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红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11,共8页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在最近几年逐渐繁荣,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出了关于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的八个方面,即青年政治参与渠道研究、参与意识研究、参与动机研究、参与效能和效... 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在最近几年逐渐繁荣,并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去粗取精,系统地整理出了关于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研究的八个方面,即青年政治参与渠道研究、参与意识研究、参与动机研究、参与效能和效应研究、青年负向政治参与研究、分时期研究、分城乡研究、分阶层研究等。这些研究中有优点,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效能 负向政治参与 农村青年政治参与
下载PDF
“共促”还是“区隔”?两种短视频使用对青年线上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短视频治理感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哲敏 李宗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57-165,共9页
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意在探析短视频这一深受青年喜爱的新型视觉化社交媒介对其线上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鉴于短视频的产制和使用均在政府“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加强互联网内容治理、塑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亦考察... 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意在探析短视频这一深受青年喜爱的新型视觉化社交媒介对其线上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鉴于短视频的产制和使用均在政府“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加强互联网内容治理、塑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研究亦考察政务短视频这一特殊的短视频形式的影响,以及作为中介变量的短视频治理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效应。结果表明,一般性短视频使用削弱了青年线上政治参与,且不受短视频治理感知的中介影响,而政务短视频使用却对青年线上政治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青年在接触和利用政务短视频的过程中,改善性治理感知(信息公开感知)程度较高,会进一步强化其线上政治参与,且即使限制性治理感知(网络秩序感知)程度较高,亦不会减少其线上政治参与。由此可以推断,政务短视频青年用户更趋向认可这种紧张且有序的短视频治理秩序,而是否频繁使用政务短视频等政务新媒体,有利于辨认或“区隔”青年用户中的积极参与者,从而给予正确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政务短视频 线上政治参与 短视频治理感知 青年
下载PDF
社会转型前与社会转型期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周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社会转型前与社会转型期相比较 ,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动机经历了一个由信念性动机向分配性动机转变的过程 ,政治参与方式由以政治动员为前提的政治运动的方式转向以政治动员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制度性参与方式。对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效果... 社会转型前与社会转型期相比较 ,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动机经历了一个由信念性动机向分配性动机转变的过程 ,政治参与方式由以政治动员为前提的政治运动的方式转向以政治动员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制度性参与方式。对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效果在不同时期要做具体的分析 ,不应简单地一概否定或肯定 ,青年政治参与与全国性群众运动很难明确区分 ,青年政治参与中的偏颇多属于“历史谬误” ,而非青年意志所能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治参与方式 政治参与效果 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 青年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动机
下载PDF
城乡迁徙视角下我国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多重影响因素探究--基于CGSS 2017年数据的AMOS结构方程分析
4
作者 刘瑞生 刘姿君 王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共12页
青年农民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对我国的政治生态、民主发展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影响,是政治参与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研究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有两个视角值得关注:宏观上,从动态的社会变迁层面关注城乡迁徙的流动性,这是青年农民工群... 青年农民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对我国的政治生态、民主发展和社会治理有着重要影响,是政治参与研究的重点对象之一。研究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有两个视角值得关注:宏观上,从动态的社会变迁层面关注城乡迁徙的流动性,这是青年农民工群体的结构性特征;微观上,关注城乡迁徙中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媒体使用的变化,这是对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动机、态度及行为产生持续影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这两个视角探讨媒体使用和社会关系网络对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产生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的调查数据,本文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迁徙年限和不同的媒体使用与社会关系网络对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除纵向社会关系网络对意见流法定政治参与具有显著负效应外,横向、纵向社会关系网络在其他方面均表现为显著正效应,这表明在城乡迁徙时空格局中,横向、纵向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化”作用,对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这对提升新时代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水平和优化社会治理路径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迁徙 青年农民工 政治参与
下载PDF
人民清廉感知如何影响其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政府信任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李志 陈汭 刘敏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0-289,共20页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 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决策科学化、社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序政治参与即制度化政治参与。在此背景下,探究影响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民制度化政治参与会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清廉感知水平作为人民对政府作风形象的直接评价、政府信任程度作为政府公信力的体现与人民政治生活的心理基础,均可能对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行为产生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试图探究清廉感知对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内在影响机制,具体包括: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作用路径;政府信任是否是路径中的一环;人民对于各级政府的信任是否存在差异、是否在路径中发挥有差异性的作用。通过运用SPSS及Process插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2)清廉感知水平正向影响政府信任水平;(3)政府信任水平正向影响人民政治参与行为;(4)政府信任水平在清廉感知与政治参与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5)我国存在差序政府信任,自地方到中央,人民的信任水平依次升高;(6)在政府信任的完全中介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中央政府信任。据此,本研究进一步从拓宽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增进公众了解、宣扬反腐成效、加强政府形象塑造几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参与的各个链条,进而提升公民对于反腐倡廉的实感,拉近政民距离,促进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进而推进我国新时代政治民主化建设进程。本研究从反腐与民主的两大宏观议题着手,从微观个体层面探究清廉感知、政府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在学理上,是一种新尝试,丰富了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研究视角,完善了其路径建构;在实践上,是一个新的落脚点,为切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与民主化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启示性建议;在现实意义上,对反腐与民主的宏观议题的内在逻辑构建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两者共同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廉感知 政府信任 以人民为中心 制度性政治参与 差序政府信任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新时代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6
