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政治写作”的艺术——论乔治·奥威尔的小说创作 |
张静波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2
|
《爱的地图》的政治写作 |
余玉萍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3 |
2
|
|
3
|
修辞的间离——重评丁玲《在医院中》中的政治写作 |
李美萍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4
|
文学与政治的变奏——论奥威尔的文学观及其政治性写作 |
黎新华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广场”的隐喻叙事与政治透支——北岛诗歌的话语特征新论 |
董迎春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一个政治知识分子的非典型自叙传——王蒙《闷与狂》摭论 |
李钧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罗兰·巴尔特“零度写作”理论述评 |
陈伟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8
|
中国现代文艺思想的左翼转折——论瞿秋白的“革命文艺大众化”思想 |
傅修海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9
|
巴金: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抗美援朝” |
子张
|
《关东学刊》
|
2016 |
0 |
|
10
|
《十八春》的生产现场与张爱玲的政治化写作 |
巫小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分裂与揉合——丁玲延安时期小说解析 |
刘东玲
|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2
|
陈忠实作品中的剥离与反思——以《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为例 |
牟继英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3
|
启蒙的隐喻——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黑色圣母像》中的潜文本 |
南健翀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14
|
超越历史与现实的卡夫卡 |
郑际根
|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