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对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放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童金龙 王海玉 +3 位作者 田小强 李英 鲁世慧 叶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1007-1014,共8页
目的分析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疗的98例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V4.0对最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min ALC)进行分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分析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对接受放射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放疗的98例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V4.0对最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min ALC)进行分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对患者预后判断的最佳min ALC阈值,分析min ALC与临床特征、剂量学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水平min ALC的患者生存情况,单、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相关预后因素。结果98例患者放疗前ALC与min ALC分别为1.52×10^(9)/L和0.4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 ALC预测1年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为0.38×10^(9)/L,GTV、肝脾平均剂量、肝脾V5和V10、脾V15与minALC相关,肝V5是minALC的独立预测因子;>min ALC患者总生存率优于≤min ALC患者,放疗后min ALC≤0.38×10^(9)/L(HR=0.515,P=0.024)、min ALC≥3级(HR=0.576,P=0.032)、门/腔静脉癌栓、Child-Pugh A级、放疗后Child-Pugh评分增加≥2分以及接受≥2种其他治疗均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疗后min ALC≤0.38×10^(9)/L、min ALC≥3级对接受放疗的不可手术肝癌患者均有独立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放疗相关淋巴细胞减少症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相关抗体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早期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雪 陈振萍 巩文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0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早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ITP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A-IgG、PA-IgM、PA-IgA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同...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早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ITP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A-IgG、PA-IgM、PA-IgA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对患儿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早期治疗效果,将ITP患儿分为完全反应组、有效组、无效组。ITP患儿各组PA-IgG、PA-IgM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PA-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反应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有效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最高。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3+、CD3+/CD4+、CD3+/CD8+及CD1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P患儿各组CD16+/CD5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血液中PA-Ig高水平表达及多种抗体混合高表达提示早期治疗效果欠佳,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ITP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这将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相关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儿童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功能及凋亡 被引量:7
3
作者 付蓉 邵宗鸿 +8 位作者 刘鸿 贾海蓉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孙娟 杨崇礼 杨天楹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的数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以探讨B淋巴细胞在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例初诊患者,15例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的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目的检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的数量、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以探讨B淋巴细胞在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5例初诊患者,15例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的患者和10例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细胞的数量,B淋巴细胞胞浆内免疫球蛋白IgM的表达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象恢复组和正常人(P均<0.05),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M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者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无明显区别(P均>0.05);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均<0.05),治疗后血象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9^+CD95^+/CD19^+Bcl-2^+)比较,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象恢复组和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血象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功能亢进及凋亡受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 B淋巴细胞 细胞数量 细胞功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转归中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欣欣 刘豹 +4 位作者 郭路阳 范蕊 任瑞娟 李培岭 石太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ITP患儿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ITP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 目的检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ITP患儿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收治的ITP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新诊断ITP组(n=67)、持续性ITP组(n=25)及慢性ITP组(n=16);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检测ITP患儿治疗前、慢性ITP患儿治疗后12个月及对照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IL-4、IL-6、IL-10、IL-17A水平,分析其与儿童ITP预后的关系。结果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2、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2水平高于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17A水平高于新诊断ITP组(P<0.05);新诊断ITP组、持续性ITP组、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4、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ITP组患儿血清IL-4、IL-10水平低于新诊断ITP组(P<0.05);4组受试者血清IFN-γ、TNF、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ITP患儿治疗后12个月血清IL-2、IL-6、INF-γ、IL-4、IL-10、TNF、IL-17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患儿血清IL-2、IL-17A水平升高,IL-4、IL-10水平降低,在慢性ITP患儿更显著,可能提示与疾病呈慢性发展有关,有助于判断ITP患儿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流式微球阵列技术
