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牧家畜采食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洛桑顿珠 巴桑旺堆 +1 位作者 张强 郭娜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08-216,共9页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转化效率和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参数,受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环境条件、放牧方式、家畜生理特征及其瘤胃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食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关系到动物营养...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系统转化效率和动物生产力的主要参数,受草地植被生长情况、环境条件、放牧方式、家畜生理特征及其瘤胃内环境等因素影响。放牧家畜采食量的准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食性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关系到动物营养状态的评估、补饲策略的制定以及食性理论的探索。传统采食量估测方法大多基于观察法或放牧前后牧草生物量差值法,这些方法对动物的干扰较小,但是受技术本身和适用范围的限制,如未能估测单个动物的采食量,很难适用于大范围的采食量估测。链烷烃技术和近红外技术的出现为准确测定采食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仅能克服传统测定方法的缺点,还在准确率、适用范围(圈养动物和放牧动物)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但由于粪便回收率和数据库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较高草地的放牧动物采食量估测尚有难度。在简要总结不同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基础上,综述了差值法、内标法、链烷烃法和近红外法在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多种方法结合可以准确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和实现草地可持续生态服务功能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采食量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特征比较
2
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4 位作者 张晋东 刘巅 谢浩 黄金燕 张和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9-319,共11页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 为了探讨放牧家畜影响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主食竹资源的内在驱动因素,以便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随机样地调查资料,从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方面,分析了它们利用生境的异同。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特征来看,乔木层物种丰度、灌木层盖度、主食竹的种群特征(盖度、密度、地径和株高)等指标,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之间具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17.38株,灌木层盖度75.31%,主食竹的盖度为56.32%、种群密度48.87 culms·m^(−2)、地径6.03 mm和株高143.48 cm,放牧家畜利用生境的乔木层物种丰度29株,灌木层盖度93.20%,主食竹的盖度为89.20%、种群密度66.54 culms·m^(−2)、地径3.82 mm和株高59.68 cm,而其余指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就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而言,大熊猫利用生境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都多于放牧家畜生境,前者为乔木层17科25属41种、灌木层29科49属91种,后者乔木层9科10属14种、灌木层17科26属38种;两者利用生境的植物群落相似性系数较低,乔木层仅为0.196、灌木层为0.245;但比较两者植物群落共有种的重要值指数,仅灌木层的3种树种两者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其他木本植物都无明显的差异。从而说明放牧家畜主要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的灌木层结构和主食竹种的种群特征,致使野生大熊猫主动回避被放牧家畜干扰的区域、调整其活动空间和栖息地的范围。因此,合理规划家畜放养区域、严格控制家畜种类和数量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管控放牧干扰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利用生境 植物群落 群落组成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天峻县放牧家畜生境适宜区估计
3
作者 张振西 林扎西尖措 +4 位作者 高太侦 华旦仁青 牟丹 戎战磊 谢久祥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天峻县是青海省海西州唯一的纯牧业县,预估放牧家畜在天峻县的生境适宜区,对合理放牧和保护大型野生草食动物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放牧家畜分布数据和主要环境数据,预测了天峻县放牧家畜(牦牛、... 天峻县是青海省海西州唯一的纯牧业县,预估放牧家畜在天峻县的生境适宜区,对合理放牧和保护大型野生草食动物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xEnt模型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放牧家畜分布数据和主要环境数据,预测了天峻县放牧家畜(牦牛、绵羊、马)适宜区分布及其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距居民点的距离和距道路的距离两个变量对放牧家畜生境适宜区分布影响最为显著;天峻县牦牛的适宜区面积18857.22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79.89%,主要分布在苏里乡、龙门乡、木里镇;绵羊的适宜区面积18908.73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80.11%,主要分布在苏里乡、龙门乡、木里镇、舟群乡、阳康乡;马的适宜区面积13690.18 km^(2),占天峻县总面积的58.00%,主要分布在龙门乡、舟群乡、木里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天峻县 放牧家畜 适宜区估计
下载PDF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空间利用格局比较 被引量:25
4
作者 周世强 Vanessa HULL +5 位作者 张晋东 黄金燕 刘巅 黄炎 李德生 张和民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51,共14页
