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孙洪浪 袁静 孟国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9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式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9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采取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屈曲、伸直角度以及活动范围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合计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术,可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多项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结合内侧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唐可 刘晓晖 +1 位作者 诸葛恒艳 刘长增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98-701,共4页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入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 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老年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收治的老年Pilon骨折患者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入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踝关节功能、解剖复位效果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老年Pilon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踝关节功能有效率和解剖复位效果,有效保护踝关节软组织,进而避免内固定物外露及软组织坏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外侧 改良后内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术在前交通动脉瘤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永康 蓝鹏 何培武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 目的探讨于前交通动脉瘤中分别应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2023年5月邳州市中医院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62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行翼点入路开颅治疗,观察组行额外侧锁孔入路开颅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及认知功能改善程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60.16±75.27)mL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206.78±28.07)min及住院时间(7.34±1.8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78、7.405、7.404,P均<0.05);观察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率、脑直回切除率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新增颅内出血、短暂性缺血、感染、神经症状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别接受额外侧锁孔入路术和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均具有一定效果,但额外侧锁孔入路术的效果更理想,在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动脉瘤 外侧锁孔 翼点夹闭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振 凌嵘 +3 位作者 时强 程银树 桑树行 张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44-348,共5页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6例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改良Frosch入路的病人29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前外侧入路的病人27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疼痛强度、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7.00±1.25)min明显较对照组(132.52±1.12)min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8.97±2.41)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85±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53±0.05)月稍快于对照组(4.64±0.0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28±0.63)分、(85.83±1.20)分,对照组为(55.15±0.17)分、(83.44±0.22)分,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2.97±0.94)°、(119.45±0.97)°,对照组为(111.26±0.69)°、(117.78±0.87)°,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虽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中安全可靠,较前外侧切口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复位满意,有着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 改良Frosch 外侧 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外侧 改良后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葛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 目的:比较腹直肌外侧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9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观察组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复位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降钙素原(PCT)、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1.49%(43/47),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87.23%(41/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显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行走功能、活动范围等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PCT、Cor、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6%(2/47),低于对照组的19.1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患者的复位效果相当,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外侧 改良STOPPA 髋臼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王林鹰 高练兵 周佳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8期3012-3017,共6页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 目的评估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渭南市第二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保留股骨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3.75±6.7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3.49±6.5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1 d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参数、两侧肢体长度差、髋臼旋转中心的纵向及横向位移。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引流量、术后1 d CPK水平分别为(60.26±7.41)min、(210.45±33.94)ml、(7.71±1.96)cm、(82.35±8.48)ml、(384.75±29.76)U/L,对照组分别为(68.97±8.35)min、(328.15±42.06)ml、(11.27±2.43)cm、(117.89±12.12)ml、(668.40±45.9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9、14.047、7.355、15.510、33.299,均P<0.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BBS评分、步频、最大步速、单足支撑时间百分比、足底压力差分别为(0.67±0.21)分、(90.45±9.37)分、(52.71±3.14)分、(96.79±8.12)步/min、(89.94±10.63)cm/s、(46.59±5.31)%、(9.02±1.03)%,对照组分别为(0.89±0.27)分、(82.63±8.04)分、(45.42±4.83)分、(81.14±7.59)步/min、(80.21±9.87)cm/s、(40.87±5.16)%、(10.61±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7、4.084、8.131、9.074、4.323、4.977、4.329,均P<0.001)。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双侧肢体长差、纵向与横向的髋臼旋转中心位移均低于对照组(t=5.473、7.707、10.698,均P<0.001)。结论微创前外侧肌间隙入路联合股骨颈保留有助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 外侧肌间隙 股骨颈保留 髋关节功能 后恢复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林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7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改良前外侧手术入路,对照组33例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足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合并症 腓骨骨折 改良外侧 外侧联合内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9
