency Gaussian mixture model Modified local fisher discriminant analysis Global fault detection index Tennessee Eastman process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覃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来宾市人民和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 分析颅内动脉瘤(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关因素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来宾市人民和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发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术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构建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DCI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最大径、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合并低钠血症比较(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改良Fisher分级为Ⅲ~Ⅳ级、动脉瘤最大径>10mm、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合并低钠血症可能是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DCI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构建的相关因素风险模型预测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DCI风险的AUC>0.80,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DCI相关因素风险模型拟合无显著差异,拟合满意。结论 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DCI可能受改良Fisher分级为Ⅲ~Ⅳ级、动脉瘤最大径>10mm、合并低白蛋白血症、合并低钠血症影响,构建的风险模型预测IA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发生DCI准确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术 迟发性脑缺血 改良fisher分级 低白蛋白血症 低钠血症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科或介入干预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一项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经纬 罗旭颖 +3 位作者 张铮 陈凯 石广志 周建新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1-256,共6页
目的 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作为术前评估工具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 目的 探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前作为术前评估工具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aSAH患者〔WFNS分级≥Ⅳ级〕作为研究对象。于发病后12 h内对患者进行SLSEP监测,并按Judson标准分级;应用改良Fisher分级评价患者入院时脑CT检查结果;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神经影像、SLSEP评估结果,筛选导致预后不良的可能因素,并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评价各项分级结果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入选41例aSAH患者,其中7例因SLSEP监测结果受到干扰而被排除,最终34例患者纳入分析,预后不良组21例,预后良好组1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发病至手术和(或)介入治疗时间及干预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和SLSEP Judson分级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测价值评估结果显示,WFNS分级Ⅴ级和改良Fisher分级Ⅳ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均未超过85%;而SLSEP Judson分级Ⅲ级预测预后不良的敏感度(90.5%比71.4%、71.4%)、特异度(84.6%比69.2%、76.9%)和PPV(90.5%比79.0%、83.3%)均高于WFNS分级Ⅴ级和改良Fisher分级Ⅳ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SLSEP Judson分级Ⅲ级是导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45.73,95%可信区间(95%CI)=4.25~499.31,P=0.002〕;而WFNS分级Ⅴ级(OR=1.14,95%CI=0.12~13.06,P=0.912)和改良Fisher分级Ⅳ级(OR=7.22,95%CI=0.51~113.20,P=0.160)虽与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WFNS分级和改良Fisher分级相比,SLSEP能在手术或介入干预前更准确地预测重症aSAH患者的远期预后,可考虑应用SLSEP对此类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动脉瘤性 WFNS分级 改良fisher分级 预后
原文传递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云鹤 刘清军 +2 位作者 朱军 李建民 付爱军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03-1104,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孪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孪,观察外伤... 目的探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孪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于入院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根据CT扫描进行改良Fisher分级,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管痉孪,观察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量的关系。结果本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随着入院后伤病情逐渐加重,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随着改良Fisher分级的增加,脑血管痉孪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结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脑损伤的程度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改良fisher分级
原文传递
3D-Slicer血肿量预测aSAH后sCVS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荣加 周绍福 伊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3D-Slicer测算的血肿量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资料,利用3D-Slicer... 目的探讨3D-Slicer测算的血肿量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CVS)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资料,利用3D-Slicer测算患者的血肿量(3D-Slicer血肿量),并将患者按有无发生术后sCVS分为有sCVS组与无sCVS组。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患者间3D-Slicer血肿量及Fisher量表、改良Fisher量表分级分布的差异,筛选影响aSAH后s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比较3D-Slicer血肿量在不同Fisher量表、改良Fisher量表分级患者间的差异。结果有sCVS组与无sCVS组患者在Fisher量表、改良Fisher量表分级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sCVS组患者的3D-Slicer血肿量明显高于无sC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licer血肿量(OR=1.061,95%CI:1.004~1.120,P=0.034)是影响aSAH后s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Fisher量表、改良Fisher量表分级患者间的3D-Slicer血肿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Fisher量表、改良Fisher量表,3D-Slicer测算的血肿量在预测aSAH后sCVS发生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Slicer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fisher量表 改良fisher量表
原文传递
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段永红 刘小飞 +1 位作者 何健 梁日初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2-377,共6页
目的探讨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入院时是否被误诊分为误诊组(n=35)及非误诊组(n=571),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 目的探讨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06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入研究,根据入院时是否被误诊分为误诊组(n=35)及非误诊组(n=571),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患者被误诊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因素对误诊的预测价值。比较2组患者动脉瘤再破裂情况及不同预后。结果2组患者改良Fisher分级、首诊科室、动脉瘤直径、医院级别、首诊医生接受宣教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OR=12.284,95%CI:5.397~27.958,P=0.000)、动脉瘤直径≥10 mm(OR=2.871,95%CI:1.276~6.456,P=0.011)、首诊非神经内外科(OR=9.279,95%CI:4.019~21.420,P=0.001)、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OR=2.907,95%CI:1.258~6.721,P=0.013)是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首诊非神经内外科及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54,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被误诊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误诊组、非误诊组患者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分别为37.1%、5.3%,出院时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率分别为42.9%、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非神经内外科、改良Fisher分级0~Ⅱ级、直径≥10 mm及首诊医生未接受宣教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容更容易被误诊;加强对各级医院非神经内外科医护人员关于动脉瘤破裂的专业宣教可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误诊 改良fisher分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