空间利用是野生动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模式和活动格局,影响着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生存发展。我们于2010年至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附近区域,采用GPS颈圈跟踪技术对分布和放养于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 空间利用是野生动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模式和活动格局,影响着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生存发展。我们于2010年至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附近区域,采用GPS颈圈跟踪技术对分布和放养于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马群进行了定位监测和样地调查。分别选择了3只大熊猫和3个马群的代表性个体的GPS颈圈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提取和计算了它们活动区域的地形地势、巢域大小、日移动距离和核域数量,并检验了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空间利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不同月份和整体之间在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巢域面积、日移动距离和核域数量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性差异。野生大熊猫表现为随季节和食物类型(竹笋、竹秆、枝叶)丰度的变化分别活动于拐棍竹林、短锥玉山竹林和冷箭竹林中,活动空间较大(海拔范围、巢域大小)、日移动距离较短和核域数量多等特征的随机扩散模式,且不同个体和月份之间波动性较大;放牧家畜则因初始放养于不同区域的竹林(拐棍竹林、冷箭竹林)和人为干涉程度的大小差异,显示出不同的空间利用格局,但与大熊猫相比,总体都具有巢域面积小、日移动距离略大、核域数量极少等"步步为营"空间利用模式的特征,且不同畜群和不同时间之间的变化幅度也小于大熊猫。不同的空间利用格局对环境资源的影响强度截然不同,大熊猫的利用模式有利于竹子资源的更新恢复和生境结构的持续发展,而放牧家畜的利用模式将造成竹子资源的死亡衰败和生境结构的破坏退化。因此,加强放牧家畜的管控,有效协调社区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特区)今后工作和管理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空间利用格局 GPS颈圈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放牧家畜食性选择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岭 王德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5-211,共7页
动物的食性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主题.本文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放牧家畜食性选择机制问题进行了阐述:1)食性选择行为发生的机制,包括基于遗传和学习两方面的解释,其中动物具有的学习机制主要有来自动物个体的学习(采食后... 动物的食性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主题.本文从不同角度,结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放牧家畜食性选择机制问题进行了阐述:1)食性选择行为发生的机制,包括基于遗传和学习两方面的解释,其中动物具有的学习机制主要有来自动物个体的学习(采食后反馈、试错学习)、向其他社会群体的学习,以及在进行斑块、景观水平选择时,所采用的空间记忆、视觉线索和皮肤防御系统机制等;2)放牧家畜食性选择策略的4个综合性假说:经验法则、边际值法则、优化采食理论、最小总不适感概念;3)食性选择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诸如空间尺度问题、动物消化生理因素以及多因素互作研究的不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食性选择 遗传机制 学习机制 食性选择策略
下载PDF
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成杰 汪诗平 周禾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13-116,共4页
反刍家畜瘤胃甲烷气体的排放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对大气环境具有较强的增温效应。对放牧家畜甲烷气体排放的研究可以为确定天然草原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和制订减缓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有关放牧家畜甲烷气体的测定方法研究作了综述。
关键词 畜牧学 放牧家畜 甲烷
下载PDF
环县典型草原放牧家畜践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林慧龙 任继周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7-99,共3页
Trampling is one of the three impact activities(trampling,defoliation,and excretion) performed by a grazing animal on grassland and also the major reason for range degradation.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ult of tramp... Trampling is one of the three impact activities(trampling,defoliation,and excretion) performed by a grazing animal on grassland and also the major reason for range degradation.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esult of trampling-induced feedback among the soil environment,grass,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In addition, more information is needed about the effects of animal trampling on the managed grazing ecosystems.In typical steppe of loess plateau regions,where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 is to maintain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the impacts of grazing trampling could be a serious problem.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as to separate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mpling on the typical steppe in Huanxian County,eastern Gansu Province,China.A series of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years including the tailing-up observation of trampling intensity of Tan-sheep in summer rotational grazing trail,trampling homogeneity trial,two-factor trail of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experimental trampling.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Trampling intensity(TI) was proposed by this paper as the trampling area or trampling pressure created by a single or multiple grazing livestock per hectare during a unit time under free or rotational grazing.It had three expression methods: trampling pressure method,trampling area method,trampling frequency method.The trampling unit and Trampling Equivalent Unit(TEU)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first time in order to define the calculation and conversion standard of TI.2.By tailing-up observation of the flocks on typical steppe of Huanxian County in Eastern Gansu Province,China,th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livestock trampling intensity was increased by the power function of grazing intensity.This fu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rampling effect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wholesomeness maintenance of grassland and the adjustment and control of the trampling effects of grazing livestock should