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5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淑芹 张俊蕾 +2 位作者 王素素 郭斐斐 李拴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有38例(10.2%)发生了攻击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高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发病前性格温和、开朗、自卑和孤僻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对于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是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较高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应通过护理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住院患者 精神障碍 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伴攻击行为的住院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
2
作者 郭育君 杨俊 +3 位作者 周旭辉 侯超 周霞峰 谢婷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4期330-334,共5页
背景近年来,酒精依赖相关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酒精依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控制能力,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目的分析伴攻击行为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以期为改善伴攻击行为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 背景近年来,酒精依赖相关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酒精依赖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行为控制能力,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目的分析伴攻击行为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以期为改善伴攻击行为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收治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按1∶1选取伴攻击行为和不伴攻击行为的男性酒精依赖患者各80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分别评定人格特征与认知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伴攻击行为的酒精依赖患者EPQ-RSC评分与RBAN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攻击行为组RBANS各因子评分均低于不伴攻击行为组(t=2.176、2.580、2.076、2.308、2.193,P均<0.05)。伴攻击行为组EPQ-R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不伴攻击行为组(t=4.497、5.242、6.459,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伴攻击行为的酒精依赖患者EPQ-RSC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维度评分与RBANS即刻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言语功能、注意、延时记忆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94~0.482、0.362~0.511、0.265~0.475,P均<0.05)。结论伴攻击行为的酒精依赖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攻击行为 人格特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歧视知觉在高职生童年期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3
作者 常春英 黎小瑜 郑亚楠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了解高职生攻击行为、歧视知觉和童年期创伤的关系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1年10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童年期创伤问卷对63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攻击行为与知觉歧视(r=0... 目的:了解高职生攻击行为、歧视知觉和童年期创伤的关系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21年10月,采用Buss-Perry攻击行为问卷、歧视知觉问卷和童年期创伤问卷对63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攻击行为与知觉歧视(r=0.622,P<0.01)和童年期创伤(r=0.310,P<0.01)呈正相关。童年期创伤可以直接对高职生攻击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通过歧视知觉间接影响攻击行为。结论:高职生歧视知觉在攻击行为和童年期创伤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攻击行为 歧视知觉 童年期创伤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危险因素、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圆圆 黄明欣 +3 位作者 于情 李宇 虞宝萍 石萍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的ASD行为问题。ASD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共患躯体疾病、缺乏沟通技巧、心理社会压力较重、不良的行为强化模式、伴发情绪精神障碍。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育行为障碍性疾病,攻击行为是一种常见的ASD行为问题。ASD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共患躯体疾病、缺乏沟通技巧、心理社会压力较重、不良的行为强化模式、伴发情绪精神障碍。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异常行为量表及孤独症诊断访谈问卷修订版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评估ASD儿童攻击行为的病情严重程度量表。ASD攻击行为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当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利培酮、阿立哌唑及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治疗ASD攻击行为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 情绪精神障碍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异常行为量表 孤独症诊断访谈问卷修订版 行为疗法 利培酮 阿立哌唑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跃 尹珊珊 +1 位作者 陈爱国 朱风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方法效应分析。结果:1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控制(r=0.457,P<0.01)和心理弹性(r=0.475,P<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1),三者都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48,-0.586,-0.567;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包括3条路径,分别为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61;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8;自我控制→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1。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降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既可以直接影响低年级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间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低年级大学生 链式中介 自我控制 心理弹性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CD1小鼠攻击行为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李加欣 黄露 +5 位作者 龙宗泓 张敏 温惠中 熊鹰 李洪 白福海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研究CD1小鼠发动攻击行为的内在神经机制。方法通过驻地入侵实验筛选出具有攻击行为的CD1小鼠,攻击配对偏好进一步验证后使用c-Fos标记全脑激活的脑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分析攻击行为激活了哪种类型的神经元,最后使用光遗传学调... 目的研究CD1小鼠发动攻击行为的内在神经机制。方法通过驻地入侵实验筛选出具有攻击行为的CD1小鼠,攻击配对偏好进一步验证后使用c-Fos标记全脑激活的脑区,通过免疫荧光双标实验分析攻击行为激活了哪种类型的神经元,最后使用光遗传学调控该类神经元的活性,观察其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通过c-Fos筛选,约82%的CD1小鼠表现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发生后主要激活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mPFC脑区c-Fos阳性神经元主要是谷氨酸能神经元;最后,我们通过光遗传激活mPFC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发现其能够抑制CD1小鼠的攻击行为;相反,光遗传抑制mPFC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能够促进CD1小鼠的攻击行为。结论mPFC脑区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调控CD1小鼠发动攻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FC 谷氨酸能神经元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7
