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PICC固定套的研制及其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男 陈虹 袁海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9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固定套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6月行MC置入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导管固定;2021年7—12月行MC置入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P... 目的探讨改良PICC固定套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6月行MC置入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导管固定;2021年7—12月行MC置入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PICC固定套进行MC导管外固定,两组均按照标准MC导管置入及维护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M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前换药发生率、置管部位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MC相关并发症(渗血渗液、移位、Ⅱ级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提前换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PICC固定套可降低神经外科患者MC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及提前换药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置管部位舒适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固定套 神经外科患者 中线导管 护理创新 置管部位舒适度
下载PDF
改良PICC无针输液系统与CVP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妙华 周玉华 +2 位作者 曾文 黄丽香 黄秀英 《现代护理》 2003年第11期870-871,共2页
目的 为颅脑外科病人抢救和长时间接受治疗,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长期药物刺激对血的破坏。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无针输液系统与颈内静脉置管(CVP)2组,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置管成... 目的 为颅脑外科病人抢救和长时间接受治疗,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长期药物刺激对血的破坏。方法 分别采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无针输液系统与颈内静脉置管(CVP)2组,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高为96.6%;操作时间短为13min;无针输液系统,接头内压+0.035ml;留置导管时间平均为95天,无并发症发生。B组置管成功率83.3%;操作时间21.6min;有针输液系统,接头内压—0.1;并发症发生率为20%。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改良PICC无针输液系统是一种安全、省时间、省人力、技术性强,有多通道功能,减少病人痛苦,适用于抢救和长期治疗病人,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无针输液系统 CVP 临床效果 颈内静脉置管 外周静脉置管 颅脑外科
下载PDF
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的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高群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总结了肿瘤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的操作体会,包括确定穿刺点、穿刺针的使用、推送导丝方法、刀片应用、带鞘扩皮器使用及最后应用超声判定导管位置等。认为B超引导下改良PICC置管术是一种临床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 血管超声 改良picc置管术 操作要点 护理
下载PDF
72例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PICC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艳 侯春凤 刘宝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20期120-120,共1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接受PICC置管后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采取多种护理措施防范其发生。结果:72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9例(1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效果。方法:对72例接受PICC置管后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精心的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采取多种护理措施防范其发生。结果:72例白血病患者中共有9例(12.5%)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包括穿刺后局部渗血3例,静脉炎2例,感染2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接受精心护理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应用PICC置管操作简单,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对组织与血管的危害,对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改良picc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改良PICC在96例白血病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练晓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1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PICC应用于白血病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9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患者... 目的:分析改良PICC应用于白血病患者中的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96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试验组患者应用整体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改良PICC置管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应用自拟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对改良PICC置管期间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改良PICC置管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3/48),低于对照组的31.25%(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改良PICC置管期间护理工作总满意评分为(95.0±2.0)分,对照组患者对改良PICC置管期间护理工作总满意评分为(83.0±3.0)分,试验组总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PICC置管治疗白血病患者期间,实施整体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价值显著,对降低患者PICC置管期间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可供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改良picc 护理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PICC的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8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白血病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改良的PICC的护理。比较两组白血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PICC留置时间、护理服务质...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白血病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改良的PICC的护理。比较两组白血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PICC留置时间、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状态、疼痛评分;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白血病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ICC留置时间、护理服务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状态、疼痛评分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心理状态、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PICC的护理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生理痛苦和心理焦虑,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患者 改良picc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中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静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240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 目的研究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的价值。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6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240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护理中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导管留置长度外测量尺进行术前复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风险、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定位准确度、置管安全性、拔管率、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结果观察组整体置管前护理使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置入导管长度预判留置长度,与送入导管后术中使用心电定位技术定位导管尖端最佳位置的符合率达到94.2%,同时,减少了术中调管而导致的不良情况发生风险、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拔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准确度、置管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置管后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中运用改良式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置管前的导管留置长度判断,降低术中调整导管发生率,且外测尺简单易操作,不同能力医务人员的操作能够同质化,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度,提升置管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导管留置长度外测尺 超声引导 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 置管安全性