b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grazing management.3.Trampler was manufactured to imitat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n-sheep trampling.By the simulation homogeneity experiment,we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trampling area and traditional Tan-sheep rotational grazing area in summer season.Statistical analyses(t test)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mulated area created by the trampler and the traditional rotational grazing area in the height of leaf layer,vegetative species number,soil water content of top layer(0-15cm),soil porosity,bulk density,and soil compaction.This homogeneity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more accurate research in animal trampling effects out of defoliation and excretion in the future.4.Taking trampling intensity and rainfall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maximum underground plant biomass as target,the coupling model was optimized for underground plant biomass in 0-10cm soil layer.The most suitable grazing intensity for the typical steppe in Huanxian County was decided to be 3.84-5.09 sheep unit/hm2 which was converted by the conversion equation between trampling intensity and grazing intensity.The models offered a new quantitative tool for the grazing system management.5.Five soil chemical indices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variance in a two-factor(experimental 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controlled field experiment including 48 treatment combinations.The analysis results by multivariate and multiple analyses of variance indicate that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simulated precipitation.The effect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xperimental 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hydro N(mg/kg),total P(%) and organic content.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factors play a role in facilitating ecosystem state change in the typical steppe of Huanxian County in Eastern Gansu,China.6.We analyzed the soil mechanical composition(0-15 cm) of different sampling plots in a two-factor(experimental 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controlled field experiment.Fractal dimension of soil particle were calculated using fractal model.The result shows that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and trampling intensity.However,the decreased extent of fractal dimension was related to th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level.When the precipitation level was dry,natural precipitation,moderate rainfall,and abundant rainfall,the declined extent of fractal dimension value was 4.33%,2.61%,1.34%,and 1.23%,respectively.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trampling determined the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Two-variable regression pattern was established as follows: F=2.427+2.0982×10-4W-1.3333×10-4T The soil eroding process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reased fractal dimension values.Therefore,soil fractal dimension measurement could be meaningful for the soil erosion evaluation.7.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regression models,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odel has better ability of imitation and prediction.Therefore the soil erodibility factor K value was calculated by ANN model based o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the accumulated trampling effects per unit area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The ANN model allowed to skip the complicated soil erodibility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il erodibil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e.g.trampling and rainfall.Obviously,this was an innovative attempt to precisely evaluate the soil erodibility.8.Trampling by the hoof action of grazing animal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soil erosion.Study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experimental 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indicate that the moderate and heavy trampling aggravated the risk of soil erosion under arid circumstances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grasses.Precipitation had two-side effects on soil erosion.However,the restraint effects of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on soil erosion were less than the stimulative effects by trampling on soil erosion.The mechanism model,which took soil erosion modulus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experimental