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Iselin固定术对Bennett骨折患者腕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陈恩玉 方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Iselin固定术对Bennett骨折患者腕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Iselin... 目的:探讨改良Iselin固定术对Bennett骨折患者腕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Iselin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影像学参数、腕掌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及术中出血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拇指外展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腕掌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67%略比对照组的90.00%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ennett骨折患者采用改良Iselin固定术的创伤较小,可促进骨折愈合,利于患者的腕掌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ETT骨折 改良iselin固定术 腕掌关节功能
下载PDF
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峰 胡阿威 +4 位作者 程智涛 刘勇 白春林 何涛 张天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50例(60足)。其中,中度拇外翻30例(35足)、重度拇外翻20例(25足),均予以Scarf截骨可吸收...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3年2月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拇外翻患者50例(60足)。其中,中度拇外翻30例(35足)、重度拇外翻20例(25足),均予以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6周测量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VA),第1、2跖骨间夹角(intermetatarsals angle, IM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DMAA)及根据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26个月。60足负重位术后16周X线片示HVA、IMA、DMAA均小于术前(P<0.05)。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5个月,无延迟愈合、骨不连和跖骨头坏死发生,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足出现转移性跖骨痛,1足内侧切口边缘皮肤感觉麻木,2足遗留第1跖趾关节僵硬,无复发病例。术后16周随访参照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53足、良4足、可2足、差1足,优良率为95.0%,术后16周AOFAS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 Scarf截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能有效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恢复前足功能,疗效优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截骨 改良McBride 固定
下载PDF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超 卢敏仪 +4 位作者 周湛文 罗维 陈定策 王炜 李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中山市三乡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眼睑皮肤眼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开展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眼周皮肤瘢痕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7 d,两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周皮肤瘢痕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治疗中应用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联合睑板内固定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在提升满意度及治疗安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眼轮匝肌缩短 睑板内固定 老年性下睑内翻 并发症 满意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初升 刘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浏阳市骨伤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手术,试验组30例则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手术。评价两组手术相关情况、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旋前、旋后、屈曲、背伸活动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术可以恢复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减少疼痛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改良 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王进安 李玉华 刘文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椎体成形术,其中对照组采取一次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研究组采取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术后均给与抗骨质疏松及抗感染等治疗,并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对比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脊柱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耗时、骨水泥推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后第3天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两组间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ODI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一次骨水泥注射比较,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透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分次骨水泥推注 骨质疏松症 腰椎压缩性骨折 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渗漏 肢体功能
下载PDF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李坤 张立建 +1 位作者 张勇 陈巍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台州市椒江微微凯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眼袋整形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行改良肌皮瓣法结合... 目的分析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台州市椒江微微凯医疗美容门诊部接受眼袋整形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3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行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眼部指标、并发症和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78.79%);睑袋程度和下睑皱纹评分(1.02±0.11分、3.00±0.15分)低于对照组(1.56±0.15分、4.23±0.36分),皮肤美观度(8.56±1.33分)高于对照组(7.45±1.03分);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7.23±1.33 d、30.23±2.36d)短于对照组(8.58±1.56 d、35.56±2.45 d);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4.24%);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75.76%);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应用在眼袋整形中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并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袋整形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 临床疗效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比较研究
7
作者 荆俊清 邵佳 杨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5—2023-12沈丘县职工医院骨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98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小切口(A组)49例,行传统切口(B组...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与传统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5—2023-12沈丘县职工医院骨科行PFNA内固定术的98例IF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小切口(A组)49例,行传统切口(B组)49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复位质量;依据Parker-Palmer活动度(PPMS)、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以及骨钙素(sOC)、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代谢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术后第1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A组患者的PPMS评分、Harris评分,血清sOC、BMP-2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与改良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的骨折复位质量效果相当,但后者在优化围术期相关指标、调节骨代谢水平、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较传统切口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改良小切口 PFNA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郑雪平 罗定安 刘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睑袋整形中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睑袋整形术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结合眶隔... 目的:探讨睑袋整形中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睑袋整形术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传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于笔者医院接受传统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的5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睑袋程度评分、下睑皮肤皱纹(Fitzpatrick皱纹分级评分)、泪沟(Barton分级评分)],统计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但眼部外观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睑袋程度评分、Fitzpatrick评分及Barto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术中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袋整形 临床疗效 改良肌皮瓣法 眶隔固定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对比
9
作者 许涛 顾加祥 +5 位作者 刘宏君 张乃臣 张文忠 袁超群 武文杰 王洋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 目的对比分析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与传统打包术在植皮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皮肤缺损患者资料,按照植皮固定方式分为两组。打包组65例,使用传统打包固定术,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17~72岁,平均(43.9±26.6)岁。改良组65例,使用不打包的改良皮片固定术,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4~76岁,平均(48.2±2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血/积液发生率、植皮成活率,以及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打包组(P<0.05);术后1 d,改良组VAS评分明显小于打包组(P<0.05);改良组的皮下积血/积液率、植皮成活率及末次随访时瘢痕增生情况均优于打包组(P<0.05)。结论相较传统打包固定术,改良皮片固定术能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植皮成活率,减少植皮区的瘢痕增生,是一种有效的植皮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缺损 皮肤移植 植皮 改良皮片固定
下载PDF
改良式U型固定联合透明薄膜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引流管固定中的效用及护理对策研究
10
作者 何贺存 吴月莹 赖菊秀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U型固定联合透明薄膜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引流管固定中的效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本院2021年2月—2024年2月脑出血术后辅以腰大池引流术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予以传统橡皮胶布覆盖... 目的:探讨改良式U型固定联合透明薄膜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引流管固定中的效用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本院2021年2月—2024年2月脑出血术后辅以腰大池引流术的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和试验组(n=60)。对照组予以传统橡皮胶布覆盖固定管道,观察组予以改良式U型固定联合透明薄膜覆盖。比较两组固定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固定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引流管固定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敷料脱落、引流管脱落、过敏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比对照组的16.67%低(P<0.05)。观察组固定满意度为96.67%,比对照组的85.00%高(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比对照组的80.00%高(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术后采用改良式U型固定联合透明薄膜覆盖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更好,有助于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固定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但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可以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U型固定 透明薄膜 腰大池引流 后引流管固定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
