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3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张海群 李晔 +2 位作者 赵兴玮 董延旭 佟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7-0062,共6页
评价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丰盛医院急诊骨科2017年1月-2022年3月接诊的47例非开放性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固定方法分为改良组夹板25例、传统组夹板22例;改良组采用双层... 评价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丰盛医院急诊骨科2017年1月-2022年3月接诊的47例非开放性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外固定方法分为改良组夹板25例、传统组夹板22例;改良组采用双层硬纸夹板固定,传统组采用单层硬纸夹板固定,比较两组夹板固定时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头干角改善情况、手掌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改良组在夹板固定时长、临床愈合时长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与正常掌骨头干角的差值为(4.08±3.11),传统组与正常掌骨头干角的差值为(7.00±5.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改良组优良率为96.00%、差占比4.00%,与传统组优良率86.36%、差占比13.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组优占比92.00%、良占比4.00%,与传统组优占比59.09%、良占比2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改良组与传统组均出现了畸形愈合的并发症,但改良组仅1例(4.00%)出现轻度畸形愈合,传统组3例(13.64%)出现中度畸形愈合、4例(18.18%)出现轻度畸形愈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改良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在维持整复后骨折的稳定性减少畸形愈合、改善头干角和恢复手掌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硬纸夹板外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颈骨折 改良 硬纸夹板 固定
下载PDF
改良式胶布二次固定法在肺癌术后引流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俞明娜 徐巧巧 张斌杰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9期60-61,共2页
目的 观察改良式胶布二次固定法在肺癌术后引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胸心外科2022年6—11月肺癌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将2022年6—8月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9—11月的患者50例设为试验组。两组均按照胸心外科... 目的 观察改良式胶布二次固定法在肺癌术后引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胸心外科2022年6—11月肺癌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将2022年6—8月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9—11月的患者50例设为试验组。两组均按照胸心外科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普通黏性胶布对引流管进行二次固定,试验组采用改良式胶布对引流管管进行二次固定,比较两组引流管固定的有效性、舒适度及牵拉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引流管移位、重新固定次数大于2次、担心脱管、影响活动发生率[(4.0%,2/50)、(8.0%,4/50)、(6.0%,3/50)、(4.0%,2/50)]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8.0%,9/50)、(26.0%,13/50)、(32.0%,16/50)、(42.0%,21/50)],牵拉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式胶布二次固定法对胸腔闭式引流管有较好的固定效果,能降低患者引流管移位、引流管滑脱的发生率,减少重新固定次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缓解因牵拉引流管刺激皮肤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胶布 二次固定 胸腔闭式引流管
下载PDF
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刘明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33-353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促进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濮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将接受经皮椎弓...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促进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濮阳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将接受经皮椎弓入路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38例),将接受改良Wiltse入路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不同时间脊柱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个月时Cobb角较术前降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较术前升高,Cobb角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水平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组间、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术后1、3个月时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ODI指数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Wiltse入路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效果相当,两种入路方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但相较于经皮入路,改良Wiltse入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恢复更快,可缓解患者术后短期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改良Wiltse入路 经皮入路 椎弓根钉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倪博文 于洋 刘希伟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 目的探究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符合条件的82例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肩关节前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的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内固定在老年Neer Ⅲ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加速患者恢复,改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的疼痛度,并提高患者的肩功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 内固定 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 应用分析
下载PDF
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峰 胡阿威 +4 位作者 程智涛 刘勇 白春林 何涛 张天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50例(60足)。其中,中度拇外翻30例(35足)、重度拇外翻20例(25足),均予以Scarf截骨可吸收...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50例(60足)。其中,中度拇外翻30例(35足)、重度拇外翻20例(25足),均予以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6周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s angle, 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及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6个月。60足负重位术后16周X线片示HVA、IMA、DMAA均小于术前(P<0.05)。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个月,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和跖骨头坏死发生,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足出现转移性跖骨痛,1足内侧切口边缘皮肤感觉麻木,2足遗留第1跖趾关节僵硬,无复发病例。术后16周随访参照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53足、良4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95.0%,术后16周AOFAS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 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能有效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恢复前足功能,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术 改良McBride术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林超 卢敏仪 +4 位作者 周湛文 罗维 陈定策 王炜 李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眼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开展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眼周皮肤瘢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两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周皮肤瘢痕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中应用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在提升满意度及治疗安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 睑板内固定 老年性下睑内翻 并发症 满意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裤袜在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外固定中的应用
