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多功能敷料治疗放创复合伤
1
作者 焦文成 代晶 +4 位作者 严文锐 沈锦涛 胡静璐 金义光 杜丽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2-1567,共6页
背景:放创复合伤主要发生在肿瘤放疗和核辐射事故患者中,由于辐射破坏修复机制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延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目的:针对放创复合伤的多种临床症状,制备抗菌、加速愈合和局部麻醉的多功能敷料。方法:以左氧氟沙星、... 背景:放创复合伤主要发生在肿瘤放疗和核辐射事故患者中,由于辐射破坏修复机制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延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目的:针对放创复合伤的多种临床症状,制备抗菌、加速愈合和局部麻醉的多功能敷料。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丝素蛋白和盐酸利多卡因为原料,应用3D生物打印技术制备多功能创面敷料。①将多功能敷料分别放置于表面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固定培养板上,37℃孵育过夜,检测抑菌圈直径。②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单纯创伤组、放创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放创模型组、治疗组、阳性药组小鼠全身接受60Coγ射线照射,辐射1 h后,在4组小鼠背部各制作1个直径1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单纯创伤组、放创模型组创面涂抹生理盐水,阳性药组创面涂抹三乙醇胺乳膏,治疗组创面覆盖多功能敷料,每隔1 d更换敷料或换药,连续治疗14 d。创面造模后3,7,14 d,检测创面愈合率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创面造模后14 d,获取创面处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及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多功能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15±0.09),(4.18±0.23),(4.35±0.13)cm。②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小鼠创面逐渐愈合,治疗组、阳性药组造模后3,7,14 d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放创模型组(P<0.01,P<0.001),并且治疗组创面愈合率高于阳性药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治疗组造模后3,7,14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均低于放创模型组。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显示,单纯创伤组肉芽肿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致密;放创模型组表皮层和真皮层正常结构被破坏,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可见正常皮肤黏膜组织,表皮层排列规则紧密,汗腺、毛囊和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则;阳性药组表皮层排列规则紧密,汗腺、毛囊和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规则。细胞角蛋白1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表皮组织厚度低于其他3组(P<0.01,P<0.001)。③结果表明,3D打印多功能敷料具有局部麻醉、抗感染、促愈合多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多功能敷料 敷料 丝素蛋白
下载PDF
TSP-1对小鼠皮肤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的影响
2
作者 南莎 柳随义 +2 位作者 冉永红 赵雅贞 郝玉徽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TSP-1在小鼠皮肤放创复合伤(CRWI)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TSP-1敲除(KO)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每组15只,比较WT小鼠与TSP-1KO小鼠皮肤CRWI的伤口愈合情况。取WT小鼠与TSP-1KO小鼠皮肤CRWI建模后第... 目的探讨TSP-1在小鼠皮肤放创复合伤(CRWI)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TSP-1敲除(KO)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野生型(WT)小鼠作为对照,每组15只,比较WT小鼠与TSP-1KO小鼠皮肤CRWI的伤口愈合情况。取WT小鼠与TSP-1KO小鼠皮肤CRWI建模后第7天的伤口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分析NF-кB蛋白表达水平,并使用RT-qPCR检测伤口部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以确定2组小鼠皮肤CRWI伤口部位的炎症反应状态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WT小鼠相比,从CRWI建模第3天开始TSP-1KO小鼠皮肤CRWI伤口愈合显著延迟(P<0.05)。CRWI建模后第7天TSP-1KO小鼠伤口部位的F4/80巨噬细胞浸润减少(P<0.05),NF-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也相对降低(P<0.01),并且伤口部位CD31阳性细胞以及α-SMA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敲除TSP-1会导致小鼠皮肤CRWI炎症反应减弱,血管生成受到抑制,伤口愈合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P-1 放创复合伤 口愈合 炎症反应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大鼠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冉新泽 程天民 +7 位作者 林远 肖桃元 屈纪富 陈晓红 徐辉 阎国和 黄文琪 可金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 0 Coγ射线照射 2、4、6Gy ,并在大鼠背部致 2 .5 %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 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 ,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创复合伤后 ,创伤愈合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缓。