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群、良制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观的核心义旨 被引量:3
1
作者 姜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27,共10页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观的出发点是社群,而非个人。这样的出发点决定了其政治伦理观具有以下特质,即人从本性上是趋向于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城邦是从家庭、村坊自然生长而成的,其本真目的是为了使所有公民都能获得优良生活。政治伦理必须体...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观的出发点是社群,而非个人。这样的出发点决定了其政治伦理观具有以下特质,即人从本性上是趋向于社会性和政治性的,城邦是从家庭、村坊自然生长而成的,其本真目的是为了使所有公民都能获得优良生活。政治伦理必须体现城邦政治的这一目的,优良的城邦要能为公民提供自由,获得适度财富和德性,而且德性是最为重要的,这些都是幸福生活的必需要素。在现代国家中,这些要素也需要由政治国家来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伦理观 社群 良制 幸福
下载PDF
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及其延伸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丽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28-32,共5页
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是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 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是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对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观进行延伸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国际政治伦理观 和谐世界 延伸思考
下载PDF
诸葛亮的政治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冠朝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5-89,共5页
从公元181年到280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统一与分裂较量的历史进程中,诸葛亮所处的历史时空即为大争时代。在此历史背景下,诸葛亮的政治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二者互为表里的特点体现了诸葛亮一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目标及全部的社会实践。... 从公元181年到280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在统一与分裂较量的历史进程中,诸葛亮所处的历史时空即为大争时代。在此历史背景下,诸葛亮的政治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二者互为表里的特点体现了诸葛亮一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目标及全部的社会实践。诸葛亮作为在乱世当中成长起来的封建社会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伦理观和社会历史观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又体现了他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争时代 诸葛亮 政治伦理观 社会历史观 政治 评价
下载PDF
论孔子儒家思想的政治伦理观——兼论以德治国方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宏亮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2,共4页
本文论述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当代中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实施的启示 。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政治伦理观 孔子 以德治国
下载PDF
西田几多郎的政治伦理观解构
5
作者 吴玲 《日本研究》 CSSCI 2008年第2期64-67,共4页
西田几多郎在构筑日本式哲学时,一直关注"善"与人格、个人与社会、法律与道德等政治伦理学范畴的问题。西田虽然运用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和论述方式,但是,构成其政治伦理观核心的仍然是基于集团主义思维的日本式伦理观。西田的... 西田几多郎在构筑日本式哲学时,一直关注"善"与人格、个人与社会、法律与道德等政治伦理学范畴的问题。西田虽然运用了西方哲学的语言和论述方式,但是,构成其政治伦理观核心的仍然是基于集团主义思维的日本式伦理观。西田的政治伦理观,是在以神道的自然崇拜为内核的日本式细腻而敏感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是在日本集团式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带有明显的日本民族优越论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田几多郎 法律 道德 政治伦理观
下载PDF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伦理观
6
作者 李兰芬 《岭南学刊》 2004年第2期28-30,共3页
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她折射的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价值渊源和逻辑关系上全面诠释并明证了当今中国共产... 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她折射的是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国家政府与公民社会、权力与权利关系的现实境遇和未来走向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价值渊源和逻辑关系上全面诠释并明证了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政治伦理观 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 国家权利
下载PDF
论邓小平政治伦理观与我国善治的路径选择
7
作者 谢丽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4,共8页
邓小平非常强调政治伦理的善性,与善治的追求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关注政治行为的服务性、正义性与善治的责任性,政治决策的公开性与善治的透明性,政治治理的法制性与善治的法治性,政治价值的福利性与善治的公共福利... 邓小平非常强调政治伦理的善性,与善治的追求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关注政治行为的服务性、正义性与善治的责任性,政治决策的公开性与善治的透明性,政治治理的法制性与善治的法治性,政治价值的福利性与善治的公共福利最大化,政治的参与性与善治的合作性诸方面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梳理邓小平政治伦理观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善治的路径选择方面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为真正构建认同型责任政府、透明型公正政府、现代化法治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合作型政府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伦理观 善治 路径
下载PDF
邓小平政治伦理观与善治的耦合与互通
8
作者 谢丽华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邓小平非常强调政治伦理的善性,与善治的追求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关注政治行为的服务性、正义性与善治的责任性追求方面,政治决策的公开性与善治的透明性方面,政治治理的法制性与善治的法治方面,政治价值的福利性与... 邓小平非常强调政治伦理的善性,与善治的追求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关注政治行为的服务性、正义性与善治的责任性追求方面,政治决策的公开性与善治的透明性方面,政治治理的法制性与善治的法治方面,政治价值的福利性与善治的公共福利最大化方面,政治的参与性与善治的合作性方面有一些耦合与互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伦理观 善治
下载PDF
论《饲育》的人道主义政治伦理观
9
作者 刘霞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3-75,共3页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饲育》中将孩子和大人在面对黑人士兵时的伦理选择、山谷内外的伦理环境,以及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人道主义伦理观的冲突进行对比分析,作品所提倡的排除种族因素、政治因素,从人类和平的高度去互相关爱的人... 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饲育》中将孩子和大人在面对黑人士兵时的伦理选择、山谷内外的伦理环境,以及二战时期日本的军国主义与人道主义伦理观的冲突进行对比分析,作品所提倡的排除种族因素、政治因素,从人类和平的高度去互相关爱的人道主义政治伦理观,是大江健三郎文学创作思想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 政治伦理观 《饲育》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孟子政治伦理观初探
10
