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之“而”解
1
作者 孙孝龙 《学语文》 2024年第3期94-96,共3页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 贾谊《过秦论(上)》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历来多有误解,盖释“而”为“因而”,构建“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之因果关系,实偏离贾氏之政治主张。贾氏《过秦论(中)》有明确申述:“取与守不同术也”“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如果再联系《过秦》三篇之副标题(或理解为解题)为“事势”,则“而”应当理解为“然而”,“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为“事”与“势”之转折,见出“秦”未“审权势之宜”,从而为贾氏所“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上)》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取与守不同术也 之宜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该怎样翻译 被引量:1
2
作者 曹克利 李守明 《语文教学之友》 2011年第6期32-32,共1页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贾谊《过秦论》(上篇)的名言。“仁义不施”与“攻守之势异也”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怎样翻译呢?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名言
下载PDF
辨“攻守之势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湘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5-87,共3页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 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贾谊《过秦论》(上)这篇课文,其中心论点就是文末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如何解释这个结论,对理解全篇课文关系极大.这里的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其中的“而”字是表示什么关系的连词?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弄清“攻守之势异”是什么意思.课文后边的注释这样说:“[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四国.守,指二世和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我觉得这说法不够清楚.以至和课文的意思有所抵梧.比如课文中写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这是说二世时秦朝威力的强大,也是陈涉起义的背景.我们知道,陈涉起义后,其部将周文曾率兵攻进函谷关,但不久就被秦将章邯率兵驱出函谷关,全军覆没.而后章邯又相继打败了陈涉、项梁,陈涉、项梁相继死难,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这说明秦朝当时的兵力并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 六国 兵力 始皇 行仁义 《过秦论》 起义 函谷关 攻略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4
作者 万向群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52,共1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诵。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实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普通”)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教师教学用书 《过秦论》 实验教科书 中学教科书 高中语文 课程标准
下载PDF
从宋夏攻守之势的变化看韩范的攻守之争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琳 徐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74-81,共8页
关键词 攻守之势 范仲淹 元昊 北宋 韩琦 契丹 宋夏战争 继迁 枢密院 欧阳修
下载PDF
说说秦国的“攻守之势”——《过秦论》备教参考
6
作者 赵洪涛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2011年第2期33-34,共2页
一、秦国的发展——从西垂小邑到大一统帝国 秦人(秦王室)姓赢,商末已迁至“西垂”。西垂是秦在西方发展的起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西垂的地望在今甘肃礼县永坪乡赵坪村大堡子山附近。这一带水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秦人以擅... 一、秦国的发展——从西垂小邑到大一统帝国 秦人(秦王室)姓赢,商末已迁至“西垂”。西垂是秦在西方发展的起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西垂的地望在今甘肃礼县永坪乡赵坪村大堡子山附近。这一带水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秦人以擅长养马著称。西周末年,秦已成为周王室颇为倚重的势力。周平王东迁,秦襄公以扈从之功,受赐得到了戎狄占据的歧山以西之地。秦从此跻身于诸侯行列。经过襄公、文公两代人的努力,终于驱逐戎狄,拥有了歧山以西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攻守之势 秦国 教参 考古发现 文献记载 大堡子山 大一统
下载PDF
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强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44-145,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经典篇目。贾谊在文中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点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可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以来却存在较大争议。不少老师解释说,秦国由于没有实施仁政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最终灭亡了。这种解释显然不能使人明白:攻势是什么?守势又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朝灭亡 《过秦论》 高中语文
下载PDF
对“攻守之势异也”一注的异议
8
作者 钟俊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98-98,共1页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秦论》中“攻守之势异也”的注解是这样的:“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六国。守,指二世,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依据这个注解。似乎秦王朝在农民大起义中迅速失败的原因只是由于兵力... 高中语文第四册《过秦论》中“攻守之势异也”的注解是这样的:“攻和守的形势不同。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兵力强,攻略六国。守,指二世,子婴时兵力弱而困守关中。”依据这个注解。似乎秦王朝在农民大起义中迅速失败的原因只是由于兵力弱了。我认为这和课文末段的分析是矛盾的。《过秦论》明确地肯定了陈涉起兵时,“天下非弱小也,雍州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兵力 陈涉 秦王朝 子婴 虐政 攻略 秦始皇 六国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释疑
9
作者 孟凡虎 《学语文》 2001年第5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过秦论》 中心论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到底如何翻译
10
作者 万向群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33-34,共2页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贾谊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全文写得汪洋恣肆,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极具感染力。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为全文的主旨句也成为千古名句,广为传颂。然而,这一句应该如何翻译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以下简称《普通教材》)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 《过秦论》 高中教材 实验教科书 《语文》 实验教材 课程标准