单创组伤后 3d创面底部即见成纤维细胞增生 ,伤后 10~ 15d ,胶原瘢痕形成 ,可见新生血管网、神经末梢 ,表皮细胞生长逐渐覆盖伤口 ,2 0d时创面已愈合。但 6Gy组损伤严重 ,伤后 3d见大量渗出物、血凝块、坏死组织 ,15d表皮细胞蔓延生长缓慢 ,仍见胞核异型、扭曲、皱褶。 2Gy组影响较轻 ,伤后 7d已有肉芽组织生长 ,15d见纤维瘢痕形成。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愈合过程较为复杂 ,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生长的受抑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照射 放创复合伤 愈合延迟 形态学变化
下载PDF
羊膜负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促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闫国和 粟永萍 +6 位作者 艾国平 屈纪富 林远 冉新泽 程天民 肖桃元 庞学利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072-2073,共2页
目的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 目的将贵州小香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接种到人羊膜(humanamnioticmembrane,HAM)上,用于治疗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方法将HAM负载经核荧光标记物DAPI标记的MSCs,培养3~5d后,移植到小香猪全厚皮肤缺损创面作为实验治疗组,以单纯无细胞接种的HAM作对照治疗组。从宏观、光镜、电镜水平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结果与对照治疗组相比,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皮肤缺损的愈合。荧光标记显示,MSCs参与了局部组织的修复。结论HAM负载MSCs能较好地促进放创复合伤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人羊膜 放创复合伤 组织修复 全厚皮肤缺损
下载PDF
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任为 程红缨 孙慧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1-984,共4页
目的研究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放创复合伤组(放创组)和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放创红光照射组)。单创组于背部制一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放创组经60Coγ射线5.0 Gy全身一次... 目的研究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单创组)、放创复合伤组(放创组)和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放创红光照射组)。单创组于背部制一全层皮肤切除创面,放创组经60Coγ射线5.0 Gy全身一次性均匀照射后在背部制等大创面,放创红光照射组相同制伤后予LED红光照射。伤后动态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血常规的变化,同时观测红光照射时照射盒内温度变化。结果各组创面均愈合,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小鼠比放创复合伤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1~2 d(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 d时比放创复合伤组高出43.41%,第28天时高出37.98%(P<0.05)。放创复合伤红光照射组体质量增长与放创复合伤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较单创延迟,LED红光照射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具有促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LED 红光
下载PDF
过表达外源性CCN1对大鼠放创复合伤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招权 杜业军 +4 位作者 司维柯 粟永萍 何通川 李军 潘静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71-474,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过表达外源性CCN1对大鼠放创复合伤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AdCCN1感染CHO细胞及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Western blot法鉴定CCN1在CHO细胞的分泌和创面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感染后7d取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 目的观察过表达外源性CCN1对大鼠放创复合伤愈合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AdCCN1感染CHO细胞及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Western blot法鉴定CCN1在CHO细胞的分泌和创面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感染后7d取创面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免疫组化检测MMP1、TIMP1、bFGF等创伤愈合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CCN1在CHO细胞和创面组织中均高表达,与AdRFP组相比,AdCCN1组创面成纤维细胞增多,微血管密度增高,MMP1、TIMP1、bFGF等创伤愈合相关因子表达均升高。结论 CCN1具有促进放创复合伤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CN1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血管形成,并且调控创伤修复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N1/Cyr61 重组腺病毒 口愈合 放创复合伤 辐射