下载PDF
改良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用于PICC置管 被引量:8
8
作者 严云丽 景婧 +2 位作者 余莉婷 左杰 杨冬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8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841例和观察组8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管流程,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688例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841例和观察组8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管流程,以生理盐水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观察组采取改良PICC置管流程,以导丝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842例(99.41%),对照组787例(9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成功置管病例置管耗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PICC置管术结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PICC一次性成功置管率,缩短成功置管耗时,是一种高效安全的PICC置管定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picc 尖端定位 改良picc置管术 心电图定位
下载PDF
改良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余燕平 杨仙姬 +1 位作者 李龙凤 黎燕清 《全科护理》 2021年第21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医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55例。... 目的:探讨改良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医院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新生儿PICC置管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时间段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法,置管后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采取改良腔内心电图定位法,以导丝为介质获取腔内心电图P波改变,以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置管后再行胸部X线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比较两组患儿PICC导管尖端上腔静脉到位率、最佳位置(第5胸椎~第7胸椎)到位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血栓形成、穿刺部位血肿、导管堵塞、心律失常、血流感染)。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导管尖端上腔静脉到位率、最佳位置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应用,对于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到位率及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有明显效果,可减少二次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picc 改良picc置管术 尖端定位
下载PDF
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敏 杨建英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9年第10期87-88,9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置管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置管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置管后加强管道护理,观察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行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置管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置管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置管后加强管道护理,观察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已抢救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47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91%;1例患者穿刺成功后置入受阻后拔管,进行二次穿刺置管。PICC置管并发症24例,经有效治疗处理后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处理PICC置管后并发症,可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术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改良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鲁瑞珍 王琴 +1 位作者 张淑玲 纪雪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7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院需要PICC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法,嘱患者按传统方式规定固定姿势,避免导管误入颈内外静脉。实验组用改良PIC... 目的:探讨改良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入住我院需要PICC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置管法,嘱患者按传统方式规定固定姿势,避免导管误入颈内外静脉。实验组用改良PICC置管术,对患者要求不高,采用沿穿刺侧锁骨上缘走向掌侧切压的方法,人为压闭颈静脉,同时倒抽导丝。结果:实验组置管的成功率为98%,对照组置管的成功率为84%,两者比较,实验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与对照组(10%)比较,明显降低。结论:改良PICC置管术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置管患者的生活质量,拓展了PICC的适用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 置管术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PICC改良式置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慧 卢惠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1年第1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难点,改进PICC置管方式,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将10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PICC置管后即撤出导丝,固定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后将导...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中的难点,改进PICC置管方式,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将105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PICC置管后即撤出导丝,固定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PICC置管后将导丝尾端抽出2cm而不完全撤出导丝,导丝尾端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后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发现异位时在X线影像电视机引导下调整PICC置管方向。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改良式)PICC置管方式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改良式置管 效果
下载PDF
品管圈在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静岚 郭萍利 +3 位作者 马晓霞 何姣 陈丹 齐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8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针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拟定计划,设定与解析目标,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效... 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建立品管圈,针对降低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主题进行现状调查,拟定计划,设定与解析目标,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确认效果,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由39.4%下降至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发生率进行管理控制,可以降低其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相关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可以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使护理工作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 穿刺点出血
下载PDF