下载PDF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小板相关抗体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诗杨 罗小娟 +4 位作者 付笑迎 易梦 彭冬 邝雅贤 陈运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529-531,共3页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ITP患儿98例和健康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ITP患儿98例和健康儿童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同时比对24例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其与血小板数量的相关性和对ITP的诊断效能。结果ITP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阳性百分率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儿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相比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亚群中CD16^(+)CD56^(+)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9^(+)B细胞、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3^(+)CD16^(+)CD56^(+)NKT细胞比例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与血小板的数值呈现负相关,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变化与血小板的降低无相关性。PAIgM对ITP的诊断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910,cut-off值为21.5%,敏感性85%,特异性90%;血小板相关抗体联合CD16^(+)CD56^(+)NK细胞亚群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结论ITP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紊乱,相对于淋巴细胞亚群而言,血小板相关抗体对其诊断及预后评估更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淋巴细胞亚群 血小板相关抗体 儿童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糖蛋白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燕 蔡艳霞 +1 位作者 田文洪 周燕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910-1912,1915,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糖蛋白(P-gp)与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该院确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例,依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纳...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糖蛋白(P-gp)与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该院确诊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例,依据血小板计数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浆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P-g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P-gp与血浆CD4^+、CD8^+、CD4^+/CD8^+的关系,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血浆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亚群和P-gp水平。结果重度组患者血浆CD4^+、CD8^+、CD4^+/CD8^+和P-g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7、2.957、2.315、2.646,P<0.05),轻度组患者血浆CD4^+、CD8^+、CD4^+/CD8^+和P-g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9、2.921、4.536、7.750,P<0.05)。血浆P-gp水平与血浆CD4^+、CD8^+、CD4^+/CD8^+水平呈正相关(r=0.683、0.617、0.548,P<0.05)。结论血浆CD4^+、CD8^+、CD4^+/CD8^+和P-gp水平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病情有关,血浆P-gp水平与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亢进存在密切联系,提示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医师评估患者药物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P-糖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相关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IL-37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沈伟 何林波 唐灵通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00-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IL-37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ITP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患者记为治疗前组(n=32),治疗后缓解患者记为治疗后缓解组(n=26)]...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与IL-37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ITP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患者记为治疗前组(n=32),治疗后缓解患者记为治疗后缓解组(n=26)]和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对照组30例(记为健康组)为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三组均采用Sysmex XN-1000行血小板计数,采用Pearson法分析ITP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表达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后缓解组、健康组明显低,而IL-37水平较治疗后缓解组、健康组明显高(P<0.01);治疗后缓解组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IL-37水平与健康组相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ITP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呈明显负相关(r=-0.478,P<0.01),但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正相关(r=0.422,P<0.01)。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血清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CD4^+ T淋巴细胞阳性率与IL-37、血小板计数有明显相关性,提示CD4^+ T淋巴细胞和IL-37可能与ITP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CD4^+ T淋巴细胞 IL-37 血小板计数 相关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
8
作者 李雪迪 刘冬梅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262-2265,共4页
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IRP患者90例,使用电脑软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 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对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IRP患者90例,使用电脑软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护理方式,观察组运用前瞻性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满意度、感染控制率、生活质量、红细胞指标、免疫功能、依从性等。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感染控制率、生活质量、红细胞指标、CD3^(+)、CD4^(+)、CD4^(+)/CD8^(+)、依从性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瞻性护理对IRP患者进行干预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提高感染控制率,还能改善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B淋巴细胞 前瞻性护理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燕 王晓敏 +2 位作者 富玲 木拜尔 聂玉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8-47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对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最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全血细胞减少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IL-8、IL-12、IL-17对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振杰 王菁 +3 位作者 刘丽萍 苏晖莹 郭培霞 王晓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868-870,共3页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 风湿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RIRH)是一类由骨髓衰竭性疾病分离出的新型疾病体系,发生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研究显示,RIRH相关发病机制是受到某种未知病原刺激作用后,重要抗原表现为细胞树突状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导致下游相关T淋巴细胞的调控平衡丧失,引起B淋巴细胞功能、数量及亚群异常,从而诱导针对骨髓造血细胞的相关自身抗体产生,并经介导巨噬细胞将补体原位溶血吞噬及激活,或将造血细胞膜上相关功能蛋白封闭,阻止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引起骨髓衰竭及无效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IL-12 IL-17 IL-8 诊断价值 风湿 B淋巴细胞功能 自身抗体产生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景华 周凡 +4 位作者 刘彦琴 王吉刚 白颖 郭步云 李鲤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IRH)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3例中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各2例,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各1例;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20例,减低3例...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P/IRH)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3例中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各2例,桥本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尿病各1例;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20例,减低3例;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14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19例,形态异常5例;骨髓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9例,形态异常8例;骨髓增生活跃22例,增生减低1例;白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减低16例,增高3例;单用或联合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及丙种球蛋白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总有效率为95.6%。结论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及形态异常是IRP/IRH特征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自身抗体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自身抗体与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婷 李正发 +1 位作者 欧阳红梅 沈晓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9期3603-3610,共8页