下载PDF
放创复合伤创面难愈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蔡金玲 杜丽 崔玉芳 《感染.炎症.修复》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临床放射治疗、核事故和核恐怖活动,也可见于战时核爆炸等情况。该类创伤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面愈合显著延缓。目前的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延缓创面愈合的机制涵盖了创面修复过程的各个阶段,主要表... 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临床放射治疗、核事故和核恐怖活动,也可见于战时核爆炸等情况。该类创伤最显著的特点是创面愈合显著延缓。目前的研究表明,电离辐射延缓创面愈合的机制涵盖了创面修复过程的各个阶段,主要表现为创伤早期炎症反应削弱、渗出减少及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增殖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放射治疗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难愈 复合 成纤维细胞 放射损 恐怖活动
下载PDF
放创复合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郝若林 窦桂芳 +6 位作者 孟志云 叶彤 李南熹 朱晓霞 顾若兰 吴卓娜 甘慧 《中国辐射卫生》 202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放创复合伤由于结合放射伤和创伤,具有创口反复溃烂,持久难愈的特点,是难愈性创伤的重点研究对象。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放创复合伤相关研究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可靠实验结果的有力保障。本文从辐...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放创复合伤由于结合放射伤和创伤,具有创口反复溃烂,持久难愈的特点,是难愈性创伤的重点研究对象。动物模型的建立是放创复合伤相关研究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动物模型是可靠实验结果的有力保障。本文从辐射类型、动物种类、致伤类型、致伤位置等多方面概述和归纳目前各类放创复合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放创复合伤标准化动物模型的建立、伤情机制研究以及防治功效评估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动物模型 难愈创 辐射
原文传递
创面siRNA敲降HO-1改善小鼠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吕晓凡 汪国建 +5 位作者 赵娜 龙爽 王双 冉新泽 王军平 王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194-1205,共12页
目的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放创复合伤(radiation-wound combined injury,R-W-CI)创面修复中的表达情况,评价通过siRNA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放创复合伤(radiation-wound combined injury,R-W-CI)创面修复中的表达情况,评价通过siRNA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W组,n=18)和合并全身辐射(6 Gy)损伤的皮肤创伤组(R-W-CI组,n=18),建立单纯皮肤创伤与放创复合伤的小鼠模型。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拍照记录创面愈合情况并通过Image J量化分析残留面积;取材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动态检测外周血象评估造血系统损伤情况。通过创面组织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创面HO-1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将2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siRNA敲降HO-1组(si-HO-1组,n=13)和siRNA阴性对照组(si-NC组,n=13)。放创复合伤致伤后,si-HO-1组在每个创面涂抹负载si-HO-1(5μmol/L)的F127凝胶60μL,si-NC组创面涂抹等量负载阴性对照si-NC的F127凝胶。通过创面组织Western blot检测HO-1的敲降情况,观察创面面积变化,对伤后第3天样本进行定量PCR检测IL-1β、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组织切片进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对第9天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评估;综合评价敲降HO-1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愈合的改善作用。结果与W组相比,创面残留面积的半定量分析表明R-W-CI组愈合在伤后第7、10天显著延迟(P<0.01);第7天的HE病理显示R-W-CI组再上皮化延缓,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同时R-W-CI组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显示在损伤后早期即显著下降(P<0.05)。检测发现,R-W-CI组创面HO-1蛋白在伤后第3、7天表达略高于W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第10天显著升高(P<0.05),同时伴有全长与截短形式的分布改变;定量PCR显示R-W-CI组在伤后第7天、10天的创面组织HO-1的表达显著高于W组(P<0.05)。放创复合伤创面siRNA干预实验显示:与si-NC组比较,si-HO-1组能有效敲降创面HO-1蛋白含量(P<0.05),促进伤口收缩(P<0.05),减小创面宽度(P<0.01),上调致伤第3天创面IL-6、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促进创缘组织细胞增殖,改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论放创复合伤创面修复过程中存在HO-1蛋白的持续高表达,创面siRNA敲降HO-1可以改善R-W-CI组小鼠创面乏炎状态,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炎症反应 血红素加氧酶1 小干扰RNA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对重度放创复合伤小鼠损伤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国建 谭雨龙 +5 位作者 龙爽 吕晓凡 赵娜 冉新泽 王军平 王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4期285-292,共8页
