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被引量:95
1
作者 刘池洋 杨兴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改造盆地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 ,为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这由中国大陆结构复杂、活动性强等基本特征所决定。油气的聚散、成藏和分布既严格受成盆期和成盆期前构造格局的控制 ,又明显受成盆期后每一次构造运动和任一种改造形式的... 改造盆地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 ,为未来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这由中国大陆结构复杂、活动性强等基本特征所决定。油气的聚散、成藏和分布既严格受成盆期和成盆期前构造格局的控制 ,又明显受成盆期后每一次构造运动和任一种改造形式的影响 ,因而油气成藏过程复杂、分布规律多变 ,研究和勘探难度颇大。改造盆地研究与评价的思路和程式为 :( 1 )厘定盆地属性 ,分析动力环境 ;( 2 )恢复原始盆地 ,回归今盆位置 ;( 3)揭示改造过程 ,明确几个时期 ;( 4 )确定改造程度 ,划分保存单元 ;( 5)探讨聚散特点 ,评价资源规模 ;( 6)重视多源油气 ,突破单一模式 ;( 7)多期动态聚散 ,突出晚期成藏 ;( 8)注意差异改造 ,切忌以点代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油气评价 沉积盆地 油气成藏 动力学
下载PDF
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来自杉松岗盆地的证据
2
作者 吕建生 孙春林 孙跃武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的结果而非原始的有序堆积;各种构造岩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是... 通过对杉松岗盆地构造变形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并提出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概念。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主要特征表现为盆地的原生状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盆地的现存岩貌是构造改造的结果而非原始的有序堆积;各种构造岩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重要物质记录;混杂堆积构成的宏观有序、微观无序的叠堆构造是构造强烈改造型盆地的主要控煤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烈改造盆地 构造 杉松岗盆地 吉林东部
下载PDF
盆地后期改造阶段与应力场演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晓祥 刘池阳 +1 位作者 赵重远 何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中国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大致可划分为5 个阶段,即微改造阶段、弱改造阶段、中等改造阶段、强改造阶段和极强改造阶段,并各自形成相对应的改造盆地。沉积盆地的萎缩、消亡与所处构造应力场的演化息息相关,在后期以挤压应力场为... 中国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大致可划分为5 个阶段,即微改造阶段、弱改造阶段、中等改造阶段、强改造阶段和极强改造阶段,并各自形成相对应的改造盆地。沉积盆地的萎缩、消亡与所处构造应力场的演化息息相关,在后期以挤压应力场为主的改造下,可形成逆转型改造盆地、递进型改造盆地和走滑型改造盆地三类。由于各类改造盆地的生储盖展布特征、保存状态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改造阶段 应力场 油气勘探 地质力学
下载PDF
中生代多向挤压构造作用与四川盆地的形成和改造 被引量:110
4
作者 张岳桥 董树文 +1 位作者 李建华 施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3-250,共18页
远离活动板块边缘的四川盆地以其周缘复杂分布的褶皱构造带而著称,这些构造带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编图、褶皱构造样式和叠加变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生代挤压变形特征... 远离活动板块边缘的四川盆地以其周缘复杂分布的褶皱构造带而著称,这些构造带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基于区域构造编图、褶皱构造样式和叠加变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中生代挤压变形特征及其定型时代,确定了重要构造事件及其产生的构造样式。研究显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带中生代经历了3个重大构造事件,每个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形迹在空间上发生复合和联合,造就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复杂的构造组合样式。中晚三叠世碰撞造山事件(印支运动)在扬子地区形成近W-E向褶皱构造,扬子地块西缘伴随着松潘—甘孜褶皱造山带的形成,发育了龙门山—锦屏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及川滇前陆盆地,奠定了川—渝—黔—滇大型沉积盆地,构成四川盆地的原形。中晚侏罗世时期(燕山早幕),东亚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来自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的板块多向汇聚导致了大陆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其中秦岭造山带的再生活动导致南部米仓山—大巴山前陆构造带的形成和发展;来自太平洋板块向西推挤,导致了川东地区NW向突出的弧型构造和川南华蓥山帚状构造的形成;羌塘地块的向东侧向挤出,在扬子地块西北缘发生褶皱逆冲变形(龙门山—锦屏山构造带)。这期多向挤压事件强烈改造了四川T3-J1-2原形盆地,周缘褶皱构造带基本定型。早白垩世晚期的挤压事件(燕山晚幕)进一步改造了四川盆地,NW-SE向构造得到加强。除了西缘以外,四川盆地其他周缘褶皱构造带主体定型于晚侏罗世的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是扬子克拉通周边造山带在周邻板块多向汇聚作用下引发的再生复活的结果,成为中国东部陆内汇聚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薄皮构造 中生代 多向挤压 盆地改造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以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丘东洲 谢渊 +4 位作者 赵瞻 李嵘 杨平 张娣 刘家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81-1794,共14页