作者 陈延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60-63,共4页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 一孟子作为儒家的杰出代表,其思想博大精深.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包含有十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当时调整人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伦理要求的阐释,又有对封建统治阶级君臣之道的概括;既提出为政者具体的行为规范、准则,又论述了为政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在孟子学说中,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其"仁政"学说,而"仁政"学说的中心又是提倡"王道"反对"霸道",以"仁义"为为政之本,立国之本.因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观 孟子学说 政治伦理思想 道德修养 为政者 伦理要求 封建统治者 政治思想 统治阶级 孔子
下载PDF
论毛泽东早期政治伦理观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佩国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早期 政治伦理观 道德人格 “精神之个人主义” 价值取向 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 “大本大源” 圣贤
下载PDF
《韩诗外传》的政治伦理观
12
作者 伏开光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140-141,共2页
《韩诗外传》中所体现出的是韩婴以道德伦理来治理国家的政治伦理观。文章从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和为官者对统治者的两个方面态度来阐述韩婴的这一思想。
关键词 政治伦理观 重民、养民、教民和御民 德治
下载PDF
略论民国初年吴虞的政治伦理观(1911-1921年)
13
作者 周龙飞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70-74,共5页
民国初年吴虞政治观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将儒家的礼教与封建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吴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支持民主共和,但当民国真正建立后又为民国政治黑暗、... 民国初年吴虞政治观的大部分内容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吴虞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将儒家的礼教与封建君主专制结合起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吴虞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支持民主共和,但当民国真正建立后又为民国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等现实而不满。即便如此,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复辟威胁到民国政体时,吴虞还是站到民主共和一方,反对帝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吴虞 政治伦理观 封建专制 民主共和
下载PDF
浅析《送菜升降机》中的政治伦理观
14
作者 彭佳佳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7-79,共3页
以政治伦理学的视角,对哈罗德·品特的戏剧《送菜升降机》中两名杀手对待政治伦理的态度以及彼此与上级的政治伦理关系进行分析,展现战后英国社会政治伦理关系的境况,探讨这种伦理关系对构建和谐而规范的社会政治伦理秩序的重要性。
关键词 哈罗德·品特 政治伦理观 权力 政治统治
下载PDF
毛泽东政治伦理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15
作者 刘立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11-12,共2页
本文分四个阶段简要论述了毛泽东政治伦理观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关键词 政治伦理观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简析民进党的政治伦理观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星 相靖 《台湾研究》 CSSCI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对政治伦理建构和政治伦理观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家的重视。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个人、政治组织(如政党等)甚至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对政治行为产生约束和支配作用。就民进党而言,政治伦理观的变化对该党的发... 对政治伦理建构和政治伦理观的研究,自古以来就受到政治家的重视。政治伦理观决定了个人、政治组织(如政党等)甚至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对政治行为产生约束和支配作用。就民进党而言,政治伦理观的变化对该党的发展路径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观 民进党 伦理建构 政治组织 政治行为 政治 道德观 价值观
原文传递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卢梭政治伦理观述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培培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9-153,共5页
卢梭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和启蒙运动的激烈批判,确立了从道德、正义的角度探寻政治哲学的主题,因而将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伦理观。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是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和正义的道... 卢梭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和启蒙运动的激烈批判,确立了从道德、正义的角度探寻政治哲学的主题,因而将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伦理观。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是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和正义的道德理想国。然而,他的这个道德理想国遭到了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的双重挑战,最终走向了覆灭。卢梭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矛盾之处在于混淆了"道德上的应当"和"政治上的能够",将"应当"看作"能够"去追寻,构建自己的道德理想国;在道德培养问题上,其思想有着"成公民"和"成人"的逻辑矛盾,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其政治和道德融为一体的理想;近代政治对于人类生存的过分关注,导致对与政治相关的道德、自由的远离,这是卢俊政治伦理观遭遇的无法避免的时代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政治伦理观 道德 政治 道德理想国
原文传递
人的身份均等化 平均主义王国的理想模式——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剖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萧延中 《开放时代》 1989年第2期51-58,共8页
“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似乎中国人血液里流滴着一种基因:群体价值的实现就意味着个体意识的沉沦。在此,贫困比财富更恶劣地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支撑着荒唐的欲动。因而,知识的启迪力量远远敌不过愚昧所发出的魔魂”... “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似乎中国人血液里流滴着一种基因:群体价值的实现就意味着个体意识的沉沦。在此,贫困比财富更恶劣地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丧失了“自我”的主体支撑着荒唐的欲动。因而,知识的启迪力量远远敌不过愚昧所发出的魔魂”。 (拙著《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年毛泽东 政治伦理观 平均主义 毛泽东晚年 社会身份 社会发展观 社会主义 均等化 主体性 群体价值
原文传递
“权利优先于善”的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
19
作者 李兰芬 李西杰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3,共3页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 ,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 ,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 ,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个人自由 国家道德中立 政治伦理观 国家权力
原文传递
在传统价值与现代化进程的交叉点上——关于毛泽东晚年政治伦理观的若干理解
20
作者 萧延中 《党的文献》 CSSCI 1989年第2期50-58,共9页
引言 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上。特别是毛泽东的晚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而摆脱了外来的控制与奴役,在民族自立的角度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时,广袤而贫瘠的国家也面临着... 引言 毛泽东生活的时代,正处在中国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转折点上。特别是毛泽东的晚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从而摆脱了外来的控制与奴役,在民族自立的角度上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同时,广袤而贫瘠的国家也面临着艰难的局面和关键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晚年 传统价值 政治伦理观 现代化进程 交叉点 现代化社会 农耕社会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