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河下游大野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
8
1
作者
魏本杰
侯战方
+7 位作者
陈诗越
孟静静
伏梦璇
杨丽伟
刘晓迪
刘加珍
陈影影
衣雅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分为两个沉积阶段:550~385cm,以深黑色和青灰色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属湖沼相沉积物环境;385~30cm,以棕黄色和浅黄色黏土质粉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环境。综合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分析结果,大野泽近1400a环境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为湖泊水位较低沼泽相沉积环境,气候较干冷;940-1250 AD期间,在中世纪暖湿气候背景下,湖盆频受黄河洪水入注,湖盆扩张,水位抬高;1194 AD开始,黄河河道南迁至黄海入海,大野泽逐渐演变为河流相沉积;1250-154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较强,气候较湿润;1540-186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表现出减弱趋势,气候转干冷,对应小冰期;1860 AD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北迁至渤海入海,大野泽再次接受黄河洪泛注入,但由于前期湖区抬高成陆,该区域仅作为黄河泥沙承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改道决溢
大野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下游大野泽流域的侵蚀变化与气候演变
被引量:
2
2
作者
伏梦璇
魏本杰
+5 位作者
衣雅男
李政
刘晓迪
刘子亭
李明
侯战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6,共9页
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决口和改道在该区域形成了众多湖泊,其沉积物是研究该流域侵蚀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高精度的AMS-^(14)C测年,通过分析大野泽DYZ-1钻孔550 cm柱样中的元素含量组成、粒度、CaCO_(3)含量及元素主成分数理统...
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决口和改道在该区域形成了众多湖泊,其沉积物是研究该流域侵蚀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高精度的AMS-^(14)C测年,通过分析大野泽DYZ-1钻孔550 cm柱样中的元素含量组成、粒度、CaCO_(3)含量及元素主成分数理统计综合分析,重建了大野泽流域近1400 a的侵蚀变化序列。结果表明,大野泽流域侵蚀变化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940—1250 AD期间,对应"中世纪暖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同时大野泽湖盆频受黄河洪水注入,流域侵蚀强劲;1194 AD之后,黄河进入第四次大改道期,河道南迁夺淮河入黄海,1250—1540 AD期间,黄河洪水较少影响到大野泽湖区,但该时期气候相对暖湿,流域侵蚀相对较强;1540—1860 AD期间,对应"小冰期",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1860 AD之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开始增多,同时,黄河再次改道北迁,大野泽再次受到黄河洪泛影响,流域侵蚀再次加强。以上结论为深入理解黄河下游侵蚀变化特征及规律与黄河改道决溢洪水、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组成
侵蚀变化
改道决溢
大野泽
原文传递
题名
黄河下游大野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
8
1
作者
魏本杰
侯战方
陈诗越
孟静静
伏梦璇
杨丽伟
刘晓迪
刘加珍
陈影影
衣雅男
机构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安山湖湿地演变及其与黄河-运河关系的研究”(417023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万年以来黄河下游季风演变及洪水与河道变迁机制研究”(41672345),“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泊消亡过程及机制与沉积碳埋藏量估算”(41871073)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鲁西南安山湖形成、演化与黄河改道变迁的关系研究”(SKLLQG1509)
文摘
利用黄河下游湖泊大野泽550cm柱状岩芯沉积物粒度分析,结合高精度的AMS 14C年代测定,初步揭示了研究区近1400a来湖泊沉积及环境演化历史。应用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合沉积物岩性特征,结果发现DYZ-1钻孔地层明显分为两个沉积阶段:550~385cm,以深黑色和青灰色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为主,属湖沼相沉积物环境;385~30cm,以棕黄色和浅黄色黏土质粉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环境。综合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分析结果,大野泽近1400a环境演变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为湖泊水位较低沼泽相沉积环境,气候较干冷;940-1250 AD期间,在中世纪暖湿气候背景下,湖盆频受黄河洪水入注,湖盆扩张,水位抬高;1194 AD开始,黄河河道南迁至黄海入海,大野泽逐渐演变为河流相沉积;1250-154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较强,气候较湿润;1540-1860 AD期间,河流水动力表现出减弱趋势,气候转干冷,对应小冰期;1860 AD之后,黄河再次改道北迁至渤海入海,大野泽再次接受黄河洪泛注入,但由于前期湖区抬高成陆,该区域仅作为黄河泥沙承载区。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改道决溢
大野泽
Keywords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levee breaches
Dayeze Lake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下游大野泽流域的侵蚀变化与气候演变
被引量:
2
2
作者
伏梦璇
魏本杰
衣雅男
李政
刘晓迪
刘子亭
李明
侯战方
机构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出处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安山湖湿地演变及其与黄河-运河关系的研究”(417023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万年以来黄河下游季风演变及洪水与河道变迁机制研究”(41672345)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湖泊消亡过程及机制与沉积碳埋藏量估算”(41871073)联合资助。
文摘
黄河下游频繁的黄河决口和改道在该区域形成了众多湖泊,其沉积物是研究该流域侵蚀和气候变化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高精度的AMS-^(14)C测年,通过分析大野泽DYZ-1钻孔550 cm柱样中的元素含量组成、粒度、CaCO_(3)含量及元素主成分数理统计综合分析,重建了大野泽流域近1400 a的侵蚀变化序列。结果表明,大野泽流域侵蚀变化大致划分为5个阶段:625—940 AD期间,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940—1250 AD期间,对应"中世纪暖期",气候暖湿,降水增多,同时大野泽湖盆频受黄河洪水注入,流域侵蚀强劲;1194 AD之后,黄河进入第四次大改道期,河道南迁夺淮河入黄海,1250—1540 AD期间,黄河洪水较少影响到大野泽湖区,但该时期气候相对暖湿,流域侵蚀相对较强;1540—1860 AD期间,对应"小冰期",气候较冷干,流域侵蚀较弱;1860 AD之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开始增多,同时,黄河再次改道北迁,大野泽再次受到黄河洪泛影响,流域侵蚀再次加强。以上结论为深入理解黄河下游侵蚀变化特征及规律与黄河改道决溢洪水、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
关键词
元素组成
侵蚀变化
改道决溢
大野泽
Keywords
Elemental composition
Erosional change
Levee breaches
Lake Dayeze
分类号
P53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河下游大野泽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对环境演化的指示
魏本杰
侯战方
陈诗越
孟静静
伏梦璇
杨丽伟
刘晓迪
刘加珍
陈影影
衣雅男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黄河下游大野泽流域的侵蚀变化与气候演变
伏梦璇
魏本杰
衣雅男
李政
刘晓迪
刘子亭
李明
侯战方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