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傩堂戏与宗教之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顾朴光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51-58,共8页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 傩堂戏又叫傩戏、傩坛戏和傩愿戏,主要流传于湘西和黔东北一带的土家族、苗族、汉族、仡佬族和侗族中,在四川、安徽等省亦有流传。傩堂戏渊源于古代驱鬼逐疫的傩祭活动,还在胚胎期间,它即受到宗教的哺育,及至从傩祭中蜕变出来,仍与宗教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宗教的附庸和载体,傩堂戏既依附于宗教,又为宗教服务,离开了宗教,傩堂戏也就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堂戏 傩愿戏 傩戏 傩祭 傩坛 安安送米 黔东北 帷堂 勾愿 放五猖
下载PDF
三台县马壕戏与搬目连 被引量:1
2
作者 邓亚曾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2-54,共3页
清代中叶以来,天府蜀都以目连戏为代表的社戏,流行于成都附近及三台、内江、南充等广大地区,源远流长,雅俗共赏,老少咸欣.其盛况和影响,不亚于鲁迅先生撰文回忆的浙东社戏. 三台县于清代为潼川府首邑,辖三台、射洪、盐亭、中江、遂宁、... 清代中叶以来,天府蜀都以目连戏为代表的社戏,流行于成都附近及三台、内江、南充等广大地区,源远流长,雅俗共赏,老少咸欣.其盛况和影响,不亚于鲁迅先生撰文回忆的浙东社戏. 三台县于清代为潼川府首邑,辖三台、射洪、盐亭、中江、遂宁、蓬溪、安岳、乐至等八县.她继承唐代统领半个四川省地的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余绪,到解放前一直是川西北重镇.她普及川剧,弘扬川剧的作用,为世人瞩目.加上传说中的中国目连故里——射洪县青堤渡离三台城不过百多里地,水陆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清代中叶 射洪 潼川府 蓬溪 蜀都 阳友鹤 放五猖 台会兄 陈书舫
下载PDF
川剧“花目连”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跃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21,共4页
“花目连”是旧时四川各地民间在目连戏演出活动中,艺人与观众经常使用的一句行话、术语。从一些目连戏的介绍和研究论文中,看到湖南、浙江等地剧种亦有“花目连”之说,但究其含义与川剧并不相同。比较分析各地使用这一术语的确切含义,... “花目连”是旧时四川各地民间在目连戏演出活动中,艺人与观众经常使用的一句行话、术语。从一些目连戏的介绍和研究论文中,看到湖南、浙江等地剧种亦有“花目连”之说,但究其含义与川剧并不相同。比较分析各地使用这一术语的确切含义,进一步弄清川剧“花目连”的本义及其特色,是目连戏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川剧艺术 辰河戏 辰河高腔 放五猖 杀狗 四川各地 如川 刘贾 郑本
下载PDF
故园六十二年前——宜宾搬目连盛况 被引量:1
4
作者 严树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41,44,共5页
南蜀烟云逐逝川,故园六十二年前. 岁月流逝,昔日梨园盛事虽已烟消云散,1928——1929年,宜宾大演《目连戏》的许多情景,仍不时浮现眼前. 宜宾这次搬目连,由当时的城防司令覃筱楼直接主办,共出资三万多银元,先后历时一年另三个月,演出正戏... 南蜀烟云逐逝川,故园六十二年前. 岁月流逝,昔日梨园盛事虽已烟消云散,1928——1929年,宜宾大演《目连戏》的许多情景,仍不时浮现眼前. 宜宾这次搬目连,由当时的城防司令覃筱楼直接主办,共出资三万多银元,先后历时一年另三个月,演出正戏(属于目连戏范畴)、酒戏(不属于目连戏)都远远超出一百本(折戏不计算在内),无疑在目连戏演出史上,写下特殊的一页.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酒戏 岁月流逝 百本 计算在内 放五猖 戏场 摇旦 岳传 出煞
下载PDF
民俗,目连戏生存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1
5
作者 于一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8-31,共4页
研讨目连戏,自然要研究它的题材出处、历史演变、剧本的多元思想、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表演特技、演出的群众化等等课题,如不研究,对目连戏流传时间之久、覆盖地域之广、群众影响之深,便不可理解了。例如,目连戏以... 研讨目连戏,自然要研究它的题材出处、历史演变、剧本的多元思想、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表演特技、演出的群众化等等课题,如不研究,对目连戏流传时间之久、覆盖地域之广、群众影响之深,便不可理解了。例如,目连戏以佛家学说为主体,把儒、释、道三家本是水火不相溶的教义、学说、处世哲学,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研究客体,目连戏为什么要包溶儒、释、道三教?儒、释、道三教在目连戏中又是如何交织映辉,水乳相溶?儒、释、道三教教义对目连戏的推广有何作用?为什么广大群众乐意接受这种“高台教化”,并无比虔诚地奉行这种哲理,指导生活言行,都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目连戏形式灵活多变,演技精湛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研究客体 方相氏 高台教 三教 乳相 演出剧目 放五猖 尼姑下山 安安送米
下载PDF
川剧目连戏神事活动管窥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伟瑜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6-51,共6页
