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3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Hardinge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1
1
作者 裴福兴 杨静 王光林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97-97,共1页
目的:髋关节外侧入路中前方臀中肌与股外侧肌连的接腱性部一起分离,修复后可重新撕裂,术后易并发髋外展无力和跛行。我们采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行大转子前方部分切骨32例髋关节置换术。避免臀中肌、臀小肌撕裂,保护了外展肌,防... 目的:髋关节外侧入路中前方臀中肌与股外侧肌连的接腱性部一起分离,修复后可重新撕裂,术后易并发髋外展无力和跛行。我们采用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行大转子前方部分切骨32例髋关节置换术。避免臀中肌、臀小肌撕裂,保护了外展肌,防止了髋外展无力和跛行。方法: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56-98岁,平均67岁.髋关节置换原因:骨关节炎14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股骨颈骨折4例。手术方法:按Hardinge直接外侧入路显露大转子,臀中肌和股外侧肌。股骨轻度外族,沿臀中肌前2/5与后3/5之间纵行切开肌膜,沿股骨干前缘切开股外侧肌,用骨膜剥离器从股骨前方向上分离,直达关节腔.用摆动锯行大转子前方部分切骨,切骨厚度5mm左右。将切骨块骨连同部分臀中肌,股外侧肌和前方关节囊一起李向前,显露髋关节.人工关节置入后,用三根钢丝将切骨块与大转子固定,用自制钢丝拧紧器拧紧钢丝.结果:术后随访时间4-12月,平均7月。大转子区无疼痛,3月后步态恢复正常,术后无一例脱位。外展肌力达Ⅳ级14例,V级18例,Trendelenburg征阴性。经术后X线片显示:大转子切骨没有发生移动,均在3个月内愈合。一例病人术后9月照片时发现一根固定钢丝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切口 髋关节置换术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臀中肌 直接外侧入路 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郑鸿鸣 朱东波 +5 位作者 孔丹辉 吴树华 贺双军 王遥伟 周立建 夏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目的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OCM组(45例)和改良Hardinge组(60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围手术期出血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下降量及隐性失血量),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和C反应蛋白),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关键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02±2.72)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M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 d的血清学指标和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改良Hardinge组(P<0.05)。但术后6周的VAS评分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脱位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的假体周围骨折、肌间静脉血栓、Trendelenburg步态、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OCM入路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较改良Hardinge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和加速术后恢复方面表现显著,有更优的早期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OCM入路 改良hardinge入路 高龄患者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军祖 王锐英 +1 位作者 姚新德 辛林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70-87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以大转子为中心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21例22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1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9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2005年7月-2006年3月,采用以大转子为中心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21例22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1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9例行双极股骨头置换,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结果手术切口平均长7.6cm(6.0—9.0cm),手术时间平均76min(45-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0ml(190—580m1)。无严重并发症。21例平均随访38周(22—53周),Hams评分优18例19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对关节的稳定性影响小,手术显露清楚,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切口 改良hardinge入路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帆 胡军祖 王锐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462-3464,共3页
目的报告改良Hardinge小切口与传统Hardinge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结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运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并与同期运用传统Hardinge切口26例的术中和术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Har... 目的报告改良Hardinge小切口与传统Hardinge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比较结果。方法 2008年9月~2009年9月运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6例,并与同期运用传统Hardinge切口26例的术中和术后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改良Hardinge小切口组患者在切口长度、失血量(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引流量)和术后疼痛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Hardinge切口组(P<0.05)。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但同时应当注意该手术方法的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切口 改良hardinge入路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郭伟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1 m、3 m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m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军祖 王锐英 +2 位作者 唐际存 姚新德 辛林伟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458-45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43例45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36例38髋,良6例,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出现下肢运动障碍,优良率98.6%。结论:改良H...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技巧。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对43例45个髋关节行髋关节置换术。结果:Harris标准评价结果:优36例38髋,良6例,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出现下肢运动障碍,优良率98.6%。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切实可行。掌握相关手术技巧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切口 改良hardinge入路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杨国平 王枝芝 +3 位作者 肖军 钱锐 毕声荣 邵启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入路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跃正 吴仁政 林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7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L组),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另选取同期采用标准后外侧Gib...