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杨黄欢 邓中民 +1 位作者 朱晟易 邱雷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7期600-603,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白光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的UC患者共107例,其中98例经放大内镜检查。分析白光内镜下评分与放大内镜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者不同分级下超声内... 目的 研究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白光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的UC患者共107例,其中98例经放大内镜检查。分析白光内镜下评分与放大内镜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比较两者不同分级下超声内镜测量的肠壁厚度和放大内镜下炎症程度。结果 UC患者白光内镜下评分与放大内镜下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性(rs=0.71,P<0.05)。超声内镜下肠壁总厚度、黏膜层厚度、黏膜下层厚度与白光内镜下炎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s分别=0.67、0.72、0.63,P均<0.05)。依据放大内镜下UC黏膜表现分级为Matts Ⅰ级(27例)、Matts Ⅱ级(36例)、Matts Ⅲ级(24例)、Matts Ⅳ级(11例),超声内镜下肠壁厚度肠壁总厚度、黏膜层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固有肌层厚度与放大内镜下不同炎症程度均无相关性(rs分别=0.28、0.39、0.25、0.30,P均>0.05),随着UC患者结肠炎症程度的加重,肠壁各层次间清晰度会发生变化,Matts Ⅲ~Ⅳ级患者肠壁各层次间的可辨率较Matts Ⅰ~Ⅱ级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59、12.78,P均<0.05)。结论 放大内镜检查可对UC炎症程度进行评估,超声内镜可通过肠壁厚度和层次间清晰度变化判断UC内镜下严重程度,联合两者检查可提高UC内镜下诊断效率和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放大内镜检查 超声内镜检查
下载PDF
放大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雷鸣 李定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尤其是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然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往往无症状.如何发现微小早期病变,特别是如何提高早期癌、微小癌的检出率,需要内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高像素和高分辨率放大内镜的问世,可以达到活...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尤其是结肠肿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然而消化道肿瘤的早期往往无症状.如何发现微小早期病变,特别是如何提高早期癌、微小癌的检出率,需要内镜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最近高像素和高分辨率放大内镜的问世,可以达到活体解剖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效果;结合染色法应用,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黏膜的微细结构,为早期癌、微小癌的发现以及鉴别良、恶性病变提供帮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微小癌 早期癌 诊断价值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肿瘤 发病率 微细结构 发现 染色法
下载PDF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章程 成鉴晓 +1 位作者 巩芮宁 江月萍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慢性胃... 目的探究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CAG组(56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组(73例),分析NBI-ME联合血清指标[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 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 Ⅱ,PGⅡ)、PGⅠ/PGⅡ比值(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对CAG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NBI-ME诊断CAG的灵敏度为80.36%(45/56)、特异度为79.45%(58/73)、阳性预测值为75.00%(45/60)、阴性预测值为84.06%(58/69)、诊断准确率为79.84%(103/129)。CAG组患者PGⅠ、G-17水平和PGR均显著低于CSG组(均P<0.05),两组患者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指标检测诊断CAG的灵敏度为75.00%(42/56)、特异度为78.08%(57/73)、阳性预测值为72.41%(42/58)、阴性预测值为80.28%(57/71)、诊断准确率为76.74%(99/129)。NBI-ME联合血清指标检测诊断CAG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NBI-ME和血清指标检测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NBI-ME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可以有效提高CAG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有利于筛查早期胃癌高风险人群,降低胃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检查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诊断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樊荣荣 范彩霞 +1 位作者 靳春艳 王靖昌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5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 目的:探讨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取病灶最明显处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将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0.05。结论: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
下载PDF
用上消化道高分辨、放大内镜检查使小肠绒毛直接显像的验证性研究
5
作者 Cammarota G. Martino A. +1 位作者 Pirozzi G.A. 李翔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4期45-45,共1页