背景: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涉及多个临床学科,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骨髓造血早期细胞自身抗体及免疫调节功能可能是其症结所在。目的:分析骨髓造血早期(干/祖)细胞自身抗体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进展。方法... 背景: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涉及多个临床学科,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骨髓造血早期细胞自身抗体及免疫调节功能可能是其症结所在。目的:分析骨髓造血早期(干/祖)细胞自身抗体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进展。方法:由作者电子检索1992年3月至2012年3月PubMed、万方医学网以及CHKD数据库中关于骨髓造血细胞相关抗体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辅助性T细胞17",英文检索词为"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s,Autoantibody,Th17cells"。排除重复性研究共保留30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是由于T淋巴细胞调控失衡,导致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和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一类抗体。它破坏或抑制骨髓早期造血细胞成熟分化,最终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而致病。T辅助细胞17细胞数量增多、功能亢进可能与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产生呈一定相关性,是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学术探讨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造血干/祖细胞 骨髓造血细胞 T辅助细胞17 自身抗体 细胞介素17 T淋巴细胞调控 IgG IgM 流式细胞术双标法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且血清sLAIR水平升高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洋 刘伟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和T细胞表面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以及血清可溶性LAIR-1(s LAIR-1)、s LAIR-2水平。方法选取ITP患者45例(ITP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和T细胞表面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以及血清可溶性LAIR-1(s LAIR-1)、s LAIR-2水平。方法选取ITP患者45例(ITP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5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及LAIR-1在Treg表面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s LAIR-1和s LAIR-2水平。结果 ITP组患者外周血Treg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TP组和对照组CD4+CD25+Treg和CD8+T细胞膜LAIR-1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ITP组血清s LAIR-1和s LAIR-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AIR-1可能通过影响CD4+CD25+T细胞在ITP发病过程起关键作用,LAIR-2可部分抑制LAIR-1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 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 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AIR)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B淋巴细胞数量及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被引量:51
14
作者 付蓉 邵宗鸿 +9 位作者 和虹 刘鸿 贾海蓉 孙娟 赵明峰 何广胜 施均 白洁 储榆林 杨天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 目的 探讨B淋巴细胞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2 5例初诊患者 ,1 5例治疗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的患者和 1 0名正常人骨髓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B淋巴细胞膜表面凋亡相关蛋白Fas抗原 (CD95)、胞浆内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结果 IRP初诊患者总B淋巴细胞、CD5+ 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正常人 (P均 <0 .0 5) ,后两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三组B淋巴细胞Fas抗原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初诊患者B淋巴细胞胞浆内bcl 2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均 <0 0 5)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各组间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指数(CD1 9+ CD95+ /CD1 9+ bcl 2 + )比较 ,初诊组显著低于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和对照组 (P均 <0 .0 1 ) ,治疗后血常规恢复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B淋巴细胞的比例与治疗起效时间呈正相关 (r =0 .69,P <0 0 1 )。结论 IRP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数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 B淋巴细胞 免疫性疾病 细胞凋亡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与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培岭 王欣欣 +5 位作者 范蕊 刘豹 肖爱菊 王彦华 赵东菊 石太新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检测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慢性ITP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随访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治疗的慢性ITP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 目的检测儿童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外周血各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其在儿童慢性ITP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随访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治疗的慢性ITP患儿3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技术(CBA)动态检测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及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分析其与儿童慢性ITP预后的关系。结果试验组共纳入30例慢性ITP患儿,试验组治疗前IL-2、IL-17A水平分别为(7.86±3.90)ng/L、(10.45±12.35)ng/L,健康对照组IL-2、IL-17A水平分别为(3.11±2.41)ng/L、(2.97±7.04)ng/L,试验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7.123、-5.582,均P<0.01)。试验组治疗前IL-4、IL-10水平分别为(0.38±0.25)ng/L、(1.80±1.25)ng/L,健康对照组IL-4、IL-10水平分别为(3.08±0.26)ng/L、(4.55±3.44)ng/L,试验组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8.400、5.653,均P<0.01)。试验组治疗前IL-6、TNF、IFN-γ水平分别为(7.30±9.16)ng/L、(4.85±7.60)ng/L、(7.68±20.41)ng/L,健康对照组IL-6、TNF、IFN-γ水平分别为(5.44±4.18)ng/L、(1.97±0.37)ng/L、(4.81±17.71)ng/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个月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与儿童慢性ITP的发病及疾病发展密切相关,慢性ITP患儿可能持续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而动态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7A,特别是IL-17A,有助于判断儿童ITP的转归,可能对评估临床预后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 转归 儿童
原文传递
