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损失·政治友谊·虔敬与感恩——亚当·艾特尔的民主德性主张
1
作者 李科政 《宗教与哲学》 2019年第1期246-259,共14页
丹妮尔·艾伦指出,民主损失将导致公民间的不信任,进而威胁到民主生活的稳定持续。要妥善地应对这个问题,民主社会的公民必须培养出一种习惯或技术,即一种把陌生人当作朋友来对待的“政治友谊”。然而,亚当·艾特尔认为,纯然作... 丹妮尔·艾伦指出,民主损失将导致公民间的不信任,进而威胁到民主生活的稳定持续。要妥善地应对这个问题,民主社会的公民必须培养出一种习惯或技术,即一种把陌生人当作朋友来对待的“政治友谊”。然而,亚当·艾特尔认为,纯然作为一种技术的政治友谊自身缺乏力量,应对民主损失必须诉诸一些特殊的德性,即“虔敬”与“感恩”。通过引入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和论述对艾特尔为虔敬与感恩的德性,以及它们与正义的关系做出了系统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损失 政治友谊 虔敬 感恩 阿奎那
下载PDF
探析西塞罗的友谊政治观
2
作者 顾春露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29期188-189,共2页
西塞罗在其著作《论友谊》中专门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从表面上看,西塞罗似乎只是简单地在论述个人德性与友谊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作为政治思想家的西塞罗来说,其对于个体层面的思想必然会受到他本人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文章从西塞罗... 西塞罗在其著作《论友谊》中专门探讨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从表面上看,西塞罗似乎只是简单地在论述个人德性与友谊之间的关系。但对于作为政治思想家的西塞罗来说,其对于个体层面的思想必然会受到他本人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文章从西塞罗所探讨友谊的相关问题出发,试图一窥友谊这看似个体层面的思想与其政治理论的相关性,阐明西塞罗在不同层次上思想的统一性,从而推动从整体上认识高尚的罗马共和国公民西塞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塞罗 德性 友谊 友谊政治
下载PDF
论德里达解构的政治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2-66,93,共6页
德里达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关键线索和组成部分。德里达的政治哲学具有鲜明的解构性色彩,它包括对于哲学文本解读逻辑的政治性质的关注,对于逻辑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强调从边缘化入手来解读现代社会的... 德里达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关键线索和组成部分。德里达的政治哲学具有鲜明的解构性色彩,它包括对于哲学文本解读逻辑的政治性质的关注,对于逻辑中心主义的强烈批判,强调从边缘化入手来解读现代社会的政治现状和政治本质。对现代民主的人民性质、民族自觉、大学制度、马克思的幽灵性和友谊政治学等的讨论,表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现代特征,表明结构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建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解构政治 友谊政治 马克思主义政治
下载PDF
政治和解构——德里达的几本新书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扬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1998年第6期33-34,共2页
政治向来是解构主义讳莫如深的话题,对于解构主义究竟有何种政治涵义,以往的德里达要么是虚晃一枪,敷衍了事,要么干脆就沉默无语。为此德里达本人似乎也没有少受指责。但是斯芬克斯咧开了嘴巴,德里达终于开言了。最近5年里,德里... 政治向来是解构主义讳莫如深的话题,对于解构主义究竟有何种政治涵义,以往的德里达要么是虚晃一枪,敷衍了事,要么干脆就沉默无语。为此德里达本人似乎也没有少受指责。但是斯芬克斯咧开了嘴巴,德里达终于开言了。最近5年里,德里达出版的著作中,至少有六本书牵涉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马克思的幽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友谊政治 弥赛亚 语言 约定俗成 神秘启示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载PDF
试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国家意识
5
作者 高伟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7,共6页
人们谈论比较文学的主体意识往往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者个体的主体意识,本文要探讨的却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民族和国家主体意识。民族和国家主体意识的构建,对于厘清比较文学学科理念中的主体性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民族和国家主体... 人们谈论比较文学的主体意识往往是指比较文学研究者个体的主体意识,本文要探讨的却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民族和国家主体意识。民族和国家主体意识的构建,对于厘清比较文学学科理念中的主体性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民族和国家主体意识的构建与研究者个体的立场也密切相关,只有当研究者个体立场与其所在的民族国家的主体意识相吻合时,其研究的问题才真正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研究比较文学国家主体意识必然带有某种程度的功利性,但这种功利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全球化语境下的一种"友谊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主体意识 功利性 友谊政治
下载PDF
西塞罗阅读德里达,德里达阅读西塞罗:一种未来的政治和友谊
6
作者 保罗·艾伦·米勒 翁蕾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59,190,共14页
德里达的《友谊的政治学》讨论了自柏拉图以来、经由西塞罗、直至布朗肖的友谊概念的历史。政治跟友人和仇敌的概念难以分割,真正的朋友是一种违反常规的例外情况。西塞罗《论友谊》中所描绘的那种罕见的真正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然而朋友... 德里达的《友谊的政治学》讨论了自柏拉图以来、经由西塞罗、直至布朗肖的友谊概念的历史。政治跟友人和仇敌的概念难以分割,真正的朋友是一种违反常规的例外情况。西塞罗《论友谊》中所描绘的那种罕见的真正友谊是第二个自我,然而朋友又永远是他者,有可能使人对自我的诚实和自洽程度产生疑问。德里达留意到友谊(amicitia)的词源是爱(amor),友谊和爱都让灵魂焚烧,可是情感的火焰也很容易变成仇恨的烈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西塞罗 苏格拉底 友谊政治 幽灵徘徊论
原文传递
石黑一雄《无可慰藉》中的优绩主义批判
7
作者 郑洁儒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30,共12页
优绩主义个体的社会晋升或奖赏应当取决于才能、成就等优绩指标,是“进步”话语的当代变体。在《无可慰藉》中,石黑一雄却展现了优绩主义的黑暗面,即优绩愿景引发的个体异化和“无家可归”感。究其原因,优绩主义催化的极端个人主义竞争... 优绩主义个体的社会晋升或奖赏应当取决于才能、成就等优绩指标,是“进步”话语的当代变体。在《无可慰藉》中,石黑一雄却展现了优绩主义的黑暗面,即优绩愿景引发的个体异化和“无家可归”感。究其原因,优绩主义催化的极端个人主义竞争难辞其咎。不仅如此,优绩主义话语与文化资本暗中合谋,遮蔽甚至合理化了社会阶层的不平等现象,并因此让底层和边缘群体陷入无可慰藉的道德绝境。面对这一现代社会的病症,石黑一雄沿袭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路径,尝试以基于公共精神的友谊政治来修复被优绩主义侵蚀的社会团结,以期慰藉“无可慰藉”之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无可慰藉》 优绩主义 进步 友谊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