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禁足之境:演进的自然遗产与衰败的灾难遗迹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煦斌
-
机构
香港大学
-
出处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
文摘
当代纪念性构筑物侧重于突出建筑形态和象征意义,而忽略了它们所处的场地和环境。本研究认为景观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交织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批判性的纪念方式。这些过程涵盖土地、水体、植物和其他景观元素,以及人类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与记忆。景观不是一个静止的场景,而是会通过物质转移随时间和空间更迭而持续进化。因此,针对某一事件的纪念性景观经历了从古典美学到相对美学,再到系统美学的持续发展过程,并最终揭示了蕴藏其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价值。通过就不同的时间尺度、复杂的物质属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和方法,该项目试图模拟和呈现那些有潜力改变场地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的自然模式。项目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术性灾难之一——发生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对象,提出自2016年起50年的规划预景。以事故场地为出发点,该项目旨在纪念这一严重事件并对各类政治假设和复杂现实作出有效回应。
-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政局变幻
物质转移
植物修复
时间演变
-
Keywords
Chernobyl
Nuclear Radiation
Political Ambiguity
MaterialMigration
Phytoremediation
Time Process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