New generation videoendoscopes potentially may visualize duodenal villi. This study compared endoscopic findings with this type of instrument to the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of duodenal villi. A total of 191 patient... New generation videoendoscopes potentially may visualize duodenal villi. This study compared endoscopic findings with this type of instrument to the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of duodenal villi. A total of 191 patients underwent upper end oscopy for the purpose of obtaining duodenal biopsy specimens. The findings were assessed independently by 3 experienced observers by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 able, high-resolution, high-magnifying (×2) videoendoscope. The duodenal villous profile was determined by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and by endoscopic magnifi cation after filling the duodenum with water. With both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and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after filling the duodenum with water, villous pat terns were scored as the following: definitely present, partially present, or de finitely absent. Villous patterns also were histopathologically scored as the fo llowing: normal, partial villous pattern, or total villous atrophy.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 was excellent (κ= 0.93). The concordance between either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or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after filling the duodenum with water and histology was 100% for presence/absence of villi. The sensitivity, the specificity,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of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for detection of any villous abnormality were 95%, 99%, 95%, and 99%, respectively; the respective values of endoscopic magnification after filling the duodenum with water were 95%, 98%, 92%, and 99%. High-resolution magnifying upper endoscopy can reliably predict the presence or the absence of duodenal vil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 小肠绒毛 电子内窥镜 消化道内镜检查 病理学评分 组织病理学 阴性预测值 相应数值 特异性
下载PDF
放大电子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徐雷鸣 李定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393-1396,共4页
继电子内镜广泛应用临床后,各种类型的放大电子内镜相继问世,并用于临床;由于后者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特点,在检查消化道疾病时,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大,如Olympus GIF-Q240Z放大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上... 继电子内镜广泛应用临床后,各种类型的放大电子内镜相继问世,并用于临床;由于后者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特点,在检查消化道疾病时,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大,如Olympus GIF-Q240Z放大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组织被放大115倍; 再如Olympus CF-240Z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结肠黏膜组织被放大120倍.因此在放大电子内镜下,正常黏膜组织及病变部位都十分清楚,有利于观察微细结构变化,发现早癌以及对良、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鉴别,故在消化道疾病检查诊断中,放大电子内镜是一先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电子内镜检查 消化道疾病 上皮黏膜 食管癌
下载PDF
放大内镜对萎缩性胃炎诊断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玉林 杨建民 +3 位作者 刘海峰 郭德玉 李向红 顾莎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OlympusGpQ - 2 4 0Z新型电子放大内镜对 12 0例不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仔细观察 ,并实时作出放大内镜诊断 ,然后在放大观察区...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应用OlympusGpQ - 2 4 0Z新型电子放大内镜对 12 0例不同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进行仔细观察 ,并实时作出放大内镜诊断 ,然后在放大观察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 ,以验证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放大内镜将慢性胃炎分为三型 :Ⅰ型 :为浅表性胃炎的代表 ,表现为小凹呈短小棒状或圆点状规则性分布 ,常可见小凹开口模糊、散在红斑 ;Ⅱ型 :多为轻度CAG ,表现为部分区域小凹轮廓模糊、结构稍紊乱 ,可见点状、线状小凹稀疏消失区 ;Ⅲ型 :多为中重度CAG ,表现为大面积出现小凹消失形成的片状、条带状疤痕样改变 ,或出现由于小凹延长、扩张、排列紊乱或肠化所形成的树枝样或绒毛状改变。该组资料放大内镜和普通内镜对CAG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89.3%和 4 2 .9% (P <0 .0 5 )、特异度分别为 89.1%和 82 .8% (P >0 .0 5 ) ,准确度分别为 89.2 %和 6 4 .2 % (P <0 .0 5 )。