目的研究重度放创复合伤(R-W-CI)小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HHE)不同时间对小鼠存活率、造血损伤恢复、创面愈合及其病理学的影响。方法HHE模拟实验舱参数设定为温度(36±0.5)℃,相对湿度(70±5)%,通过肛温测评小鼠HHE暴露的效果... 目的研究重度放创复合伤(R-W-CI)小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HHE)不同时间对小鼠存活率、造血损伤恢复、创面愈合及其病理学的影响。方法HHE模拟实验舱参数设定为温度(36±0.5)℃,相对湿度(70±5)%,通过肛温测评小鼠HHE暴露的效果。采用60 Coγ射线6.0 Gy全身照射,建立小鼠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模型;照射后1.0 h内用刀片制成体表面积2.0%皮肤创伤模型。两种模型小鼠均于致伤前1.0 h放入模拟舱,转运与照射均由便携式高温高湿模拟舱维持HHE,致伤完毕后置于高温高湿模拟舱1.0 h和7.0 h后取出按常规条件饲养。急性放射损伤小鼠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放射损伤组(R组)、放射损伤HHE暴露1.0 h组(R+HHE 1.0 h组)、放射损伤HHE暴露7.0 h组(R+HHE 7.0 h组)。观察不同HHE暴露时间(1.0 h和7.0 h)对损伤后小鼠肛温、存活率、体重及外周血变化的影响。重度放创复合伤小鼠于伤后给予常规补液、创面包扎或左氧氟沙星(LEV)抗菌治疗,分为7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放创复合伤组(R-W-CI组)、放创复合伤左氧氟沙星治疗组(R-W-CI+LEV组)、放创复合伤HHE暴露1.0 h组(R-W-CI+HHE 1.0 h组)、放创复合伤HHE暴露7.0 h组(R-W-CI+HHE 7.0 h组)、放创复合伤HHE暴露1.0 h左氧氟沙星治疗组(R-W-CI+HHE 1.0 h+LEV组)、放创复合伤HHE暴露7.0 h左氧氟沙星治疗组(R-W-CI+HHE 7.0 h+LEV组)。观察不同HHE暴露时间小鼠存活率、体重、外周血、创面愈合以及病理学指标变化。结果模拟实验舱设定HHE条件对小鼠的体温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达到HHE效果。HHE不同暴露时间对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小鼠的体重恢复有不同影响,但对存活率无影响。在无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时,R-W-CI+HHE 1.0 h组小鼠存活率(40%)显著优于R-W-CI组(20%)(χ^(2)=5.496,P=0.019),但与R-W-CI+HHE 7.0组(30%)无显著差异。左氧氟沙星抗菌治疗能显著提高R-W-CI+LEV组与R-W-CI+HHE 1.0+LEV组小鼠存活率,但对R-W-CI+HHE 7.0+LEV组无明显影响。致伤后28 d,R-W-CI+HHE1.0 h+LEV组白细胞恢复显著优于R-W-CI+LEV组(F=6.549,P=0.021)和R-W-CI+HHE 7.0 h+LEV组(F=11.901,P=0.05)。R-W-CI+HHE 7.0 h+LEV组小鼠创面愈合显著延迟,而R-W-CI+HHE 1.0 h+LEV组小鼠创面愈合显著加快。结论HHE短时间(1.0 h)暴露有利于重度放创复合伤恢复,HHE长时间(7.0 h)暴露与之相反;抗生素治疗是有助于改善放创复合伤预后的基础支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放创复合伤 造血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促进大鼠放创复合伤愈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育新 马琼 +4 位作者 崔玉芳 程晓晨 肖凤君 张庆林 杜丽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应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质粒(pHGF)对大鼠放创复合伤进行基因治疗,探究其促愈作用。方法 12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单伤组、伤照组、伤照+阳性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治疗组(JYT组)和伤照... 目的 应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质粒(pHGF)对大鼠放创复合伤进行基因治疗,探究其促愈作用。方法 12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单伤组、伤照组、伤照+阳性药(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金因肽)治疗组(JYT组)和伤照+pHGF治疗组(HGF组),每组30只。大鼠经致伤和照射后建立放创复合伤模型,建模后即刻HGF组在创面一次性给予pHGF质粒,JYT组给予金因肽治疗,伤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伤照后3、7、14、21、28和35 d描记伤口面积、检测外周血象和伤口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并进行病理检测和伤口肉芽组织毛细血管计数,研究pHGF对大鼠放创复合伤的促愈作用。结果 伤照后3、28及35 d,大鼠体重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伤照后11 d内,HGF组伤口相对面积小于或显著小于伤照组(P<0.05)。伤照后7、14 d,HGF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JYT组(P<0.05)。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显示,伤照后3、7 d,HGF组肉芽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伤照组和JYT组(P<0.05);伤照后14 d,HGF组毛细血管密度小于伤照组(P<0.05)。病理检测结果显示,HGF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出现较早,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肉芽组织和新生毛细血管均较伤照组丰富,且愈合后期创面角质层生成和再上皮化过程明显较伤照组快。结论 pHGF能有效促进伤口区胶原和毛细血管形成、伤口区肉芽组织生成,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可明显促进大鼠放创复合伤的早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肝细胞生长因子 质粒 基因治疗 辐射损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放创复合伤时创伤局部bFGF和NGF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7