trampling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was valida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and could be used as an innovativ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oil eros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grassland regions.Taking minimum soil erosion as the target,the most suitable grazing intensity could be rationally ascertained by analyzing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during different forage growth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区 放牧家畜 模拟降水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环县 因子试验 干旱半干旱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然草场土壤、牧草中重金属含量对放牧家畜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静 李希来 裴海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79-4582,共4页
对青海省3个主要天然放牧草场中土壤、牧草和家畜中汞、砷、镉、铅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州河南县和海南州共和县土壤中汞含量超过限量值,海北州祁连县土壤中镉含量超过限量值,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牦牛肌... 对青海省3个主要天然放牧草场中土壤、牧草和家畜中汞、砷、镉、铅重金属的累积与迁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州河南县和海南州共和县土壤中汞含量超过限量值,海北州祁连县土壤中镉含量超过限量值,其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牦牛肌肉、羊肌肉中铅含量与饲养环境中土壤、牧草中铅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饲养环境牧草中砷、汞含量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牦牛肌肉中汞、镉含量与饲养环境土壤、牧草中汞、镉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羊肌肉中砷含量与饲养环境土壤、牧草中砷的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从总迁移系数看,汞的迁移系数最大,其次为砷。汞、砷向羊肌肉中的迁移系数大于牦牛肌肉,镉向牦牛、羊肌肉迁移的系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天然草场 土壤重金属 相关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放牧家畜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蔡其刚 唐一波 +3 位作者 高小龙 仝丽娜 赵静 张红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107-110,共4页
为了建立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该细菌的outL基因,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保守区域确定。根据其保守序列,在线设计和筛选了一套LAMP引物。温度优化及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后建立了... 为了建立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该细菌的outL基因,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保守区域确定。根据其保守序列,在线设计和筛选了一套LAMP引物。温度优化及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后建立了检测该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并对青藏高原放牧牛、羊临床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方法的最适温度为63℃;检测其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阪崎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及蜡样芽胞杆菌无交叉反应;检测下限为100 fg目的基因;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208份放牧牦牛、藏羊粪便DNA样品,共检测到26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2.5%。这表明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该病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强的LAMP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LAMP outL基因 敏感性 特异性
下载PDF
苜蓿与放牧家畜臌胀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戎郁萍 王堃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饲喂新鲜苜蓿Medicagosativa时 ,家畜患臌胀病的风险很大 ,因此苜蓿传统上主要用作调制干草 ,放牧利用较少。就家畜臌胀病的概念、引发的原因及放牧管理中的相应预防方法和紫花苜蓿引起的臌胀病做一简要综述 ,旨在阐明已知的臌胀病可能... 饲喂新鲜苜蓿Medicagosativa时 ,家畜患臌胀病的风险很大 ,因此苜蓿传统上主要用作调制干草 ,放牧利用较少。就家畜臌胀病的概念、引发的原因及放牧管理中的相应预防方法和紫花苜蓿引起的臌胀病做一简要综述 ,旨在阐明已知的臌胀病可能起因及防治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放牧家畜 臌胀病
下载PDF
放牧家畜采食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参木友 顿珠坚参 +2 位作者 鲍宇红 曲广鹏 秀花 《西藏科技》 2008年第7期58-60,68,共4页
放牧家畜采食量高低是影响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测定其采食量当然是首要任务,但如何在放牧条件下采用可靠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和测定采食量是制定放牧家畜营养方案的基础,是确定其补饲的重要依据,放... 放牧家畜采食量高低是影响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放牧绵羊的营养需要,测定其采食量当然是首要任务,但如何在放牧条件下采用可靠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和测定采食量是制定放牧家畜营养方案的基础,是确定其补饲的重要依据,放牧家畜的采食量对发展草地畜牧业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家畜在放牧状态下的采食量测定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采食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采食量 营养需要
下载PDF
放牧家畜采食量和择食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占鸿 《家畜生态学报》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文章就国内外关于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采食种类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析了影响其测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今后开展草地放牧家畜的采食量、择食性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放牧家畜 采食量 择食性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植物表皮蜡质中烷烃在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食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奎 王洪荣 胡红莲 《饲料广角》 2004年第19期27-29,共3页