7
作者 秦小燕 肖建文 +2 位作者 胡丽萍 龙章琼 胡晶晶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4年第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裤袜在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外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行妇科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 目的探讨改良裤袜在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外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江西省某三级综合医院行妇科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留置导尿管外固定法,观察组采取改良裤袜外固定法固定导尿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性导尿管固定维持时间、置管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性导尿管固定维持时间为(2.98±0.10)d,对照组为(2.79±0.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改良裤袜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外固定的护理,能延长一次性导尿管固定维持时间,降低置管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裤袜 妇科手术 留置导尿 固定 舒适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安红 陈衍斌 谢瑶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外固定松脱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程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松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C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固定时间,降低松动率,减少患者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 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初升 刘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手术,试验组30例则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手术。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可以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张欢迎 曾华群 施纯南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骨科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形切口组和改良八字组,各31例。“L”形切口组给予“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骨科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形切口组和改良八字组,各31例。“L”形切口组给予“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改良八字组给予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6周影像学指标,术后6周足部功能及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改良八字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短于“L”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上升,改良八字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八字组足部功能改善率高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改良八字组骨折愈合评分高于“L”形切口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影像学指标 “L”形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兰兰 喻薇 +1 位作者 曾莉莉 周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649-2651,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颈内中段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宫颈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改良固定方式在宫颈癌术后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医院接受颈内中段中心静脉置管的100例宫颈癌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缝合固定,试验组实施去除缝线、导管固定翼的方法。比较两组颈内中段静脉置入导管穿刺点及导管缝合处局部皮肤感染率、颈内中段静脉导管脱出率、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评价、疼痛程度[数字评分法(NRS)]、导管更换敷料时间、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部位皮肤感染率、颈内中心静脉导管脱出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颈内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导管敷料更换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颈内中心静脉导管中段置管的宫颈癌术后病人采用去除缝线和导管固定翼的固定方式,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脱出率,获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可延长导管更换敷料时间,缓解局部疼痛程度,提升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颈内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固定方式 导管相关感染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李坤 张立建 +1 位作者 张勇 陈巍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台州市椒江微微凯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眼袋整形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行改良肌皮瓣法结合... 目的分析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台州市椒江微微凯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眼袋整形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行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眼部指标、并发症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79%);睑袋程度和下睑皱纹评分(1.02±0.11分、3.00±0.15分)低于对照组(1.56±0.15分、4.23±0.36分),皮肤美观度(8.56±1.33分)高于对照组(7.45±1.03分);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7.23±1.33 d、30.23±2.36d)短于对照组(8.58±1.56 d、35.56±2.45 d);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4.24%);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75.76%);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应用在眼袋整形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并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袋整形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 临床疗效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比较研究
14
作者 荆俊清 邵佳 杨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5—2023-12沈丘县职工医院骨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98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小切口(A组)49例,行传统切口(B组...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5—2023-12沈丘县职工医院骨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98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小切口(A组)49例,行传统切口(B组)49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依据Parker-Palmer活动度(PPM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以及骨钙素(sO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代谢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第1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A组患者的PPMS评分、Harris评分,血清sOC、BMP-2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与改良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的骨折复位质量效果相当,但后者在优化围术期相关指标、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切口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改良小切口 PFNA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王进安 李玉华 刘文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术后均给与抗骨质疏松及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骨水泥注射比较,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 骨质疏松症 腰椎压缩性骨折 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改良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固定治疗子宫腺肌病