11
作者 林晓文 陆伟 +2 位作者 黄烈天 王德胜 杨兴桃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 目的探讨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指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Dargan功能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改良Nice结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骨斜形骨折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其术中出血量,促进其手指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Nice结 接骨板内固定 克氏针内固定 掌指骨斜形骨折 手指功能
下载PDF
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梁丽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9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 目的:观察改良侧卧位固定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予以传统侧卧位固定,观察组术中予以改良侧卧位固定,比较两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体位安置前、安置3 min后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以及医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视野暴露评分高于对照组,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9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3 min后,两组DBP、SBP水平均高于体位安置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师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卧位固定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可提高术中视野暴露评分和医师满意度,缩短体位安置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体位安置3 min后DBP、SBP水平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侧卧位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改良侧卧位 传统侧卧位 固定 中视野 血压 体位安置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13
作者 葛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复位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1.49%(43/47),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87.23%(41/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行走功能、活动范围等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PCT、Cor、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相当,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入路 改良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固定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愈合及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郭月超 安文 +1 位作者 张玉舰 王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07±6.56)岁。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6±7.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效果相近,但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Stoppa切口入路 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 髋臼骨折
下载PDF
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张林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究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而研究组采用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软组织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和Rasmussen临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能够减少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轻对软组织损伤,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 延期 胫骨平台骨折 软组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张欢迎 曾华群 施纯南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骨科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形切口组和改良八字组,各31例。“L”形切口组给予“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6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骨科收治的6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L”形切口组和改良八字组,各31例。“L”形切口组给予“L”形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改良八字组给予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6周影像学指标,术后6周足部功能及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改良八字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时间均短于“L”形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上升,改良八字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八字组足部功能改善率高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改良八字组骨折愈合评分高于“L”形切口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形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能够降低患者术中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八字入路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影像学指标 “L”形切口内固定
下载PDF
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方圆 吴瑞乔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61例采取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引流... 目的探讨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61例采取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术后无须加压包扎;对照组60例采用直接间断缝合切口及胸骨旁和腋窝普通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术后加压包扎。比较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和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情况及对病人疼痛和舒适度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试验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4.92%(3/61)低于对照组18.33%(11/60),试验组皮瓣坏死的发生率1.64%(1/61)低于对照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感染和上肢淋巴水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91.80%,56/61)及舒适度(86.89%,53/61)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75%,45/60;66.67%,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瓣多点固定及多根Y形管负压引流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能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同时病人术后疼痛轻,舒适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切除 改良根治性 乳腺肿瘤 皮瓣固定 负压引流 皮瓣坏死 皮下积液
下载PDF
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髌骨下极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炳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63-1066,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髌骨下极骨折中比较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 目的研究比较髌骨下极骨折中比较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髌骨下极骨折内固定术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术,观察组组采用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外周血炎症水平、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HSS评分和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4%vs.5.1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改良带线锚钉固定术在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中优势显著,创伤小,能大范围恢复伸膝装置功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改良带线锚钉固定 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HSS评分 ROM评分
下载PDF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廷虎 李彦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 目的 对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与改良Brostrom术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Brostrom术组、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各40例。改良Brostrom术组给予改良Brostrom术治疗,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给予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年踝关节影像学指标,多时间点足与踝功能(FAAM)、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随访1年切口愈合、复发情况。结果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术中出血量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短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术后1年,2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较术前降低,且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6个月、术后1年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6个月、术后1年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FAAM(日常运动、体育运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高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随访1年,2组甲级愈合、乙级愈合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组复发率低于改良Brostrom术组(P <0.05)。结论 与改良Brostrom术比较,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优化踝关节影像学指标,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关节镜下韧带增强固定 改良Brostrom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影像学指标
下载PDF
基层医院应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雷龙跃 郑标 张广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机器人示踪器固定方式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置钉54例,传...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机器人示踪器固定方式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置钉54例,传统开放徒手置钉51例。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置钉精确度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手术切口、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结果组间比较,改良机器人辅助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和3 d 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传统开放徒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钉精确度、置钉优良率、手术时间、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折节段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改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患者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 经皮椎弓根螺钉 改良示踪器 骨科机器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