作者 王西林 杨婵娟 程道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攻击组和攻击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攻击组和攻击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列线图,确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为攻击组(35.0%),52例患者为未攻击组(65.0%)。攻击组患者长期独居的占比、总住院时间、既往有自杀倾向的占比均高于未攻击组,且ITAQ、SSRS的评分均低于未攻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独居、既往有自杀倾向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ITAQ与SSRS的高评分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P <0.05),并构建列线图,有良好预测价值。结论 患者的长期独居、既往有自杀倾向可能会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攻击行为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及复发因素
8
作者 王华 刘伟 +2 位作者 朱文礼 甘火琴 田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复发因素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经治疗达痊愈标准后随访1年。收集临床资料,评估冲动攻击行为,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冲动组(96例)和无冲动组(...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自知力水平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复发因素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均经治疗达痊愈标准后随访1年。收集临床资料,评估冲动攻击行为,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冲动组(96例)和无冲动组(120例),比较2组自知力水平,另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3例)和未复发组(173例),分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预测价值。结果21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占44.44%。与无冲动组比,冲动组对住院认识、疾病认识、服药认识、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的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总分更低(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对住院认识、疾病认识、服药认识、疾病复发及求助方式认识、ITAQ总分与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呈负相关(P<0.05)。合并睡眠障碍、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迅速停药、既往复发次数≥2次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当logit(P)>9.88时,AUC值为0.873,95%CI为0.821,0.914。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冲动攻击行为与自知力水平低下有关,且患者复发因素包括合并睡眠障碍、单一使用心境稳定剂、迅速停药、既往复发次数≥2次等,预测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双相情感障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知力水平 冲动攻击行为 复发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行为的关系
9
作者 张文琼 金华 +2 位作者 周楠 李亚辰 王立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天津安定医院门诊收治的161例汉族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65名...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天津安定医院门诊收治的161例汉族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165名汉族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分析NET基因多态性与汉族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相关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伴自我攻击行为组相关基因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未伴自我攻击行为组(P均<0.05);性别、精神疾病家族史等因素均是汉族抑郁症患者自我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G1287A基因型AA、等位基因A及T182C基因型CC、等位基因C分布频率可能是汉族抑郁症患者伴发自我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基因多态性 抑郁症 攻击行为
下载PDF
探寻攻击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来自P300的证据
10
作者 李乐毅 江靖恺 +3 位作者 陈楠 佘雨娜 刘宏艳 胡治国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8期410-422,共13页
攻击行为正逐渐上升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否能够寻找到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成为了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共同关注目标。P300被认为可作为独立指标有效预测攻击性行为。本文分别介绍了P300在临床群体、犯罪群体和非临床暴力... 攻击行为正逐渐上升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否能够寻找到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标志物,成为了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共同关注目标。P300被认为可作为独立指标有效预测攻击性行为。本文分别介绍了P300在临床群体、犯罪群体和非临床暴力风险群体的攻击性行为测量中的应用,评估了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并从P300指标的多角度分析及与其他ERP成分的结合、对犯罪群体进行进一步的类型细分、P300的应用场景拓展(如监内暴力预测、暴力行为干预效果评估和正常人攻击风险测量)等三个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Aggressive behavior is gradually emerging as a promine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Finding neural markers for aggressive behavior has become a common focus for psychologists and neuroscientists. The P300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ndependent indicator that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aggressive behavior.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P300 in the measurement of aggressive behavior in clinical, criminal and non-clinical violence risk groups, evaluates the consistency of research results, and looks forward t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P300 predictors an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RP components, further subdivision of criminal groups, and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P300 (such as the prediction of violence in pris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violence interven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risk of aggression in normal peo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00 攻击行为 临床群体 犯罪群体
下载PDF