12
作者 屈纪富 程天民 +4 位作者 许霖水 史春梦 林远 冉新泽 阎国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损 临床意义 放创复合伤 BFGF NGF 含量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艾国平 粟永萍 +4 位作者 阎国和 冉新泽 刘晓宏 罗成基 程天民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 利用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 ,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形态学观察、胶原染色、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等多种指标 ,观...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 利用自体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局部合并放射损伤的创面 ,采用荧光示踪技术、形态学观察、胶原染色、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等多种指标 ,观察了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的促愈作用。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能加快创面愈合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胶原合成。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放创复合伤创面有明显的促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放创复合伤 创面 组织修复 创面愈合
原文传递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屈纪富 程天民 +4 位作者 许霖水 史春梦 林远 阎国和 冉新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 (放创复合伤 )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凋亡调控分子Bcl 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 (放创复合伤 )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凋亡调控分子Bcl 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 ,伤口局部Bax含量也显著增加 ,Bcl 2含量和Bcl 2 Bax比值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可使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 ,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 ;伤口局部Bcl 2、Bax含量及其比值异常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皮肤 成纤维细胞 全身放射损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的趋化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宗兆文 程天民 +4 位作者 冉新泽 粟永萍 徐辉 史春梦 屈纪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的趋化作用以及dMSCs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培养体系,观察伤口提取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用3HTdR标记dMSCs,经尾静脉输入大鼠体内,液闪法测量各组织内dMSCs的含量。... 目的观察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的趋化作用以及dMSCs对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培养体系,观察伤口提取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用3HTdR标记dMSCs,经尾静脉输入大鼠体内,液闪法测量各组织内dMSCs的含量。用生物医学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后创面残留面积。结果在伤口液的作用下,复合伤组Transwell培养小室内上层细胞迁移到下层的明显多于正常组织液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伤后1周,复合伤组创面皮肤dMSC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伤后3和4周,复合伤组单位重量创面组织dMSCs含量明显高于同组的肺脏、肝脏等组织。伤后15d开始,dMSCs输注组创面残留面积明显小于复合伤对照组(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提取液对dMSCs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进而促进静脉输注的dMSCs偏向分布于创面,并促进其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多能干细胞 放创复合伤 趋化作用 口液 大鼠 ^3H-TDR 创面残留 图像分析仪 生理盐水组 正常对照组 创面愈合 培养体系 静脉输入 生物医学 细胞迁移 创面组织 静脉输注 提取液 含量 组织内 液闪法 组织液 测量 面积
原文传递
神经生长因子同时促进放创复合伤小鼠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春梦 程天民 +1 位作者 屈纪富 冉新泽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 ,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 ,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 ,外周血白细胞和骨...