结论 放大内镜诊断CAG在敏感性和准确性方面较普通内镜有明显的优势 ,可不等待活检病理结果直接作出较准确的实时内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非糜烂性反流病放大内镜下微小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建军 周丽雅 +1 位作者 林三仁 夏志伟 《胃肠病学》 2005年第5期281-285,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h食管pH监... 背景: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GERD)大部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目前NERD尚无内镜诊断标准。目的:应用放大内镜观察NERD的微小变化,探讨其特征性内镜表现。方法:58例GERD患者(NERD47例,糜烂性食管炎11例)和6例健康志愿者行24h食管pH监测和放大内镜检查,于食管、胃不同部位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内镜下,NERD组贲门口松弛,23.4%的患者食管黏膜水肿、血管网模糊;10.6%食管下段可见点状血管,27.2%可见隐性红斑;25.5%齿状线上有白色结节样变;29.8%齿状线模糊或部分模糊,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根据齿状线形态诊断NERD,锯齿型、三角型和半岛型的阳性率均为100%,宽大锯齿型为83.3%;根据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斑块状凹凸不平和绒毛状不平阳性率均为100%,粗糙不平为91.7%。NERD组的食管上皮组织学表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放大内镜下可以观察到NERD的齿状线形态和齿状线下黏膜不平程度,其特征性表现对完善N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胃接合处 放大内镜检查 微小变化 诊断 非糜烂性反流病 内镜 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 正常对照组 组织病理学检查 NERD 黏膜水肿 糜烂性食管炎
下载PDF
动态化学放大内镜在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Yagi K Aruga Y +1 位作者 Nakamura A. 尹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4期30-31,共2页
Background: 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acetic acid-enhanced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neoplasia.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27 men, 18 women; median age 61.6 years)with gastric carcinoma o... Background: 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acetic acid-enhanced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neoplasia. Methods: Forty-five patients (27 men, 18 women; median age 61.6 years)with gastric carcinoma or adenoma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 trial of enhanced magnifying endoscopy after instillation of 1.5%acetic acid. Acetic acid-enhanced magnified views of carcinoma or adenoma and the surrounding non-neoplastic mucosa were observed, and the duration of whitening time of each lesion was recorded. Observations: Magnified views of carcinoma showed a minute, grain-like pattern that differed from the surrounding noncancerous mucosa. The histopathologic diagnostic criteria were based on the Vienna classification of GI epithelial neoplasia. The mean duration of whitening differed with each histologic type: low-grade adenoma,94 seconds; high-grade adenoma,24.3 seconds; noninvasive carcinoma, 20.1 seconds; invasive intramucosal carcinoma, 3.5 seconds; and submucosal carcinoma or beyond, 2.5 seconds. The dura tion in the non-neoplastic surrounding mucosa was 90 seconds. After the disappe arance of whitening in the carcinoma, the irregular pattern of the carcinoma rea ppeared, and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cinomatous microvessels and the whitened no n-neoplastic tissue became very clear on magnifying endoscopy. In accordance wi th the duration of whitening, more than 1 minute was termed “continuous whiteni ng," from 31 to 60 seconds was “delayed disappearance of whitening," from 30 to 6 seconds was “early disappearance of whitening," and 0 to 5 seconds was “no response." Conclusions: Acetic acidenhanced magnifying endoscopy was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adenocar cinoma. The duration of whitening differed among grades of neoplasia, and it was possible to observe changes in the whitening with time. Acetic acid-enhanced magnifying endoscopy, therefore, can be termed “dynamic chemical magnifying endo 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腺瘤 放大内镜检查 非浸润性癌 应用研究 浸润深度 周围黏膜 胃腺癌 持续时间 黏膜内癌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韩文 郑军 冯义朝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416-1419,共4页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病死率高。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早期尚无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及体征,难以发现,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染色胃镜、放大内镜(magnifiction eondoscopy)、窄...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病死率高。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早期尚无典型的消化道症状及体征,难以发现,给诊断带来极大的困难。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染色胃镜、放大内镜(magnifiction eondoscopy)、窄带成像技术(NBI)、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gomicro scope,CLE)、人工智能电子染色(FICE)内镜等一些先进的诊断技术,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EGC)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电子染色 胃镜检查 预后差 窄带成像 诊断技术 消化道肿瘤 癌前病变 微血管形态 放大内镜检查