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攻击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梓 岳计辉 方晓娟 《中国医药导刊》 202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攻击行为在神经发育障碍儿童中普遍存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此行为干预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综述系统归纳和总结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不同干预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原理... 攻击行为在神经发育障碍儿童中普遍存在,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针对此行为干预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综述系统归纳和总结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不同干预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原理的功能分析和功能性治疗在减少或消除攻击性行为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包括事前干预、强化策略、后效控制及行为减少策略等,在减少或消除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方面具有明显效果。事前干预主要关注先行因素,例如通过教授社交技巧和情绪调节策略来降低攻击倾向;强化策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模式;后效控制则管理行为后果,训练替代行为减少攻击;行为减少策略则通过应用消退和惩罚消除不良行为。针对神经发育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早期和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改变行为至关重要。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干预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行为干预 神经发育障碍 儿童
下载PDF
歧视知觉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心理韧性和核心自我评价的链式中介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玲娟 罗深秋 唐思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40-445,共6页
目的:考察歧视知觉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量表、歧视知觉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97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与心理韧性(r=-0.53,P<0.01)、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r=-0.54,P<... 目的:考察歧视知觉对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量表、歧视知觉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对97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歧视知觉与心理韧性(r=-0.53,P<0.01)、核心自我评价显著负相关(r=-0.54,P<0.01),但与攻击行为显著正相关(r=0.43,P<0.01);心理韧性与核心自我评价显著正相关(r=0.75,P<0.01)、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r=-0.50,P<0.01);核心自我评价与攻击行为显著负相关(r=-0.47,P<0.01);②歧视知觉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9;③心理韧性和核心自我评价不仅在歧视知觉与攻击行为间起单独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5、0.03,还在歧视知觉与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结论:歧视知觉可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攻击行为,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和核心自我评价的单独中介作用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初中生的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行为 歧视知觉 核心自我评价 心理韧性 初中生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和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荣刚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和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60)予以氟哌啶醇,实验组(n=60)加用MEC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冲动和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60)予以氟哌啶醇,实验组(n=60)加用MEC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暴力行为改善情况以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精神病性症状评分、BPRS、暴力行为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评分、BPRS、MO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更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能够改善患者冲动和攻击行为,减轻患者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冲动和攻击行为 无抽搐电休克
下载PDF
心理虐待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4
作者 邹孟芮 刘舒野 +1 位作者 程诚 王友碧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88,共7页
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探究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问卷、青少年执行功能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0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 本研究基于一般攻击模型,探究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执行功能的中介作用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采用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攻击行为问卷、青少年执行功能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0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心理虐待、攻击行为与执行功能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则与执行功能、心理虐待、攻击行为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2)执行功能在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执行功能与攻击行为间起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心理虐待可能会损伤青少年的执行功能从而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而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时能够缓和执行功能损伤带来的攻击行为增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 攻击行为 执行功能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青少年
下载PDF
父母正念养育、教养压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关系: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
15
作者 陈思 穆蔚琦 +1 位作者 周明洁 郭昫澄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3期237-242,共6页
背景 父母正念养育水平关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关于正念养育的实证研究较少,尚未查见探讨父母正念养育通过教养压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主客体效应的研究。目的 探讨父母正念养育通过教养压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主客体... 背景 父母正念养育水平关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目前关于正念养育的实证研究较少,尚未查见探讨父母正念养育通过教养压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主客体效应的研究。目的 探讨父母正念养育通过教养压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及主客体效应,为改善家庭教育以及对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9月8日—15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某学校的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以及初中三个年级中的各年级随机选择3个班级、共907名学生,以学生家庭(包括父母和孩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念养育量表(MIPQ)评定父母的正念养育水平,采用养育压力量表简化版(PSI-SF)评定父母的教养压力水平,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YSR)中的攻击行为维度评定青少年攻击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父母正念养育对自身及配偶教养压力的影响,以及通过教养压力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结果 共472个家庭完成有效问卷调查。在主体效应方面,父亲正念养育通过父亲教养压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效应值为-0.018(P=0.002),母亲正念养育通过母亲教养压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效应值为-0.026(P<0.01)。在客体效应方面,父亲正念养育通过母亲教养压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效应值为-0.006(P=0.026),母亲正念养育通过父亲教养压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效应值为-0.007(P=0.012)。结论 父母正念养育可以通过自身及配偶的教养压力水平间接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主客体效应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养育 教养压力 青少年 攻击行为 主客体互倚模型
