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国家近期税改述要
1
作者 胡笑辉 《税务(辽宁)》 1994年第10期21-23,共3页
智利 1.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1994年个人所得税适用0至48%的税率;1995年起最高边际税率降至45%。 2.对非居民纳税人的预提税。1994年1月1日起,关于运用商标、专利、秘密配方和类似服务的特许权使用费及其他支付适用的预提税... 智利 1.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1994年个人所得税适用0至48%的税率;1995年起最高边际税率降至45%。 2.对非居民纳税人的预提税。1994年1月1日起,关于运用商标、专利、秘密配方和类似服务的特许权使用费及其他支付适用的预提税税率从40%降至35%。对于外国居民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提供技术援助或工程服务,现均适用20%的预提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国家 增值税税率 税收抵扣 税制 预提税 特许权使用费 非居民纳税人 研究与开发计划 税收优惠 改述
下载PDF
反驳改述谣言能够消除事实幻觉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熊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9,共6页
辟谣有时会使受众将谣言错记为"事实",其中原因之一是受众遗忘了谣言的反驳信息,即事实幻觉效应。为了避免这一认知错觉,辟谣者可以将谣言改述为否定句式,再进行反驳,即反驳改述谣言。在两个实验中,当辟谣信息以否定句式介绍... 辟谣有时会使受众将谣言错记为"事实",其中原因之一是受众遗忘了谣言的反驳信息,即事实幻觉效应。为了避免这一认知错觉,辟谣者可以将谣言改述为否定句式,再进行反驳,即反驳改述谣言。在两个实验中,当辟谣信息以否定句式介绍谣言时,受众会在忘记反驳信息时依然不确定谣言的真假,而不是信以为"真"。实验数据证明:抵消双重否定的记忆习惯会使受众对否定句式的谣言产生不确定感。为此,辟谣者应该选择反驳改述谣言来辟谣,以防止辟谣适得其反。但是,反驳改述谣言比反驳原始谣言更容易导致辟谣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谣 改述谣言 消除 事实幻觉
下载PDF
隐喻及习语的语言哲学探微 被引量:7
3
作者 莫嘉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38-41,共4页
"隐喻"与"习语"是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著述中的高频词汇,也是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的题中之义。梳理隐喻及习语的定义,阐释并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逼近并揭示一系列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本... "隐喻"与"习语"是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著述中的高频词汇,也是哲学及认知科学研究的题中之义。梳理隐喻及习语的定义,阐释并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有助于逼近并揭示一系列语言哲学及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核心问题。本文拟将通过对隐喻与习语的比较研究来考察:习语与隐喻能否被拆分?隐喻是不是习语的认知机制之一?习语能否被定义为死隐喻,习语与隐喻能否被改述(paraphrase)、能否被翻译等一系列重要的语言哲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习语 可拆分性 死隐喻 改述 可译性
下载PDF
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尝试与反思 被引量:5
4
作者 舒敏 《英语教师》 201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概述概要写作的要求。基于一堂高中英语概要写作课课例,分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学与思结合,利用改述(paraphrase)转换主题句语言完成概要写作;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反馈写作中的问题三个阶段分析指导概要写作的具体教学过程。总结概要写作... 概述概要写作的要求。基于一堂高中英语概要写作课课例,分先学后教;引导学生学与思结合,利用改述(paraphrase)转换主题句语言完成概要写作;展示、评价学生作品,反馈写作中的问题三个阶段分析指导概要写作的具体教学过程。总结概要写作教学课例的效果并进行反思,就原教学活动提出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概要写作 改述
下载PDF
例谈高中英语概要写作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赞招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7年第10期55-56,共2页
概要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旨的一种书面、缩略版的写作任务。本文从Brainst orming——Reading——Main Ideas——Elect ing——Paraphrasing——Combining这几个教学环节来阐述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流程,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 概要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旨的一种书面、缩略版的写作任务。本文从Brainst orming——Reading——Main Ideas——Elect ing——Paraphrasing——Combining这几个教学环节来阐述高中英语概要写作的教学流程,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要写作 关键词 改述 组合
下载PDF
转化数学差生的尝试
6