下载PDF
早期食管基底细胞型鳞癌的内镜下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楠 张玮 吕瑛 《胃肠病学》 2019年第11期645-649,共5页
背景:食管基底细胞型鳞癌(BSCC)是一类罕见的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根治性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内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对早期食管BSCC的内镜下特征尚无系统研究。目的:总结早期食... 背景:食管基底细胞型鳞癌(BSCC)是一类罕见的特殊类型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根治性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内镜检查和活检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目前对早期食管BSCC的内镜下特征尚无系统研究。目的:总结早期食管BSCC的内镜下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2019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BSCC的5例患者,采集其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早期食管BSCC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岁,病灶多位于胸中段(3/5),长径多≥3 cm(4/5),环周均约1/2周,内镜分型均为Ⅱb型。病灶白光内镜下多仅表现为黏膜粗糙;窄带成像常无明显边界和背景颜色改变;放大内镜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襻(IPCL)以B1型为主,密集度不高;碘染色均提示不染或淡染。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深度均为T1a期。结论:早期食管BSCC的内镜下表现较隐匿,多仅表现为无明显特异性、黏膜粗糙的平坦型病变,放大内镜下微血管形态呈B1型、密集度不高可能是其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型鳞癌 食管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检查 内镜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活检与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比较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晓波 陈慧敏 +2 位作者 高云杰 陈晓宇 戈之铮 《胃肠病学》 2009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背景: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未明。目的:评估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EMR获得的结直肠肿瘤样病变标本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接受EMR治疗的直径≤2 cm的无蒂型或平坦、凹陷型结直肠... 背景: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后病理诊断与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未明。目的:评估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EMR获得的结直肠肿瘤样病变标本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接受EMR治疗的直径≤2 cm的无蒂型或平坦、凹陷型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纳入研究,分析EMR病理诊断与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MR切除病灶90个,无蒂型25个,平坦、凹陷型65个,后者为高度异型增生(HGD)或腺癌的可能性略高于前者(41.5%对20.0%,P>0.05)。术前活检病理诊断的总体准确性为68.9%,28个(31.1%)病灶的诊断于术后发生改变,其中4个增生性病变术后均诊断为低度异型增生(LGD),14个LGD诊断为HGD,5个LGD诊断为腺癌,5个HGD诊断为腺癌。病灶形态学表现及其浸润深度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改变无关。结论:放大色素内镜指导下的EMR病理诊断纠正了本组近1/3结直肠肿瘤样病变的术前活检病理诊断,具有完善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样病变 活组织检查 内镜黏膜切除术 放大色素内镜检查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放大内镜下胃病患者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磊 杨建民 +2 位作者 李向红 余欣 房殿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2期83-87,共5页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对140例不同胃病患者,用Olympus GIF Q-240Z放大内镜进行观察和分型,并在所观察的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用于诊断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 对140例不同胃病患者,用Olympus GIF Q-240Z放大内镜进行观察和分型,并在所观察的部位取活组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1)胃黏膜小凹形态可分为A型(点状)、B型(短棒状)、C型(树枝状)、D型(斑块状)及E型(绒毛状)五种基本类型。(2)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率,放大内镜为94.3%(33/35),而普通内镜仅为22.8%(8/35)(P<0.01)。(3)18例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中有14例(77.8%)在放大内镜下可见绒毛状、指头样改变(E型),而13例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则只有4例(30.8%)呈E型改变(P<0.05),其余9例均呈C型或D型。