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跃正 吴仁政 林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7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L组),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另选取同期采用标准后外侧Gib...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L组),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另选取同期采用标准后外侧Gibson入路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PL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并发症,住院时间,X线片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以及术后1、3、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L组随访时间(53±12.6)个月,PL组随访时间(49±14.6)个月,两组术中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L组出现2例后脱位,L组出现1例前脱位,两组均无深部和关节腔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L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L组,两组术后Harris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Harris与VAS评分L组均优于PL组(P<0.05);术后3、12个月两组Harris和VAS评分均进一步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L组Harris评分优于P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佳、脱位发生率低等优势,且中期髋关节功能优于后外侧入路,是临床可供选择的一种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小切口入路 髋关节置换股 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郑鸿鸣 朱东波 +5 位作者 孔丹辉 吴树华 贺双军 王遥伟 周立建 夏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目的比较OCM入路与改良Hardinge入路在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患者分为OCM组(45例)和改良Hardinge组(60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围手术期出血情况(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出血量,术后1、3 d的血红蛋白下降量及隐性失血量),血清学指标(肌酸激酶和C反应蛋白),VAS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等关键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1.02±2.72)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M组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隐性失血量、术后3 d的血清学指标和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内的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改良Hardinge组(P<0.05)。但术后6周的VAS评分及6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脱位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的假体周围骨折、肌间静脉血栓、Trendelenburg步态、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OCM入路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术较改良Hardinge入路在减少手术创伤和加速术后恢复方面表现显著,有更优的早期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OCM 改良hardinge 高龄患者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郭伟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1 m、3 m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3 m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杨国平 王枝芝 +3 位作者 肖军 钱锐 毕声荣 邵启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建平 王黎明 +3 位作者 桂鉴超 喻忠 侯明夫 徐燕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 目的比较微创双切口与改良Harding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6年12月,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对21例高龄患者(平均82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同期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39例高龄患者(平均83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双切口组术中出血量(270±94)ml与改良Harding组(280±107)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60,P=0.720)。术后第2天,双切口组病人能做主动直腿抬高的动作,且术后第10天抬高角度(53±12)°与改良Harding组(32±1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262,P=0.000),但双切口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80.6±12.6)与改良Harding组(79.5±13.2)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t=0.313,P=0.756)。双切口组骨科系统并发症发生率(9.5%,2/21)与改良Harding组(8.1%,3/3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0,P=1.000),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19.0%,4/21)与改良Harding组(37.8%,14/37)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210,P=0.137)。结论在高龄患者中,选择性地采用微创双切口技术能取得相对满意的短期效果,但其远期疗效与改良Harding入路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改良harding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患者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俊培 沈谷丰 +2 位作者 陆佳龙 刘坚林 李孟军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289-1292,1297,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同期... 目的观察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效果及围手术期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8月-2015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骨科收治的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同期组)98例(196髋)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期组)96例(192髋),观察并且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总费用、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总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的手术时间为(101.7±22.0)min,住院天数为(15.3±1.2)d,总费用为(6.1±1.3)万元;分期组的手术时间(166.0±32.1)min,住院天数为(32.6±2.5)d,总费用为(9.7±2.6)万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9、4.516、3.889,P均<0.05)。结论改良Hardinge外侧入路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并且能够减少手术时间、降低住院天数、节省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外侧手术 双侧全髋置换术 围手术期 Harris髋关节评分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季卫平 王波 +2 位作者 李浩 黄自强 吴博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及术中用自创等长测量方法进行双下肢等长控制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100例患者进行总结,采用Harris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0...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在双下肢等长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改良Hardinge入路全髋置换及术中用自创等长测量方法进行双下肢等长控制并获1年以上随访的100例患者进行总结,采用Harris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0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60(26±2.1)个月。Harris评分:优92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9%。下肢等长95例,下肢不等长在0.3-0.5cm之间3例,相差0.6cm1例,相差0.8cm 1例。结论该入路暴露好,假体安装定位好,因术中下肢基本处于标准侧卧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特别适用自创的术中精确测量调控双下肢等长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因体位原因导致的误差,术后外展肌恢复快,总体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 腿长不等/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孙京涛 刘宏建 +2 位作者 魏瑄 王少华 蔡松涛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61-62,6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56~78岁,中位数64岁;股骨头坏死22例,股骨颈骨折24例,髋关节骨关节炎10例,发育性髋脱位4例。