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方案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玉瑶 韩娟 +1 位作者 林鸣 金润铭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22-126,共5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治疗方案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纳入的28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经典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的患儿;治疗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经典治疗方案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纳入的28例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经典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的患儿;治疗组,在经典治疗基础上加用槐杞黄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监测血小板、血小板相关抗体、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4%,对照组有效率22.22%,治疗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血小板2个月左右已升至正常水平,且最终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上升幅度及速度高于对照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下降幅度也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AIgA的P<0.05,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后趋于平衡状态,且治疗期间观察到槐杞黄颗粒副作用小。结论槐杞黄颗粒可缩短治疗疗程,改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轻,易于耐受,在我中心观察期间应用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杞黄颗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相关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BAFF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俊廷 梁海燕 姜朝晖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6期781-782,共2页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53例初诊ITP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BAF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结果 ITP... 目的检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水平。方法研究53例初诊ITP患者,22例健康对照者。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BAFF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表达。结果 ITP患者的血清BAFF水平为(1.93±0.52)μg/L,较对照组的(1.07±0.26)μg/L明显升高(P<0.05)。以PAIg表达率≥5%为阳性阈值,将ITP患者分成阳性与阴性两组,两组的BAFF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AIg阳性组的BAFF水平与PAIg表达呈正相关(r=0.76,P<0.01);PAIg阴性组的BAFF水平与抗体表达无相关(r=0.26,P>0.05)。结论 ITP患者血清中BAFF表达量增加,且与PAIg有良好的相关性。BAFF表达水平增强可能参与了ITP的发病,BAFF可作为诊断ITP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 血小板相关抗体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钢强 李长钢 +1 位作者 王国兵 黄美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1-524,共4页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情况及外周血可溶性LAIR-1(sLAIR-1)、LAIR-2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未经治疗... 目的 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的表达情况及外周血可溶性LAIR-1(sLAIR-1)、LAIR-2水平,探讨其在ITP发病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发未经治疗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及LAIR-1在其膜表面的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6例ITP患儿血浆中sLAIR-1及LAIR-2的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TP患儿LAIR-1、LAIR-2 mRNA表达水平.28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ITP患儿组Treg细胞表达比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0.85)%比(3.04±1.03)%,t=4.198,P<0.001];ITP组Treg细胞膜LAIR-1和酪氨酸磷酸酶2(SHP-2)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18±13.36)%比(67.69 ±13.07)%,t=1.045,P>0.05;(1.20±0.97)%比(0.85±0.66)%;t=1.718,P>0.05];ITP组血浆中sLAIR-1及LAIR-2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0.53±4.32)μg/L比(17.51±5.15) μg/L,t=2.424,P<0.05;(5.83±1.08)μg/L比(5.19±1.24) μg/L,t=2.267,P<0.05],LAIR-1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2.851,P<0.05),而LAIR-2 mRNA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5,P>0.05).结论 ITP患儿Treg细胞表达降低,可能与ITP发病有关;在ITP发生过程中,LAIR-1对Treg细胞表达变化未起到主导作用,血浆sLAIR-1、LAIR-2水平升高,LAIR-1、LAIR-2可能是ITP患儿免疫失调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调节性T淋巴细胞 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儿童 免疫失调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身抗体IgG对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封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一浩 付蓉 +13 位作者 刘惠 邢莉民 王化泉 李丽娟 刘鸿 吴玉红 阮二宝 王珺 陈瑾 邹鹏 关晶 宋嘉 梁勇 邵宗鸿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94-795,共2页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是一种因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产生抗自身造血细胞抗体导致骨髓造血衰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自身抗体主要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和(或)溶解补体,吞噬和(或)溶解大量骨髓造血细胞介导骨髓衰竭。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 抗体IGG 细胞生成素受体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骨髓造血衰竭 自身免疫性疾病 封闭 患者
原文传递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CD4+T细胞中特异性转录因子Bcl-6、Foxp3和RORγt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宝枝 岑建农 +10 位作者 朱明清 何广胜 苗瞄 王秀丽 吴倩 刘真真 路丛 孙莺心 吴德沛 孙爱宁 阮长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29-1532,共4页
目的评价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亚群中转录因子的异常。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0例IRH患者的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磁珠分选IRH患... 目的评价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亚群中转录因子的异常。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确诊的40例IRH患者的骨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的自身抗体。采用免疫磁珠分选IRH患者骨髓CD4+T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细胞转录因子B细胞淋巴瘤6(Bcl-6)、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维甲酸依赖性孤儿受体(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同期25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同期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RH组在干/祖细胞(CD34+细胞)、粒系(CDl5+细胞)、红系(GlyA+细胞)分别有67.5%(27/40)、65.0%(26/40)、75.0%(30/40)发现自身抗体,累及造血系统三系者为27.5%(11/40),两系者为52.5%(21/40),一系者为20.0%(8/40)。IRH组Bcl-6、Foxp3的mRN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243(0.854~4.544)比1.211(0.131~2.816),0.124(0.073~0.198)比0.071(0.046~0.118),均P〈0.05],Foxp3/Bcl-6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H组与AA组Foxp3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A组RORs,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IRH组[0.290(0.138~0.480)比0.133(0.068~0.189),P〈0.01],IRH组Foxp3/RORyt比值高于AA组[0.975(0.483~1.416)比0.500(0.240~0.795),P〈0.01]。结论IRH是由抗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症,可能与Bcl-5高表达有关,IRH免疫学发病机制与AA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阳性T淋巴细胞 转录因子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 BCL-6 FOXP3 RORy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