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放射敷贴治疗现状
1
作者 佘海澄 姜燕荣 黎晓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放射敷贴治疗 原理 现状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巩膜敷贴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新吉 王毅 +4 位作者 由德博 王婧 李月月 鲁小中 肖利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评价巩膜敷贴放射疗法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用巩膜敷贴放射治疗的Rb患儿16例(18眼)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例(18眼)Rb患儿经巩膜敷贴放射治疗后,在3~24个月的随访中,肿瘤成功得到控制15眼(83%);发生并... 目的评价巩膜敷贴放射疗法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b)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用巩膜敷贴放射治疗的Rb患儿16例(18眼)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6例(18眼)Rb患儿经巩膜敷贴放射治疗后,在3~24个月的随访中,肿瘤成功得到控制15眼(83%);发生并发症及转移而摘除眼球3眼。未发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并发症有放射性白内障4眼(22%),继发性青光眼4眼(22%),玻璃体出血3眼(16.7%)。所有患眼均未发生巩膜坏死。1例患儿肿瘤复发并眼外转移。结论巩膜敷贴放射疗法是治疗Rb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放射治疗 视网膜母细胞瘤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装敷贴放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3
作者 李燕玲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16期2912-2913,共2页
目的观察后装敷贴放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后装治疗机为56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敷贴放疗。结果痊愈4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Irl92后装治疗机每次放射治疗为快速放射,治疗时间短,局部... 目的观察后装敷贴放射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应用后装治疗机为56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敷贴放疗。结果痊愈4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结论Irl92后装治疗机每次放射治疗为快速放射,治疗时间短,局部剂量分布高,局部生物效应强的特点作用于瘤体的浅表组织,使扩张血管早期退缩,闭塞后失去血液供应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方法简便、效果好、无痛苦,患儿父母易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装放射治疗 小儿皮肤血管瘤 疗效观察 护理
下载PDF
视网膜母细胞瘤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进展
4
作者 方蕊 魏文斌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2期23-27,共5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20000~1/15000活产儿。RB患儿的生存预后和挽救视力的机会取决于首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随着近年手术、局部治疗(冷冻术、激光光凝、经瞳...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20000~1/15000活产儿。RB患儿的生存预后和挽救视力的机会取决于首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随着近年手术、局部治疗(冷冻术、激光光凝、经瞳孔温热疗法等)、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的开展,RB患儿预后有了极大改善。目前临床采用保守治疗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临床应用广泛,该方法不会增加二次肿瘤和眼眶发育障碍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以重复用于治疗新发或复发的RB,因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在临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进展
下载PDF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敷贴与粒子放射治疗优劣
5
作者 岳晗 钱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3期313-316,共4页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眼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经成为该病保留眼球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敷贴放疗和粒子放疗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围绕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眼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经成为该病保留眼球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敷贴放疗和粒子放疗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围绕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患者的生存率、并发症以及视力预后等,对敷贴放疗和粒子放疗进行比较,并做一简要综述,为今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粒子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羊逸飞 许辉 +1 位作者 龙卫国 李遇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核素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90)Sr-^(90)Y同位素敷贴抑制大鼠皮肤瘢痕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芬 戴耕武 +2 位作者 杨镓宁 罗东升 赖小梅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探索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放疗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首先制备30只SD大鼠瘢痕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糖皮质激素+放疗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组采用2.5%醋酸... 目的探索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放疗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首先制备30只SD大鼠瘢痕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糖皮质激素+放疗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组采用2.5%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g/L)注射治疗,共2个疗程,糖皮质激素+放疗组采用2.5%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g/L)局部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放疗的方法,共2个疗程,两组均从术后第14天开始采取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每天记录瘢痕的长度、宽度及是否产生增生的变化;术后第30天,将大鼠杀死,取瘢痕组织,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量瘢痕组织中Smad3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后第29天,对照组的瘢痕长度为(18.55±2.31)mm,宽度为(7.3±1.13)mm,8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组的瘢痕长度为(15.39±2.17)mm,宽度为(4.7±1.25)mm,6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瘢痕长度为(10.47±1.92)mm,宽度为(1.3±0.94)mm,2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瘢痕长宽显著小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01),瘢痕增生水平明显轻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P<0.05)。蛋白质印迹法发现,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5)。ELISA法测定TGF-β1和TAK1发现,糖皮质激素+放疗组TGF-β1和TAK1的表达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联合放疗可通过下调Smad3途径及TGF-β1和TAK1途径抑制瘢痕的形成,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氢化可的松 放疗 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 ^(90)Sr-^(90)Y放射治疗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月明 延艳妮 +1 位作者 李洋 魏文斌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由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葡萄膜转移癌,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的患者16例(16眼)。方法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由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葡萄膜转移癌,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的患者16例(16眼)。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测量瘤体大小(最大基底直径、最大高度),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观察视网膜下液情况。采用SPSS22.0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肿瘤大小,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16例患者手术中无活动性出血,无眼肌、涡静脉、视神经等损伤,术后无感染、巩膜融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例失访。14例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视力无明显变化(P=0.69)(术前0.24±0.29,末次随访0.21±0.26)、眼压无明显变化(P=0.39)(术前13.3±5.8 mmHg,末次随访16.0±12.9 mmHg),术后瘤体萎缩(最大基底直径:术前14.9±2.6 mm,末次随访9.9±3.9mm,P<0.001;最大高度:术前6.3±1.9 mm,末次随访2.4±1.3 mm,P<0.001)。所有得到随访数据的14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未观察到视网膜下液的存在。结论国产敷贴器治疗葡萄膜转移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葡萄膜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性碘^125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国产敷贴器治疗合并严重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刘月明 延艳妮 +1 位作者 李洋 魏文斌 《眼科》 CAS 201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敷贴器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由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15例... 目的评价国产敷贴器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由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15例,均存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均经国产敷贴器进行巩膜外敷贴放射治疗。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测量瘤体大小(最大基底直径,最大高度),间接眼底镜,CDI及OCT下观察视网膜下液情况。采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眼压、肿瘤大小,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15例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视力提高(P<0.01)(术前0.01±0.02,末次随访0.05±0.11)。眼压无明显变化(P=0.132)(术前19.9±12.1 mmHg,末次随访15.6±2.4 mmHg)。术前瘤体最大基底直径(16.0±3.2)mm,术后末次随访(13.9±3.9)mm(P<0.01);术前瘤体最大高度(6.5±2.0)mm,术后末次随访(2.7±1.5) mm(P<0.01)。15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14例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例视网膜下液减少。结论国产敷贴器巩膜外敷贴放疗治疗Sturge-Weber综合征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继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眼科,2019, 28:125-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脉络膜血管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125I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