南方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发育厚8000~10000m的震旦系—下三叠统海相沉积,形成了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和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上组... 南方是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发育厚8000~10000m的震旦系—下三叠统海相沉积,形成了以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下组合和以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三叠统为主体的海相含油气系统上组合。上述含油气层系和油气组合在雪峰山西侧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并具有复杂的圈闭条件、保存条件和成藏演化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笔者着重讨论了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的研究思路、方法及研究区油气系统的地质作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4个重点区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雪峰山西侧地区油气地质调查和勘探目标区优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雪峰山西侧 海相油气 含油气系统
下载PDF
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相博 刘化清 +2 位作者 完颜容 冯明 魏立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6-382,394,共8页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 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口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力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几个构造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具有三分性:主体为克拉通坳陷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西北缘具裂陷盆地性质,这一格局与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质边界条件以及晚三叠世特殊的受力方式有关;(2)晚三叠世原型盆地主要经历了4期多种方式的后期改造作用,造成盆地面积与改造前相比缩小了约30×104km2;(3)依据残存烃源岩分布,指出除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西缘冲断带下盘外,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邻的六盘山盆地以及南缘渭河盆地也是今后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构造属性 盆地改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中地壳低速塑性层高温高压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炎如 袁剑英 +3 位作者 李相博 张正刚 程玉红 郭精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25,共4页
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属浅层有机论的范畴;地幔物质分异成烃属地幔无机论的范畴。笔者根据西北地区地壳厚度大,沉积盆地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多沉积旋回的特点,提出在中地壳低速塑性层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塑性层的蠕变运... 干酪根热降解成烃属浅层有机论的范畴;地幔物质分异成烃属地幔无机论的范畴。笔者根据西北地区地壳厚度大,沉积盆地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和多沉积旋回的特点,提出在中地壳低速塑性层中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成烃机制。塑性层的蠕变运动形成富含水的低密高压热流团,对有机质具有激活作用。通过粘土矿物的质子酸,使有机质产生催化裂解加氢反应而成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地壳 低速带 有机成因 油气藏
下载PDF
论改造型盆地与油气成藏──以华北东部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田在艺 张庆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16,共7页
文中以岩相古地理的观点论述了华北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即中晚元古代为古陆区,南北边缘地带发育拗拉槽型沉积;古生代为稳定的海相地台类型沉积;中新生代为陆相断-坳陷盆地沉积。指出华北盆地成烃、成藏的规律以及勘探油气的6个领... 文中以岩相古地理的观点论述了华北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即中晚元古代为古陆区,南北边缘地带发育拗拉槽型沉积;古生代为稳定的海相地台类型沉积;中新生代为陆相断-坳陷盆地沉积。指出华北盆地成烃、成藏的规律以及勘探油气的6个领域:一是以任丘古潜山为代表的“新生古储”油气藏;二是第三系“自生自储”复式油气聚集带;三是中、上元古界燕山拗拉槽原生油气藏领域;四是以孔古3井、7井油藏为代表的“古生古储”油气藏;五是以孔古4井油藏为代表的“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型油藏;六是中生界湖相沉积含煤地层烃源岩,虽改造剧烈,残留体肢离破碎,但仍是一个找油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岩地理 改造盆地 油气成藏 油气勘探 华北地台
下载PDF
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金良 张岳桥 +2 位作者 柳宗泉 任凤楼 徐佑德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32,39,共6页
