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的内涵要义、价值意蕴与路径探寻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泽文 赵平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3年第1期81-93,共13页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说理的方式育人,审美化说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是说理者依据审美的规律,把说理的对象、内容、方式、环境进行审美化改造,从而以符合美的规律的方式进行说理的过程,科学把握其内涵要义...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说理的方式育人,审美化说理是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是说理者依据审美的规律,把说理的对象、内容、方式、环境进行审美化改造,从而以符合美的规律的方式进行说理的过程,科学把握其内涵要义就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的理论基础、内在依据、逻辑起点进行分析;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指向与个体价值体现,它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需注重说理对象美,审美化说理要以美的视角注视“人”。说理内容美,审美化说理要进行内容美的审思与重构。说理方式美,审美化说理要注重美的原则和话语艺术。说理环境美,审美化说理要有美的说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说理 说理艺术 人文关怀 高等学校 立德树人
下载PDF
表演艺术的政治审美化功能——汉娜·阿伦特的艺术哲学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江渝 戴树青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人(或政治行动中的人)为何需要艺术?阿伦特给出了以下三个层层深入的答案:第一,必有一死之人,他需要在物化的艺术中寻求一个稳固的、具有持存性的世界,从而感到安慰。第二,个别之人需要在公共空间留下自己是"谁"的印记,他需... 人(或政治行动中的人)为何需要艺术?阿伦特给出了以下三个层层深入的答案:第一,必有一死之人,他需要在物化的艺术中寻求一个稳固的、具有持存性的世界,从而感到安慰。第二,个别之人需要在公共空间留下自己是"谁"的印记,他需要艺术来让后人记住他的政治言行,从而在人们的记忆中获得不朽。第三,对于现实的政治公共空间中的个人,他可以通过艺术化的政治行动("德艺")在当下实现自由;另一方面,艺术还可以通过无功利的审美趣味来影响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具有"思想"的能力,通过政治艺术的表演模仿,让人们形成"共通感"(common sense),从而在(甚至非公共空间的)生活中也能自由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艺术 政治 政治审美化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许韶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83-86,共4页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 文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关系的呈现、实施过程中的审美显现、教育环境的审美创设、教育者的审美诉求,以及受教育者审美生成等问题。有助于转变固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运行探索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 研究视域
下载PDF
政治审美化:瓦尔特·本雅明论法西斯主义和先锋派
4
作者 罗素·伯曼 马正应 甘锋 《艺术学界》 2016年第1期65-76,共12页
博夏特主张形式的美学迫切性,将非自律艺术限定为权力的实际表达;劳伦斯认为危机在于真实性自身的特殊特征及其感官的枯萎、本性的破坏和美的消失。两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艺术的人格化解决现代性的破碎整体,其基石是瓦尔特·本雅明后... 博夏特主张形式的美学迫切性,将非自律艺术限定为权力的实际表达;劳伦斯认为危机在于真实性自身的特殊特征及其感官的枯萎、本性的破坏和美的消失。两人的共同特征是以艺术的人格化解决现代性的破碎整体,其基石是瓦尔特·本雅明后来称之为"政治审美化"的范畴。卢卡奇指出整体性的缺失影响着艺术作品的建构,要求形式的世界——美学——成为可以投射到碎片化世界的连续模型,本雅明的探讨保留了卢卡奇的某些元素。本雅明为通俗艺术形式辩护,对普遍意义上的技术进步,特别是对电影的解放力量明显充满信心。其法西斯主义批评将其美学判断转入政治领域。在他看来,社会现代化的解放潜力受到法西斯主义的妨碍,法西斯主义调用美学范畴来阻止传统社会秩序的解体。本雅明将法西斯主义指称为政治审美化,不过这一定义最终太过狭隘,同时又可能过于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形式 法西斯主义 政治审美化
原文传递
论本雅明的“政治的审美化”批评模型的意义——兼论意大利未来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韵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5-202,共8页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后记中,本雅明把意大利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同起来,纳入了"政治的审美化"模型加以批评,引发了当代有关先锋派和法西斯主义关系的争议。本文试图重新考察本雅明的"政治的审美化"批... 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的后记中,本雅明把意大利未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同起来,纳入了"政治的审美化"模型加以批评,引发了当代有关先锋派和法西斯主义关系的争议。本文试图重新考察本雅明的"政治的审美化"批评模型,描述和分析这一批评模型产生的现代性语境及其所包含的现代性洞见,强调这一批评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对于当代文化批评的意义。然后,通过解读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审美规划,揭示这个运动的先锋派特征及其与法西斯主义结盟的现代性根源,修正和扩展本雅明有关先锋派和法西斯主义关系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 政治审美化 意大利未来主义
下载PDF
政治审美化与审美政治化——《东方红》与音乐舞蹈史诗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仝妍 《舞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50,共5页
