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薛花 李海霞 王育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2-108,115,共8页
针对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变流装置传统拓扑占空比调节方式约束电压输出范围的问题,提出四相交错式变流器的设计架构,有效拓宽输出电压范围,同时抑制光伏输出电压波动。系统拓扑中,光伏单元四相交错升压变流器设计改进的极值搜索法,... 针对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变流装置传统拓扑占空比调节方式约束电压输出范围的问题,提出四相交错式变流器的设计架构,有效拓宽输出电压范围,同时抑制光伏输出电压波动。系统拓扑中,光伏单元四相交错升压变流器设计改进的极值搜索法,实现光伏输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提高光照阶跃变化情况下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储能电池四相交错双向变流器设计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实现光储最优协调控制,确保存在负载突变或控制参数摄动的情况下,系统依然能够保持直流母线电压平稳,输出功率平滑。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较传统的比例—积分(PI)控制方法,所提出的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自由度宽、稳态误差小、系统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供电系统 平滑可微控制 四相交错变流器 改进搜索
下载PDF
基于四相交错变流器的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
2
作者 李海霞 《上海电力》 2017年第6期16-21,共6页
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因能有效解决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为实现高可靠性和高品质供电,光伏单元和储能电池间的协调控制问题是研究的热点。针对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变流装置传统拓扑占空比调节... 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因能有效解决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间歇性、随机性问题而得到广泛应用,但为实现高可靠性和高品质供电,光伏单元和储能电池间的协调控制问题是研究的热点。针对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变流装置传统拓扑占空比调节方式约束电压输出范围的问题,提出四相交错式变流器的设计架构,有效拓宽输出电压范围,同时抑制光伏输出电压波动。系统拓扑中,光伏单元四相交错升压变流器设计改进的极值搜索法,实现光伏输出的最大功率跟踪,提高光照阶跃变化情况下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储能电池四相交错双向变流器设计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实现光储最优协调控制,确保存在负载突变或控制参数摄动的情况下,系统依然能够保持直流母线电压平稳,输出功率平滑。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较传统的PI控制方法,论文所提出的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自由度宽、稳态误差小、系统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储直流供电系统 非线性平滑可微控制 四相交错变流器 改进搜索
下载PDF
10kV消弧线圈补偿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公茂法 葛卉婷 +2 位作者 林煜清 刘丙乾 杨宁霞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84-87,共4页
针对目前10k 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老式消弧线圈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SP TMS320F2812的可控消弧线圈补偿装置,装置采用改进极值法在线测量接地电容电流,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识别电网运行状态,判断故障类型,采用晶... 针对目前10k 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老式消弧线圈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SP TMS320F2812的可控消弧线圈补偿装置,装置采用改进极值法在线测量接地电容电流,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识别电网运行状态,判断故障类型,采用晶闸管二次调容的方式实现动态调谐,设计采用过补偿和全补偿相结合的控制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电容电流的在线精确测量和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补偿的功能,可靠性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弧线圈 改进极值法 接地电容电流 晶闸管二次调容 自动补偿
下载PDF
基于DSP的调感式消弧线圈的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靳远志 林煜清 孙宁 《煤矿机电》 2015年第3期48-50,53,共4页
针对目前煤矿企业10 k 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有装置的缺陷,基于DSP的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及补偿原理,采用改进极值法来实现电网接地电容电流的在线测量,即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识别电网运行状态,采用晶闸管二次调感的... 针对目前煤矿企业10 k V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有装置的缺陷,基于DSP的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及补偿原理,采用改进极值法来实现电网接地电容电流的在线测量,即根据中性点位移电压识别电网运行状态,采用晶闸管二次调感的方式实现对接地电容电流的动态补偿,方案采用过补偿和全补偿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运行可靠性高,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五柱 消弧线圈 改进极值法 二次调感 跟踪补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