目连戏在演出中,除戏剧故事源于佛经之外,还紧紧与宗教、民俗文化相联系。因而,在目连戏的系统研究中,对贯穿始终的神事活动的探讨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幅员广大的四川,有着特殊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致使源远流长的目连戏中的神事活动和... 目连戏在演出中,除戏剧故事源于佛经之外,还紧紧与宗教、民俗文化相联系。因而,在目连戏的系统研究中,对贯穿始终的神事活动的探讨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幅员广大的四川,有着特殊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致使源远流长的目连戏中的神事活动和有关习俗丰富而颇具特色。笔者据走访和查阅资料所得,试对此作简要描述分析. 一、川剧目连戏神事活动的主持人——阴教四川谓演《目连救母》全剧曰“大戏”,又曰“打叉戏”.无论何时何地搬演,定有两位关键人物——阴阳二掌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神事 阴教 辰河高腔 放五猖 活捉王魁 成都市川剧院 大罗天 阳告 西方极乐世界
下载PDF
川剧史研究述评——川剧源流辨析
7
作者 钟韬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7-50,共4页
那激越徒歌式的唱腔、宏亮明快的锣鼓、幽默风趣的方音以及华美别致的舞美服饰,对于四川大部及其毗邻的云贯鄂局部地域,乃至国内其他省区和海外某些城市的观众说来,恐怕是能准确认定为川剧的。然而熟悉的未必就已理解掌握,即如熟悉的川... 那激越徒歌式的唱腔、宏亮明快的锣鼓、幽默风趣的方音以及华美别致的舞美服饰,对于四川大部及其毗邻的云贯鄂局部地域,乃至国内其他省区和海外某些城市的观众说来,恐怕是能准确认定为川剧的。然而熟悉的未必就已理解掌握,即如熟悉的川剧艺术,关于它的源流,同它的基本特征等问题一样,至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说并存,莫衷一是. 川剧源流并存的诸说,尽管都各有合理的成分,目前却仍是各执一端的局面。为探求川剧切实的源流,推进川剧史的研究,有必要全面展示各家之说,发现分岐的症结,从而吸取诸说之长,力争有所突破.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灯戏 阳友鹤 放五猖 伴奏乐器 弋阳 曲文 鸡鸣度关 中国戏曲史 清源师
下载PDF
四川搬目连的社会职能
8
作者 蒋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3-45,共3页
民间习俗是一定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它是社会文化的表现之一,它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内容、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因此,它以社会物质生产状况与人们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又充分表现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文明程度。四... 民间习俗是一定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它是社会文化的表现之一,它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内容、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相适应。因此,它以社会物质生产状况与人们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又充分表现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文明程度。四川目连戏与四川民俗相适应,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几乎使人们把二者视为一体,在民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民俗的范围从广义上讲大体可分为心理民俗、行为民俗、语言民俗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社会物质生产 思想认识水平 物质文化生活 社会影响 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方式 放五猖 民间习俗 地狱救母
下载PDF
正确地估价目连戏——在’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9
作者 薛若邻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7,共3页
各位国外学者、各位中国学者、朋友们、来宾们: 准备已久的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正式开始了。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外和国内一共举行了比较重要的目连戏学术研讨会有六次: 1984年在湖南祁阳举办了祁剧目连救母观摩暨学... 各位国外学者、各位中国学者、朋友们、来宾们: 准备已久的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正式开始了。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外和国内一共举行了比较重要的目连戏学术研讨会有六次: 1984年在湖南祁阳举办了祁剧目连救母观摩暨学术讨论会; 1987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举办了“目连”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8年在安徽祁门举办了郑之珍暨目连救母学术研讨会; 1989年在湖南怀化举办了辰河戏目连救母观摩暨学术研讨会; 1990年在福建泉州举办了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3年9月1日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辰河戏 湖南怀化 北方昆曲剧院 学术讨论会 双下山 放五猖 戏曲形成 伯克利加州大学 奈河桥
下载PDF
兼容百艺 独创一格——试谈川剧目连戏的艺术特色
10
作者 杜建华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9-45,共7页
自北宋汴京城的勾栏瓦舍中出现了北杂剧《目连救母》以后,经过了八百年的“地方化”过程,各地方戏曲的目连戏均发生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形成了各自的演出规范和艺术风格。天府之国的四川。
关键词 目连戏 川剧艺术 地方戏曲 艺术特色 放五猖 艺术风格 地方化 成都市川剧院 演出习俗 队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