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改造残留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前景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英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国前新生界海相地层很发育 ,其油气资源潜量丰富 ,但目前探明程度和勘探成功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普遍经历过多期改造 ,具有改造残留盆地的性质。主要的改造方式有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和深埋等 ,具体受盆地在各期构造运动中所处... 中国前新生界海相地层很发育 ,其油气资源潜量丰富 ,但目前探明程度和勘探成功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普遍经历过多期改造 ,具有改造残留盆地的性质。主要的改造方式有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和深埋等 ,具体受盆地在各期构造运动中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控制 ,如被前陆盆地或裂谷盆地所叠加 ,整体抬升转化成为高原或高地 ,以及由于冲断褶皱而转化为断褶带甚至于造山带等。海相改造残留盆地具有复杂的成藏动力学过程和油气系统。其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特点有 :( 1 )多期成藏 ,形成复杂油气系统 ,油气藏高度分散 ;( 2 )晚期 (喜马拉雅期 )成藏 ,明显受喜马拉雅运动控制。因此在油气勘探中要以正确认识和描述地质特征的非均一性为关键 ,以油气的生、运、散、聚成藏动力学过程为主线 ,从各种地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演化历史的角度开展研究。海相改造残留盆地勘探前景广阔 ,必将成为我国 2 1世纪油气勘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残留盆地 海相地层 油气成藏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33
2
作者 叶舟 马力 +3 位作者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山期造山作用 “盆”“山”耦合和脱耦 改造残留盆地
下载PDF
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被引量:36
3
作者 叶舟 梁兴 +2 位作者 马力 张廷山 徐克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3-548,共26页
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原型盆地和前陆盆地被改造成冲断、剥蚀严重的燕山高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张裂断陷盆地叠置,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由前白垩系挤压冲断体系和上白垩统—新近系伸展断-坳... 强烈的燕山期造山运动使下扬子独立地块海相原型盆地和前陆盆地被改造成冲断、剥蚀严重的燕山高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形成张裂断陷盆地叠置,最终使其成为具有由前白垩系挤压冲断体系和上白垩统—新近系伸展断-坳陷体系组成双层结构的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既造成下扬子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高复杂性,又造就了残存于晚期上白垩统—新近系断-坳陷盆地下伏的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优势。各个古近纪伸展断陷往往是独立的海相烃源含油气保存单元,古近-新近系区域盖层共同构筑的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具晚期混源特色的海相有效烃源是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晚期成藏的基础,时空匹配的有效成藏组合是晚期成藏的必要条件。南黄海、苏北盆地是下扬子区沉积重建型整体封闭体系最好的构造单元,也是海相烃源晚期成藏的主要场所,印支和燕山运动不整合面上下、浦口组、泰州组和阜宁组一段是海相烃源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晚期成藏的主要层位,盐城、阜宁、海安、高邮、溱潼和黄桥—如皋断陷保存单位是首选勘探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残留叠合盆地 海相烃源岩 二次生烃 晚期成藏 勘探方向 下扬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