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判断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吸放热性的有效方法
1
作者 周一平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9-54,共6页
本文在分析吸放热发生转换的准静态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理想气体热力学过程吸放热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准静态过程 理想气体 热力学过程 放热性 吸热
下载PDF
原油放热性的测定和在火烧油层可行性判定中的应用
2
作者 吴军 阮林华 王晓钦 《国外油田工程》 2010年第9期30-32,38,共4页
在油藏压力条件下,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三个油藏的原油放热性进行了测定。Wolf Lake重油和Clair中质油放热性实验采用干净的、含有3%高岭石的石英砂模拟油藏储层,而对于Athabasca沥青矿,则模拟原始油藏状态,测定其油砂放热性。Wolf L... 在油藏压力条件下,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三个油藏的原油放热性进行了测定。Wolf Lake重油和Clair中质油放热性实验采用干净的、含有3%高岭石的石英砂模拟油藏储层,而对于Athabasca沥青矿,则模拟原始油藏状态,测定其油砂放热性。Wolf Lake重油油藏和Clair中质油油藏在实验中水饱和度较高,这是水驱或蒸汽驱后的油藏状态。对Athabasca沥青矿进行的另一个放热性实验采用的是低饱和度原油的油砂,但是没有对原始盐水饱和度进行调整。虽然Clair中质油在所有温度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放热性,但是初始分解温度较Athabasca油砂高很多。活化能的计算表明Athabasca油砂在低温氧化阶段反应活性非常强。原油放热性的测定表明:以上三个油藏都具有很好的实施火烧油层开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放热性 火烧油层 加速量热仪
原文传递
水分对煤孔隙结构及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被引量:9
3
作者 翟小伟 蒋上荣 王博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2,共5页
概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于水分对煤孔隙结构及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并以水分对煤孔隙结构、氧化性和放热性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对煤自燃有双重作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水分增大了煤孔隙结构或羟基、羧... 概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关于水分对煤孔隙结构及自燃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并以水分对煤孔隙结构、氧化性和放热性的影响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对煤自燃有双重作用——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水分增大了煤孔隙结构或羟基、羧酸等易与氧气反应的基团增多,苯环中C-H基团等抑制煤氧反应的结构减少,从而加强了煤氧复合反应;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水分占据在煤内表面、煤表面产生的水膜和升温过程中的蒸汽压等阻隔了煤与氧的接触。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应加强水分对煤孔隙结构的扩容机理研究,建立不同含水量对煤自燃影响程度的鉴定准则及评价指标,得到不同含水量对煤自燃促进或抑制作用的阶段划分及临界含水量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特 水分 煤孔隙结构 氧化 放热性
下载PDF
高河煤矿W1310工作面煤层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秀廷 汤思敏 李继春 《煤》 2019年第8期4-8,共5页
文章从氧化性与放热性两方面对高河煤矿W1310工作面煤层自燃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煤层自燃临界温度为62℃、干裂温度为155℃、临界氧浓度为8.0%,且煤的氧化性与放热性的关系:耗氧速率随着放热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供氧浓度越... 文章从氧化性与放热性两方面对高河煤矿W1310工作面煤层自燃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煤层自燃临界温度为62℃、干裂温度为155℃、临界氧浓度为8.0%,且煤的氧化性与放热性的关系:耗氧速率随着放热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供氧浓度越低,煤层发生自燃的临界温度越高,加速氧化阶段需要的活化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程序升温实验系统 氧化 放热性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长焰煤高温氧化自燃特性实验研究
5
作者 朱伟 李星 +3 位作者 李悦 郑志刚 李科心 赵婧昱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14,共8页
