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共产党宣言》中政党联合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楠楠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第3期2-5,共4页
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章,马克思恩格斯以简短的篇幅阐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派进行政治联盟的思想。相对于前三章而言,虽然这部分着墨不多,但重要性却不容忽视。研究联合的缘由与方法并结合实际对其政党联合思想,对中国政党联合思想的... 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章,马克思恩格斯以简短的篇幅阐述了共产党与其他党派进行政治联盟的思想。相对于前三章而言,虽然这部分着墨不多,但重要性却不容忽视。研究联合的缘由与方法并结合实际对其政党联合思想,对中国政党联合思想的发展做一个纵向的梳理,以期促进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政党联合 统战工作
下载PDF
论《共产党宣言》的政党联合思想
2
作者 李斌 房蕊荣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政党联合思想。共产党为了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有必要联合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共产党与其他政党进行联合,必须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独立性,保留对同盟者的批评权,既联合又斗争,在不同国... 《共产党宣言》蕴含着深刻的政党联合思想。共产党为了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有必要联合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政党。共产党与其他政党进行联合,必须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独立性,保留对同盟者的批评权,既联合又斗争,在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策略。《共产党宣言》体现的政党联合思想是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的纲领策略,是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对于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 政党联合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中国特色政党协商制度析论
3
作者 张淑娟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8,共5页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制度化包含着重要的实践维度的政治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联合理论,颠覆西... 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制度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它的制度化包含着重要的实践维度的政治价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联合理论,颠覆西方政党对抗论,塑造政党通力合作的政治文化,超越共识民主制,实现了非分权下的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协商 政党联合 政治文化 共识民主
下载PDF
日本自公联合政权长期稳定执政的理论分析
4
作者 何晓松 《东北亚学刊》 2020年第6期109-119,151,共12页
1994年日本实行政治改革后,政党体制从自民党“一党优位”的“多极多党制”转变为自民党“一党优位”的“两极政党集团型多党制”,多党联合政权成为日本政权主要组成形式。1999年后自民党和公明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合政权,公明党在自... 1994年日本实行政治改革后,政党体制从自民党“一党优位”的“多极多党制”转变为自民党“一党优位”的“两极政党集团型多党制”,多党联合政权成为日本政权主要组成形式。1999年后自民党和公明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合政权,公明党在自公联合政权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新制度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政党联合理论可以分析自公联合政权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揭示自公联合政权长期稳定执政的原因,特别是两党间的政策协调机制是消除两党“合作困境”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联合 自公联合政权 数量和规模理论 新制度论 生命周期理论
下载PDF
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要义与实践意蕴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英 贾晓强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4-203,共10页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以政党联合为核心、以阶级联合为基础、以民族联合为保障、以国际联...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以政党联合为核心、以阶级联合为基础、以民族联合为保障、以国际联合为延展,构成了比较完备、相对成熟的内容体系。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蕴含统一战线工作的科学理念和正确方法,是对建党初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高度概括和经验总结,有效推动着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健康发展。深入探究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的精髓要义,挖掘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价值,对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统一战线思想 政党联合 阶级联合 民族联合 国际联合
下载PDF
论抗战初期中间党派在国民参政会上的合作及其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萍 齐欣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96-98,共3页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的巨大变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抗走向了合作,各中间党派也从分散走向联合,试图寻求在组织上的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初期最成功的合作,促成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加强了中间党派... 抗日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政党关系的巨大变化,国共两党由武装对抗走向了合作,各中间党派也从分散走向联合,试图寻求在组织上的合作。在国民参政会初期最成功的合作,促成抗战时期的第一次宪政运动,加强了中间党派的联系,直接促成统一建国同志会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党派 宪政运动 组织合作 政党联合
下载PDF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7
作者 孙应帅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6期62-68,共7页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等理论,并建立起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阶级联盟"和"政党联合"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统一战线"、"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等理论,并建立起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些新理论和新制度的提出和实践,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内容,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实际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出体现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的政党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联盟 政党联合 统一战线 政治协商 协商民主
下载PDF
默克尔时代的大联合政府——德国“大联合国家”治理模式的衰落 被引量:3
8
作者 丁辉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115,共12页
德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和稳定的标志,就是融合了宪政民主、政党国家、多层治理等多重治理逻辑的“大联合国家”治理模式。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之下,政党政治和国家治理在冲突碰撞的过程中走向融合协调,构建起了以朝野合作和央地合作为... 德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和稳定的标志,就是融合了宪政民主、政党国家、多层治理等多重治理逻辑的“大联合国家”治理模式。在宪政民主的框架之下,政党政治和国家治理在冲突碰撞的过程中走向融合协调,构建起了以朝野合作和央地合作为特征的弱竞争民主。但是,在默克尔时代,德国政治困境的关键是大联合政府与“大联合国家”之间的张力关系。自默克尔执政以来,大联合政府走向常态化和“总统化”,打破了多重治理逻辑之间的制衡格局的同时,也造成了政党体系的深度碎片化,瓦解了作为“大联合国家”治理秩序根基的“中间道路”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家 联合政府 政党联合 议会民主 国家治理
原文传递
创新合作形式 加强政党建设——亚洲政党国际会议观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文成 《理论前沿》 CSSCI 2004年第18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政党国际联合
原文传递
西班牙议会选举新首相
10
作者 曾佳 《财新周刊》 2023年第37期11-11,共1页
9月27日,西班牙新一届议会将投票选举新任首相。在7月的西班牙议会选举中,由于没有任何党派赢下众议院过半议席、获得单独组阁权,左右翼阵营均需要展开政治协商才能组阁。但鉴于西班牙各党派在经济治理、地方自主权、意识形态等议题上... 9月27日,西班牙新一届议会将投票选举新任首相。在7月的西班牙议会选举中,由于没有任何党派赢下众议院过半议席、获得单独组阁权,左右翼阵营均需要展开政治协商才能组阁。但鉴于西班牙各党派在经济治理、地方自主权、意识形态等议题上存在诸多矛盾,以政党联合方式组建新一届政府的前景并不明朗,该国仍可能不得不重新举行大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协商 西班牙议会 众议院 新一届政府 政党联合 组阁 首相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态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淑兰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5-156,共12页
21世纪以来,南亚地区温和、激进和极端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发展态势,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在国家层面上,虽然南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碎片化发展态势,但各种类型的左翼政党纷纷开展联合斗... 21世纪以来,南亚地区温和、激进和极端三种类型的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化发展态势,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亮点。在国家层面上,虽然南亚各国社会主义运动仍然未能摆脱传统的碎片化发展态势,但各种类型的左翼政党纷纷开展联合斗争,联合的稳定性也有所增强;在地区层面上,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地缘空间格局明显增大,地缘重心呈现出从海洋到内陆的空间拓展趋势;在全球层面上,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国际联系网络呈现出密集扩张的趋势,表现出两个明显的扩张特点。总体而言,21世纪以来南亚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力量仍然不够强大,未来一段时期内大有作为的可能性较小,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 社会主义运动 左翼政党 政党联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