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创复合伤是否同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 全身结合局部给药后 ,观察动物存活、局部创面愈合速度、修复细胞成分和血细胞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 ,复合伤动物的存活率提高 ,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增加 ;创面愈合速度加快 ,局部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放射复合伤难愈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 神经生长因子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造血恢复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晓红 程天民 +3 位作者 冉新泽 高京生 粟永萍 林远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损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放创复合伤 大鼠 口液 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移植dMSCs向放创复合伤创面优势分布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宗兆文 程天民 +4 位作者 冉新泽 李楠 董世武 艾国平 粟永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的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cells,dMSCs)向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优势分布的机制。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中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stromal-dereivedfactor-1,SDF-1)的表达水平,以及dMSCs中SDF-...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的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cells,dMSCs)向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优势分布的机制。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创面中基质细胞源性细胞因子(stromal-dereivedfactor-1,SDF-1)的表达水平,以及dMSCs中SDF-1受体CXCR4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培养体系中,观察SDF-1对dMSCs的趋化作用。结果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SDF-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同时dMSCs表达CXCR4。体外趋化实验发现,SDF-1对dMSCs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而使用SDF-1的中和性抗体后,放创复合伤大鼠伤口液对dMSCs的趋化作用明显下降(P<0·05)。结论放创复合伤大鼠创面上调表达的SDF-1在移植dMSCs向创面的优势分布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多能干细胞 放创复合伤 分布 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
原文传递
创伤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c-ski的变化及其与创面愈合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霞 李平 +3 位作者 张恩 刘苹 陈星云 周元国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2-866,共5页
目的观察c-ski在创伤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创伤愈合和辐射伤组织修复延迟的关系。方法在大鼠创伤和放创复合伤后3,6,9,15d和愈合时,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肉芽组织c-ski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检测组... 目的观察c-ski在创伤和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创伤愈合和辐射伤组织修复延迟的关系。方法在大鼠创伤和放创复合伤后3,6,9,15d和愈合时,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肉芽组织c-ski表达,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检测组织增殖,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创伤后3dc-ski开始表达,9d达到峰值,愈合后显著下降;多种细胞均有高峰度表达,并以成纤维细胞最为显著;辐射侧伤后3~9d的表达显著低于创伤对照侧。辐射导致细胞增殖下降(3~9d)和高峰滞后(15d),与c-ski变化类似。辐射后3~9d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侧。结论c-ski可能是一新的组织修复相关基因,它可能通过调节增殖和凋亡的平衡促进创伤愈合。辐射导致c-ski表达下降可能是其延缓愈合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ki 愈合 辐射 凋亡 增殖 放创复合伤 创面愈合 愈合过程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原位杂交检测
原文传递
放创复合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碧舟 王珏 +4 位作者 孙琪 杨楠 王倩 刘定坤 刘志辉 《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306-311,266,共7页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此类伤口在临床上常见于手术切除原发灶后合并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因受放射损伤及创伤的双重影响,此类伤口经久不愈是最为突出的治疗难题。该文着重介绍了细胞因子治疗、干细胞治疗、物理...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此类伤口在临床上常见于手术切除原发灶后合并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因受放射损伤及创伤的双重影响,此类伤口经久不愈是最为突出的治疗难题。该文着重介绍了细胞因子治疗、干细胞治疗、物理治疗、中药治疗等现有治疗方法,并以放创复合伤难愈机制为导向,具体分析了治疗方法的靶向作用与机制,并对靶向治疗方法现存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旨在为今后放创复合伤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创复合伤 创面难愈机理 促愈方法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