作者 裴汝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平衡功能及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聊城莘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FN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行THA治疗,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直接前入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Berg平衡量表(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BBS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VAS评分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BB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F患者THA采用DAA效果优于PLA,手术切口更小,带来的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首次下床、住院等时间更短,术后疼痛轻、炎症因子水平低,功能恢复更快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微创直接 外侧 后平衡功能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柳杨城 辛皓 黄鑫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74-157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传统组(传统后外侧入路,n=41)和改良组(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n=4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清创伤应激因子[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Cor、AD、NE等应激反应均高于同组手术前,且改良组低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7.32%)和传统组(17.07%)的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优化了围术期指标,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改良小切口 外侧 期指标 髋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疏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 目的:探究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chatzkerⅤ、Ⅵ型患者并根据手术后入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0)、对照组(n=52)。对照组实施传统入路,观察组实施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检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术后1、4、12个月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胫骨平台角(TPA),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膝关节恢复评分表(HSS)评分和Rasmussen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12个月,观察组PTS大于对照组,TPA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入路,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结合内侧入路,可有效提高术中骨折部位固定效果,有利于术后膝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恢复 膝关节功能 改良外侧结合内侧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 改良后内侧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 目的:探讨3种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职工医院骨二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90例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行后外侧倒“L”形入路内固定术,B组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术,C组行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记录并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6个月随访,比较3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手术时间、骨折暴露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均短于A组、B组(P<0.05)。术后6个月,3组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较术前升高,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术前降低,且C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高于A组、B组,VAS评分低于A组、B组(P<0.05);但A组、B组围术期指标、术后6个月HSS、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Carlson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 外侧倒“L”形 反弧形双肌间隙 改良Carlson后外侧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 锁孔手 外侧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髋臼骨折愈合及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郭月超 安文 +1 位作者 张玉舰 王哲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 目的对比分析改良Stoppa切口入路与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0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A组)69例,男51例,女18例;年龄35~75岁,平均(51.07±6.56)岁。经改良Stoppa切口入路(B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5~75岁,平均(53.16±7.32)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骨折效果相近,但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改良Stoppa切口 腹直肌外侧切口 髋臼骨折
下载PDF
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奎 张梅刃 +2 位作者 曾啸 郭江龙 胡健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联合变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 目的探讨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治疗的经改良肘前外侧入路联合变径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 A型肱骨小头骨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3~83岁,平均(39.55±23.08)岁;左侧4例,右侧7例;按Dubberley分型,ⅠA型3例,ⅡA型5例,ⅢA型3例;按Bryan-Morrey分型,Ⅰ型1例,Ⅳ型10例。术后随访通过X线片或者CT评估骨折愈合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创伤性肘关节炎评分。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0.10±7.81)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2.45±2.98)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4.50±6.85)分,优9例,良2例。1例出现轻度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Broberg-Merrey肘关节炎分级为1级,肘关节僵硬为轻度,无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小头坏死、异位骨化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肘关节前外侧入路可清楚显示肱骨小头,无损伤重要神经血管风险,便于从前向后垂直骨折线置入螺钉,适用于治疗未累及肱骨小头后髁的Dubberley A型骨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肘关节外侧 肱骨小头骨折 空心螺钉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Mayo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治国 陈亚洲 李贵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采用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6例。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术后每年进行髋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0分(23-52分)提高至终末随访时的95分(88-99分),截止到本组末次随访时未见需翻修,未见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或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髋关节前外侧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术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其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大转子 改良 外侧切口
下载PDF
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潘方强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9期1640-1642,共3页
目的 观察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观察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00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实施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实施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评判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手术指标,评价术后12个月踝关节功能和疗效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解剖复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总长度、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AOFAS和Barid-Jackso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切口前外侧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用于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操作简便,可提高骨折复位准确性,降低手术创伤,改善踝关节功能恢复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复位内固定 单切口外侧 双切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晓兵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0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方便选取的31例肱骨近端骨折均为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12个... 目的分析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文方便选取的31例肱骨近端骨折均为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12个月的随访发现,全部31例患者均实现骨性愈合。并没有发生肱骨头坏死、内置物失效、腋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3.55%(29/31)。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69 7,10.769 3;P<0.05)。结论在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改良肩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肩关节外侧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结合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体会
20
作者 李洪权 岳云亮 +1 位作者 赵不仁 孟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结合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PPO技术结合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随访,按Neer评分标准评...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技术结合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运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MIPPO技术结合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随访,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患者中,优9例,良8例,可4例,平均分数(79.5±5.6)分,优良率达81%。结论微创技术结合改良肩峰前外侧入路运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优点在于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手术创伤小、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改良肩峰外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