1964年10月2日,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献礼之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参加演出者达3000人之多。2019年是《东方红》首演55周年,其优美动人的旋律依旧萦绕在人们耳边... 1964年10月2日,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献礼之作,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参加演出者达3000人之多。2019年是《东方红》首演55周年,其优美动人的旋律依旧萦绕在人们耳边,是激荡着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时代强音,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用文艺涵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经典之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审美建构 中国革命历史 时代强音 政治审美化 伟大复兴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的规律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0,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可靠理路。而审美化必须恪守其内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有思想政治教育“真的美”“善的美”“美的美”构成的美的尺度显现律和由“经典承继律”“现实解释律”“主体客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可靠理路。而审美化必须恪守其内在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有思想政治教育“真的美”“善的美”“美的美”构成的美的尺度显现律和由“经典承继律”“现实解释律”“主体客体共鸣律”“尺度和谐统一律”“感性与理性交融律”等构成的课程目的恪守律;特殊规律有“主体激活律”“情感共融律”“形式适用律”“价值契合律”等。只有这样才能规避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去审美化”或“去意识形态化”的忽左忽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化 规律 意识形态性 审美形态性
下载PDF
《当代剧场政治美学》
8
作者 王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7-157,共1页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剧场在人类文明史中经历了剧烈嬗变,社会的力量冲突与精神流变曾通过形形色色的剧场向公众敞现,然而随着审美、政治、表演等活动的专业化,审美共通感、政治公意与专业技艺失去了内在联系,这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剧场在人类文明史中经历了剧烈嬗变,社会的力量冲突与精神流变曾通过形形色色的剧场向公众敞现,然而随着审美、政治、表演等活动的专业化,审美共通感、政治公意与专业技艺失去了内在联系,这为法西斯主义将政治审美化大开方便之门。如何在艺术-思想领域抵御文化-社会可能出现的野蛮倒退?何以重构政治-伦理的生活与审美-艺术的生活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审美共通感 政治美学 法西斯主义 专业化 政治审美化 艺术的生活
下载PDF
判断及政治的审美化——简论阿伦特对康德政治哲学的解读与重构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晓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224,共3页
阿伦特从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精炼出一种"政治判断"理论,构成康德"未写出的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是阿伦特对康德政治哲学的理解和重新解读,抑或可以说是阿伦特自己的政治哲学,其结果必然导致政治的审美化。
关键词 判断 审美判断 政治审美化
原文传递
政治何以审美化——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合法性证明
10
作者 李晓勇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3,共3页
政治审美化是对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的总结凝练。政治审美化之所以可能,一是在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言说,行动和公共领域;二是在于阿伦特的人生境遇和政治诉求: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和贯穿二者始终的判断;三是在于政治判断与... 政治审美化是对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的总结凝练。政治审美化之所以可能,一是在于阿伦特对政治的理解:言说,行动和公共领域;二是在于阿伦特的人生境遇和政治诉求: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和贯穿二者始终的判断;三是在于政治判断与审美判断的可通约性:共通感,扩展的思维方式和范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判断 政治审美化
原文传递
转向与回归:政治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尼古拉斯·康普瑞德斯 强东红(译)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7-27,312-313,共23页
自从18世纪后期以来,美学与政治已经完全相互浸染纠缠在一块,因此,政治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其实是一种回归,或者说是一种直到更有利条件出现时而出现的一种被延误阻挡的转向。政治根本上就是审美的,政治通过对感觉的重新分布或划分而发... 自从18世纪后期以来,美学与政治已经完全相互浸染纠缠在一块,因此,政治思想之中的审美转向其实是一种回归,或者说是一种直到更有利条件出现时而出现的一种被延误阻挡的转向。政治根本上就是审美的,政治通过对感觉的重新分布或划分而发挥作用。民主政治就是着手通过培养新的看和听的方式而让不能被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被看到和听到,并打开和不断揭示那些可理解性和可能性的条件,而创造有利于思想和行动的替代选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审美转向 政治审美化 民主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