零角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双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年第10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零角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横... 目的探讨零角度扩皮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横向扩皮方法,研究组应用零角度的扩皮方法。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 h及置管后7 d的局部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过程中应用零角度扩皮方法,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局部组织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应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角度扩皮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 渗血 导管异位率
下载PDF
改良后PICC置管的研究与应用
15
作者 杨静 何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PICC置管在临床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改良后PICC置管(69例)和对照组:传统盲穿(143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优劣(主要对比:送管顺利、送管受阻、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改良后PICC置管在临床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212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改良后PICC置管(69例)和对照组:传统盲穿(143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方法优劣(主要对比:送管顺利、送管受阻、并发症发生例数)和置管方法管道位置(主要对比:管道异位、管道位置正确、穿刺反应发生例数)。结果:改良后PICC置管顺利明显优于传统盲穿置管(p<0.05);改良PICC置管位置正确明显有优于传统盲穿置管(p<0.01)。讨论:改良后PICC置管术(DSA引导下经前臂静脉置管)具有导管位置定位准确、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成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置管 DSA 前臂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应用改良的PICC79例护理分析研究
16
作者 陶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4期221-221,共1页
探讨改良PICC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9例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40例)与对照组(n=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护理,研究组实施改良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 探讨改良PICC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79例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n=40例)与对照组(n=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护理,研究组实施改良PICC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采用改良PICC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避免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改良picc 护理措施
下载PDF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改良送鞘技术联合Orem理论延伸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徐菊玲 李芳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0期117-119,123,共4页
目的探究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改良送鞘技术联合Orem理论延伸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Orem理论延伸护理,... 目的探究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改良送鞘技术联合Orem理论延伸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行Orem理论延伸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隧道置管,观察组行PICC改良送鞘技术置管。比较两组PICC送鞘置管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护能力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送鞘成功、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时间、渗血发生率、渗液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改良送鞘技术联合Orem理论延伸护理应用于血液肿瘤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可提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及整体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改良送鞘技术 OREM理论 延伸护理 血液肿瘤
下载PDF
早产儿PICC置管长度测量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3
18
作者 古美珊 许珍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8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法在早产儿长度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PICC置管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式PICC置管法测量长度,对照组应用常规PIC... 目的:探讨改良式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法在早产儿长度测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PICC置管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式PICC置管法测量长度,对照组应用常规PICC置管法测量长度,比较两组置管精准率、上腔静脉在位率与移位率、置管长度调整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精准率和上腔静脉在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腔静脉移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长度调整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PICC置管法应用于早产儿长度测量可提高置管精准率和上腔静脉在位率,降低上腔静脉移位率和置管长度调整率,效果优于常规PICC置管法长度测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置管 新生儿 长度测量 准确率 在位率
下载PDF
无导针器技术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及有效性研究
19
作者 杨彦飞 翟廷贵 +1 位作者 刘敬 廖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3期107-108,共2页
目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无导针器技术应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诊治的84例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划分为两个小组,无导针器组的4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法相结合无... 目的: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无导针器技术应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诊治的84例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划分为两个小组,无导针器组的42例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平面内与平面外法相结合无导针器技术治疗,常规组的42例患者接受常规超声引导下导针器平面外法置管技术治疗,对比两组病例导管穿刺相关情况。结果:无导针器组患者一次成功率71.4%、二次成功率28.6%、失败率0、置管率95.2%、针尖及导管异位率4.8%;常规组患者一次成功率54.8%、二次成功率2.4%、失败率7.8%、置管率83.3%、针尖及导管异位率16.7%。无导针器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数值大于常规组、针尖及导管异位率数值小于常规组,P<0.05;无导针器组患者穿刺所需平均时间是(24.30±9.97)min、常规组患者平均时间是(24.88±10.01)min,两组人员在穿刺需要时间等方面数值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导针器技术在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患者治疗痛苦,可保证并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控制并减少并发症产生,值得在临床医学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针器技术 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 置管术 应用 有效性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
作者 谭英 解玲玉 +2 位作者 杨晓丽 曹利芸 王云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17-217,219,共2页
探析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当中抽选出30例列为观察对象,回顾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开展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 探析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当中抽选出30例列为观察对象,回顾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开展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样本15例。前者用盲穿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后者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对比操作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肿瘤化疗患者中,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的应用,既能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疼痛感,又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故临床可积极提倡并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穿刺技术 疼痛程度 一次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