本文阐述了植物表皮蜡质中的烷烃在测定放牧家畜采食量和食性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 植物表皮蜡质 烷烃 放牧家畜 采食量 食性
下载PDF
放牧家畜矿物元素补饲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荣富 陈克嶙 张春勇 《草食家畜》 2000年第2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放牧家畜 矿物质营养需要 矿物元素 补饲模
下载PDF
放牧家畜压缩全混合日粮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敬红文 彭涛 《饲料博览》 2011年第7期20-22,共3页
放牧家畜的饲养模式因天然牧草的廉价和健康而不能被完全替代,但牧草资源的日渐缺乏和季节性不平衡以及气候问题却极大的限制着放牧家畜生产力的发挥。拓展压缩全混合日粮技术思路,充分利用农区富余的常规、非常规饲料资源以及各地可开... 放牧家畜的饲养模式因天然牧草的廉价和健康而不能被完全替代,但牧草资源的日渐缺乏和季节性不平衡以及气候问题却极大的限制着放牧家畜生产力的发挥。拓展压缩全混合日粮技术思路,充分利用农区富余的常规、非常规饲料资源以及各地可开发的废弃饲料资源,将各类饲料资源加工调制技术、开发利用技术、日粮及牧草(秸秆)压缩技术集成组装,研发出适合牧区放牧家畜应用的压缩全混合日粮技术,用于放牧家畜,可平衡营养、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压缩 全混合日粮
下载PDF
浅谈放牧家畜营养均衡需要数字化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淑珍 陈翔宇 刘艳丰 《饲料博览》 2020年第11期19-21,共3页
通过开展放牧家畜营养需要量、营养与代谢规律、草场中牧草营养价值评定等基础性研究工作,获得放牧家畜营养参数,建立数据库,最终研发均衡营养应用软件,为全社会提供资源共享服务,为牧区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放牧家畜 营养均衡 数字化体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牧草营养概况与放牧家畜矿物质营养状况的综合分析
17
作者 邵凯 卢德勋 +6 位作者 徐桂梅 荣威恒 珊丹 杨宝龙 郭文华 任家琨 孟庆洲 《畜牧与饲料科学》 1997年第S1期191-194,201,共5页
通过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牧草和放牧家畜矿物质营养状况的分析,找出牧草中含量低的矿物质元素和限制放牧家畜生产性能的元素,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饲,为生产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根据。
关键词 内蒙古 牧草 放牧家畜 矿物质
下载PDF
放牧家畜采食量的研究
18
作者 马庆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63-66,共4页
对内蒙古锡盟东部地区成年蒙古羯羊进行的采食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其夏季日采食量为2.46公斤,秋季为2.86公斤;全天采食总口数在12,400口左右,采食草群一口的平均重量夏季为0.199克,秋季为0.23克;日粮组成中夏季以杂类草为主,秋... 对内蒙古锡盟东部地区成年蒙古羯羊进行的采食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其夏季日采食量为2.46公斤,秋季为2.86公斤;全天采食总口数在12,400口左右,采食草群一口的平均重量夏季为0.199克,秋季为0.23克;日粮组成中夏季以杂类草为主,秋季以禾草为主,分别达到70%和5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家畜 草群 杂类草 日采食量 日粮组成 天然草地 内蒙古锡盟 秋营地 夏营地 适口性
下载PDF
中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放牧家畜中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郭蓉 郭亚洲 +5 位作者 王帅 杨晨 苏永霞 吴晨晨 路浩 赵宝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1-1185,共15页
中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天然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和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对天然草... 中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天然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和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得我国天然草地长期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造成草地退化,进一步引发有毒植物等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可食牧草种类和产量锐减,生物多样性失调及生态环境恶化。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与分布,介绍了有毒植物给目前我国天然草地以及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危害,针对疯草类有毒植物、乌头属有毒植物、橐吾属有毒植物、瑞香狼毒、醉马芨芨草、紫茎泽兰6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有毒植物的毒理学与中毒病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未来在有毒植物中毒的防控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草原牧区放牧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综合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植物 放牧家畜 中毒病 防治技术 天然草地 中国
下载PDF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活动格局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周世强 张晋东 +5 位作者 Vanessa HULL 黄金燕 刘巅 周季秋 孙萌萌 张和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71-1081,共11页
活动格局是动物内在机制和环境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昼夜活动节律及其活动水平的行为生态特征,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能力、觅食行为策略和进化适应。通过内置活动传感器的GPS颈圈,于2010—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q... 活动格局是动物内在机制和环境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昼夜活动节律及其活动水平的行为生态特征,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能力、觅食行为策略和进化适应。通过内置活动传感器的GPS颈圈,于2010—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毗邻区域,采集了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的大量活动数据。分别选择3只成年大熊猫和3个马群的代表性个体作为样本,引入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活动时间片段率和活动片段时长等指标进行了两者之间的比较,以揭示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时间利用方面的内在特征。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和活动时间片段率等方面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仅两者之间的活动片段时长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4107)。野生大熊猫表现为活动水平低、活动时间少、活动片段率高和活动片段时长短等特征的活动格局,且不同月份(季度)之间变化较大(P<0.0001);放牧家畜则呈现出相异的时间利用规律,即活动水平高、活动时间多、活动时间片段率稍低和活动片段时长略长等特性。不同的时间利用规律和不同的空间利用模式,造成动物之间对栖息地、食物资源和伴生动物的利用方式、影响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截然不同。因而,合理规划和管控放牧家畜的散养区域与数量,是自然保护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放牧家畜 活动格局 GPS颈圈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