基于野外调查、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有机质成熟度资料,运用改造盆地研究方法和油气评价思路,研究胶莱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改造强度及分布范围进行划分和评价,最后对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含油气系统勘探远景进行分析评价... 基于野外调查、沉积构造演化历史分析、有机质成熟度资料,运用改造盆地研究方法和油气评价思路,研究胶莱盆地的后期改造作用,并对每一种类型的改造强度及分布范围进行划分和评价,最后对盆地主要构造单元含油气系统勘探远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胶莱盆地主要改造类型有热力改造、叠合深埋改造、构造变形改造和隆升剥蚀改造4种;胶莱原型盆地后期改造作用强烈,盆地油气主要保存于后期叠合深埋区,高密凹陷中的姜山次洼陷和莱阳凹陷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盆地改造类型 改造强度 油气保存条件
下载PDF
喜马拉雅运动:对川滇交界区古地理重建的制约和楚雄盆地的改造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1 位作者 许效松 徐克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0,共8页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 ,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理论体系纲要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池洋 黄雷 +5 位作者 赵俊峰 王建强 张东东 赵红格 邵德勇 刘卫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4-108,共25页
中国沉积盆地的鲜明个性特征之一是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此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效应,明显增加了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难度。改造型盆地和盆地复杂改造地区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和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盆地后期改造的主... 中国沉积盆地的鲜明个性特征之一是后期改造强烈而普遍。此特征深刻地影响着油气的赋存条件和成藏效应,明显增加了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难度。改造型盆地和盆地复杂改造地区已成为中国油气勘探和资源接替的重要领域。盆地后期改造的主要形式可分为隆升—剥蚀、沉降—深埋、热力作用、流体活动和构造变形五种类型。在自然界,多种地质作用同时参与的复合式改造更为普遍。改造型盆地特征复杂多样,油气赋存和成藏过程集多类含油气盆地中诸多油气藏之众合。本文将改造型盆地油气赋存—成藏的核心理论纲要式归纳为:原盆控源、过程控储、改造控藏、多源成藏、动态聚散、晚期定位。原盆控源,即改造型盆地的烃源岩是在改造前原盆富烃凹陷中所形成,改造后留存的烃源岩规模及特征决定盆地油气的贫富和分布。各类储层的形成和保存总体受岩石原生物质沉积—埋藏成岩和次生改造重塑两大阶段全过程的控制,称之为过程控储。盆地或地区后期改造过程及结果的个性特征直接控制着该地区油气的赋存、成藏—定位和分布特点,即改造控藏。后期多种形式的改造可引发多源油气富集成藏,既含来自不同深度、不同成熟度烃源岩的油气同储成藏,又有源自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烃源岩的油气混聚成藏,还包括烃类与各种非烃类气体同储或同盆共存成藏。盆地经受多期次构造变动和改造必然导致油气发生多次动态聚散和晚期成藏—定位。将晚期成藏与定位连在一起就较全面地概括和体现了不同时代盆地大多油气藏形成的要点和勘探界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油气赋存—成藏 理论体系纲要 原盆控源 过程控储 改造控藏 晚期定位
下载PDF
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量:33
12
作者 叶舟 马力 +3 位作者 梁兴 吴根耀 徐克定 张廷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101,共21页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山期造山作用 “盆”“山”耦合和脱耦 改造型残留盆地
下载PDF
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鄂尔多斯盆地改造 被引量:104
13
作者 张岳桥 廖昌珍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40,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是叠加在华北古生代克拉通台地之上的中生代大型陆内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改造阶段,区域构造体制经历了重大转换,在盆地周缘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样式的构造带。其中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时期的燕山运动... 鄂尔多斯盆地是叠加在华北古生代克拉通台地之上的中生代大型陆内盆地。晚中生代—新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改造阶段,区域构造体制经历了重大转换,在盆地周缘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样式的构造带。其中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时期的燕山运动主幕,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定型和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期构造变动导致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挤压逆冲构造带的形成。早白垩世时期,对区域构造应力体制转换的响应,鄂尔多斯盆地处于弱引张构造环境,引张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南缘地带,六盘山古地堑发育。新生代时期,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鄂尔多斯盆地周缘,形成一系列地堑盆地。晚中新世或上新世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时期,受到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向东构造挤出作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六盘山褶皱带快速崛起,而在盆地的其他周边地带则发生引张变形和地块差异性升降。最后,笔者论述了不同构造应力体制下盆地的改造作用,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研究中的一些基础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改造 晚中生代-新生代 构造体制转换