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L组),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另选取同期采用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PL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住院时间,X线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后1、3、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L组随访时间(53±12.6)个月,PL组随访时间(49±14.6)个月,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组出现2例后脱位,L组出现1例前脱位,两组均无深部和关节腔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L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L组,两组术后Harris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Harris与VAS评分L组均优于PL组(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Harris和VAS评分均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组Harris评分优于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佳、脱位发生率低等优势,且中期髋关节功能优于后外侧入路,是临床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切口入路 髋关节置换股 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改良Hardinge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750-175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头颈型和经颈型骨折27例。[结果]切口平均长度为8.2cm,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出血量180ml...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头颈型和经颈型骨折27例。[结果]切口平均长度为8.2cm,平均手术时间65min,平均出血量180ml,无输血者。平均随访16个月,髋部和大腿疼痛的发生率为7.4%,无切口感染、骨折及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平均4.5周可弃拐行走。[结论]改良Hardinge小切口BF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出血少、康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严格手术适应证和完善小切口操作技能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人工髋关节置换 改良hardinge入路 股骨颈骨折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
10
作者 陈国仙 李国山 +3 位作者 王国荣 林宗锦 郭春仙 陈伟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6期224-226,共3页
目的对髋关节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A)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106例单侧髋关节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THA治疗。结果本组98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0... 目的对髋关节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A)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106例单侧髋关节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THA治疗。结果本组98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0.58分。本组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 切口
下载PDF
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桂鉴超 喻忠 侯明夫 徐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270±94)ml与改良Harding组(280±107)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60,P=0.720)。术后第2天,双切口组病人能做主动直腿抬高的动作,且术后第10天抬高角度(53±12)°与改良Harding组(32±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262,P=0.000),但双切口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80.6±12.6)与改良Harding组(79.5±13.2)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756)。双切口组骨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9.5%,2/21)与改良Harding组(8.1%,3/3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9.0%,4/21)与改良Harding组(37.8%,14/37)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137)。结论在高龄患者中,选择性地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短期效果,但其远期疗效与改良Harding入路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改良harding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俊培 沈谷丰 +2 位作者 陆佳龙 刘坚林 李孟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89-1292,1297,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同期...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同期组)98例(196髋)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期组)96例(192髋),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总费用、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的手术时间为(101.7±22.0)min,住院天数为(15.3±1.2)d,总费用为(6.1±1.3)万元;分期组的手术时间(166.0±32.1)min,住院天数为(32.6±2.5)d,总费用为(9.7±2.6)万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4.516、3.889,P均<0.05)。结论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并且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住院天数、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外侧手术入路 双侧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Harris髋关节评分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季卫平 王波 +2 位作者 李浩 黄自强 吴博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及术中用自创等长测量方法进行双下肢等长控制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100例患者进行总结,采用Harris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0...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及术中用自创等长测量方法进行双下肢等长控制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100例患者进行总结,采用Harris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26±2.1)个月。Harris评分:优9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9%。下肢等长95例,下肢不等长在0.3-0.5cm之间3例,相差0.6cm1例,相差0.8cm 1例。结论该入路暴露好,假体安装定位好,因术中下肢基本处于标准侧卧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特别适用自创的术中精确测量调控双下肢等长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因体位原因导致的误差,术后外展肌恢复快,总体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 腿长不等/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玉林 王国喜 +3 位作者 王化南 王珏 王国玉 邹亚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对改良 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 :对经改良 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 CL )术并获术后 6个月以上随访的 3 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优良 2 8例 (88% ) ,很好 4例 (12 % ) ,其中轻度跛行 6例 (19% ) ,... 目的 :对改良 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 :对经改良 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 CL )术并获术后 6个月以上随访的 3 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优良 2 8例 (88% ) ,很好 4例 (12 % ) ,其中轻度跛行 6例 (19% ) ,下肢不等长 >2 cm1例 (3 % ) ,改良 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 3例 (10 % )。结论 :此入路创伤小 ,暴露好 ,利于假体定位 ,易于控制下肢长度 ,术后外展肌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入路 全髋置换术 术后康复