(4)胃体下部集合静脉形态可分为R型(规则型)、I型(不规则型)及D型(消失型),三种类型的Hp感染率分别为12.2%(9/74)、60.0%(9/15)和84.3%(43/51),R型与I型或D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放大内镜对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及Hp感染均有很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微细结构改变 病理 放大内镜检查 癌前病变 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定性诊断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闫红林 管蕾 +6 位作者 吕文浩 刘敏 赵芯 姚少维 杨永勤 单婕 刘志国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辅助作用,及其是否有助于提高经验欠缺的内镜医生的诊断能力。方法从已发表文献中收集20例胃黏膜早期病变,每例均包括白光内镜(WLI)图片和NBI—ME图片,举办临床读片会...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鉴别的辅助作用,及其是否有助于提高经验欠缺的内镜医生的诊断能力。方法从已发表文献中收集20例胃黏膜早期病变,每例均包括白光内镜(WLI)图片和NBI—ME图片,举办临床读片会,召集37名具有不同内镜经验的内镜医生,经简单培训后读片判断病变性质,利用投票器实时投票并分析数据。结果37名参与者均完成读片,其中14名(37.8%)内镜经验不足5年,22名(59.5%)具有NBI或放大镜操作经验。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上,NBI—ME的诊断正确率优于WLI[(62.6±21.7)%比(49.8±28.7)%,P=0.005];并且两者诊断正确率最低的3例病变完全相同,均为良性病变,包括2例局限性胃炎和1例肠上皮化生。对前7例与后7例的NBI—ME图片的阅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两者间参与者群体诊断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8±26.3)%比(69.0±27.1)%,P=0.377],剔除22名具有NBI—ME操作经验者后两者问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6.5±23.2)%比(67.4±25.3)%,P=0.356]。结论NBI—ME有助于内镜下对病变良恶性的判断,对内镜经验欠缺的内镜医生也有帮助,经简单培训后即可进行一般病例的判断,但对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排除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胃癌 培训
原文传递
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滕春雨 孙咏红 +2 位作者 陈浮 王宇 朱海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可疑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15例普通内镜观察下发现可疑早期胃癌病变患者,依次采用放大内镜、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放大色...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可疑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15例普通内镜观察下发现可疑早期胃癌病变患者,依次采用放大内镜、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放大色素内镜、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记录病变轮廓清晰度、黏膜腺管开1:3形态清晰度、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并比较腺管开口分型和微血管形态分型。于病变改变最显著部位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各方法对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轮廓和黏膜腺管开口清晰度评分为377分和458分,优于ME—NBI(340分和408分)和放大色素内镜(354分和386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76分和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病变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评分为380分,优于ME—NBI(348分)(P〈0.05),更优于放大内镜(267分)和放大色素内镜(280分)(P〈0.01)。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绒毛状(C型)的检出率亦优于放大色素内镜(93.0%比79.7%,P〈0.05)。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癌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2.17%、灵敏度为88.33%、特异度为96.36%。结论放大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和微血管结构形态,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便于发现早期瘤变,值得进一步临床观察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诊断 内镜窄带成像术 放大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放大内镜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年维东 张齐联 +1 位作者 梁进雨 尹洪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3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放大内镜表现,探讨放大内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患者接受电子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黏膜毛细血管网、胃小凹及集合小静脉,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及进行Hp检测。... 目的 研究正常胃黏膜及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放大内镜表现,探讨放大内镜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患者接受电子放大胃镜检查,观察胃体黏膜毛细血管网、胃小凹及集合小静脉,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及进行Hp检测。结果 66例患者中Hp阳性者为36例,阴性者为30例。Hp阳性者中正常胃黏膜者2例,炎症者34例;Hp阴性者中,正常胃黏膜者28例,炎症者2例。Hp阳性者中,Z0型(见集合小静脉、网状真性毛细血管及针眼样的胃小凹)3例,Z1型(集合小静脉消失,毛细血管网正常或失去正常形态,胃小凹可见)8例,Z2型(集合小静脉及真性毛细血管网皆消失,扩张的胃小凹及沟回发白)15例,Z3型(扩张的胃小凹周围发红)10例;Hp阴性者中,Z0为27例,Z1为1例,Z2为2例,Z3为0例。结论 电子放大胃镜下观察到的胃体黏膜集合小静脉、毛细血管网、胃小凹是正常胃黏膜的特征,而它们的消失与变化是Hp相关性胃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炎 诊断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培华 孙学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癌诊断 诊断进展 内镜超声 端粒 正常胃粘膜 色素内镜 放大内镜检查 癌前病变组织 红外线电视内镜
