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1
作者 张玉英 孙成林 +1 位作者 马骏 杨峰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对血小板(PLT)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3DCRT治疗,对比两... 目的:分析术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结肠癌的疗效及对血小板(PLT)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结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3DCRT治疗,对比两组放射治疗前后PLT参数指标,统计随访放射治疗后1~3年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放射治疗后,两组患者PLT及其平均体积(MP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观察组=7.407,t=5.733;t对照组=4.977,t=2.589;P<0.05)。放射治疗后,观察组PLT、MPV及降钙素原(P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6,t=4.165,t=2.737;P<0.05)。观察组随访1年、2年及3年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局部控制率=4.359,χ^(2)=3.944,χ^(2)=3.910;χ^(2)生存率=3.986,χ^(2)=4.270,χ^(2)=0.01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χ^(2)=0.006,χ^(2)=0.011;P>0.05)。结论:术前3DCRT治疗结肠癌可获得更高的肿瘤切除率,可有效调节血小板参数,并明显改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放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结肠癌 疗效 血小板(PLT)参数
下载PDF
根治性放射治疗及术后放射治疗对妇科肿瘤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和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影响
2
作者 李佳凝 庞得全 +1 位作者 韩朵 刘飞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41-46,52,共7页
目的 探讨根治性放射治疗及术后放射治疗对妇科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危及器官剂量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为IB、IIA期宫颈癌患者优化选择,优化正常器官剂量限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MRT的43... 目的 探讨根治性放射治疗及术后放射治疗对妇科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危及器官剂量及放射性肠炎的影响,为IB、IIA期宫颈癌患者优化选择,优化正常器官剂量限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IMRT的43例妇科肿瘤患者,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组(19例)与术后放射治疗组(24例)。由同一位医师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同一物理师进行治疗计划优化,比较两组患者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关系,探讨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状况。结果 术后放射治疗组小肠V15-V50(Vx系接受xGy处方剂量的体积所占的百分比)及Dmax(最大剂量Maximum Dose)均小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组,仅V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射治疗组结肠V15-V50及Dmax均大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组,且V15、V20、V30、V40、V48、V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射治疗组直肠V15-V50均小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组,其中V30、V40、V45、V4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射治疗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高于根治性放射治疗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肿瘤根治性放射治疗会增加小肠V45及直肠V30、V40、V45、V48;术后放射治疗会增加结肠V15、V20、V30、V40、V48、V50。术后放射治疗较根治性放射治疗会增加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放射治疗 术后放射治疗 妇科肿瘤 剂量 急性放射性肠炎
下载PDF
1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牧民 黄静 娄云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放射治疗
下载PDF
对巨大肝癌进行术前放射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作深 邹雨荷 +5 位作者 吕华珠 饶健 叶林 陈学中 黄洪标 陈耀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巨大肝癌经术前放射治疗缩小后切除的新途径.方法:术前放射治疗采用曾认为对肝癌疗效欠满意的放疗技术加以改良为全肝移动条野照射、缩野技术和分段放疗,放射总量达50~60 Gy,放疗后3~4周,肝癌缩小后切除.结果:1987年... 目的:探讨不能切除巨大肝癌经术前放射治疗缩小后切除的新途径.方法:术前放射治疗采用曾认为对肝癌疗效欠满意的放疗技术加以改良为全肝移动条野照射、缩野技术和分段放疗,放射总量达50~60 Gy,放疗后3~4周,肝癌缩小后切除.结果:1987年6月~2000年12月,经放射治疗不能切除巨大肝癌84例,缩小后入选12例二步切除.此12例肝癌经术前放疗后,肿瘤最大径由11~18 cm(中位14 cm)缩小为6~8 cm(中位7 cm);CT显示肝门淋巴结转移灶2 cm、癌旁多个卫星病灶1~3 cm各1例经放疗后病灶消失;1例 AFP转阴者病理仍发现有存活的肝癌细胞.无手术死亡.未见放射性肝炎或术后严重并发症.随访:放射剂量<50 Gy者3例术后6~10月复发死亡;>50 Gy者生存1年以上9例(75.0%),3年以上5例(41.6%),5年以上4例(33.3%),10年以上3例(25.0%),17年以上1例仍健在.结论:术前放疗采用全肝移动条野照射、缩野技术和分段放疗是不能切除巨大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的新途径.采用放射剂量50~60 Gy,放疗后3~4周手术可能比较适宜,远期随访结果令人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治疗 外科治疗
下载PDF
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防护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鞠忠建 巩汉顺 任世旺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使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利用Radiagem 2000探测器、SG-2R辐射检测仪,对Mobetron可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 目的:分析使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利用Radiagem 2000探测器、SG-2R辐射检测仪,对Mobetron可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边辐射环境进行测量。结果:在工作负荷为每周5例,每例照射20 Gy,照射能量12 MeV的条件下,手术室周边最大漏射区域漏射剂量率为27.7μSv/h,年漏射剂量为221.6μSv。结论: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辐射防护 移动式中放疗加速器