下载PDF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过秦论》(上)的论点吗——兼谈《过秦论》(上)该不该退出教材
11
作者 梅其涛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1年第6期60-62,共3页
连续几年。都有教材选文增删引发新闻围观,尤其是删除一篇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编者不能给出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理由。往往成为舆论焦点。
关键词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 教材 论点 选文 焦点
下载PDF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释义辨析
12
作者 霍国平 《平顶山学院学报》 1999年第S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攻守之势异也 释义 武力征服 《过秦论》 仁政 战争年代 辩证唯物主义者 《阿房宫赋》 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
下载PDF
“攻守之势异也”注释质疑
13
作者 蔡再身 邹高艾 龚颃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2年第1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攻守之势异也” 注释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下载PDF
“攻守之势”商榷
14
作者 丁勤中 《语文月刊》 2003年第10期33-33,共1页
《语文月刊》2003年第4期《谈谈"攻守之势" (下称《谈》文)一文,指出把贾谊《过秦论》概括秦速亡根本原因的句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为"因为不实行仁义,从而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势发生变化。""... 《语文月刊》2003年第4期《谈谈"攻守之势" (下称《谈》文)一文,指出把贾谊《过秦论》概括秦速亡根本原因的句子"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为"因为不实行仁义,从而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势发生变化。""颇有值得商榷之处",认为"‘攻’与‘守’是一个朝代的两个不同阶段,它本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由是否实行‘仁义’而决定"的。主张把《过秦论》最后一句话译为"因为秦王朝没有实行仁义,同时攻和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攻守之势 注释 翻译
原文传递
也谈“攻守之势”
15
作者 栗永红 《语文月刊》 2003年第10期34-34,共1页
《语文月刊》2003年第4期孙柏泉老师的《谈谈"攻守之势"》(下称《孙文》)一文对"攻"与"守"的论述透彻精辟,令人信服。但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中的"而"字翻译为"同时&... 《语文月刊》2003年第4期孙柏泉老师的《谈谈"攻守之势"》(下称《孙文》)一文对"攻"与"守"的论述透彻精辟,令人信服。但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句中的"而"字翻译为"同时"似乎不妥。《孙文》的翻译是这样的,"因为秦王朝没有实行仁义,同时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同时"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二,一为同一时候,二表示进一层,并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守之势 高中 语文教学 文言文 注释 翻译 《过秦论》
原文传递
谈谈“攻守之势”
16
作者 孙柏泉 《语文月刊》 2003年第4期36-36,共1页
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在他的名篇《过秦论》中,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了秦王朝由弱到强,由盛而衰的过程,最后,以一句话概括了秦速亡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于这句话,各种不同的翻译都是:"因为不实行仁义,从... 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在他的名篇《过秦论》中,用大量的文字叙述了秦王朝由弱到强,由盛而衰的过程,最后,以一句话概括了秦速亡的根本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于这句话,各种不同的翻译都是:"因为不实行仁义,从而导致了攻和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笔者以为这种认识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何谓之"攻"?未得天下而欲取之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攻守之势 高中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翻译
原文传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而”字当作何解?
17
作者 杨旭芳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21年第1期88-89,共2页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 《过秦论》是一篇论述秦的过失的政论文,那么,秦的过失是什么呢?文末有一句话做了概括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全文论述秦由攻势转为守势至灭亡的历程,最终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秦论》 “而”字 水到渠成 政论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失
原文传递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
18
作者 董凯群 《语文学习》 2004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过秦论》 文言文教学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注解
原文传递
讽谕名作 各领风骚——《过秦论》《阿房宫赋》《六国论》之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书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4期104-105,共2页
汉代贾谊的《过奏论》、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苏洵的《六国论》三篇文章虽出于三个不同朝代的作家之手,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古代文史浩如烟海的讽喻之作中各领风骚。笔者仅把教学过程中发现三篇文章的相似处与区别点略... 汉代贾谊的《过奏论》、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苏洵的《六国论》三篇文章虽出于三个不同朝代的作家之手,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古代文史浩如烟海的讽喻之作中各领风骚。笔者仅把教学过程中发现三篇文章的相似处与区别点略作陈述,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从内容上看,三篇文章的选材相近,都写秦与六国兴亡之事。《过奏论》叙秦的兴衰,指出秦统治者的过失;《阿房宫赋》铺叙秦之奢侈,指明秦灭亡的原因;《六国论》论述六国破亡的原因在于赂秦。针对这段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房宫赋》 《六国论》 《过秦论》 领风骚 讽谕 教学过程 统治者 中国古代 河南周口地区 攻守之势异也
下载PDF
《过秦论·上》“气盛”之源
20
作者 林碧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8-69,共2页
《过秦论》的气势来源于贾谊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深刻理解和作者积极用世的雄心;"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应理解为"由于不施仁义,秦由攻势转为守势"。
关键词 《过秦论》 攻守之势”辨 用世雄心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