下载PDF
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
16
作者 赵雨露 张野 +1 位作者 付杨 王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与精神病理学跨诊断模型,考察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青少年遭受网络排斥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愤怒反刍思... 目的:基于需要威胁时间模型与精神病理学跨诊断模型,考察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遭受校园排斥问卷、青少年遭受网络排斥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及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对辽宁省两所中学的910名初中生进行测量。结果:愤怒反刍在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间的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7。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在现实排斥/网络排斥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0.03、0.05。结论:网络排斥能够直接影响网络攻击行为,也能够通过愤怒反刍的单独中介作用、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现实排斥只能够通过心理一致感与愤怒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排斥 网络排斥 心理一致感 愤怒反刍 网络攻击行为
下载PDF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7
作者 张璇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探讨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攻击行为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环境、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控... 探讨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攻击行为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环境、领悟社会支持、自我控制、攻击行为彼此存在显著相关;(2)自我控制在家庭环境和大学生攻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3)领悟社会支持可以在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直接路径及两者关系中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还可以通过自我控制间接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领悟社会支持既调节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直接作用,又调节家庭环境通过自我控制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攻击行为 自我控制 领悟社会支持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与P300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丁 张杨骏 纪家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根据其既往个人史及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暴力攻击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根据其既往个人史及修改版外显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s,MOAS)评分划分暴力攻击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对比2组一般资料、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以及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与MO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暴力攻击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诱发的P300成分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暴力攻击组其P300成分波幅降低(2.818±0.643)μV,潜伏期延长(335.530±20.664)ms。经Pearson相关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诱发的P300成分潜伏期与MOAS评分呈正相关(r=0.580,P<0.05),而其所诱发的P300成分波幅与MOAS评分呈负相关(r=-0.421,P<0.05)。结论具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脑认知功能损伤。本研究推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可作为预测及评估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MOAS评分 事件相关电位 P300成分 振幅 潜伏期
下载PDF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尊与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
19
作者 张璇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目的:明确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攻击行为量表、自尊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与自尊和自我控制... 目的:明确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攻击行为量表、自尊和自我控制量表对135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与自尊和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35,0.33,P<0.01),攻击行为与自尊和自我控制分别呈显著负相关(r=-0.41,-0.51,P<0.01),自尊与自我控制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家庭环境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显著;自尊、自我控制在家庭环境与大学生的攻击行为间的单独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均显著。结论:自尊和自我控制能够解释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攻击行为间关系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环境 自尊 自我控制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海英 钟伦淳 +1 位作者 朱可洲 童欢 《临床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易智能量表(MMSE)、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评估其自知力、认...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85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简易智能量表(MMSE)、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评估其自知力、认知功能、冲动攻击行为;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及冲动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结果85例BD患者的ITAQ、MMSE、MOAS总分分别为(10.09±2.17)分、(24.31±1.75)分、(7.41±1.25)分;其中有认知功能障碍36例,占42.35%,有冲动攻击行为54例,占63.53%;有认知功能障碍、冲动攻击行为BD患者的IT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冲动攻击行为BD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TA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与MOAS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BD患者自知力与认知功能、冲动攻击行为密切相关,临床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自知力 认知功能 冲动攻击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