下载PDF
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辐射场剂量水平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永忠 万玲 +3 位作者 娄云 李慧娟 王宏芳 冯泽臣 《首都公共卫生》 2012年第4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掌握移动式加速器(简称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时在手术室及其外围产生的辐射水平,制订手术室可行的屏蔽设计方案,加强术中放射治疗的防护管理。方法以某医院设置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和术中放射治疗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12MeV电... 目的掌握移动式加速器(简称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时在手术室及其外围产生的辐射水平,制订手术室可行的屏蔽设计方案,加强术中放射治疗的防护管理。方法以某医院设置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和术中放射治疗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12MeV电子束、输出量率1000cGy/min进行模拟术中放射治疗,分别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和6150-AD型环境剂量率仪对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内及其外围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1)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内的辐射场剂量水平及其分布:Z=75cm平面(治疗床平面)内,加速器前方100cm处的剂量率为40.8~62.8mGy/h,后方100cm处的剂量率为0.13~11.2mGy/h;加速器前方和侧向300cm处的剂量率为2.05~6.35mGy/h。(2)术中放射治疗辐射安全设置状况及手术室外围的辐射水平: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及其准备间设为控制区,防护门均与出束联锁;照射时东墙外走廊(中间隔有准备间)最高剂量率为9.0μGy/h,北墙外控制室内最高剂量率为19.5μGy/h,西墙外清洁走廊和南墙外、楼下场所最高剂量率分别为24.2、14.5和23.0μGy/h。结论加速器在手术室内产生的辐射主要为轫致辐射的杂散辐射,但应相对固定术中放射治疗场所并结合实测辐射值制订并优化场所的屏蔽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加速器 放射治疗 电子束 辐射场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可移动式术中放射治疗加速器(Mobetron)长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鞠忠建 巩汉顺 王运来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对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长期稳定性。方法:对一年来的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剂量输出稳定性、能量输出稳定性;将年检结果与ATP结果相比较,评价其平坦度对称性稳定性。结果:一年中,每... 目的:对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其长期稳定性。方法:对一年来的质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其剂量输出稳定性、能量输出稳定性;将年检结果与ATP结果相比较,评价其平坦度对称性稳定性。结果:一年中,每月剂量输出量的稳定性在±2%之内;能量输出的稳定性保持在±3%以内;射束的平坦度对称性≤6%,对称性≤2%。结论: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具有很好的长期稳定性,能充分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长期稳定性 移动式中放疗加速器 Mobetron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任晓俊 付颖利 +3 位作者 杨建征 王铁君 田磊 赵宗兴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6期18-19,共2页
目前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逐年上升。然而,乳腺癌也是癌症治疗领域中研究比较完善的一种疾病,患者大多有较长的生存期,因此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保乳手术加放疗与传统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且具有... 目前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逐年上升。然而,乳腺癌也是癌症治疗领域中研究比较完善的一种疾病,患者大多有较长的生存期,因此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保乳手术加放疗与传统根治术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且具有保持完美乳房外形、减少手术损伤和减少乳房切除术所致的精神创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放射治疗 保乳手 乳腺癌 女性恶性肿瘤 传统根治 乳房切除 生活质量 乳房外形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状态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欣 马秀梅 +1 位作者 周荻 白永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7-1412,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患者生存及治疗失败模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3年接受肿瘤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121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以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对患者生存及治疗失败模式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2013年接受肿瘤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121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利用log-rank法和Cox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比较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OS及复发模式的差异。结果·121例患者的中位DFS为22.57个月,中位OS为32.9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病变长度、阳性淋巴结比例(p LNR)是D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pLNR≤0.15和pLNR>0.15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33.43和19.20个月(P=0.04);无淋巴结跳跃式转移(NSM)患者的中位OS优于有NSM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NR>0.15且有NSM患者的OS显著差于其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位OS:14.33个月vs 32.50个月;P=0.02);pLNR较阳性淋巴结数对OS有更好的预测价值(AUC=0.673,P=0.04)。治疗失败模式的分析结果显示:pLNR>0.15患者中远处转移较局部复发多见,而pLNR≤0.15患者中局部复发较远处转移多见。结论·淋巴结转移状态与食管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的预后相关。对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pLNR对OS有更好的预测价值;不同pLNR患者放射治疗后复发模式存在差异,高pLNR且有NSM患者的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术后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永忠 万玲 +3 位作者 娄云 李慧娟 王宏芳 冯泽臣 《首都公共卫生》 2012年第5期197-202,共6页