下载PDF
帕米尔地区碰撞构造与塔里木盆地的改造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道桂 罗月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3,77,共8页
帕米尔地区碰撞构造的岩石与同位素年龄记录了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的运动,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113±1.5Ma~71.1±1.4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36.95±1.2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持续榨挤(6.69~6.80Ma... 帕米尔地区碰撞构造的岩石与同位素年龄记录了印度板块对亚洲板块的运动,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113±1.5Ma~71.1±1.4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碰撞(36.95±1.2Ma)、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持续榨挤(6.69~6.80Ma)等3个阶段。处于帕米尔冲断带前缘的塔西南侏罗—白垩纪/老第三纪前陆盆地,经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作用改造后,仅留下麦盖提斜坡带和塔中-巴楚前缘隆起带两部分;中新世—第四纪前陆盆地的沉降中心向北迁移至叶城-喀什一线,快速的沉降作用堆积了5000~6000m的粗碎屑沉积物。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库车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结构上比较完整,改造程度小于塔西南,保留了依奇克里克-克拉苏侏罗—白垩纪/老第三纪前渊沉降带、秋立塔格-亚肯斜坡带和牙哈-塔北前缘隆起带;在中新世碰撞作用期间,大部分三叠-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则形成了逆冲断层与断弯-断展褶皱带,秋立塔格-亚肯斜坡带的滑脱断层与滑脱褶皱的递进变形带;之后,又被向南迁移的拜城-阳霞上新世—第四纪凹陷所叠加、覆盖而保存,具备了形成大型天然气田的条件。中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榨挤与平移挤出作用阶段,在喀什坳陷内形成英吉莎、明遥路等深层原地变形体背斜,西天山山前的阿图什背斜、克拉苏背斜、塔浪河、阿拉布拉克等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构造 同位素年龄 盆地改造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部碰撞构造与盆地改造变形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金龙 李凤君 贾庆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1-295,300,共6页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在渐新世和中、上新世发生碰撞及持续的榨挤作用 ,所产生的远程效应 ,使南祁连造山带的逆冲岩席向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推覆。在柴达木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发生了二个世代的改造变形。从赛什腾—尕丘前渊断陷带的叠瓦状...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在渐新世和中、上新世发生碰撞及持续的榨挤作用 ,所产生的远程效应 ,使南祁连造山带的逆冲岩席向柴达木盆地北缘逆冲推覆。在柴达木北部中、新生代盆地发生了二个世代的改造变形。从赛什腾—尕丘前渊断陷带的叠瓦状冲断层与断弯褶皱构造组合 ,到昆特依斜坡坳陷带的犁式逆掩断层与断展褶皱组合 ,直至鄂博梁—伊北一带的滑脱断层与滑脱褶皱构造组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部 碰撞构造 盆地改造变形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海相改造残留盆地的地质特征和勘探前景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英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国前新生界海相地层很发育 ,其油气资源潜量丰富 ,但目前探明程度和勘探成功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普遍经历过多期改造 ,具有改造残留盆地的性质。主要的改造方式有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和深埋等 ,具体受盆地在各期构造运动中所处... 中国前新生界海相地层很发育 ,其油气资源潜量丰富 ,但目前探明程度和勘探成功率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普遍经历过多期改造 ,具有改造残留盆地的性质。主要的改造方式有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和深埋等 ,具体受盆地在各期构造运动中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控制 ,如被前陆盆地或裂谷盆地所叠加 ,整体抬升转化成为高原或高地 ,以及由于冲断褶皱而转化为断褶带甚至于造山带等。海相改造残留盆地具有复杂的成藏动力学过程和油气系统。其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特点有 :( 1 )多期成藏 ,形成复杂油气系统 ,油气藏高度分散 ;( 2 )晚期 (喜马拉雅期 )成藏 ,明显受喜马拉雅运动控制。因此在油气勘探中要以正确认识和描述地质特征的非均一性为关键 ,以油气的生、运、散、聚成藏动力学过程为主线 ,从各种地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发展演化历史的角度开展研究。海相改造残留盆地勘探前景广阔 ,必将成为我国 2 1世纪油气勘探的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残留盆地 海相地层 油气成藏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改造型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方法—以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宗举 王根海 《海相油气地质》 2000年第3期67-79,共13页