16
作者 李锦波 李雪云 +1 位作者 吴福丽 陈淑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目的】介绍改良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固定方法,探讨其在治疗既往曾发生LNGIUS脱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因LNG-IUS脱落在3个医疗机构接受改良式LNG-IUS固定的2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目的】介绍改良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固定方法,探讨其在治疗既往曾发生LNGIUS脱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因LNG-IUS脱落在3个医疗机构接受改良式LNG-IUS固定的2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的术前病例特征、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LNG-IUS下移或脱落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患者痛经及月经量的变化。【结果】2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9.51±7.41)min,术中出血(6.71±5.30)mL。13例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9例患者在静脉麻醉下进行。4例患者由住院医生完成,15例患者由主治医师完成,余3例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完成。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1.51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再次发生LNG-IUS脱落。患者术后1月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3月及术后6月疼痛评分及月经失血图评分均比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改良式LNG-IUS固定是治疗既往发生LNG-IUS脱落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LNG-IUS脱落。改良式LNG-IUS固定操作简便,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由各级医师施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子宫腺肌病 改良固定 月经过多 痛经
下载PDF
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法与呼吸机配套固定帽固定法对早产儿CPAP预后效果比较
17
作者 邱佩煌 郑海璇 张燕如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法与呼吸机配套固定帽固定法对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预后效果。方法: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通气管道使用呼吸机配套的固定帽进行固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早... 目的:比较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法与呼吸机配套固定帽固定法对早产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预后效果。方法: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通气管道使用呼吸机配套的固定帽进行固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58例早产儿为研究组,采用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法进行固定;比较两组48 h内鼻塞在位、通气管在位、通气压力达标情况,皮肤损伤情况及鼻中隔损伤率,每日睡眠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预后指标(包括需进行有创通气、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肺出血情况、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48 h内鼻塞在位、通气管在位、通气压力达标情况及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皮肤损伤情况较对照组更轻(P<0.05),鼻中隔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每日睡眠时间较对照组更长(P<0.01),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1)。结论:相比于呼吸机配套固定帽固定法,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法能增加早产儿CPAP患儿睡眠时间,增强固定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脱管次数,对皮肤及鼻中隔损伤也较小,能改善早产儿预后,且操作简便、通气良好、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改良式通气管道固定 呼吸机配套固定固定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郑雪平 罗定安 刘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睑袋整形中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睑袋整形术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结合眶隔... 目的:探讨睑袋整形中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睑袋整形术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5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睑袋程度评分、下睑皮肤皱纹(Fitzpatrick皱纹分级评分)、泪沟(Barton分级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但眼部外观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睑袋程度评分、Fitzpatrick评分及Barto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术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袋整形 临床疗效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对比
19
作者 许涛 顾加祥 +5 位作者 刘宏君 张乃臣 张文忠 袁超群 武文杰 王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17~72岁,平均(43.9±26.6)岁。改良组65例,使用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4~76岁,平均(48.2±2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率、植皮成活率,以及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打包组(P<0.05);术后1 d,改良组VAS评分明显小于打包组(P<0.05);改良组的皮下积血/积液率、植皮成活率及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均优于打包组(P<0.05)。结论相较传统打包固定术,改良皮片固定术能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植皮区的瘢痕增生,是一种有效的植皮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肤移植 植皮术 改良皮片固定
下载PDF
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效果及对骨代谢、疼痛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张羽 杨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6期38-44,共7页
目的:对比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对骨代谢、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鹰潭一八四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诊治的99例髌骨下... 目的:对比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对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对骨代谢、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鹰潭一八四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诊治的99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的髌骨下极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将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9例)。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Böstman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膜蛋白(POSTN)]及疼痛介质水平[血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多巴胺(DA)]。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östman评分[(28.04±1.93)分]高于对照组[(25.53±2.45)分](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随着时间逐渐增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82.53±10.29)分,高于对照组的(70.16±8.45)分(P<0.001)。术后30 d,观察组BGP、BALP、POST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PY、PGE_(2)、SP、D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与钢丝张力带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均安全有效,调节骨代谢,抑制疼痛介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改良垂直钢丝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在改善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方面更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垂直钢丝 钢丝环扎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