目的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 目的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况下IORT室外围的辐射水平和人员所受的剂量,核算IORT治疗场所的辐射屏蔽。结果该IORT治疗室在仅采用相当于普通X射线诊断装置的屏蔽条件下,治疗室外与靶不同距离关注位置的剂量率为:东墙外35~78μSv/h;南墙外89μSv/h,西墙外70~84μSv/h,北墙外75~106μSv/h;IORT室楼下普通治疗室64μSv/h,室顶外围空间为45μSv/h。估算出年累积出束5h时场所外围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为0.53mSv,公众所受年剂量低于0.1mSv,均满足剂量管理目标值的要求。加速器IORT设备及场所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联锁、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制约设备运行照射时人员误入和误留IORT室的风险。结论在普通手术室中施行移动式加速器IORT时,在工作负荷极小的条件下采取针对低能辐射的屏蔽防护可达到剂量管理目标要求,但应相对固定IORT场所,并根据工作负荷和剂量率控制要求对治疗室增设相应的屏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加速器 放射治疗(IORT) 辐射防护 辐射屏蔽
下载PDF
术中^(125)I粒子植入与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伟 钟毓斌 +1 位作者 洛小林 毛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术中125I粒子植入与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用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组织间内照射(A组)10例,用高能电子线术中照射(B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止痛有效率... 目的:比较分析术中125I粒子植入与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用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植入组织间内照射(A组)10例,用高能电子线术中照射(B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止痛有效率。结果:中位生存期A组4.6个月,B组6.5个月。6个月、12个月生存率A组分别为40%、10%,B组为62%、52%(P<0.01)。止痛有效率A组为60%,B组为80%(P<0.05)。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治疗效果不如高能电子线放射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直视下的放射性粒子盲插种植入技术精确度不高。按照治疗计划精确完成放射性粒子的空间分布是提高术中125I粒子植入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电子束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临床剂量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连元 曾逖闻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为开展电子束术中放射治疗,新设计的专用装置附在加速器机头,术中筒直接插入患者体腔照射肿瘤。临床剂量学研究了输出因子,表面剂量,90%剂量区域、X线污染、剂量剖面分布及热释光剂量计(TLD)患者受照剂量监测等。
关键词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计量 电子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技术和质量保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均 刘跃 +2 位作者 宋立友 马丽萍 王永刚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第3期220-221,236,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的定位 ,疗效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方法 应用ELKTA体部定位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肺癌、肝癌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利用胸腹骨性标记验证重定位精度 ,每例治疗 3~ 2 0次 ,每次剂量 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腹部恶性肿瘤的定位 ,疗效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方法 .方法 应用ELKTA体部定位系统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肺癌、肝癌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利用胸腹骨性标记验证重定位精度 ,每例治疗 3~ 2 0次 ,每次剂量 3~ 15GY ,2~ 4次 /周 ,共治疗肺癌 43例 ,肝癌 10例 .结果 经CT定位和重定位验证 ,重定位精度 ,在上下轴方向 (VERT) 6~ 14mm ,平均 9mm ;左右轴方向 (LAT) 5~ 10mm ,平均 6mm ;前后轴方向 (AP) 5~10mm ,平均 7mm .5 3例病人经 6~ 2 0个月 (平均 12个月 )随访 ,肿瘤消失 15例 ,缩小 2 8例 ,不变 5例 ,局部控制 90 6 %(4 8/ 5 3) ,增大 5例 .结论 保证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定位精度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肝癌 临床应用 SRT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玉 梁小波 +2 位作者 田富国 景娜 陈丽娜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术后放射治疗 疗效观察 保乳 保留乳房治疗 2004年 2002年 主要模式 发达国家 术后放疗
下载PDF