通过对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的综合研究及勘探总结,初步提出了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或叠合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强调进行了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的时空演化,... 通过对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地质的综合研究及勘探总结,初步提出了一套改造型残留盆地或叠合盆地评价及其油气系统研究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强调进行了油气地质“动态演化”研究,主要通过拟三维盆地模拟反演主要烃源岩的时空演化,生烃过程以及不同地质阶段中的生烃强度,资源量,结合古今油气藏的解剖,癖结油气成藏-破坏规律,结合古构造的分析,研究油气运聚指向,给合主要构造运动期对中国南方中,古生界主要油气系统的影响分析,进行分阶段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现实对象是次生油气系统及再生烃油气系统,现存的原生油系统很少,提出了中国南方新区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为石柱复向斜西侧高陡背斜带,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档-牌州-汊渗1井地区,江西南鄱阳盆地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含油构造勘探发现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含油气盆地 盆地评价 含油气系统 海相沉积 华南地区 中生界 古生界 海相地层
下载PDF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凡军 陈文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4-176,196,共4页
从改造型盆地概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理论研究现状及进展。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研究思路包括从构造演化入手的"正演"思路、从"保存单元"研究入手的"反演"思路和动态演化的研... 从改造型盆地概念、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等方面探讨了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理论研究现状及进展。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研究思路包括从构造演化入手的"正演"思路、从"保存单元"研究入手的"反演"思路和动态演化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包括构造分析、成烃成藏、保存条件3个主要方面,构造分析贯穿成藏研究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盆地 油气成藏 构造分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叠加改造型盆地油气勘探区带划分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成名 梁宇生 闫相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合理的区带划分对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具有多旋回演化与复杂成藏过程的中国中西部叠加改造型盆地的区带划分研究甚少,缺乏相对统一方案。基于区带的涵义及其外延,针对叠加改造型盆地具有多套组... 合理的区带划分对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与部署具有重要作用,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对具有多旋回演化与复杂成藏过程的中国中西部叠加改造型盆地的区带划分研究甚少,缺乏相对统一方案。基于区带的涵义及其外延,针对叠加改造型盆地具有多套组合、多期改造、多类含油气系统复合的特点,提出了以“原型控源、迭加控藏”为主线的划分思路、方法和流程。区带划分,需要从盆地整体研究出发,分析盆地建造—改造过程中原始成藏地质要素分布及其后续的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明确盆地中不同成藏组合在迭加改造过程中的含油气系统类型及其分布,揭示每类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并由此确定区带的类型及其边界。区带名称视含油气系统类型采用“(古)今构造单元+层系或组合+成藏主控因素”组合命名。区带划分方案对深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认识,指导勘探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控源 迭加控藏 区带划分 叠加改造盆地
下载PDF
焉耆改造型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文礼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共2页
焉耆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盆地,中生代为类前陆盆地,之后虽经历了燕山运动中晚期的冲断、隆升剥蚀和喜山期的长期改造,但盆地构造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烃源岩以煤系地层为主,主生烃期为燕山期末,喜山期生烃贡献不明显;圈闭类... 焉耆盆地是中、新生代的叠合、改造型盆地,中生代为类前陆盆地,之后虽经历了燕山运动中晚期的冲断、隆升剥蚀和喜山期的长期改造,但盆地构造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烃源岩以煤系地层为主,主生烃期为燕山期末,喜山期生烃贡献不明显;圈闭类型多样,多与冲断活动有关,形成于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燕山期末已存在的圈闭成藏条件较好,但控制圈闭的断层在喜山期活动与否及其活动强度,决定着燕山期形成的油气藏能否保存;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圈闭及地层圈闭的油气来源有限,盖层条件较差,油气成藏条件欠理想。下步勘探方向应以与燕山期末主生烃期相配置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改造盆地 构造特征 油气勘探 焉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