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之际法道二家的“无为而治”理念与政治分工的实效性新探
1
作者 何大海 《衡水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9-84,共6页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不论是重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还是强调"道生法"的黄老道家,都成为各自历史时期的官方统治思想。二家学说虽有不同,但都提倡"无为而治"中所体现的"君臣不同道",即... 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之后,不论是重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家,还是强调"道生法"的黄老道家,都成为各自历史时期的官方统治思想。二家学说虽有不同,但都提倡"无为而治"中所体现的"君臣不同道",即"君无为而臣有为"这一政治分工理念,因而在中央集权制度框架内,本应对于君权的限制、贤才的重视、治理国家的成本操作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政治实效性。但从史实效果来看,秦帝国的二世而亡说明秦朝君臣并没有实践法家学说关于这种分工的合理性政治构建,而汉初"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却反映出汉代君臣在黄老"无为而治"的分工模式下产生的理想效果。政治理论的意义不仅在其创新点上,更需要体现在其政治实效性上,因而这种"无为而治"的分工理念为我们今天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黄老道家 君无为而臣有为 政治分工 实效性
下载PDF
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的发展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谷志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4-89,96,共7页
权力制约监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到现当代的理论家们都在孜孜求索。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梳理发现,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的发展遵循着清晰的逻辑: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的混合政体理论成为西方国家权力... 权力制约监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到现当代的理论家们都在孜孜求索。通过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梳理发现,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的发展遵循着清晰的逻辑: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的混合政体理论成为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基础,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权力分立理论构成了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精髓,二者的结合形成了均衡政制理论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发展出了为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的制约平衡理论。分工、协调与制衡是西方国家权力制约监督的三大要义,三者的有效结合标志着权力制约监督理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分工 混合政体 权力分立 均衡政制 制约平衡
下载PDF
分工深化论:五次社会大分工与部门内分工探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长安 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6-58,共13页
本文在对学术界公认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梳理基础上,界定社会分工的划分标准,诠释以文化部门出现为标志的第四次社会大分工、以信息部门出现为标志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的现实逻辑;根据一般的分工和特殊的分工之间的关系,将以种植业为核... 本文在对学术界公认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梳理基础上,界定社会分工的划分标准,诠释以文化部门出现为标志的第四次社会大分工、以信息部门出现为标志的第五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的现实逻辑;根据一般的分工和特殊的分工之间的关系,将以种植业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方式、以机器大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生产方式、以银行业为核心的金融体系、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以信息服务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等的出现,分别判定为农业、工业、商业、文化、信息等部门内的特殊的分工发生的基本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次社会大分工 一般的分工 特殊的分工 政治经济学分工理论
原文传递
人类社会现已发生第四次分工
4
作者 范梅波 《探索与争鸣》 1986年第4期20-20,共1页
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商业活动和生产活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分工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对立。
关键词 人类社会 第四次 社会分工 政治分工 社会生产力
全文增补中
“看得见的宪政”:理解中国宪法的财政权力配置视角 被引量:12
5
作者 欧树军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90-1013,共24页
如果说政治权力的配置是宪政体制的核心,那么作为任何政治共同体存活须臾离不开的血液,财政权力就是最不可或缺的政治权力,财政权力配置堪称所有政治体制大厦的根基。财政权力配置有自身对权力的政治分工和权力制约规则,财、人、事的合... 如果说政治权力的配置是宪政体制的核心,那么作为任何政治共同体存活须臾离不开的血液,财政权力就是最不可或缺的政治权力,财政权力配置堪称所有政治体制大厦的根基。财政权力配置有自身对权力的政治分工和权力制约规则,财、人、事的合力决定着其他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及其实效。收入、支出、转移支付、预算、决算和审计六项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组成的财政权力配置,以宪法、税法、预算法、转移支付法等宪法性法律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最可能"看得见的宪政",也是最关键的宪法实践。由是观之,1994年的中国分税制改革,前所未有地重新配置了共和国的财政权力,可以说是中国宪法实践的一次影响深远的重大转型。而围绕分税制改革及其实效、历时三十余年、今天仍在持续的社会大辩论,也表明有必要从静态宪法观转向动态宪法观,把宪政视为不断自我修补、永远臻于完善的动态过程,这将有助于发现鲜活的中国宪法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分工 内部制约 财政权力配置 动态宪法 宪法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