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改革与基层社会改造——以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慧梅 《终身教育研究》 2019年第6期57-65,共9页
1930年代,与学校教育界急于撇清与政治的纠葛倡导"教育独立"理念不同,社会教育界却热衷于政教合一,并与政府机关合办实验区开展"管、教、养、卫"综合实验,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尤具代表性。该实验区以村为单位,以民... 1930年代,与学校教育界急于撇清与政治的纠葛倡导"教育独立"理念不同,社会教育界却热衷于政教合一,并与政府机关合办实验区开展"管、教、养、卫"综合实验,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尤具代表性。该实验区以村为单位,以民众基础学校的教育改革为中心,进行了为期六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乡村社会教育实验,不仅在社教落后的中原地带探索出一条利用旧势力发展新力量的基层社会改造之路,还为国民政府新县制推行作了积极尝试。以中国社会教育社为基地的体制内知识分子主导着实验区制度设计话语权,呈现出不同于河北定县、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实验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基层社会改造 中国社会教育社 政教合一 民众教育
下载PDF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改造与村财政整理
2
作者 王明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8-14,共7页
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一方面通过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区村政权的民主选举,把基层政权尽可能掌握在贫雇农、中农基本群众手中;另一方面落实“三三制”民主原则,争取扩大和巩固农村统一战线。村财政的整理,也是基层政权改造和财政正规化建设... 晋察冀边区党和政府一方面通过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区村政权的民主选举,把基层政权尽可能掌握在贫雇农、中农基本群众手中;另一方面落实“三三制”民主原则,争取扩大和巩固农村统一战线。村财政的整理,也是基层政权改造和财政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改造 村财政整理 民主选举
下载PDF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改造和村财政整理
3
作者 王明前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第4期51-54,67,共5页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改造,是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三三制"原则向乡村社会基层的深入贯彻过程,又是党在基层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村财政的整理,既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财政制度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改造,是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三三制"原则向乡村社会基层的深入贯彻过程,又是党在基层贯彻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村财政的整理,既是山东抗日根据地财政制度正规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基层政权改造的重要任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抗日根据地 基层政权改造 村财政整理
下载PDF
退台初中国国民党基层设置办法及其产生的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冯琳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4期78-84,共7页
中国国民党退台后不久,曾发起革新党务、以获新生的改造运动,其间对基层设置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如:以小组取代原来的区分部成为基层单位,改区分部为虚级,并规定区党部与区分部所辖下级单位的数目等。但,对基层的大动作并未收到健全基层... 中国国民党退台后不久,曾发起革新党务、以获新生的改造运动,其间对基层设置方面做了重大调整,如:以小组取代原来的区分部成为基层单位,改区分部为虚级,并规定区党部与区分部所辖下级单位的数目等。但,对基层的大动作并未收到健全基层的效果,小组效果不佳,区党部不堪重荷,基层党政联系不畅,并使小组有"智者全智,愚者全愚"之嫌。国民党通过对基层的改造,未能达到根基稳固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 改造基层 小组 区分部
下载PDF
晋绥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60-67,共8页
晋绥边区建政伊始,即着手创建独立自主的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权建设以三三制原则作为行政方向,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有益探索。在普遍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代议制政体各级参议会,是边区人民主权的来源。边区基层政权的建设,一方面尽可能... 晋绥边区建政伊始,即着手创建独立自主的抗日民主政权。边区政权建设以三三制原则作为行政方向,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有益探索。在普遍民主选举基础上产生的代议制政体各级参议会,是边区人民主权的来源。边区基层政权的建设,一方面尽可能体现三三制原则,另一方面,通过普及和推进群众参加民主选举,直接改造基层政权。党对政权工作的正确领导,通过代议制政体和政府中的党团来实现。边区党和政府提倡军队尊重政府、政府爱护军队的良好军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绥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三三制 代议制政体 基层政权改造
下载PDF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以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为个案
6
作者 王明前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6-13,24,共9页
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立足于抗战时期农村社会的政治实践,不仅是“三三制”原则在基层政治层面的实现,更体现了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把“三三制”政权作为政权建设的主要方向。淮北区致力于改... 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立足于抗战时期农村社会的政治实践,不仅是“三三制”原则在基层政治层面的实现,更体现了统一战线和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把“三三制”政权作为政权建设的主要方向。淮北区致力于改善与加强党对政权工作的领导,合理解决了军队与政权的关系问题。淮南区、皖江区也坚决贯彻“三三制”原则,以推进政权的民主化进程。淮北、淮南抗日根据地积极完成对基层政权的改造。为尽快实现改造保甲制的直接目的,淮北区强调发挥作为代表会议常设机构的行政委员会的职能,努力使基层政权改造与各种政治运动相结合。淮南区通过增加选举程序的公开透明度,鼓励群众参加民主选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抗日根据地 淮北、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淮北、淮南、皖江区) 政权建设 基层政权改造 三三制 代表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