下载PDF
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波 王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采用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 目的研究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采用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Hardinge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遗留疤痕小、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inge入路 切口 髋关节 置换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京涛 刘宏建 +2 位作者 魏瑄 王少华 蔡松涛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61-62,6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骨关节炎 髋脱位 先天性 改良hardinge入路
下载PDF
循证案例分析下改良护理对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宝琼 杨杏娟 +1 位作者 黄育霞 杨晓华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3期20-22,110,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改良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10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案例分析的... 目的探究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改良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会阴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月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10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循证案例分析的改良护理干预。统计2组阴道检查次数、备皮至侧切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会阴切口的感染发生率与切口愈合情况。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sickness impact profile,SIP)评估产妇生活质量,并评价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检查次数、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3.77%)低于对照组(15.38%)(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甲级愈合率(81.13%)高于对照组(75.00%),乙级愈合率(5.66%)低于对照组(19.23%)(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4.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76%)(P<0.05)。结论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改良护理干预可缩短产妇住院时间,降低产妇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改善产妇会阴切口的愈合效果,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案例分析 改良护理干预 产后会阴切口感染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景 陆军 +5 位作者 汤月平 沈文东 张军强 姚喆 王一帆 高剑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对比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HA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55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59例)。观察2组围... 目的对比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HA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55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59例)。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改良组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THA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较好,但改良Hardinge入路较后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入路 后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对早期外阴鳞癌的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祎晨 陈鲁 +1 位作者 赵灵琴 邵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外阴鳞癌患者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治疗对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外阴鳞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 目的 探讨早期外阴鳞癌患者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治疗对手术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外阴鳞癌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纵向小切口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纵向小切口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围手术期指标、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8%vs 90.3%,P=0.301)。两组手术时间、右侧淋巴结清扫数量和左侧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更少(P<0.01)。两组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维度评分均提高(均P<0.0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12.9%vs 35.5%,P=0.038)。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外阴鳞癌患者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采用纵向小切口治疗切口愈合率较高,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导致死亡率增加,手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外阴鳞癌 改良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纵向小切口 手术安全性 术后生活质量
下载PDF
改良耳屏内切口在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手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郭燕军 闫威 +3 位作者 崔泽坤 陈勇 温凯 胡雅琦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6-392,共7页
目的:介绍改良耳屏内切口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4例(328侧关节)中晚期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患者,... 目的:介绍改良耳屏内切口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2月—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64例(328侧关节)中晚期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患者,采用改良耳屏内切口行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具体方法为:通过改良耳屏内切口手术入路,依次分离颞浅筋膜、颞深筋膜浅层及关节囊,在颧弓根部切开关节囊,暴露关节盘,使用1颗Mini Mitek锚固钉固定在髁突后下极,采用2条Orthocord缝线进行水平褥式缝合,将前移的关节盘进行复位。术前及术后7 d内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术后3个月复查MRI评价关节复位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张口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术后3个月颞下颌关节疼痛缓解情况,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术区瘢痕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MRI评价显示,306侧(249例)关节复位疗效评价为“优”,20侧(14例)关节复位疗效评价为“良”,2侧(1例)关节复位疗效为“差”,成功复位率为99.39%(326/328侧);仅有1例患者术后关节复位疗效评价为“差”,占0.61%(2/328侧)。术后3个月复诊,所有患者张口受限均改善,疼痛评分小于2分,瘢痕评价小于3分。结论:改良耳屏内切口位置隐蔽,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效果良好,是一种可推广的颞下颌关节盘锚固术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耳屏内切口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 锚固术 颞下颌关节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