左侧23例,右侧31例,双侧6例。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第7天在髋关节X线片上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8.75±24.76)min,术中出血量(235.65±25.60)m L。术后第7天,髋臼假体前倾角(15.73±6.22)°、外展角(41.12±7.04)°。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0.12±3.78)分,术后6个月(87.23±4.89)分。均无感染、局部血肿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假体可植入安全位置,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坏死 股骨颈骨折 骨关节炎 髋脱位 先天性 改良hardinge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玉林 王国喜 +3 位作者 王化南 王珏 王国玉 邹亚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 :对改良 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 :对经改良 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 CL )术并获术后 6个月以上随访的 3 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优良 2 8例 (88% ) ,很好 4例 (12 % ) ,其中轻度跛行 6例 (19% ) ,... 目的 :对改良 Hardinge入路行全髋置换进行评价。方法 :对经改良 Hardinge入路行非骨水泥全髋置换(THR— CL )术并获术后 6个月以上随访的 3 2例病人进行总结。结果 :优良 2 8例 (88% ) ,很好 4例 (12 % ) ,其中轻度跛行 6例 (19% ) ,下肢不等长 >2 cm1例 (3 % ) ,改良 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 3例 (10 % )。结论 :此入路创伤小 ,暴露好 ,利于假体定位 ,易于控制下肢长度 ,术后外展肌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全髋置换术 术后康复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景 陆军 +5 位作者 汤月平 沈文东 张军强 姚喆 王一帆 高剑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对比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HA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55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59例)。观察2组围... 目的对比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HA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55例)和改良组(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59例)。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改良组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THA均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较好,但改良Hardinge入路较后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快,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 疗效
下载PDF
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寇小波 周良学 司马秀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47-349,35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VD治疗的419例颅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227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 目的探讨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采用MVD治疗的419例颅神经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采用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227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采用改良切口传统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92例作为改良组。术后随访至2022年6月。结果对照组体位摆放时间(15.26±3.17)min,手术时间(103.98±8.63)min,总有效率为97.3%,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5%;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5.40±2.04)min,手术时间(91.93±7.11)min,总有效率为97.9%,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改良组体位摆放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切口改良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良好,而且节约体位摆放时间,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小脑牵拉轻微、枕动脉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疾病 显微血管减压术 乙状窦后 切口改良 疗效
下载PDF
经改良Hardinge入路和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虎 汤月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的Hardinge入路与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病人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oore... 目的比较改良的Hardinge入路与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病人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显著下降,Harris评分显著升高,且术后1周、术后4周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oore入路,改良的Hardinge入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Moore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小兵 郭强 +1 位作者 吴春景 何惠生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43-45,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Ⅲ-Ⅳ期)在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超过1年的100例患者,其中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后外侧... 目的:回顾性研究改良Hardinge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Ⅲ-Ⅳ期)在我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超过1年的100例患者,其中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各50例,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通过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评价2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明显减小(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术后3、6及12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保留关节后方稳定结构,可以采用小切口手术,减少软组织损伤及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
14
作者 陈国仙 李国山 +3 位作者 王国荣 林宗锦 郭春仙 陈伟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6期224-226,共3页
目的对髋关节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A)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106例单侧髋关节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THA治疗。结果本组98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0... 目的对髋关节病行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THA)进行评价。方法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我院106例单侧髋关节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小切口THA治疗。结果本组98例得到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5.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0.58分。本组未出现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及脱位等并发症。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hardinge 小切口
下载PDF
踝Pilon骨折合并外踝骨折改良前外侧入路单侧切口1例
15