作者 王恩清 徐爱民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在推进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呈现出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心态理性、参与方式多样等积极态势,但同时存在政治参与态度冷漠化、动机功利化、... 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在推进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呈现出参与热情提高、参与心态理性、参与方式多样等积极态势,但同时存在政治参与态度冷漠化、动机功利化、过程无序化、行为效能感低等消极倾向。高职院校通过采取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的社团实践活动等对策,实现对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有序政治参与
下载PDF
无党派人士政治参与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征
7
作者 郝宇青 宋季霖 张素梅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迈向新台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发挥优势,无党派人士日益广泛的政治参与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无党派人士...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迈向新台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持续发挥优势,无党派人士日益广泛的政治参与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优越性。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无党派人士在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巩固统一战线、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萌芽并初步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迅速增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广泛铺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趋于成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同时呈现出坚持党的领导、时代性、灵活性、广泛性和塑造性等特征。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参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党派人士 政治参与 历史演进 实践特征
下载PDF
主动寻找或偶然接触: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线下和线上政治参与的影响
8
作者 张明新 万巧芸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3,共10页
在数智化背景下,社交媒体的运作逻辑带来公众新闻接触方式的分化,主动寻找新闻和偶然接触新闻成为两种日常化的媒体使用形态。基于2020—2022年间实施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及后续深度访谈,考察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主动和偶然新闻接触对政治参... 在数智化背景下,社交媒体的运作逻辑带来公众新闻接触方式的分化,主动寻找新闻和偶然接触新闻成为两种日常化的媒体使用形态。基于2020—2022年间实施的全国性问卷调查及后续深度访谈,考察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主动和偶然新闻接触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结论表明,两种新闻接触方式都显著促进青少年的线下和线上政治参与,但偶然新闻接触的影响更大。社交媒体新闻接触还通过提升政治知识水平、激发政治讨论及二者之间的链式连接,促进青少年群体的政治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社交媒体 新闻接触 政治知识 政治讨论
下载PDF
社会资本、社会公平感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姚峰 陈苏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20-127,共8页
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构建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社会资本、社会公平感与农民政治参与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社会公平感对农民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社会公平感在社会信... 基于CGSS2017调查数据,构建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社会资本、社会公平感与农民政治参与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社会公平感对农民政治参与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社会公平感在社会信任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社会网络对农民政治参与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鉴于此,提出了利用乡村特有的地缘化社会关系结构和现代化通信渠道加强社会资本的培养和积累;从规范政治参与制度出发,保障参与者的合法权利,厘清委托—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公平感,以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度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公平感 农民政治参与 中介效应
下载PDF
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的逻辑建构——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
10
作者 滕国鹏 明家慧 王文韬 《青少年学刊》 2024年第3期42-50,共9页
近些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具有围观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是在“吃瓜”心理的基础上,社交网络发展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自觉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时政信息搜集、集体化政治表达以及政治行动三个层面,... 近些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具有围观式的特点与演变规律。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是在“吃瓜”心理的基础上,社交网络发展与大学生个体政治自觉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时政信息搜集、集体化政治表达以及政治行动三个层面,具有政治信息时效性突出、集体行为趋向与政治参与表面化的特点。大学生围观式政治参与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青年基础,但是从现实来看会对整个网络社会的有序政治参与形成挑战,需要加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围观 围观式政治参与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当代中国律师视野中的政治参与
11
作者 王中华 温顺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2-34,共3页
在评析理论界对政治参与涵义界定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律师内部的分类,论述律师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其次结合律师职业的特点和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特殊性,分析律师政治参与客体的范围;最后按照律师活动的领域,研究律师政治参与的渠道。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律师 政治参与主体 政治参与客体 政治参与渠道
下载PDF
信息时代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12
作者 卜文娜 《新丝路》 2024年第20期0111-0113,共3页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洞晓时事、关注热点。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方式直接性、匿名性,参与过程及时性、低成本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公民参与政治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升,助推社会主义政治良...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洞晓时事、关注热点。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参与方式直接性、匿名性,参与过程及时性、低成本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公民参与政治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升,助推社会主义政治良性发展,但也要警惕群体极化、表达失范、泛娱乐化等风险隐患。面对这些风险,应从提高素质、加强平台管理、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信息时代
下载PDF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13
作者 李伊灵 《区域治理》 2024年第7期13-16,共4页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日益增大,它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拉近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帮助政府在日常活动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解决民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公民网络政治参...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日益增大,它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拉近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帮助政府在日常活动能够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解决民众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的文献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优点与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给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下载PDF