为了研究抚顺西露天矿矿坑内煤自燃氧化特性,在物理性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煤的自燃氧化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了30~600℃高温氧化过程中的宏观自燃特性及其表征参数,并应用标志气体的增长率分析法确定出露天矿长焰煤高温氧化的特征温度... 为了研究抚顺西露天矿矿坑内煤自燃氧化特性,在物理性质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原煤的自燃氧化特性实验研究,得到了30~600℃高温氧化过程中的宏观自燃特性及其表征参数,并应用标志气体的增长率分析法确定出露天矿长焰煤高温氧化的特征温度点。结果表明:抚顺西露天矿原煤样品含水率含硫量均较低,挥发分高达42%,煤样比表面积较大,微观结构显示大孔和介孔占95%以上,为煤氧化合反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温氧化阶段氧气体积分数和耗氧速率变化平缓,200℃以后急剧变化,析出的CO和CO_(2)体积分数呈现指数级增长;CH_(4)、C_(2)H_(4)、C_(2)H_(6)、C3H8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即在低温阶段都比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大,大约350℃之后均迅速增大至峰值。实测煤样临界温度75℃、干裂温度120℃、活性温度195℃、增速温度240℃以及燃点温度315℃,煤样中挥发分含量高导致临界温度较为提前,但燃点温度较常规偏低。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SC和放热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煤样放热量达到了4714 J/g;自由基浓度与温度成递增关系,活性温度时的浓度相较临界温度阶段增长了约50%,燃点温度时自由基浓度达到了临界温度时刻的2倍,自由基活跃会更加促进煤氧化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焰煤 自燃特 高温氧化 特征温度 标志气体 放热性
下载PDF
B/Ti薄膜点火元件电爆输出性能研究
6
作者 高芬 曹维国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7期90-92,共3页
在Cu微桥箔基础上,利用电泳技术沉积B/Ti含能薄膜材料制备了点火元件。针对B/Ti含能薄膜材料,通过SEM和DSC开展了表面形貌和放热性研究。B/Ti含能薄膜材料颜色均匀,整体呈蓬松状,反应起始温度远低于B和Ti的熔点,且只有一个放热峰。对Cu/... 在Cu微桥箔基础上,利用电泳技术沉积B/Ti含能薄膜材料制备了点火元件。针对B/Ti含能薄膜材料,通过SEM和DSC开展了表面形貌和放热性研究。B/Ti含能薄膜材料颜色均匀,整体呈蓬松状,反应起始温度远低于B和Ti的熔点,且只有一个放热峰。对Cu/B/Ti点火元件进行了电学性能测试,输入电压400V的条件下,Cu/B/Ti电爆炸点火元件爆发时间为40ns,并伴有强烈的火光,火焰高度达数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i含能薄膜材料 电爆炸点火元件 放热性 电学特
下载PDF
东丽开发PPS与碳纤维等组合的高发热性树脂
7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CAS 2005年第3期46-46,共1页
东丽公司开发出聚苯硫醚(PPS)加碳纤维和石墨(数μm)的高放热性树脂,放热性提高了100倍,今后有望应用于以往采用金属板的放热板的电气部件外壳和结构部件领域,在小型、低成本的应用开发方面发起了挑战,现以300t/a左右进行生产。
关键词 东丽公司 高发热树脂 聚苯硫醚 碳纤维 放热性
下载PDF
地温对煤炭自燃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文虎 许满贵 +1 位作者 王振平 代爱萍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分析地温与煤氧化放热性、漏风供氧条件及蓄热条件的关系 ,探讨了地温对煤炭自燃的影响 ,得出随着地温的上升 ,煤自燃性增强 ,煤自燃危险程度增加的结论。
关键词 煤炭自燃 氧化放热性 蓄热条件
下载PDF
关于硝酸铵爆炸事前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兆华 郭振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0-74,共5页
硝酸铵主要用作肥料大量使用 ,或作为制造工业炸药的重要原料 ,是一种强氧化剂 ,同时又是自反应性物质 ,国内外因对其控制或管理不当 ,曾发生多起重大爆炸事故。为防止在生产、贮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爆炸事故 ,笔者探讨并提出了硝... 硝酸铵主要用作肥料大量使用 ,或作为制造工业炸药的重要原料 ,是一种强氧化剂 ,同时又是自反应性物质 ,国内外因对其控制或管理不当 ,曾发生多起重大爆炸事故。为防止在生产、贮存、运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爆炸事故 ,笔者探讨并提出了硝酸铵爆炸事前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法 ,对控制和预防硝酸铵发生事故 ,有借鉴、推广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 爆炸事故 事前评价 危险 强氧化 自反应 分解放热性
下载PDF
发泡剂对人造革发泡倍率与泡孔结构的影响
10
作者 陈桂兰 丛川波 +1 位作者 周琼 李胜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62,共5页
对比分析了纯放热性发泡剂AC与吸 -放热复合发泡剂DDL 10 5的分解与发泡特性。详细比较了以这两类发泡剂在相同配方和加工条件下样品的发泡倍率、泡孔结构差别以及对温度和时间的依赖关系。
关键词 泡孔结构 放热性发泡剂AC 吸-放热复合发泡剂 DDL-105 发泡剂 分解 发泡倍率 聚氯乙烯 人造革
下载PDF
耐火密封胶组合物
11
《有机硅材料》 CAS 2002年第5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耐火密封胶组合物 放热性 硬焦化物 硅键 基团 有机硅化合物 催化剂 增强填料 专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