作者 吴朋松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1-62,共2页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就转化数学差生方面进行了探索。 赋予爱心、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大量的事实调查,证明所谓的数学差生,并不...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逐步达到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就转化数学差生方面进行了探索。 赋予爱心、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大量的事实调查,证明所谓的数学差生,并不是天生的头脑不开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差生 转化数 数学语言 改述 转化差生 尝试题 头脑 事实调查 应用题 文字题
下载PDF
N.Bhagwat和B.Singh的映射对不动点定理的推广
7
作者 任顺木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S2期24-28,共5页
本文建立了满足一定条件的映射对的两个不动点定理及两个推论,推广了N.Bhagwat和B.Singh的映射对不动点定理。
关键词 映射对 公共不动点 不动点定理 完备距离空间 连续映射 子列 改述 CAUCHY列 O口 定理1
下载PDF
关于抛物线定义的思考
8
作者 司志本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93-94,共2页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抛物线是这样定义的:“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为了使抛物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法相一致(用距离的“和”或“差”来定义),我们可以将抛物线的定义改述如下:平面内与一个定...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抛物线是这样定义的:“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为了使抛物线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方法相一致(用距离的“和”或“差”来定义),我们可以将抛物线的定义改述如下: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差等于零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把改述后的抛物线定义,再与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比较,我们自然会想到下面的问题: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P≤a≤P,P是定点F到定直线1的距离,下同)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呢?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下面两个命题.命题 1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1的距离之差等于常数a(0≤a≤P)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证明 建立如图(一)所示的直角座标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 定直线 平面内 改述 椭圆和双曲线 直角座标系 横座标 中学数学教材 定义方法 设定点
下载PDF
英语口译教学的逻辑训练
9
作者 高攀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逻辑训练上承信息听取,下接目的语输出,是口译练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坚环节。为探索英语口译逻辑训练的方法,选取学生口译练习的真实语料进行转写分析,发现口译教学目前存在重字句轻逻辑、语言逻辑理解有误等问题,而逻辑训练方法包括... 逻辑训练上承信息听取,下接目的语输出,是口译练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坚环节。为探索英语口译逻辑训练的方法,选取学生口译练习的真实语料进行转写分析,发现口译教学目前存在重字句轻逻辑、语言逻辑理解有误等问题,而逻辑训练方法包括源语言与目的语复述交叉训练、阐释改述练习、运用逻辑思维创作和练后反思及自主纠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教学 逻辑训练 改述 反思纠错
下载PDF
一个巧妙的图形拼合
10
作者 智海章 《甘肃教育》 1997年第Z1期74-74,共1页
一个巧妙的图形拼合兰州师专智海章有五个矩形,它们的边长互不相同,且分别为1,2,3,4,5,6,7,8,9,10,试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假设正方形已拼出,如图(1),其边长为t,内含的那个矩形为AxB,R则(A+... 一个巧妙的图形拼合兰州师专智海章有五个矩形,它们的边长互不相同,且分别为1,2,3,4,5,6,7,8,9,10,试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假设正方形已拼出,如图(1),其边长为t,内含的那个矩形为AxB,R则(A+B)+42=1+2+3+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拼合 正方形 完全平方数 数学教师 兰州师专 简单计算 智海 改述 组列 拼出
下载PDF
隐喻 被引量:3
11
作者 R.莫兰 黎萌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53,共21页
隐喻在当代哲学各个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语言哲学来说,它不仅本身是一种值得分析和解释的语言现象,同时对语言哲学家们持续关注的领域——非比喻的字面语言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考察了当代语言哲学刻画隐喻用法与其他语... 隐喻在当代哲学各个领域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对于语言哲学来说,它不仅本身是一种值得分析和解释的语言现象,同时对语言哲学家们持续关注的领域——非比喻的字面语言提出了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考察了当代语言哲学刻画隐喻用法与其他语言用法(例如熟语、歧义词、语义扩展)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的种种尝试,特别是戴维森等人的理论及其引起的争论。进而,本文探讨了比喻性语言既依赖于、又不同于字面语言的方式,以及这样的语义理论或语用理论对整体上的语言哲学有何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意义 字面意义 改述 会话含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