作者 田晓东 赵王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921-928,共8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踝pilon骨折合并外踝骨折改良前外侧入路单侧切口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报告一例53岁男性患者的双侧皮隆骨折病例。患者因从约2米的高度坠落而受伤。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单侧切口进行手术,详细描述了该... 目的:探讨在治疗踝pilon骨折合并外踝骨折改良前外侧入路单侧切口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报告一例53岁男性患者的双侧皮隆骨折病例。患者因从约2米的高度坠落而受伤。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单侧切口进行手术,详细描述了该手术方法,并评估其优缺点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常规双侧入路带来的并发症。结果:手术成功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观察到软组织损伤较小,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情况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踝皮隆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减少手术时间、降低软组织损伤、促进骨折愈合及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ffects of a modified anterolateral approach using a single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kle pilon fractures combined with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s. Methods: This study reports a case of bilateral pilon fractures in a 53-year-old male patient. The patient sustained injuries from a fall of approximately 2 meters. A modified anterolateral approach with a single incision was used for the surgery. The surgical technique i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method, as well as ways to minimiz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bilateral approach, a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surgery 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with minimal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relatively short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observations showed minimal soft tissue damage, significant pain relief, and good functional recovery. No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during follow-up, with satisfactory fracture healing and ankle joint function recovery.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an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treating ankle pilon fractur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offering advantages such as reduced operation time, minimized soft tissue damage, promotion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making it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皮隆骨折 改良前外侧 单侧切口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柳杨城 辛皓 黄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创伤应激因子[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Cor、AD、NE等应激反应均高于同组手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7.32%)和传统组(17.07%)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优化了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小切口 后外侧 围术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博 季卫平 +1 位作者 陈继营 柴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5期41-47,共7页
目的分析在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在双下肢等长效果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中采用两种肢体... 目的分析在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在双下肢等长效果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初次单侧改良Hardinge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中采用两种肢体长度测量方法,其中84例采用X线健侧对照法(A组),67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法(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51例患者均完成随访。A组的手术时间[(107.32±12.01)min vs(94.56±15.39)min]较B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1.08±0.52)mm vs(3.79±1.54)mm]较B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的两种方法中X线健侧对照法(A组)较克氏针定位法(B组)在下肢长度控制方面有更为精确的优势,但其术中所用时间较B组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 长度测量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敏 孙钰 +2 位作者 李立 陈刚 朱友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 目的分析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股骨颈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1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假体,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非骨水泥假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量(Hb)、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前后Hb、输血率、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小,髋关节功能早期改善快等优点,能够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改良hardinge 骨水泥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斌 杨建成 +3 位作者 屠春晖 陈俊武 陈师 洪川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对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8髋)行THA。结果 8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脱位、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可无痛行... 目的评价改良Hardinge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对86例髋关节疾病患者(88髋)行THA。结果 8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脱位、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可无痛行走,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末次随访根据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82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8.8%。结论改良Hardinge入路应用于THA有以下优点:创伤小,显露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后方稳定性好、术后不易脱位,易于控制下肢长度,术后外展肌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hardinge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
20
作者 朱寅 王黎明 +3 位作者 田守进 沙卫平 严飞 宋锦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 目的探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在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骨科收治的21例累及方形区复杂髋臼骨折的病例资料,均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37~72岁,平均(53.43±9.16)岁。记录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术后并发症及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影像学指标(Matta评份)及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71±5.52)个月;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63.57±31.23)min;术中出血量300~700 mL,平均(385.71±92.39)mL。根据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优13例,良6例,差2例,总复位满意率90.48%。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平均(15.86±3.29)周。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优14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0.95%。术后1例手术切口延迟愈合,1例出现患髋创伤性关节炎,1例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结论应用改良Stoppa切口与髂嵴前切口的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累及方形区的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充分利用每种入路的优势,能清楚显露髋臼的前柱及方形区,能直视下复位固定骨折块,放置标准的耻骨后钢板,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手术 复杂髋臼骨折 髋臼方形区 改良Stoppa切口 髂嵴前切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