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3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鲍亮亮 刘叶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1614-1615,共2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常见于皮肤创伤后。因其影响美观,妨碍功能,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药物注射、外用药物等,但疗效不佳,复发率高。2008年3月~2011年3月,笔者科室对32例瘢痕...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常见于皮肤创伤后。因其影响美观,妨碍功能,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治疗方法有手术、冷冻、药物注射、外用药物等,但疗效不佳,复发率高。2008年3月~2011年3月,笔者科室对32例瘢痕疙瘩患者行术后放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 疗效观察 皮肤损伤 种特异性 生活质量 身心健康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庆勇 徐向英 +1 位作者 胡洪涛 郭汝涛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比较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150例。术后放射治疗92例,剂量范围45~50Gy;单纯手术58例。组间对比及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5年总局部复发率22.0%,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局部... 目的比较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与单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150例。术后放射治疗92例,剂量范围45~50Gy;单纯手术58例。组间对比及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5年总局部复发率22.0%,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3%和31.0%,术后放疗显著降低了局部复发率(χ2=4.498,P<0.05);但是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4.8%和22.4%,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术后 辅助性放射治疗 直肠癌 临床研究 术后放射治疗 局部复发率 远处转移率 单纯手 术后放疗 回顾性分析 剂量范围 显著性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的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
17
作者 关静 徐元昌 +1 位作者 王开祥 郭爱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646-647,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中螺旋CT的扫描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扫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78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2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且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能满足放疗定位要求,且取得...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中螺旋CT的扫描技术。方法:采用螺旋CT定位扫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各部位恶性肿瘤178例,并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至2年进行CT或MRI随访观察,且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均能满足放疗定位要求,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7.75%,其中显效55.06%,有效42.69%,无效仅2.2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螺旋CT是提供精确的定位方法之一,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CT定位 三维适形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建成 韩克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2-555,共4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改善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近距离放射治疗已从传统低剂量率向现代高剂量率、脉冲剂量率放疗发展;从二...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改善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近距离放射治疗已从传统低剂量率向现代高剂量率、脉冲剂量率放疗发展;从二维到三维影像引导下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本文旨在综述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前近距离放射治疗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勾画 预后
下载PDF
移动式术中放射治疗技术及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伟 刘伟 徐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2年第8期56-58,共3页
术中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既古老又新生的放疗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并以世界术中放射治疗设备的最新设备Mobetron为代表,简述了其优点和应用。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下载PDF
112例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张道富 王晓萍 +4 位作者 张新良 丁巍 周彬 蒋凯 周卫红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21-424,共4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术后单纯放疗和放化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34例单纯放疗,49例序贯放化疗(化疗用PF或CMF方案2~4周期),29例同步放化疗(化疗用优福定口...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术后单纯放疗和放化联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34例单纯放疗,49例序贯放化疗(化疗用PF或CMF方案2~4周期),29例同步放化疗(化疗用优福定口服,每次4片(0.648g),每日3次,连续2~4周)。放疗全纵隔野采用15MV-X线,DT50~60Gy/25~30次;锁骨上野为6MV-X线,Dm50Gy/22~23次。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7%、45.5%、25.9%。术后单纯放疗组、术后序贯放化疗组与术后同步化疗组在放疗毒副反应和1、3、5年无复发生存率(P=0.423)及总生存率(P=0.138)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Ⅲ、Ⅳ期患者在5年总生存率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8)。结论:术后序贯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在局控和长期生存方面无明显获益,而联合优福定的术后同步放化疗安全可行,Ⅲ、Ⅳ期患者可能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术后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