下载PDF
放大内镜下微血管改变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锐 卢雪峰 +3 位作者 付金栋 雒燕 王玉娟 涂立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研究放大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探讨黏膜微血管图像改变与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14例常规内镜观察下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起或凹陷等改变的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应用2%Lugol 液染色后进行放... 目的研究放大染色内镜对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探讨黏膜微血管图像改变与组织学诊断的关系。方法收集214例常规内镜观察下有食管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起或凹陷等改变的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应用2%Lugol 液染色后进行放大内镜观察,根据内镜下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改变将放大内镜下黏膜象分为4型。对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将内镜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0.4%(90/112)食管炎患者符合Ⅱ型表现,85.7%(12/14)早期食管癌患者符合Ⅲ型和Ⅳ型改变。早期食管癌组与正常组比较(x^2=27.32,P<0.05)和食管炎组比较(x^2=50.37,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黏膜癌与黏膜下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4.00,P<0.05)。结论微血管图像改变与组织诊断密切相关,放大内镜配合染色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判断癌变浸润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诊断 微血管 放大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255例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商倩 张诗彤 +3 位作者 邱志兵 邱冬妮 钟良 丁伟群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BLI-ME)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255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包括33例手术前行BLI-ME精查者。依据日本胃癌学会...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及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BLI-ME)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病理确诊的255例早期胃癌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包括33例手术前行BLI-ME精查者。依据日本胃癌学会2010年指南将胃癌病理组织学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内镜下特征、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BLI-ME下的病变特点。结果255例早期胃癌中,男164例(63.31%),〉40岁者242例(94.90%),分化型182例(71.37%),病变位于胃窦93例(36.47%),内镜下0-ⅡC型92例(36.08%);发生淋巴结转移37例(14.51%),对比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率黏膜内癌明显低于黏膜下癌[5.04%(7/139)比25.86%(30/116),χ2=22.109,P=0.000],分化型癌明显低于未分化型癌[9.89%(18/182)比26.03%(19/73),χ2=10.938,P=0.002],病灶最大径≤2.0cm明显低于〉2.0cm[9.88%(16/162)比22.58%(21/93),χ2=7.687,P=0.009]。33例行BLI-ME精查者中,分化型早期胃癌以FNP(13.64%,3/22)、ILL-1(59.09%,13/22)、ILL-2(22.73%,5/22)为主,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见ILL-2(45.45%,5/11)、CSP(54.55%,6/11)。结论早期胃癌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好发于胃窦部,内镜下形态以0.Ⅱc型居多。癌灶〉2.0cm或侵及黏膜下层,以及未分化型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行BLI-ME精查,对黏膜异常微血管形态及异常微腺管结构进行观察,有助于判断早期胃癌的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早期胃癌 蓝激光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检查 病理分型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殷泙 杨振华 +2 位作者 黄傲霜 史琲 毛燕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在判断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中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方法确诊的125例UC患者经白光内镜和EUS检查,其中51例行放大内镜检查。根据白光内镜黏膜形态、放大内镜腺开口进行分级,比较各分级下内镜超声测得的肠壁总厚度。结果白光内镜下判断UC炎症程度:重度16例、中度46例、轻度44例、缓解期19例,EUS测得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903±1.551)mm、(4.673±1.235)mm、(3.756±1.322)mm、(3.464±0.970)mm,除轻度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大内镜下根据UC炎症程度分为,绒毛状结构(9例)、典型珊瑚礁状结构(9例)、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例)、规则腺开口(13例)、上皮微小缺损(6例)、小黄色斑(6例),肠壁总厚度分别为(5.701±0.941)mm、(5.518±0.581)mm、(5.181±0.751)mm、(3.763±0.659)mm、(3.587±0.461)mm和(2.505±0.330)mm,除上皮微小缺损与规则腺开口、典型与重度珊瑚礁状结构和绒毛状结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内镜评估黏膜深度,小黄色斑(6/6)、规则腺开口(10/13)多位于黏膜层,而重度珊瑚礁状结构(8/8)病变均浸润至固有肌层。结论EUS对判断UC炎症程度及浸润深度和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达到辅助或替代放大内镜判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内镜超声检查 放大内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