政府回应性、政治支持与政治参与的影响关系——基于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调节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建君 高妍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8,共12页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而政府的回应性对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既有文献对于政府回应性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公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仍相对缺乏。基... 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而政府的回应性对公众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既有文献对于政府回应性在何种条件下如何影响公民政治参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仍相对缺乏。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构建政府回应性与公众政治参与之间的理论模型,并运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000份有效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法对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回应性正向影响公民政治参与,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与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反向调节政府回应性与政治支持的影响关系;政治支持在政府回应性对公民政治参与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受到个体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的反向调节影响。从“政府行为—公民体验”视角研究政府回应性对政治参与的作用机制,拓展和增强了公共选择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情境和检验效力,为促进政府有效回应、增进公民政治支持、推动政民互动等提供实证研究依据和实践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回应性 政治支持 制度化政治参与 济世兴邦政治价值观
下载PDF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俞怀宁 俞秋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79,共4页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模式
下载PDF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提升政治参与吗?——基于政策反馈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雨 朱亚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6,共18页
中国已进入社会政策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代,然而学界对社会政策的发展和调整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和后果关注较少。本研究运用政策反馈理论,以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CSS2017分析了中国社会政策对大众政治的影响及其... 中国已进入社会政策快速发展和完善的时代,然而学界对社会政策的发展和调整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和后果关注较少。本研究运用政策反馈理论,以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为例,利用微观调查数据CSS2017分析了中国社会政策对大众政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升了高制度化和低制度化政治参与,最终显著促进了公众的整体政治参与;(2)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对高、低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影响主要通过解释效应实现,资源效应不显著。即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未对参保者的政治参与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能够通过增强居民的社会地位认知和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等方式塑造参保者的认知和态度,进而促使高、低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增加。(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无明显影响,资源效应和解释效应均不显著。本文的结果证实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提升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支撑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合法性;同时也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所提供的资源及其产生的政治影响仍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 政治参与 政策反馈理论 资源效应 解释效应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侨的政治参与探析——以护法军政府时期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奔 潮龙起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72-82,共11页
论文通过系统梳理护法军政府时期的相关报刊、档案等史料,考察华侨参与军政府的政治理念及外在表现,以图深化华侨与中国关系的研究。自孙中山宣布筹建护法军政府起,华侨就是军政府极为倚赖的一股政治力量。在民主共和思想的指引下,华侨... 论文通过系统梳理护法军政府时期的相关报刊、档案等史料,考察华侨参与军政府的政治理念及外在表现,以图深化华侨与中国关系的研究。自孙中山宣布筹建护法军政府起,华侨就是军政府极为倚赖的一股政治力量。在民主共和思想的指引下,华侨或参与军政府政权,或成为军政府的外援,在军政府的创建及运作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华侨支持军政府的意义,还在于向海内外宣示军政府政权的合法性,表明民主共和理念成为近代华侨判断政权正统与否的关键。华侨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政治,既彰显华侨国家主人翁的意识,也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进一步实践,成为民国法统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侨 护法运动 军政府 政治参与 孙中山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动机、方式和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崇胜 黄海蓉 《学习论坛》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政治参与动机和参与方式都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深刻地揭示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也扮演着独特的角色。知识分子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政治参与动机和参与方式都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深刻地揭示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动机、方式和特点,对于做好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动机 政治参与方式
下载PDF
试论政治参与意识教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洪涛 黄伟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9-53,共5页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功能。为发挥政治参与的正向功能 ,防止和避免政治参与的负向功能 ,有必要对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教育。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公民政治参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紧迫...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功能。为发挥政治参与的正向功能 ,防止和避免政治参与的负向功能 ,有必要对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教育。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 ,公民政治参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紧迫课题 ,并有诸多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政治参与教育的核心是政治参与意识教育 ,因而需要认真探讨政治参与意识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意识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教育 政治参与意识教育 功能 公民 法制观念 教育原则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永强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8-21,共4页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参与张永强政治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投票选举、自治管理、协商对话、信访和舆论等诸种手段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相对于政治统治集团而言的社...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参与张永强政治参与是指社会公众为了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投票选举、自治管理、协商对话、信访和舆论等诸种手段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相对于政治统治集团而言的社会公众,它既包括相对于职业政治者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条件下 政治参与机制 政治文化 利益主体 参与行为 公众政治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 意识和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